高考作文寫作時事素材:文物名稱本身就是歷史,豈能說改就改等
發(fā)布時間:2020-10-18 來源: 不忘初心 點擊:
高考作文寫作時事素材:文物名稱本身就是歷史,豈能說改就改等 6 篇
目錄:
奮斗是愛國的最好姿態(tài) 警惕“摩斯密碼”對母語的蠶食 讀不懂的 00 后網絡“黑話”其實有玄機 文物名稱本身就是歷史,豈能說改就改 年輕人熱衷網絡占卜不是“迷信”那么簡單 看清“AI 算命”的“算錢”真面目
奮斗是愛國的最好姿態(tài) 劉慶東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國之盛典,全民節(jié)日。無論是盛大的閱兵儀式還是群眾游行,亦或是聯(lián)歡活動,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見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激發(fā)了無限的愛國之情。在這個舉國歡慶的假期,走出家門去觀賞和擁抱祖國的大好河山與秀麗風景時,不能忘了背后還有一群人,他們堅守崗位,為我們的出行保駕護航,用不一樣的姿態(tài)向祖國母親獻禮。
國慶期間每一天清晨,當人們還睡眼惺忪時,車輛段動車所的地勤機械師們就早早地開始常規(guī)檢查和檢修處理,直到深夜萬家燈火亮起,他們依然忙碌著,就像夜色中最亮的一顆星,為新的一天萬千旅客出行照亮前方路途。所以 “國慶假期鐵路累計發(fā)送 1.38 億人次”,便是他們交上的一份最好答卷。
要確保國慶期間旅客出行的絕對安全,除了對列車的維護外,線路也需要精心護養(yǎng)。當夜間高鐵停運時,工務段的工作人員就奔赴各個“戰(zhàn)場”,敲打錘檢,仔細觀察每一個鋼軌的“健康狀態(tài)”,嚴格盯控每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每一臺設備檢修維護;確保每一天鐵路運輸?shù)陌踩行。這項工作不僅關系著列車運行的速度和質量,也與旅客乘坐列車的舒適度、滿意度息息相關。
小長假去往祖國各地的旅客搭上復興號列車時,司機師傅們便以最專業(yè)的操作與最嚴謹?shù)膽B(tài)度確保將每位旅客平安送往目的地。當復興號以 350 公里的運行時速穿梭在廣袤無
垠的祖國大地上,旅客便可以真切的欣賞到遠方的絕美風光,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感嘆著中國鐵路發(fā)展突飛猛進的同時,也體悟到歲月靜好是因為有無數(shù)人在背后默默地保駕護航。鐵路人用汗水與努力換來萬千旅客的舒適平安,他們,值得點贊。
每位辛勤付出、無私奉獻的人都是民族復興的追夢人,都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攀登者。禮贊新時代,奮斗!是源源不斷的動力,奮斗!是喜迎國慶,祝福偉大祖國的最好姿態(tài)。
警惕“摩斯密碼”對母語的蠶食 王志順 來源:《工人日報》
“nss、xswl、pyq、cx、zqsg、糊了、基操勿 6、擴列、nbcs……”這些讓大多數(shù)人摸不著頭腦的“摩斯密碼”,實則是 00 后自成一派的語言體系,并被戲稱為 00 后“黑話”——目的很簡單,阻止他人破譯,特別是他們的父輩,從而進行“精準社交”。
早在本世紀初,在國內的一些大眾媒體中,一些讓大多數(shù)人摸不著頭腦的“摩斯密碼”就已開始出現(xiàn)。比如,在報道中,大字赫然打出 58h 全方位跟蹤報道,就是不寫 58 小時;把“妹妹”稱“美眉”“MM”,把“謝謝”說成“3Q”。網絡媒體興起之后,“不明覺厲”“喜大普奔”“藍瘦香姑”等,更是風糜一時。所以,上述 00 后“黑話”,不過是不按常規(guī)語言套路出牌的升級版而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語言世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交方式。不過,在尊重 00 后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有必要提醒年輕人注意捍衛(wèi)中華文字的純潔性。從母語角度講,如果過度地把漢語文字簡化、借代、英化,不僅容易扭曲語言修辭的藝術美,而且會淡化稀釋漢語言文化積淀的情感基礎。比如“ssfd”“zqsg”,從語言文字本身來說,顯然沒有“瑟瑟發(fā)抖”“真情實感”具有美感。這好比賴以生存的大地若水土流失,難免要喪失其應有的生長萬物的功能。
文字有著神奇、神秘、神圣的力量。離開語言文字進行社交活動,容易使文化患上“精神分裂癥”或“貧血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世界瀕臨消失的語種版圖》報告中說:“一個語種的死亡和消失,等于永遠失去我們對人類思想的認知和理解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00 后的社交“黑話”,自然難以撼動漢語言文字的地位。但從漢語言文字的傳承者,
以及每一個公民在文化上享有的基本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的角度講,如果在進行“精準社交”時,表現(xiàn)出對漢語言文字的壓倒性優(yōu)勢,并有意無意地蠶食漢語言文字原本統(tǒng)領的范圍,甚至讓語言文字淪為數(shù)字符號、英文字母以及圖像的工具,則必須及時糾偏和遏制。
讀不懂的 00 后網絡“黑話”其實有玄機 黃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近,00 后們喜歡的諸多網絡“黑話”,從亞文化的一隅走向了公眾視野,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類似“nss、xswl、連睡、擴列、nbcs、你幣沒了、233333”等近乎亂碼的“黑話”,讓外界摸不著頭腦,卻被很多年輕人津津樂道。
其實,這些“黑話”與網絡語言的“初生代”類似,大多是日常語言的縮寫與變形。比如,很多人以前也不知道“886”。但現(xiàn)在多數(shù)人都明白,這是“拜拜了”的意思。類似的還有“52”(我愛)、“淚目”(眼睛流淚)、“7878”(去吧去吧)、“阿婆主”(UP 主)。網絡語言本身就具備趣味性和多變性,很多人也在無意識地使用各種網絡語言,因此,不必因為 00 后熱衷一些“老人”們聽不懂的新詞,就大呼小叫,那種“00 后語言貧乏”“年輕人語言墮落”之類的荒唐觀點,實在沒有必要。
但是,新興的 00 后網絡“黑話”,雖然有著與之前網絡語言的相通性,也存在著很多新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在于,它們往往出現(xiàn)在彈幕視頻上,并有很強的互動性與娛樂性。如今,彈幕文化在網絡亞文化中可謂強勢突起,以低齡用戶為主的彈幕視頻網站,也被各種奇怪的“黑話”包圍。如果不是長期浸潤于彈幕文化中,恐怕會覺得這些年輕人說話像講天書一樣,但如果能深入了解,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與趣味。
00 后網絡“黑話”與彈幕文化相伴相生。彈幕最早來源于日本動漫網站,經過二次元文化的傳播,它在國內逐漸獲得了一批擁躉,AcFun、嗶哩嗶哩等網站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流量,尤其受到 00 后的喜愛。彈幕的本義就是“屏幕上的文字像密集的子彈一樣掃射而過”,只是體現(xiàn)了網絡時代海量數(shù)據,但因為任何網民都能加入發(fā)彈幕(類似網上發(fā)表評論)的游戲中,它因此具備了極強的互動性。
當 00 后打開一段視頻時,可以隨意在上面點評或吐槽,有些彈幕還有特殊的字體和顏色,以彰顯發(fā)表者的獨特想法與態(tài)度。這種互動的玩法,極大地刺激了 00 后的好奇心,也
給他們彰顯語言個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各種稀奇古怪的“黑話”由此誕生,也就不稀奇了。
不過,外界對 00 后網絡“黑話”的認識,不能止步于“不稀奇”,還要從中看到青年文化的新變。其一,他們十分熱衷對經典文化進行解構,并從中找到消解權威的快感。比如,彈幕視頻中十分經典的“鬼畜”橋段“諸葛亮怒斥王司徒”,原本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很普通的一段內容。但“罵死王朗”中有不少“粗鄙之語”,比如“住口”“皓首匹夫”“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很符合 00 后的吐槽精神。它們在網上十分流行,也逐漸進入了彈幕“黑話”里。很多人在使用這些“黑話”的同時,能有某種情緒發(fā)泄時的快感,并且因為網友都明白其中的笑點,不會認為這些“黑話”難聽,反而有更多人加入其中,形成了更大范圍的吐槽。
其二,這些“黑話”往往賦予了使用者某種專屬身份,這讓個性強烈的 00 后們獲取了身份的自我認同,并擁有尋找“同道之人”的可能性。比如,有段來自電視劇《亮劍》的彈幕“黑話”——“二營長,你的意大利炮呢?給我拉來!”這句話本來只被少數(shù)李云龍的粉絲津津樂道,但因為《亮劍》在彈幕視頻網站上的高播放量,很多喜歡戰(zhàn)爭、歷史題材的觀看者,都被它所影響 ,以至于這句“黑話”的傳播范圍越來越廣。而且,這句類似“暗號”一樣的“黑話”,讓有著相同愛好的年輕人找到了“同道”,并從中獲得被他人認同的快樂。
因此,外界不能簡單地用“言辭粗鄙”“不符合語文規(guī)范”之類的庸常觀點來看待 00后的網絡“黑話”,要從網絡文化特質入手,深入其內部來觀察、思考。其實,即便外界不認同這些“黑話”也無妨,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網絡文化與青年文化的多樣性與開放性,隨著時間推移,其中有些“黑話”會自然湮滅,但也會有一些內容進入主流文化,進而推動語言文化的新變。
文物名稱本身就是歷史,豈能說改就改 張炳劍 來源:錢江晚報
據云南當?shù)孛襟w報道,大理巍山古城標志性建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拱辰樓基座門洞上方的“拱辰門”牌匾被改為“巍山”,有網民質疑這一做法有損壞文物的嫌疑,此后
巍山縣官方雖及時作出回應,質疑聲仍在網上發(fā)酵。
據了解,巍山拱辰樓系明代蒙化府北門城樓,先后六次修繕,始終秉持明代建筑風格特點,1993 年 11 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可見具有較大的文保價值。巍山拱辰樓于 2015年1月突發(fā)大火,基座上方已有 600年歷史的木質建筑全部被燒毀,隨后當?shù)剡M行了恢復重建,于是才有了現(xiàn)在的名稱之變。
“拱辰門”變“巍山”之所以引發(fā)廣泛質疑,還在于當?shù)氐倪@種做法顯得過于隨意和輕率。作為一座兼具旅游和文保價值的歷史名建筑,其在當?shù)孛癖姾陀慰托哪恐械牡匚皇遣蝗菪∮U的,大家都希望遭到破壞的拱辰樓的風貌能最大可能地得到還原。這不僅是一種懷舊的情感,也是連普通民眾都知曉的文物修繕的基本知識。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tài)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文物古跡保護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存這些歷史信息,任何文物修繕保護方案都要非常小心地論證,不容犯錯,更不可輕率。
上世紀 30 年代,梁思成先生在論述文物保護原則方面就提到,保護可以分為“修”和“復原”兩類。破壞的部分需要修補,這毋庸置疑;“有失原狀”的應該恢復。到了現(xiàn)在,也有相關法規(guī)的規(guī)定。比如,國家文物保護法第 21 條規(guī)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yǎng)、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照此來看,當?shù)亟柚蘅樀臋C會把“拱辰門”改為“巍山”,不僅違背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更有悖法律的規(guī)定。
我們再來看巍山縣官方在通報中給出的改名理由,一是原“拱辰門”字樣為 1996 年維修拱辰樓時設置,“非文物本體”;二是改名“巍山”的目的是“為進一步將巍山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助力巍山經濟社會大發(fā)展”。但在筆者看來,這兩點理由都略顯牽強。難道僅僅因為不是“非文物本體”就可以隨意更改,這不恰恰顯露出對文物的不尊重嗎?此外,筆者也看不出,沿襲使用“拱辰門”這個名稱,對巍山的旅游會有什么不好的影響。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而文物的名稱則往往承載了文物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意涵,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名稱就是文物的精髓和靈魂。因此,隨意修改文物名,不僅會割裂這種歷史記憶,也會不利于其文化意涵的挖掘與傳承,還會造成民眾的認知混亂,削弱其自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文物價值。
近些年,常有一些地方亂改地方名、景區(qū)名、古跡名等做法被曝光,也屢遭網民的質疑和吐槽,這事實上都是對歷史和文化缺乏敬畏和了解的表現(xiàn)。這些在歷史中沿襲下來的名稱,本身就是具有豐富歷史研究價值的文化遺產,豈能說改就改?
年輕人熱衷網絡占卜不是“迷信”那么簡單 朱昌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不要以為迷信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幾年,在各種占卜 App、網站注冊的青年數(shù)量激增,以“水逆”為代表的占星術語紅極一時。越來越多的彷徨青少年加入互聯(lián)網占卜的行列。“心理學+塔羅牌”火熱出爐的配方聲稱能夠“療愈你,不再有苦惱”。然而,《半月談》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占卜者是心理學在讀生或畢業(yè)生,有些是廣告從業(yè)者和編劇。他們從事占卜只是因為“來錢快”。知情人士稱,這一行“門檻低,從業(yè)者越來越多……有神婆一年‘坑’出一套房”。
不只是從業(yè)者來源混亂,看似風生水起的網絡占卜行業(yè),可謂魚龍混雜,不僅充滿話術,其背后甚至有詐騙、傳銷等嫌疑。如在一些大四學生的朋友圈,記者發(fā)現(xiàn)了“代理價500 元降至 299 元”“周返點 15%”等字眼,以及“一級代理”“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先交代理費”等疑似傳銷的做法;而部分占卜網站、微信鏈接還安裝“后門”程序進行詐騙,或通過微信斂財后跑路。
一定程度上說,互聯(lián)網時代的占卜熱,不過是傳統(tǒng)的“老把戲”與互聯(lián)網語境下的營銷話術相結合的產物。諸如“打造完美人設,購買粉絲偽造反饋;說好幫我預測未來,給完錢就人間蒸發(fā)”,實質就是以占卜為噱頭收割韭菜,這與其他類似的互聯(lián)網吸金術并無本質區(qū)別。當然,在互聯(lián)網的包裝下,它具有更大的迷惑性,尤其是把部分年輕網友發(fā)展為自己的擁躉,比如這個群體或許會對傳統(tǒng)的“算命先生”嗤之以鼻,但“水逆”“星座”“知識付費”之類的話語,又很容易被接受。更有甚者,一些 App 還推出“AI 面相”“大數(shù)據算命”等小程序,于是,本被打入“迷信”之列的占卜,又在種種新概念、新話術的包裝下“還魂”,成功吸引年輕人“入套”。
當然,此事的復雜性在于,它不僅是部分年輕人“迷信”這么簡單。一方面,一如星座文化在大學生等年輕群體中的流行一樣,網絡占卜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一種流行的“亞
文化”,它可能成為某個群體的標識,在一定的圈子內有著較高的認同度,扮演著“社交符號”的角色。這種特征,決定了要打破這種圈子認同,需要有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交流,比如與其單純批評年輕人也“迷信”,不若真正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這是一些大學社團或者是社會公益組織可以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正如專家所說,在當前的社會壓力下,年輕人的心理和思想層面,確實需要有正常的減壓、療治渠道。網絡占卜未嘗不是某種減壓緩沖機制缺位下的“代替品”。因此,構建一套普及化的社會心理救助機制,包括開展正常的心理教育,提升年輕個體的心理自愈能力,確實很有必要。
對監(jiān)管部門和平臺來說,有突破法律邊界之虞的網絡占卜的流行,也應及時納入到規(guī)范管理的范疇,不能等其釀成大的詐騙案或者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之后,才匆忙推出干預機制。像業(yè)內人士所指出的,除少數(shù)詐騙金額巨大的案例被公安機關“盯上”,其余大部分糾紛少有人管,這種局面就應該終結。
因此,只是將網絡占卜定義為“迷信”,可能并無助于遏制其“流行”。它背后所對應的互聯(lián)網文化背景下所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精神狀況,以及種種亞文化衍生背后的社會心理基礎,或許更值得關注。
看清“AI 算命”的“算錢”真面目 周珊珊 人民日報
通過手機上傳一張正面照片,給出一些個人信息,短短數(shù)秒就能收到面相評分和命運報告,號稱“準確率達 95%”“能看透你的一生”……最近一段時間,“AI 算命”風靡網絡,引發(fā)關注。
置身于移動互聯(lián)時代,“算命”把戲正在不斷變換形式,在網絡空間潛滋暗長,F(xiàn)實中,在微博微信上隨手一搜,就能找到諸如“AI 相面”“人工智能看手相”等內容。從在線相面、算卦,到電話號碼、車牌號查吉兇,人們似乎只需點點鼠標、動動指尖,就能預判前程、掌握命運。
與傳統(tǒng)形式的迷信相比,披著“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外衣的網絡迷信,因其打著科學的旗號、宣揚技術的加持,往往更具有欺騙性、迷惑性,潛在危害不容小視。更有甚者,
宣稱網絡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學預測,將重拾封建糟粕的行為美化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事實上,根據媒體報道,“AI 算命”披著算命的皮,實則是在“算錢”。各種形式的“AI 算命”并非完全免費,用戶想要看到詳細完整的內容,往往需要付費購買增值服務,或以“邀請好友”“看廣告”等增加下載量或廣告收益。此外,用戶在算命時授權個人信息、上傳照片以及分享指定動作的視頻,也存在隱私泄露的風險。
從表面上看,以“AI 算命”為代表的網絡迷信,借助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等技術進行圖像統(tǒng)計分析,并按照程序輸出模板結論。但仔細推究,其內核依然是迷信,本質仍是依靠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描述來讓人信服,對應著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正因此,對待不斷改頭換面的網絡迷信,既應強化“硬”的一手,加強治理,堅決懲治相關違法違規(guī)行為,也應注重“軟”的方面,加強引導,從根源上鏟除封建迷信的土壤。
破除網絡迷信,監(jiān)管必須與時俱進,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前不久,安徽某地公安機關偵破了特大系列網絡迷信詐騙案,抓獲涉案人員 100 名,涉案金額逾 5000 萬元。這啟示我們,無論迷信生成多少新變種,一旦滋生危害,相關監(jiān)管措施都應及時跟進,徹底斬斷黑色利益鏈。與此同時,除了事后的懲處,也應強化網絡平臺的主體責任,對用戶進行必要的提醒和約束,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破除網絡迷信,防止“算命”這類迷信活動卷土重來,還得找準病灶、標本兼治。在嚴厲打擊違規(guī)線上迷信活動的同時,我們還應弘揚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大力倡導科學精神,讓“算命”把戲無所遁形、沒有市場!盾髯印酚醒裕“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相面、算命,改寫不了命運,只有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用汗水去澆灌夢想,才能夢想成真。也應看到,公民的科學素質是衡量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重要標準。調查顯示,近年來公民整體科學素質水平穩(wěn)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為功。
破除網絡迷信是一場持久戰(zhàn)。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億萬人民的科學素質、文明素養(yǎng)必將持續(xù)提升,不斷激發(fā)相信科學、破除迷信的正能量。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