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反經(jīng)典的經(jīng)典解讀標本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孔子突然熱起來了。于丹女士在說什么,不是十分清楚,因為沒有讀過她的暢銷書。但李零教授的著作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就像很多論者所說,李零以其杰出的語言、歷史功底,為閱讀《論語》提供了一個可信的文本。不僅如此,李零在解讀過程中,也是議論橫生,甚至大講俏皮話!秵始夜贰芬粫x來,或許竟然比于丹女士的暢銷書更輕松。

  不過,恰恰是這些出彩兒的地方,令人懷疑,今天這個時代,包括博學如李零教授者,我們究竟還有沒有意愿、有沒有能力閱讀孔子,閱讀一部作為經(jīng)典的《論語》。

  

  孔子、經(jīng)與經(jīng)學

  

  《論語》被公認為群經(jīng)之首。

  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或者說“經(jīng)”之所以為“經(jīng)”,前提是人們普遍信奉一種信念:這個世界上存在某種永恒而普遍的東西,某些人——就是圣人,由于某種原因而系統(tǒng)地闡述了真理,而制作出“經(jīng)”。這些經(jīng)典包含著世間萬物的法則,其中包括著法治與憲政所需要的基本規(guī)則。后人如果要把握永恒,尋找真理,或者尋找善治,那自然地就需要從經(jīng)入手。

  長期以來,人們承認,《論語》就是這樣一部經(jīng)。在周的禮治秩序下,人是不平等的,但卻是自由的?鬃友垡姷弥艿亩Y治秩序崩潰,所謂王道衰微、霸道興起,政治正在迅速地滑向“強權即真理”(Might is Right)——李零教授所說的“兵以詐立”,其實就是禮崩樂壞的重要象征。面對這種情勢,孔子試圖通過對古典的重新闡釋,發(fā)明優(yōu)良政治的基本運作原理,其核心就是,用禮、至少是用蘊涵于其中的仁,重新捆縛住那種已經(jīng)顯示出純?nèi)螌嵙、肆無忌憚的權力。他的設想是否奏效,是另一回事,但孔子所討論的問題,乃是人們思考的永恒主題,而他也提出一整套進行這種討論的話語體系。

  后人之所以把孔子奉為圣人,大約正因為這兩者。李零教授質(zhì)疑“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有效性。但其實,古人并不像今人想象的那樣愚蠢,他們不是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事情是明擺著的,哪怕是為了應科舉之試,士子們也需要閱讀更多著作,更不要說治國平天下了。推測起來,“半部論語治天下”,只是一句政治諺語而已。意思不過是說,政治及社會的治理不完全是權力之事,而是有原則的,原則之大部分就蘊涵在《論語》中!墩撜Z》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憲法原則匯編,因而,治理活動必須不斷回歸《論語》,以其作為標準、作為原則。

  后人解孔,亦正在于探究孔子曾經(jīng)揭示過的真理,利用孔子提供的話語體系展開治理問題的討論也是經(jīng)濟的。因此,面對著現(xiàn)實問題,古人回到經(jīng)書中,依據(jù)原則,進行討論、設計。古人把自己的智力和激情投入到對經(jīng)的研究和闡釋中,但由此生產(chǎn)出來的知識、觀念,卻會對現(xiàn)實的政制、倫理、社會組織產(chǎn)生重大影響。道統(tǒng)、學統(tǒng)是古代憲制的構成性要素。古代政制演變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視為孔子設想的“君子”或者“士”,以經(jīng)中所蘊涵的原則,重新設計政制與政策的歷程。董仲舒的公羊?qū)W解釋,直接啟動了漢代的政制轉(zhuǎn)型。余英時先生也曾深入地分析了宋學與當時“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的憲制安排的密切關系。

  近世中國思想學術現(xiàn)代化,悲劇性地以經(jīng)學之崩潰為起點。彼時的先進分子看到的是西方世俗學術圈中“科學的”學科體系,如獲至寶,匆忙加以模仿對接、照搬。這些人士幾乎完全忽略了西方世界一直綿延不斷的神學傳統(tǒng),也完全忽略了西方現(xiàn)代學術與古典、中世紀的連續(xù)性,忽略了現(xiàn)代性中的古典性。據(jù)此,人們用現(xiàn)代學科把孔子、及古代學術劈開,比如,人們熱烈地研究孔子的形而上學或認識論或討論所謂的中國“哲學”史。

  經(jīng)學傳統(tǒng)的斷裂,導致了中國現(xiàn)代學者討論倫理、社會、政治等問題的話語體系的斷裂。話語體系的斷裂反過來又讓人們無法理解孔子及整個經(jīng)學討論的含義,尤其無法設想其對于現(xiàn)實的相關性。于是,古代思想被博物館化,古代的思想與今天無關了,甚至,僅僅是今天的一種負擔,是一種需要擺脫的舊體制;叵胍幌挛魅岁P于西方整個哲學史、思想史就是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的說法注解,則中西在這方面的對比是觸目驚心的。

  李零的這本《喪家狗》,則是明確地致力于將孔子及其思想博物館化的一個最新成果。

  

  關于孔子的知識分子想象

  

  李零聲稱自己在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很多論者也因為對李零的小學功底十分了解而盛贊李零確實“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孔子——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純屬想當然耳。

  從理論上說,要做到字面意義的“還原”,即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歷史不可能被恢復。每一位還原者所還原的,不過是自己心中的孔子,依據(jù)著有自己的立場、預設,他的一切解釋、還原是由此出發(fā)的。——這些是解釋學的常識,毋庸多說。就此而言,李零教授當然可以鄙視朱子、錢穆等人對孔子的解釋,他說,那其中充滿了偏見。

  但是,承認還原的不可能性,并不等于說,解孔就不可能。這只是提醒人們注意解釋的限度。不過,各人解釋不同,也不等于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在不同的解釋中,讀者可以進行某種比較、取舍,而對文本及其作者的思想,作一種相對合理的理解。在此,最為要緊的是解釋者本身的預設,是否具有相對合理,及是否能夠提供有效的知識。

  那么,李零的解釋是否給我們提供了關于孔子的有效的知識?為此,需要考察李零解孔的預設。對此,他倒是說得十分清楚:“我想思考的是知識分子的命運,用一個知識分子的心,理解另一個知識分子的心,從儒林外史讀儒林內(nèi)史”。容我坦率地說,依據(jù)這樣的預設所解之孔子,也許是離歷史真相最遙遠的。

  孔子的自我定位從來不是“知識分子”,F(xiàn)代有人說孔子是思想家、倫理學家、政治哲學家,盡管同樣很不恰切,但還都稍微靠點譜兒。只是,知識分子們都知道,“知識分子”是個現(xiàn)代現(xiàn)象,大約盛產(chǎn)于理性啟蒙階段及啟蒙之后的法國、俄羅斯——還有現(xiàn)代中國。孔子在討論其政治、道德、社會理論時,確實特別地談到了一種人——“君子”?鬃右院蟮目婆e時代,中國有一個“士大夫”群體。不論是君子,還是士大夫,都有點“疑似”知識分子,因為他們受過教育,也好發(fā)議論。但是,只要稍微具有一點歷史感的人都明白,孔子不是“知識分子”,士大夫也不是“知識分子”。他們也都沒有近代知識分子的角色意識。那么,李零試圖理解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孔子的“心”,差不多就是不著邊際的事情。

  現(xiàn)代人或許真的沒有必要把孔子當成圣人來理解。李零要“去圣化”,不想讓孔子看起來像圣人,這本來就是十分時髦的事情,也是他的學術自由。但孔子的角色是否只能在圣人與“知識分子”之間作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沒有別的可能?李零似乎正是這樣想的。他把孔子從圣人的臺上拉下來后,直接就放到了知識分子的模子里?鬃泳妥匀坏鼐哂辛死盍闼胂蟮默F(xiàn)代知識分子的種種可愛之處,可悲之處,以及可恨之處。

  這或許只能說明一點:李零自己就是一位典型的啟蒙后知識分子。李零在序言中再三表示對某些知識分子的深惡痛絕,并且認為他們喪失了其他人的淳樸而更加邪惡。這種看法,與王朔、王小波如出一轍。事實上,法國、俄羅斯歷史上的某些知識分子,向來喜歡把不同意自己見解的其他知識分子視為最邪惡的敵人;
知識越多越反動,也曾經(jīng)流行一時,而這話正好出自某小知識分子之口。帶著知識分子對于自己同伙說不清理還亂的愛恨情仇,李零確實消除了孔子身上的神圣性。

  但是,孔子之所以不再是圣人,不是因為孔子的心智不夠偉大,而僅僅因為,李零先蒙上了自己的眼睛,不去探究孔子真正關心的問題。所以,孔子的偉大貢獻,在他眼里當然也就不存在了。

  

  閱讀經(jīng)典的可能性

  

  不僅如此。

  李零與啟蒙知識分子、尤其是民粹知識分子一樣,最終仍然堅信,理性在寄存在自己身上。別人——其實就是所有不贊成他們想法的人,都需要由他們來開啟其蒙昧。這個別人,當然包括古人,古代的圣人也不例外。具有現(xiàn)代知識分子心智的人是不可能把經(jīng)典當作經(jīng)典解讀的。而中國現(xiàn)代學人幾乎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者,而是啟蒙后知識分子。他們的根本信條是:懷疑一切,把一切都放到理性的天平上去衡量。這里的理性,當然是知識分子自己的理性,這種理性是至高無上的。這些知識分子也是歷史主義者。他們相信,歷史是“進步”的,希望在未來。所以,現(xiàn)代知識分子都是自戀者,他們堅信,自己的時代再丑惡,也總比古人更先進,F(xiàn)代歷史學向我們敘述了一副人類從蒙昧到文明、從落后到先進的圖景。這種歷史的必然性賦予了知識分子傲慢的本錢,僅僅因為生在今天,所以,他就可以鄙視古人——李零著作的副標題是“我”讀《論語》,“我”比《論語》更重要,因為,我比《論語》更先進。

  但這樣一樣,“我”當然不可能去解讀經(jīng)典,“我”不過是在自說自話。在知識分子看來,這個世界上唯一真實的是自己的理性,理性對于一切的懷疑。啟蒙后知識分子對孔子、以及所有經(jīng)典的所謂解釋、“還原”,歸根到底其實就是一個動作:運用自己的理性,戳破神話,把偉大還原為庸俗,用經(jīng)濟人的理性來解釋一切。這幾乎是一種知識慣例。整理國故者在這樣做,古史辯派在這樣做。

  李零教授在《喪家狗》一書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幾乎相同。他的結論是,孔子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圣人,只是一條有一點點理想、但找不到實現(xiàn)渠道、因而牢騷滿腹的“喪家狗”而已。圣人是學生吹捧出來、是后世的統(tǒng)治者為了方便統(tǒng)治而人為樹立起來的,是一場騙局——這話聽起來十分耳熟!墩撜Z》也沒有什么神圣的,不過是一些講課筆錄零亂地編輯在一起而已?鬃铀f的那些話,也沒有什么微言大義可以索解,無非就是發(fā)發(fā)牢騷、罵罵學生、對時局、人物發(fā)表點怪論而已。李零甚至吝嗇到不愿稱孔子是思想家、倫理學家或政治哲學家——這也難怪,相比于啟蒙后學者們自大的倫理學、政治哲學大套著述,孔子的著述何足道哉。

  一個絕對地懷疑經(jīng)典價值的人,其解讀經(jīng)典當然就是摧毀經(jīng)典。李零教授對于自己把孔子還原成為一個他心目中的普通知識分子,十分自豪。問題是,如此我們便向著歷史的真實逼近了一步了嗎?令人懷疑。顧頡剛先生曾經(jīng)興奮地揭示說,大禹是一條蟲。但是,這個貌似科學的客觀知識,對于研究中國歷史幾乎毫無意義。因為,我們沒有時間機器,所以,取消大禹,并不能讓圍繞著大禹神話的種種解說消失。而這個神話本身,及后人的解說,對于古代社會、思想、觀念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所以,關于大禹的“神話”本身,及后人的解說,恰恰是重要的、需要嚴肅對待的事實。社會科學中的事實,其實正是這類主觀事實,哪怕是虛構的事實。忽略了種種類似的事實,比如,忽略孔子被人們奉為圣人的事實,我們將無法完整地理解自孔子以來的歷史。把孔子還原成為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究竟是在還原歷史,還是抽刀切斷歷史?

  李零對《論語》的解讀,是一個現(xiàn)代性標本——但很可能也是最后的標本。在“老先生們”斷檔的時候,現(xiàn)代性解讀赤裸裸地表現(xiàn)了自己的獨斷、傲慢與荒唐。這或許可以讓很多具有啟蒙情懷者再次享受解構的狂喜,不過,這種解讀終究只是啟蒙后知識分子的自戀游戲而已。誠摯地面對歷史、面對經(jīng)典、面對先賢的心智,已經(jīng)作為對啟蒙的反撥,在學術界悄然復興:確實,如果我們不愿同情地解讀經(jīng)書,或者喪失閱讀經(jīng)典的能力,那我們何以了解我們自己,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了解永恒的原則,從而尋獲一種美好的生活?

  這也正是李零的解讀遭遇激烈批評的原因,盡管很多批評可謂激情多于理性。但是,李零的反經(jīng)典的解讀,有可能激發(fā)出一場經(jīng)典解讀的反啟蒙運動。而現(xiàn)代人、尤其是現(xiàn)代中國知識界確實需要這么一場反啟蒙的知識解放運動,擺脫啟蒙對人的心智的奴役,這種奴役妨礙知識人認真對待中國自己偉大的知識與制度傳統(tǒng),也懶于辯析西方傳統(tǒng)的豐富性,從而使得中國的知識生產(chǎn)與制度轉(zhuǎn)型始終是盲人騎瞎馬,誤打亂撞。

  

  中華讀書報,2007,8,1

相關熱詞搜索:經(jīng)典 標本 秋風 解讀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