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之:思想者:被稱之為傻瓜的人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1
怎樣討生活,實在是一個人的自由,你沒有理由指責(zé)這個人這樣活好或者那樣活不好,好不好完全不關(guān)你的事情。但是,這個人成為這個樣子,那個人成為那個樣子,卻又是很容易讓人感到好奇的事情,所以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件事情。
2
柏拉圖曾經(jīng)講述過一個“色雷斯姑娘的故事”,引起了后代人很多隨想。
故事是這樣的:泰勒斯是一個執(zhí)著的天文學(xué)家,幾乎全部時間都用在了觀察天體運動上,結(jié)果有一天在仰頭看天的時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弄得很是狼狽。正在這個時候,一個色雷斯姑娘從這里經(jīng)過,看到泰勒斯的狼狽相,無可抑制地笑了起來,說:“泰勒斯先生,你渴望知道天上發(fā)生的事情,卻看不到腳底下的東西。”
這個故事之所以著名,我想完全不是因為它蘊涵了多少趣味,多少意義,而是因為它揭示了人類中間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人有很多種活法,其中有些人(比如泰勒斯這樣沉迷于觀察和思索的人)并不依賴于人們普遍遵從的價值規(guī)則,他們的言談舉止具有常人難以理解或者說很怪異的特征,正是因為這些特征,色雷斯姑娘才有理由嘲笑泰勒斯。對這件事,柏拉圖是怎樣解釋的呢?換一句話說,通過這個故事,他要告訴人們什么呢?他要說的是:任何獻身于哲學(xué)的人在生活中都會顯得格外無能,格外愚蠢,他很容易受到嘲笑。
那么,后人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情的呢?
后人沒有絲毫責(zé)備色雷斯姑娘的意思,因為她嘲笑的理由成立;
后人也沒有隨著色雷斯姑娘繼續(xù)嘲笑泰勒斯,因為這種她的嘲笑對泰勒斯不公平。
讀者也許會說,你這個解釋不合邏輯。
是的,可能不合邏輯,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不是邏輯所能夠證明和解釋的,比如,你無法用邏輯解釋最具有慈善心、最慷慨大方的人往往是窮人而不是富翁,你無法用邏輯解釋人民的公仆何以就成為了吸食民脂民膏的腐敗分子,你無法用邏輯解釋貧窮如何就瓦解了母性,讓一個母親把襁褓中的親生骨肉置放在醫(yī)院門口……邏輯有時候喜歡和人們開一些有時候讓你笑不出來的玩笑。
色雷斯姑娘的故事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玩笑。
3
好在這個簡單的故事是著名的柏拉圖講述出來的,所以它引起了人們這樣那樣的猜想和解釋,這些猜想和解釋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故事本身,進入到了哲學(xué)殿堂的深處,就連大哲學(xué)家康德也出來表態(tài)了,他講述了一個與柏拉圖的故事相類似的故事。這是天文學(xué)家第谷的故事。
有一天,第谷乘坐馬車到一個地方去,路途很遙遠,繞了很多路,第谷就對馬車夫說:“你應(yīng)該帶上測定恒星方位的羅盤,以便在夜晚的旅行中找到捷徑。”馬車夫本來就很煩躁,聽到第谷的建議,沒好氣地回答說:“我親愛的先生,你對天體可能知道得很多,但是在地上,你是一個傻瓜。”
康德沒有說第谷做了怎樣的回答,但是這個偉大的哲學(xué)家馬上總結(jié)道:就一個人來說,“只有喪失在現(xiàn)世生活所必需的某種官能”,才能夠認識彼世。
康德在這里所說的與“現(xiàn)世”相對應(yīng)的“彼世”已經(jīng)具有某種形而上色彩,我們可以那它理解為哲學(xué)、學(xué)術(shù)或者理論,就是說,一個用思想活著的人,一定會喪失掉一些日常生活所必須的技巧,甚至于“某種官能”。
這意味著什么呢?
這意味著——思想者,就是被稱之為傻瓜的人。
4
是的,思想者就是那些被聰明人稱之為傻瓜的人。
聰明人賣身投靠權(quán)勢人物,使出渾身解數(shù)圖謀政治利益,而且真的就成為了權(quán)勢人物那樣的權(quán)勢人物的時候,思想者卻孤高地站在一旁,目中無人,沉重地思索著眼前這個世界,非得要給出一種解釋,他不正是被聰明人稱之為傻瓜的人么?
聰明人貪污腐敗,不擇手段聚斂財富,在紙醉金迷中過豪華生活的時候,思想者卻蝸居在斗室苦讀所謂思想者之書,非得要弄清權(quán)力與權(quán)利的區(qū)別,好像弄得清弄不清這個問題關(guān)乎他整個人生是否具有意義,他不正是被聰明人稱之為傻瓜的人么?
聰明人準確把握政治脈搏,大量制造精神垃圾,儼然時代之嬌子,頂著作家頭銜橫行于天下,被各種獎勵和夸耀縱容的時候,思想者卻把目光投向廣闊的人間,非要承擔起什么文學(xué)的責(zé)任,去搜尋能夠給歷史留下的細節(jié),他不正是被聰明人稱之為傻瓜的人么?
聰明人早就做好了棄船的準備,在海外聚存了數(shù)億元資產(chǎn),還聲淚俱下宣示說要為人民掌好權(quán)用好權(quán)的時候,思想者一介書生,清貧如洗,坐在臺下接受著聰明人的教育,所能做者也僅僅是偷看一眼放在膝蓋上的《正義論》,他不正是被聰明人稱之為傻瓜的人么?
聰明人信奉“好死不如賴活”的哲學(xué),在被奴役中品味作為奴隸的歡樂,思想者卻要對奴役說“不”,為了這個“不”,甚至于要面對生死,猶如張志新者被割斷喉管,被殘害致死……當思想者陳尸大地的時候,聰明人能夠做的只是膽怯的竊竊私語,慶幸自己還活著……那些因為思想而死去的人,不正是被他們稱之為傻瓜的人么?
漢娜·阿倫特說得好:“因為思維需要超越日常生活,所以我們離開日常生活;
在比喻的意義上,我們已經(jīng)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從自然的角度,以我們的常識來推理,我們可以把這種離開理解為我們最終離去——那是一種關(guān)于我們死亡的預(yù)期!
這種預(yù)期告訴我們:思想實際上是一種向著死亡的狀態(tài);
思想者只有在趨向死亡的狀態(tài)中才能夠思想;
死亡在很多種情況下是對思想者的獎賞,拒絕接受這個獎項的人不是思想著的人。
聰明人聰明地匍匐在強力之下,思想者傻瓜似地站立在死亡的邊緣。
聰明人柔軟的肌體上到處都在流淌茍延殘喘,思想者在鋼筋鐵骨般堅硬的靈魂上深深地鐫刻著尊嚴。
5
這其實也正是柏拉圖在《斐多篇》中描述過的東西:在大多數(shù)聰明人看來,哲學(xué)家無法做別的事情,他只能在追求死亡的過程中思索。
亞里士多德惺惺相惜,知道柏拉圖在說什么。這個偉大的哲人為柏拉圖做了這樣的注解:“除了思維和沉思(即我們稱之為自由生活的東西),人不需要其他東西,其他任何東西對他們來說都不具備價值!
不具備價值!
當自由被從生活中剝奪的時候,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當思想成為受難者光環(huán)的時候,即使死亡也流光溢彩。
我們還是聽一聽漢娜?阿倫特的話:“之所以思維依其本身條件對感性事物視而不見,拋開近在咫尺的一切東西,只是為了給有待顯現(xiàn)的遙遠事物騰出地盤。如果把這種情況簡單地與哲學(xué)家的心不在焉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呈現(xiàn)的東西都是不在場的——不在場的東西是呈現(xiàn)給精神的,哲學(xué)家自身就不在場!
思想家不在場,他在聰明人看不到的地方。
很多時候,思想家甚至也看不到自己。
為什么非要看到自己呢?假如我們贊同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觀點,那么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接受他的另一番闡述:
“靈魂可以在沒有身體的情況下思維,除非靈魂被捆綁在身體上,因為身體器官的粗俗而不能正常運轉(zhuǎn)。”
在聰明人看來這當然是傻話,但是對于思想者,那些被稱之為傻瓜的人,這句話的確道出了一個真理:當精神作為旗幟飄舞的時候,思想就成為了獨立的精靈,靈魂會因為它而被提升,提升到聰明人根本無法看到的高度。
聰明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把思想者稱之為傻瓜的。
(2008-2-5凌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