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理性的非理性瘋狂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一

  

   “富人和當權者也屬于惡人一類,這些惡人在我們這個社會發(fā)動戰(zhàn)爭、破壞他人的生活基礎、毒化大自然和人,但他們并沒有蹲監(jiān)獄。犯罪統(tǒng)計中之所以窮人多于富人是因為這樣的統(tǒng)計是聽命于富人和當權者的意識形態(tài),是因為這樣的統(tǒng)計沒有包括破壞的全部形式”。

  這句話像是一記重拳,準確地砸向權力與金錢的絞肉機。誰控制了社會、誰霸占了社會稀缺價值資源誰就獲得了制定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的權力。這些游戲規(guī)則由他們加以解釋、為他們服務,并且隨時可以廢除并扔進垃圾堆。

  

  但無論如何,并沒有誰將這些“惡人”看成神經(jīng)病。只有在心理分析的視野里他們才呈現(xiàn)出病態(tài)。他們通過各社會權力機構和暴力機器所犯下的罪行背后站著的都是人類的理性法則。這些法則謀得了合法的地位。而一種非理性的瘋狂、一種內心嚴重畸變、一種由人性的喪失和作為一個人的存在的本體論意義上的支持依據(jù)的湮滅所產(chǎn)生的破壞欲和毀滅欲則在社會和歷史的喧囂中滲入了我們所津津樂道的這個“文明體系”的機體,并在人性的叢林里像野狼一樣伏擊著心靈仍處于蠻荒狀態(tài)的人們。

  

  說這話的人既不是實踐上的革命者,也不是理論上的“左派”,當然,他也不可能是“右派”。他叫阿爾諾.格魯恩,一位流亡于美國,后又居住在瑞士的德國人,一位心理分析學家。這句話出自于他的一本總共只有13萬字的書:《常態(tài)下的癲狂》。

  

  二

  

   “理性的非理性瘋狂”,自然指的不是精神病學上關于某種精神病的臨床診斷。這種瘋狂本質上不是人在心理上徹底退回自身,從精神上斷絕與世界的聯(lián)系而導致的意識的混沌狀態(tài)。它只是一種性質上的詞語“借喻”,更多是社會――文化意義上的。斯賓諾莎在他的《倫理學》中早就指出貪婪、占有欲等也是一種病態(tài)。而弗洛姆、霍妮等人則進一步指出:這種病態(tài)的實質就在于外在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扭曲了人的人性,導致了他的人格結構的畸變;
他本可以沿著他的生命潛能指定的道路成長,但在外界無處不在的具有壓迫、奴役功能的指令的控制下,他失敗了。文化可以致病,這是因為我們的存在恰恰需要文化的支撐,或者說,我們的存在就體現(xiàn)為具有了何種文化形態(tài)所規(guī)定的存在屬性所展開的方式之中。這就意味著,瘋癲不僅僅表現(xiàn)為一定的生理――心理結構的畸變,它更表現(xiàn)為一定的社會――文化結構的病態(tài)。它是一個統(tǒng)治型的社會在權力的壓迫與奴役指令下的滲透于法律、文化、道德等等領域的病態(tài)化表征。

  

  世界的荒謬在卡夫卡等人的筆下栩栩如生。顛倒、悖謬、荒誕、異化與人類如影隨行。既然界定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是權力、金錢,既然真理作為一種客觀存在與人的主觀認識之間的主客體認識結構的分裂往往讓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成為界定真理的標準,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對“正!焙汀坝胁 边M行隨心所欲的編碼?當瘋癲遠離生理-心理機制而涉及敏感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時,注定它的內容將遭到明火執(zhí)仗的置換。關于這方面的表述可以歸結為帕斯卡的這么一句話:“人類必然瘋癲到這種地步,以致不瘋癲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

  

  帕斯卡的這句話在?碌某擅鳌动偘d與文明》中一開始便被他引用。?略谶@本書就像弗洛伊德曾經(jīng)在他的《文明與不滿》一樣,對“文明”提出了抗議。如果說自弗洛伊德后文明使人致病已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那么福柯在此對瘋癲的歷史分析卻包藏著更多的苦心:他力圖通過這樣的一種分析探究人類理性與秩序背后的非理性因素的秘密,這些非理性因素歸根到底又植根于心理學范圍之內的恐懼,并且它披上了道德、醫(yī)學、法律的神圣外衣。當出于人類整體利益的需要而將麻瘋病人禁閉的社會機構在中世紀晚期已因麻瘋病人的逐漸減少而應該自動消失時,它卻并沒有終結它的使命!奥榀偛∪恕币呀(jīng)成了一種威脅性的象征。它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的象征性使實體的湮滅變換了另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又在人們心里起死回生。這是一種曾經(jīng)的威脅的殘存物的內化,而一旦內化它便像鬼影一樣揮之不去。

  

  這樣,按照人的意識一旦產(chǎn)生便不可能消失,而只能被壓抑或遺忘進入無意識,并且這種無意識仍有可能對人進行暗中支配的心理學原理,代表一種威脅的“麻瘋病人”的符碼便通過人的恐懼在社會文化、社會機構的外在投射而具有了永久的魅力。于是對瘋癲的想像便是對威脅、對死亡的想像,對瘋癲的禁閉便等同于關閉自身同存在的虛無化和不安全感相通的閥門。不過,隨之而來的悖論是:整個社會面對的不再是真實的威脅,而是對幻覺的恐懼;
人們對瘋癲的禁閉將人自身當成了“他者”進行驅逐而導致一種“自我的分裂”,這種人與他人、人與外部世界的統(tǒng)一性的破壞又反過來導致了社會文化和社會機構的全面病態(tài)。這樣,瘋癲不再是一種不安的象征,它不僅表明理性的脆弱和人類存在的條件所導致的存在困境,更表明人類把握自身理性的健全的無力。其結果是,人類離自身越來越遠,他只能依靠外在的社會機構和秩序來構成并生成他的存在。于是外部現(xiàn)實被他當成了全部的真實,而內心的真實湮滅于對威脅的想像和對外部現(xiàn)實的接納之中。瘋癲不再是一種悲劇性的對自身的體驗,抱著馬頭痛哭的尼采成為騰起于悲劇性的自我捍衛(wèi)的最后一道火光。

  

  三

  

  阿爾諾.格魯恩在他的《常態(tài)下的癲狂》中所闡釋的癲狂對人的社會學意義上的“正常狀態(tài)”作出了否定的判斷。他的文化病理學的剖析并不遵循精神治療學和心理學對癲狂的判斷標準。他也不像文學家那樣僅僅以象征意義實現(xiàn)對顛倒的顛倒。心理分析對于人的文化病理學的研究有著它獨特的解決途徑,它的著眼點便是尋找到第一原理,就像哲學上的“阿基米德點”,而這個第一原理同樣只能是人,更準確地說是人的自我和人性。直觀地講,自我和人性對于外部世界的各種信息符號的吸收有著它內在的標準,人固然可以適應于任何給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社會條件,但環(huán)境對人性和自我固有目標的修改如果不符合它們所具有的指示人成長和生成的潛能,那么它們所固有的結構和運動趨向將遭受到破壞和阻礙,人將無法成為自己而只能成為被規(guī)定好了的另一個陌生人。他將被劈為兩半:一半是內心里被壓抑的殘存的自我,另一半是已內化的另一個陌生人,這個陌生人并且通過外部世界的權力取得了代表他的至尊地位。

  

  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精神分析對精神病患者和精神變態(tài)者作出了嚴格的區(qū)分。弗洛姆認為,精神病患者本質上并不是一個出賣“自我”的人,他的“自我”一直在與那些滲透得有權力的指令并力圖對“自我”進行重新編碼的“超我”進行斗爭。他之出現(xiàn)精神病癥狀反映的只不過是他在戰(zhàn)爭中的失敗――他不得不退回內心以此來拒絕現(xiàn)實。這與那些能適應現(xiàn)實,出賣“自我”的人在精神上他反而更來得健康,因為他自始自終都表現(xiàn)出了對一個人之成為人的價值的捍衛(wèi)。正是基于這種判斷,在一重篇訪談中,弗洛姆干脆將標題定為“《病人是最健康的人》”。

  

  而格魯恩表述得更為清楚:“心理障礙有兩個極端,也就是我所說的心理變態(tài)者和精神分裂者反映了我們現(xiàn)實的不同方面。精神分裂者是通過過分的痛苦和孤立無援的感受來表示其內心世界,而心理變態(tài)者是通過他的行為方式來體現(xiàn)外部現(xiàn)實的條條框框。也就是說心理變態(tài)者總是把我們釘死在外部現(xiàn)實上,似乎內心世界不復存在!

  

  “精神分裂者是通過遠離那個他認為是虛偽和殘忍的外部世界,試圖保持其內心的完整”,他繼續(xù)說:“但這樣做他一定會失敗,因為完整必須是以同外部世界的交流為先決條件的。”由此,精神分裂者――也即我們一般所謂的精神病患者――所反映出的只是在一個強大的、扭曲人的精神、摧殘人的人性的世界中的精神畸變,是文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可憐的、僅僅在喪失行使符合其社會角色的社會功能的異化形式。這種本質上表現(xiàn)對人的否定的異化形式并不對社會和他人構成破壞性的潛在威脅,也即文明的產(chǎn)物最終并不是以精神分裂作為埋葬它的手段并促其崩潰的。真正可怕的是那種被認為是正常的、表面看來沒有什么反常形式卻在內心里積蓄了植根于對內心自我的背叛而產(chǎn)生的憎恨的破壞性能量的“正常者”,即那些能行使社會職責、借助于社會角色和社會功能的幌子進行發(fā)泄的精神變態(tài)者。這些人鋪天蓋地地活躍于我們所置身的社會當中,在一個權力的秩序網(wǎng)絡中尋找每一次破壞的機會。

  

  從這種意義上講,精神分裂者和精神變態(tài)者實現(xiàn)了對“正!焙汀安徽!钡脑u判體系的顛倒,以外部控制的名義施行的現(xiàn)實主義原則否定了內心的現(xiàn)實世界的存在。人交給了整個的外部世界,面對自己內心的絕望掙扎則墮入了精神病的深淵并被整個由權力――技術體系控制的世界掃地出門。整個社會以一種古怪的眼神看待精神分裂者,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的出發(fā)點全在于一種以外部的指令對人的內心自我的規(guī)范和對其人性內容的修改的自發(fā)反應式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強制性規(guī)范之中。這樣以人的精神結構的型式和內心自我的狀態(tài)為出發(fā)點的對人的精神是否畸變的判斷標準讓位于以現(xiàn)實主義原則的外部規(guī)定。這種偷梁換柱的隱秘手法的一個自然的邏輯結果是:在一個荒謬的、本質上乃是以一種操縱和控制的技術力量實現(xiàn)對一個人的謀殺(所謂“社會化”和“適應現(xiàn)實”)的世界里仍然渴望自我的獨立和完整性、不惜以拒絕外部世界退回內心(即出現(xiàn)神經(jīng)病癥狀甚至精神分裂)的人被視為癲狂并阻礙了人以愛的體驗而和外部世界統(tǒng)一的形式,而那些其人格結構已嚴重畸變、外部世界的權威已將他的自我驅逐并在里面發(fā)號施令而讓他恐懼、空虛而拼命攫取權力和財物以掩飾其內心空虛、并利用社會權力機構和意識形態(tài)所提供的合法性形式以破壞性對他的真正癲狂進行掩飾的人則被視為代表了一種正常的思維和行為的“社會模式”。這樣,統(tǒng)治秩序在人心里的內化、統(tǒng)治者的意志變成被統(tǒng)治者的自發(fā)思考的奴役目的大功告成。但也正因如此,人的病態(tài)化存在方式、“常態(tài)下的癲狂”取得了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超越于任何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tài)規(guī)范之外而似乎獨立地自發(fā)演繹的暴力吞沒了人們,并嚴重地侵蝕“文明社會”的機體。

  

  四

  

  理性結構更多地包含著一個人在一個被確定的世界中從外界所接受的各種自洽性的邏輯形式,它更多是一種“現(xiàn)實主義”式的思想、意識、模式的聚合物,盡管這種“現(xiàn)實主義”既可能是在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合目的性意義上的實踐邏輯的長期內化的觀念的強化,也可能是一種虛假的、由各種政治謊言和有利于統(tǒng)治秩序的社會評判系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化。而非理性的結構固然包含著人的一些被扭曲的、并且本質上是因精神狀態(tài)與外部世界的關系而產(chǎn)生的幻覺圖式,這些幻覺圖式實際上仍是外部世界的刺激通過人的想像所產(chǎn)生的悖謬物,但無論如何它仍然與一個人的本真存在狀態(tài),即與自我的存在有關。感官和體驗是通向內心的入口,那些直覺的轉瞬即逝的體悟在某種意義上把握到了一個人的最為本真的存在。

  

  但理性和非理性的結構的多維化所產(chǎn)生的惡果在于:它們分別在自己的地盤上并置了相互沖突的內容并復雜地糾纏在一起。而由于我們的詞語對具有多維度和矛盾性的事物把握的無力,我們很難準確地區(qū)分理性和非理性的結構本身的何種內容在概念與事物之間的對應上更接近于它們所劃定的解釋圖式。這樣,關于這方面的分析只能在一個特定的語境中對其含義進行界定。

  

  所謂的“理性的非理性瘋狂”中的理性指的僅僅是外部的現(xiàn)實原則在人內心的內化和由此而修改人的自我的一套行使控制功能的“操作原則”,它們不是人與世界之間同構的邏輯結構和植根于人的存在需要的價值本體,它們遠離人的內心,或者說恰恰是遮蔽了內心后的自然結果。這樣,它們與“人”無關,而僅僅和外部世界,并且是外部世界的控制力量有關,這種“理性”就是外部的控制力量所體現(xiàn)出來的權力――技術原則和觀念。作為與理性結構對應的非理性在此意義上指的也不是代表人的本真自我的、由人性和人格結構所支撐的價值本體,它只能是一種人類原始的獸性和外部因人的獨特存在方式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的以一種不遵循任何理性原則和邏輯而產(chǎn)生的背離人的內心的病態(tài)沖動。它不是生物本能,但卻是社會本能,這種社會本能植根于社會結構的病態(tài)化之中。而由外部規(guī)定的理性和對人本身構成否定的非理性的雙向規(guī)約下所展開的瘋狂表征的是一種披著人類秩序的外衣,與國家、民族利益、與權力的運作和社會功能的發(fā)揮緊緊相聯(lián)的對人本身的破壞欲。

  

  這正是“理性的非理性瘋狂”的可怕之處,它不是個體的那種明顯違反法律的犯罪,不是獸性大發(fā)的作惡欲,不是游離于權力控制范圍之外的殺人放火,不是一個人受到現(xiàn)實的刺激而產(chǎn)生的破壞沖動。(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這是一種制度化、意識形態(tài)化、秩序化、 常態(tài)化、公務化的暴力。這些暴力一方面在維護制度、維護秩序和維護意識形態(tài)的幌子下盡情地從事著破壞的游戲,一方面又將它置入人的本能結構中使其構成這個瘋狂社會賴以存在的嚴厲前提。它催生出一些看起來非常平靜而隨時都可能像炸藥一樣爆炸的心理變態(tài)者。它使得人的控制物離開了人的控制反過來對人的生存本身構成致命的威脅。病態(tài)化的外部的“現(xiàn)實主義”原則取代人的自我發(fā)號施令意味著抽象的人的“絕對命令”將不再被考慮,攻擊自我的權力――技術體系的內化變成了工具化的人對生命本身的攻擊。一個個變態(tài)狂魔的突然亮相讓人的“大吃一驚”變成笑柄。高懸于人類的天空揮之不去的“核冬天”成為煽向一向以“適應現(xiàn)實”而沾沾自喜的人類最響亮的一記耳光。

  

  五

  

  出現(xiàn)“理性的非理性瘋狂”的根源在于人的自我的喪失,在于自我在社會化過程中的分裂,以及這種分裂導致了人無法體驗自己本真的存在。行使社會控制功能的外部世界的強大威力迫使人向它俯首稱臣。人以喪失自身的完整性和獨立性為代價而融入這個無處不閃爍權力的身影的“現(xiàn)實”之中。這樣,人抽空自身的自我以及由自我而產(chǎn)生的主體性,遮蔽代表自身意志的體驗,扼殺代表自己獨特存在的內心聲音。他以各種形式向外界表示服從,而同時這種因服從而產(chǎn)生的對自我背叛的痛苦體驗又以一種憎恨的形式內置入他的人格結構之中。他仇視自己以及外部的一切,因為這個“自己”不過是外部世界的控制力量的內化,而同時外部世界恰恰又是扼殺他的魔鬼。

  

  人之為人就在于他脫離了蒙昧狀態(tài)而從意識的混沌一片中掙脫出來。他具有了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意識的分裂使他有能力把握世界。但這也同時意味著他的生存面臨著“現(xiàn)實原則”,開始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其次是人類社會的各種秩序和規(guī)范。這樣人的自我的生成便必須建立在與外部世界的交流基礎上,但同時又必須保持自身的完整性。

  

  不過,外部世界的秩序和規(guī)范越復雜,它們的權力的觸角越是能更方便和有力地伸入人的人格結構之中,并一點一點地擠掉自我的地盤。這首先就導致了人的自我的分裂,即本真自我和內化了的外部世界的矛盾和斗爭。人在這種分裂中喪失了對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完整的體驗。其次,當人在服從中全盤接受外部世界時,他就徹底地拋棄了自我,而這個自我仍然在無意識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支配并對他的背叛行為進行評判。這樣,對自我的拋棄將使他產(chǎn)生負罪感和深深的恐懼,他只有完全與外界融為一體才能產(chǎn)生安全感。他已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心,誰要是再讓他見到以前的自己將給他造成足夠的心理威脅,因而他不可避免地對這些人產(chǎn)生敵意。他的存在價值依據(jù)全盤依賴于外部外界,而這種存在已不是本真的存在而是一種占有,只有占有財物和擁有權力才能讓他免于恐懼。

  

  人的社會化是自我的喪失的普遍途徑。作為一種社會化的原始機構的家庭只不過是社會消滅一個人的自我的派出機構,因為家庭是社會有機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先在地具有了社會性性格并承擔教化的功能。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論,父母的性格和教育態(tài)度決定了一個孩子的人格結構和性格特征。一個虐待狂的父親將迫使一個孩子成為一個剝削性性格的人。一個以服從作為內在教育法則的家庭將讓一個孩子從此朝一個具有理性的非理性瘋狂傾向的人邁進。而當社會化從家庭進入學校和社會時,服從、聽話更以美德的名義,伴隨利益的誘引和懲罰的威脅成為扼殺自我的的最有力的武器。一個人怎么想,也即他的內心聲音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能扮演他的社會角色并在社會秩序的內在指令下行使他的社會職能。這時人不再是與自己的內心進行聯(lián)系,他喪失了與自我連在一起的進行感受人性的內在呼喚的能力。

  

  正因為如此,賴以支持他的存在的心理需要和價值依據(jù)不再是對自身的存在的確認。自戀不能說明他對自己的愛和確認,它不過是他喪失自我后的一種變相補償,并且這種補償仍然以外界作為中介,也即仍行使著外界對自己控制的功能。他必須依賴外界所提供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模式來確立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以消除而背叛自我而產(chǎn)生的恐懼。這些對他原先的自我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的東西成了給以他安全感和自在感的救命稻草。正因為遠離內心,他對這些救命稻草不允許任何人懷疑,否則仍然對他構成威脅。一旦有人偏離了他所設定的這些東西,他必將采取各種他根據(jù)現(xiàn)實而覺得可行的方式對這個人進行攻擊,并找到機會發(fā)泄他的破壞欲。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有些人為什么不喜歡聽到不同于自己的聲音和其暴露出來的思維的單向度性,因為他們感到恐懼和對自己沒有信心,并且他們所體驗到的只是一種他們的想像,這些想像與人類世界的真實毫無關系。不以自我和傾向內心聲音為基礎的人一天也離不了權力。他要么必須被納入權力體系,要么就必須成為權力本身,離開了這兩條與權力融為一體的途徑他只能走向精神的崩潰。這種理性的非理性瘋狂并不必然導致他公然作惡,但他的破壞性的隱蔽卻告訴我們他與權力、與各種以權力維持的社會秩序和制度之間有著天然的契合關系。以權力壓迫和意識形態(tài)奴役為特征的整個人類的統(tǒng)治社會是誕生這種理性的非理性瘋狂的肥沃土壤,由此催生的人類精神的病態(tài)又將它的內在指令以更隱秘和更精巧的形式植入人的人格結構之中。這樣,以執(zhí)法為幌子的警察和城管的暴力成為我們見慣不怪的風景。對那些只能絕望地退回自身的人的歧視和對那些在“正常狀態(tài)”下裝得像個君子而內心的人格結構早已遭到破壞并積蓄了可怕的破壞性能量的“正常人”的欣賞構成了我們身在其中的鬧劇。而人類真正的以愛和對自我的捍衛(wèi)為基礎的自由和尊嚴則一直在昏昏沉睡。

相關熱詞搜索:理性 瘋狂 石勇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