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初中政治課程的變化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 要:“最與時俱進”的初中政治教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或大或小的變化著。今年九月,更名后的初中政治教材——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與廣大師生已經見面。本文從教材名稱、內容、教育觀念、教材結構等方面的變化作簡單探討。
關鍵詞:初中政治;名稱;內容;教育觀念;結構;變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187-01
2016年9月以來,更名后的初中政治教材——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已經使用三個多月,通過三個多月的教材使用實踐,筆者對于初中政治課程的變化談點粗淺看法。
一、教材名稱的變化
初中政治教材是“最與時俱進”的課程。據《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論》的統(tǒng)計:從全國范圍來看,僅1976年后較大的變動就有五次:
1、1976年后,各地陸續(xù)恢復《青少年修養(yǎng)》、《社會發(fā)展簡史》、《法律常識》等,取代了文革時的政治教材。
2、從1986年起,京、津、滬、吉、黔、粵六省市和北京師范大學(與人教社合作)編寫了七套實驗教材,后在全國鋪開,從初一至高三設置了《公民》、《社會發(fā)展簡史》、《社會主義建設常識》等,取代了原來的教材設置。
3、1992年秋,大多數省市作了較大的吸收,調整之后,政治教材的名稱統(tǒng)一為《思想政治》。
4、1998年秋季開始,初中政治教材又作了較大調整。多家版本的教材名稱均統(tǒng)一為《思想品德》。
5、2016年4月29日,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tǒng)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二、教材內容的變化
政治課是唯一由中央多次直接發(fā)文指導改革的課程,從來都是與時事緊密相連的,只要國家的大政方針發(fā)生改變,初中政治課的教學內容也相應發(fā)生改變。近幾年來,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內容每年都有微調。十八大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相繼出現(xiàn)!鞍ㄋ膫全面、五大發(fā)展理念,教材迅速就要跟上去!
在第六課《飛天夢想》中,第一框的框題由原來的“神舟五號”改成“從‘神舟’到‘嫦娥’”。
2016年9月,更名后的《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與原來的《思想品德》,不僅是教材名稱改變,教學內容和觀點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一是文字表述內容增多了。例如:從2010年6月第2版,2011年7月第2次印刷(教材第9頁),到2016年7月第1版,2016年7月第1次印刷的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教材的第5頁中,增加了“進入初中以后,我們要逐步告別依賴,學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會自主學習,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高效率,注重方法,善于思考……尊重他人”。 明確告訴學生,進入初中后應該怎么做。
在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珍惜我們的受教育權》框題中(教材第10頁),增加了“……當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勸說父母學習并遵守法律……除此之外,還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向人民法院起訴,捍衛(wèi)自己的受教育權”。
三、教育觀念的變化
從近幾年來的農村學校教育來看,由于義務教育的不斷普及,強調師生平等,不得懲罰學生,驅趕差生,尤其是不認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學生,學校又不能“開除”。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很是被動。學生積學生家長傷害老師甚至毆打致死的事件時有發(fā)生,老師成了弱勢群體。未成年學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但教師被未成年人傷害了,卻很難維權。
在2010年6月第2版,2011年7月第2次印刷的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級上冊中,第一單元《走進新天地》第一課《新天地 新感覺》的第三框(教材第9頁),原來的框題是《誰都不能剝奪我們的受教育權》,在2016年7月第1版,2016年7月第1次印刷的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中,這一框題改成了“珍惜我們的受教育權”(教材第6頁),這一框題的改變,主體發(fā)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學校、教師、父母等單位或個人不能剝奪、侵犯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變成了現(xiàn)在的學生自己要珍惜受教育權,角度發(fā)生了改變。
在2010年6月第2版,2011年7月第2次印刷的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中,第二單元《生活中有你》,第六課《走進老師》第三框“與老師面對面”的教學內容中的“假如遇到這樣的老師”,“禁止老師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在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相應的教學內容中已經刪除,專門增加了一框“發(fā)自內心的尊敬”,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中“師道尊嚴”的尊師教育(教材第68頁)。強調學生必須要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
四、教材結構的變化
從現(xiàn)行的初中政治教材《道德與法治》來看,教材結構也作了調整。把原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勇敢做自己》的教學內容放到了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來學習,在人民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設“法治教育專冊”。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fā)布!稕Q定》指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在初中八年級下冊,設“法治教育專冊”。其他各冊根據課標和法治教育大綱加強法治教育。專冊整體框架的構建是以“憲法”為主線,引導學生樹立憲法意識,尊崇憲法的權威。
第一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法律的本質、法律根本的平等精神,使學生從對法律的一般認識上升到對國家根本大法的學習,從而感受憲法的神圣性、權威性。專冊的第二單元、第三單元則是引導學生學習憲法的核心內容。
總之,初中政治課程是“最與時俱進”的課程,每年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都要發(fā)生一些變化,這給政治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尤其是2015年云南政治中考的改革,由原來的100分制改為只占中考總分的10分,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還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都對政治學科“另眼相看”,不以為重。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加強學習,認真鉆研教材,提升駕馭政治課堂教學的能力,增強政治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以適應不斷變化著的初中政治課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