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清縱論兩岸媒體】兩岸媒體交流

發(fā)布時間:2020-04-02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兩岸媒體這么多,聽聽張銘清怎么說      張銘清已經(jīng)記不起2000年9月5日那天他主持的新聞發(fā)布會,自己都談了什么了。   但媒體對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的首次新聞發(fā)布會給予了很大關注,《人民日報》次日報道,“張銘清表示,我們的對臺政策,仍然是堅持‘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有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tǒng)一的前景,也有堅決阻止‘臺獨’及一切分裂活動的堅定決心和必要準備。”
  此后五年,他的嚴肅神態(tài),和那招牌式的手勢,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直到兩年前,對岸的政治模仿秀節(jié)目《全民大悶鍋》,把“國臺辦新聞發(fā)布會”和“張名清”搬上了熒幕。現(xiàn)在,臺南的老農(nóng)都認得這位“國臺辦發(fā)言人”。
  大陸這邊的張銘清,現(xiàn)在的身份已是海協(xié)會副會長,對岸那位,把身后的藍底白字的“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換成“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繼續(xù)“發(fā)布”。
  這悶鍋呢,借了點對點下載的光,也一路火到了海峽這邊。
  一位朋友,知道記者要面訪張銘清,讓打聽個事兒――“張銘清真是那樣鼓掌嗎?”
  在臺灣的節(jié)目里,“張名清”每每帶頭為“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鼓掌,鼓掌時將雙手橫在胸前,上下拍擊,頗有節(jié)奏。
  “我覺得(模仿得)不是很像,但也是見仁見智,有人說像,有人說不像……”
  “臺灣的客人一來都問這個,我說我沒看,他們就給我?guī)Ч?jié)目的錄像!睆堛懬濉氨咀稹毙χ鴮τ浾哒f。
  不過,他平時看得更多的還是臺灣的時政談話節(jié)目,比如TVBS的“2100全民開講”。
  “他們的CALL―IN節(jié)目,老百姓隨便打電話進來談自己看法,也可以對嘉賓的觀點提出異議,我覺得挺好,民眾參與非常重要,光嘉賓講來講去,不一定能代表民眾。”
  這位社科院第一批新聞學研究生,二十多年來,沒有中斷與臺灣的緣分:
  1981年畢業(yè)分配到《人民日報》福建記者站,一干10年,期間采訪過到福建沿海避風或者修船的臺灣漁民,感嘆盡管當時兩岸軍事對峙,但無法隔斷兩岸同胞那種“天然的聯(lián)系”和骨肉親情。
  1990年被調(diào)回北京任《人民日報》記者部副主任,三年后便調(diào)入國臺辦,任新聞局局長,1996年李登輝訪美,在國際上制造“兩個中國”,釀成臺海危機,回憶起11年前發(fā)起批判李登輝“兩國論”的輿論斗爭,他記憶猶新。
  2000年9月,他擔任國臺辦首位新聞發(fā)言人,面對海峽兩岸電視臺的直播,形成了“嚴肅有余”的風格――雖然“很有苦衷”。
  “還是內(nèi)容決定表情,比如講到臺獨分裂啊,批判兩國論啊,恐怕很難和顏悅色……倒不是刻意去做出嚴肅的風格!彼f。
  新聞發(fā)布會從當初的“不定期”到兩周一次,會前要做諸如設計提問等大量的準備工作,幾乎調(diào)動了臺辦各局的力量。
  2006年,60歲的張銘清轉任海協(xié)會副會長,今年6月又正式出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首任院長。
  不當發(fā)言人了,仍保持著大量接收資訊的習慣。中天、東森、TVBS,《聯(lián)合報》、《中國時報》是每天必看的!懊褚(臺灣一家立場偏獨的電視臺)也看,”他坦承有時候感情上的確難以接受,“生氣倒不至于,工作需要,全面了解一下各種看法吧!
  保留下來的習慣并不止于此。
  和你面對面時,他是和藹而放松的。倚在老板椅上,時而偏左,時而靠右,時而輕輕一推桌子,往后輕輕滑上兩步。
  
  低頭沉思間,“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問題……”就冒了出來,仍帶著我們熟悉的發(fā)言人口吻――盡管這種情形并不多。
  偶爾,他會欲言又止:
  “我覺得(臺灣電視臺CALL-IN)這種形式非;顫姡覀冞@邊可能用得不多,因為直播嘛,可能有一些顧忌……”
  “兩岸一天不統(tǒng)一,對中國的發(fā)展就是不利的,臺灣方面不斷進行軍備,向美國買了好幾百億美元的武器,我們?yōu)榱朔磳ε_獨分裂勢力,也有必要的準備……”
  當然,更多的時候,這位被所有接觸過他的人評價為“平易近人”的官員是自信并坦率的。一位聽了他演講的廈大學生在自己的博客里寫道,“張院長的舉手投足透出來的一股大氣是難以模仿的!
  
  只要是事實,都可以容忍
  
  人物周刊:您怎么看您在臺灣的高知名度?
  張銘清:這也是工作性質(zhì)決定的,做新聞發(fā)言人嘛,我們的新聞發(fā)布會,剛開始臺灣都是直播的,直播以后臺灣民眾慢慢地都對大陸希望知道一些“為什么”,想了解。另外,臺灣的中天電視臺辦了個全民大悶鍋的節(jié)目,模仿我,可能和這個有關系(笑)。再者,因為工作關系,我和臺灣的新聞界接觸比較多,也可能和新聞界本身也在放大信息有關。
  人物周刊:您看《全民大悶鍋》嗎?
  張銘清:有時候看,電視倒很少,因為不知道播出時間,主要還是看他們臺灣記者帶的碟,他們一來都問這個事。
  人物周刊:您覺得邰智源模仿您像不像?
  張銘清:我覺得不是很像(笑),但也是見仁見智,有人說像,有人說不像(笑)。首先是內(nèi)容上不像,我主持的新聞發(fā)布會不可能說那些內(nèi)容,另外,兩個人的氣質(zhì)恐怕還有差距,他作為演員,動作是有些夸張的。
  人物周刊:您經(jīng)常和臺灣媒體打交道,怎么評價他們?
  張銘清:我覺得他們的敬業(yè)心和競爭意識很強,這很值得我們大陸媒體學習。
  當然,他們對大陸情況不是了解得很全面,也受制于臺灣當局的誤導和一些偏見,看問題容易偏激。他們強調(diào)新聞的可讀性,希望聳人聽聞或者別出心裁,這有時就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幾年前有一次,一家臺灣媒體報道說,中央一位國家領導人在兩會上說,臺灣加入聯(lián)合國這個問題可以討論。這種說法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從常識來說也不可能啊,聯(lián)合國是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他們登出來后我就找他們媒體負責人說,你們這個記者寫得不僅不是事實,也不合常識。
  人物周刊:這種情況多嗎?
  張銘清:因為報道找他們的機會并不多,總體上說,臺灣這些駐大陸記者的報道還算是真實的,雖然個別的與事實有出入,但惡意造謠捏造的很少。因為對新聞價值的判斷,不同媒體和從業(yè)人員都有自己的標準,何況是兩岸的媒體?我們不能都用《人民日報》的口徑去要求人家。
  人物周刊:您覺得臺灣媒體對大陸的報道客觀公正嗎?
  張銘清:只能說還算客觀,但公正就不一定,客觀,是說他們報道的是事實,但有些報道可能受限于記者的視角和編輯的取舍,報道只選取一個局部,不全面,這就未必公正。
  比如說三次兩岸的經(jīng)貿(mào)論壇,大陸出臺了40多項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臺灣媒體各取所需,一般不做全面報道,而且他們還加上自己的主觀判斷,比如說是“統(tǒng)戰(zhàn)”啊什么,這就很難說是公正的。   人物周刊:對臺灣媒體的報道,有無不可接受的底線?
  張銘清:我倒是覺得,只要他報的是事實,沒有造謠,我們都可以容忍,都不要緊。
  
  對臺灣媒體一視同仁
  
  人物周刊:好像現(xiàn)在派駐記者到大陸的臺灣媒體,還是偏藍的多些。
  張銘清:我們一視同仁,不管他的顏色,都可以來。因為兩岸的交流,特別是新聞交流不應該設限。過去長期隔絕,就因為了解少,誤解才多。媒體本來就承擔著溝通的職能,所以應該讓他們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地獲取信息。
  大的活動我們都邀請他們來,但中南部的媒體就是來得少,《自由時報》也不大來,因為他們不來,就對大陸不了解,其實我們也沒強加于你要你報道什么,(報道什么)這是你的自由。
  人物周刊:兩岸新聞交流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努力?
  張銘清:我覺得就是開放,不要設限。我當新聞局長時就說,只要是臺灣正式注冊的媒體,你一百家來采訪,我們都歡迎。然而,臺灣當局卻對大陸設限,借口說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報道不實,中斷他們的駐點資格,說是“暫!保煌>褪侨。我們從來沒有說臺灣哪家媒體報道不實,就中止他的采訪資格的。臺灣當局的做法,也是他們?nèi)狈ψ孕诺谋憩F(xiàn),一個自稱是開放的社會,標榜新聞自由,設限是沒有道理的。
  人物周刊:臺灣的陸委會也曾經(jīng)邀請大陸其他一些媒體駐臺。
  張銘清:我們覺得他們這樣做是沒有道理的,據(jù)我所知,這兩家(《第一財經(jīng)日報》和南方報業(yè))媒體并沒有申請去臺灣駐點采訪,人家沒有申請,你非要點名讓人家去,有什么道理呢?
  人物周刊:將來大陸的都市報駐點臺灣是否有可能?
  張銘清:大陸這邊,只要提出申請的,都不會限制,現(xiàn)在的關鍵是臺灣方面限制。
  
  新聞價值不能搞意識形態(tài)
  
  人物周刊:您曾經(jīng)提出“一國兩制新聞學”。對于新聞業(yè)來說,“一國”和“兩制”的內(nèi)涵分別是什么?
  張銘清:“一國”,就是兩岸的新聞事業(yè)是一個國家內(nèi)部的新聞事業(yè)。只不過,處于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你有你的新聞理論,我有我的理論。比如說媒體的所有權不同,臺灣允許私人辦報,這就和大陸不同!皟芍啤敝g有沒有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的,這是可以探討的。
  臺灣的媒體,很注意可讀性,很注意接近民眾,比如過去神六發(fā)射的報道,中央臺的白巖松和東森臺的盧秀芳,他們視角就不一樣,中央臺著眼于全面,而盧秀芳更關心細節(jié),比如宇航員在太空是如何吃喝拉撒的,這是不是老百姓關心的?我就說是啊。這該不該報?我就覺得視角很好啊,該報。
  我們是不是有可以向他們學習的?我認為有,在可視性可讀性方面,在滿足讀者的知情權方面,都是可以學習的。
  對新聞價值的判斷,我們不能搞意識形態(tài),畢竟有共同關心的問題,要求同存異。至少在業(yè)務方面,可以互相借鑒。
  臺灣媒體的競爭、敬業(yè)精神,與他們的管理體制有關。臺灣記者要是漏報新聞,老板會扣獎金,漏報幾次,就炒魷魚,我們大陸媒體在這一點就有欠缺。
  現(xiàn)在在一些活動中,主辦單位給記者發(fā)了通稿,記者署個名就發(fā)了,這只能培養(yǎng)懶漢,要都是這樣,我直接交給新華社好了。
  每個媒體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報紙就該不一樣,《人民日報》和《南方周末》就不是一樣的嘛,從可讀性來說,《南方周末》肯定要更強,這當然有南方報業(yè)對新聞價值的判斷,所以應該取長補短,當然臺灣媒體也有瑣碎、重復的毛病?傊,小鼻子小眼,大而空,都不可取。
  人物周刊:您提到一些大陸記者只發(fā)通稿,似乎他們也有無奈,畢竟涉臺報道比較敏感,容易踩線,犯規(guī)。
  張銘清:那是偷懶的辦法,你犯規(guī)你踩線,說明對相關政策心里沒底。涉臺報道政治性、政策性強,有時發(fā)通稿統(tǒng)一口徑是必要的,但不是說記者只能按照通稿來報道。
  
  對臺報道不要光偏重政治層面
  
  人物周刊:您覺得臺灣之于大陸的最大價值在哪里?
  張銘清:從戰(zhàn)略地位來講,臺灣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屏障。為什么美國打臺灣牌遏制中國發(fā)展,就因為它特殊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對我們國家的安全來說,它是一個屏障。所以從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來說,我們要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這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的核心利益,這個恐怕是最重要的。
  人物周刊:大陸一些知識分子近些年討論“臺灣經(jīng)驗”,包括社會發(fā)展的經(jīng)驗。臺灣今年適逢解嚴20周年,不少人就此發(fā)表了一些看法,不知您是否讀過?
  張銘清:臺灣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經(jīng)濟發(fā)展,是臺灣同胞自身努力的結果,當然有其經(jīng)驗。你說的這些我并沒有讀過,當然解嚴后,對臺灣整個民主社會的發(fā)展,包括新聞事業(yè)解除報禁后,對臺灣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肯定是有幫助的。
  人物周刊:大陸對臺灣的報道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張銘清:由于過去的隔絕,我覺得對臺灣社會了解還是不夠。對臺灣社會民間層面可以多做一些報道,不要光偏重政治層面。
  人物周刊:以您的經(jīng)驗,臺灣民眾對大陸的最大誤解是什么?反過來呢?
  張銘清:由于歷史的原因和臺灣當局的誤導,臺灣民眾形成了一種復雜的、棄兒的心態(tài),對大陸存在誤解,對大陸的一些善意的、誠意的政策不信任,覺得有所圖謀。大陸的民眾這邊,我想應該把臺灣當局搞分裂的那些人,和大部分臺灣民眾分開。

相關熱詞搜索:縱論 兩岸 媒體 張銘清縱論兩岸媒體 海峽兩岸 兩岸5月熱點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