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怎么樣_公共場館如何“公共”?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普遍和持久的體育需要最貼近生活的運動場所,然而現(xiàn)實中這樣的空間依然缺乏。從賽事需求的大型場館過渡到日常態(tài)的社區(qū)場館,才能真正煥發(fā)體育的全民性與休閑性。 北京奧運會之后,強大的金牌效應使公眾的運動意愿和積極性空前提升,政府也在逐步改變競技體育獨大的發(fā)展模式,尤其是出臺《全民健身條例》、設立“全民健身日”之后,開始更多轉向全民體育。公眾意愿和政府主導使大眾體育的需求提高,以往圍繞競技體育所建立起來的體育服務體系能否讓更多的公眾分享資源,成了首先要解決的硬件問題。普遍和持久的體育需要最貼近生活的運動場所,然而現(xiàn)實中這樣的空間依然缺乏。
當各地都在依托體育盛會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時,人們不禁要問一聲:這樣的公共場館能否為公眾所用?
大型場館該不該對公眾開放
對大部分人來說,北京奧運會之后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只是一個旅游景點;50元參觀奧運賽場、觀看奧運精彩比賽回放,重溫兩年前每一個曾經為之尖叫過的時刻,然后與宏偉的建筑外觀合影留念。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后的兩年時間內,“鳥巢”的大型體育競賽僅有意大利超級杯足球賽、“巴薩中國行”和世界車王爭霸賽。此外只是為數不多的幾場文化演出,張藝謀執(zhí)導的歌劇《圖蘭朵》、宋祖英、成龍、周杰倫等人的演唱會都曾在此火爆上演。
雖然在鳥巢內舉辦的全國青少年足球北京地區(qū)邀請賽具有公益屬性,連續(xù)兩個月的“滑雪季”也吸引了更多的老百姓參與冰雪群眾體育活動。但是“鳥巢”仍處于公共體育場館資源鏈條的高端,被指較少體現(xiàn)公益性。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大型體育盛會之后的公共場館幾乎都面臨這個問題――大型體育場館為全民體育服務不足。
“現(xiàn)在的奧運場館大部分以閑置為主”,長期關注體育體制的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說。他認為大型比賽場館要被充分利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像美國那樣的國家,原本就有很多老場館,不必為了舉辦奧運會特別再增加。反觀北京,1990年舉辦亞運會時,新建和改建了24個比賽場館和一批專用訓練場館,它們在規(guī)模、數量和現(xiàn)代化程度上都具備了舉辦洲級以上綜合性運動會的實力。在此基礎上,2008年舉辦奧運會時,又新增了12個場館、改擴建11個場館。如何讓這些場館在大型賽事之后得到有效利用幾乎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畢竟大型賽事和活動的數量有限,而它們又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和公共財政,為更多的普通公眾服務自然是賽后的用途之一。
大型體育場館在賽后改造利用上,也正尋求在公共服務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北京射擊館的訓練館改建設置羽毛球、乒乓球場地、游泳池等健身設施,采取免費或低價開放的策略,讓市民使用健身器材;老山山地自行車場改造后,市民也可在賽道上騎車體驗;石景山體育館場館附屬部分被改造成電子競技館,該館的一部分作為健身俱樂部,另一部分設羽毛球、乒乓球等場地向市民提供。尤其是2009年以行政法規(guī)形式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出臺后,大型比賽場館在不同程度上都做出了響應。2009年8月8日,第一個全民健身日,“鳥巢”、“水立方”中間的奧運大道上舉行了近4萬人參加的太極拳表演;北京大學體育館開館后舉辦了“千臺萬人乒乓球比賽”,雖然活動規(guī)模浩大,但是僅僅起到了示范作用,大型體育場館的全民健身功能也只是局限在一些邊緣作用上。
而借助全運會建立起的大型體育場館也存在同樣的賽后瓶頸,以第十屆全運會為例,江蘇省共新建、改造53個體育場館,其中新建場館28個。在江蘇現(xiàn)有的130多個比賽訓練場館,南京奧體中心和棒球、曲棍球、壘球、賽馬場等專項場館已達到體育場館的國際“特級”標準,然而普通公眾能夠分享的只是“低端”的服務。
“主場里面肯定是要用于競賽的,群眾只能使用場館的邊緣功能!北本┦畜w育場館協(xié)會秘書長熊偉表示,競賽場館的經營成本決定了主場不可能用于全民體育!澳憧梢缘轿蹇盟苫@球館里面去打球,但付得起那個費用嗎?讓老百姓去鳥巢里面跑步,無異于用高射炮打蚊子!贝笮腕w育場館究竟能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分享資源,北京體育大學林顯鵬教授明確表示,反對將奧運或亞運場館作為全民健身來使用,“所有的場館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奧運和亞運場館主要是為了滿足高水平的運動競賽,這些場館的建筑目的是為了滿足一流比賽的需要,不能向老百姓開放,競賽和訓練場館跟用于全面健身的場館是不同的,我們不排除一部分可以開放給老百姓使用,但這部分規(guī)格是不高的。比如鳥巢就不應該拿來給老百姓踢足球,這樣的費用和成本太高了。有一兩萬坐席的體育館就不能開放!
競賽場館和全民健身場館應該是分開的,滿足各自不同的需要,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場館都是為滿足高水平競賽而建的,各地都對興建可以作為城市地標的大型場館趨之若鶩。以位于四川省綿陽市遠郊的體育館為例,舉辦了4次錦標賽之后就閑置了,汶川地震的時候安置災民才派上了用場!拔覀儸F(xiàn)在不缺大型體育場館,真正缺乏的是生活體育設施!绷诛@鵬認為,老百姓現(xiàn)在只能享受低端的體育鍛煉,能夠提供高級運動方式的資源比較匱乏。
公共場館結構失衡
按照國家體育總局2005年發(fā)布的《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國的公共體育場館不足2萬個,只占體育場館總數的2%左右。“現(xiàn)在還沒有更新的數字,但是時隔7年,我國的公共場館實現(xiàn)了飛躍式的增長,肯定遠遠超過了這一數字。”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綜合處徐文強稱,他認為中小型的場館還是相當缺乏,現(xiàn)有的分布也不均衡,每個地方對運動項目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應該因地制宜,而不是按照同一種模式建造。
“北京現(xiàn)在大大小小的場館共有13萬多個,公共場館不足400個。這些場館都是全年開放,但仍不能滿足北京急劇增長的人口需要!毙軅フf。上世紀90年代,他在北京體委場館處工作時,就經常接到群眾來信,反映公共場館用于展銷會而不對外開放的問題。與20年前相比,公共場館的利用雖然開始更多地面向普通公眾,但是使用成本的高昂令體育活動更多被視為一種奢侈消費。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李建國分析說:“按照公共服務的要求,公共體育設施應該姓‘公’,這部分應該由國家來承擔,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是市場化之下,場館都要自負盈虧,那他們只能通過商業(yè)活動來掙錢了,有錢的就來,沒錢的就別來!彼J為公共服務不應該成為高端消費,而應該由政府來埋單。
位于“金字塔”尖的大型體育場館在賽后接近閑置,并不能為大眾體育服務,本應占據“金字塔”中堅的中小型場館卻極度匱乏,維護成本的壓力讓其不得不依賴商業(yè)演出,社區(qū)健身中心作為全民體育 服務的基礎,尚未建立完善的體系。公共體育服務的現(xiàn)狀制約著全民體育資源均等化的進程。
按照公報的數字,在我國的850080個體育場地中,教育系統(tǒng)有558044個,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的65.6%。利用學校的場館,使它能夠發(fā)揮更多的社會價值,無疑會為公共場館的不足提供補充。據徐文強介紹,當時統(tǒng)計的教育系統(tǒng)場館開放率僅為29%。早在2006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共同啟動了全國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試點工作,將144所中小學校和13個公共體育場館列為試點!度窠∩項l例》出臺后,開放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然而林顯鵬卻對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際效果并不樂觀:“除了露天的場地,室內的比賽場館很難讓普通公眾使用。因為學校本身的體育場館設置也不合理。以歐洲和美國為例,高校都有一個大學生體育娛樂中心,是專門給學生用的,而比賽場館只用于大型賽事,不對學生開放!
1995年出臺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設立了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這一目標。時至今日,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由體育器材組成的戶外體育綜合練習設施在各個城市的公園、小區(qū)和街道隨處可見。而一些發(fā)達地區(qū),早就實現(xiàn)了戶外健身設施的全面鋪設。以北京市為例,舉辦奧運會之前,100%的街道、鄉(xiāng)鎮(zhèn)、有條件的社區(qū)及行政村均建立了公益性體育場地設施。據江蘇省體育局群體處副處長石文虎介紹,江蘇省在2008年也已完成了免費健身設施的鋪設,現(xiàn)在已經進入了更新?lián)Q代、提升層次的階段。然而,隨著人們對室內運動場所的需求增大,這樣的“免費午餐”顯然已經不能滿足。
全民體育應以社區(qū)為中心
“發(fā)展全民體育的本質就是追求體育資源的均等化,所謂‘均等化’,就是要在一定區(qū)域內努力創(chuàng)造相對標準化的體育服務,使該地區(qū)的群眾能享受基本相同的體育服務。”上海體育學院教授李建國認為,未來應該以發(fā)展社區(qū)健身中心為方向,不能只是在社區(qū)、街道和公園鋪設免費的戶外健身設施,而是要建更多室內運動場所,豐富運動門類,這才是根本的全民體育之道。理想的社區(qū)健身場所應該具備方便、簡易的特點,從賽事需求的大型場館過渡到日常態(tài)的社區(qū)場館,才能真正煥發(fā)體育的全民性與休閑性。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出臺后,各省市體育行政部門都已將建設全民健身中心納入了發(fā)展體系,省市級的全民健身中心往往投資較大,在占地面積和運動項目上都頗具規(guī)格,而縣級以下則有一定困難!拔覀冊谔K南地區(qū)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做得比較好,在當地文化館的基礎上由體育局提供設施就可以了,但是蘇北地區(qū)因為現(xiàn)有場地的缺乏,推廣起來不是很容易!笔幕⒄f。
按照國外較為成熟的做法,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是構建社區(qū)服務網絡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的建設目的在于滿足社區(qū)居民不同層次的體育需求,而不以競技體育為目的。在建造之初,設計者一般都要對社區(qū)居民的體育活動特點和體育需求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同時對已有的體育設施及市場情況進行調查!耙泽w育設施為例,就是按人口比例、人群的分布來設計場館,國際上就是按10萬人為單位進行體育設施配置的。一方面,大型體育場館主要用于競技比賽和體育表演,不太適用于一般健身活動,無法實現(xiàn)均等化;另一方面,小型場館和低成本的設施是國際化的趨勢和發(fā)達國家的方向,譬如日本的公民館,集舉辦相關體育、文娛活動于一體,可以將其設施提供給周邊的居民做公共目的的利用,而我國的社區(qū)健身中心多集中在城市,并且數量較少!崩罱▏f道。
據林顯鵬計算,在全國,每5萬人建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或者社區(qū)體育中心,總共只需要600億元。建立全民健身中心或社區(qū)體育中心,所需的設施規(guī)格不用很高,滿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即可,但門類要豐富,要能提供基本的球類運動場地。建立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通過舉辦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賽事是難以實現(xiàn)的。
相關熱詞搜索:場館 公共場館如何“公共”? 公共場館固裝 公共場館裝修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