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作賓:臨危受命的軍人外交家】 臨危受命的意思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民國外交人系列●   本系列主持 石源華      正值中國軍閥混戰(zhàn)之時,他受命出使歐洲;他對中蘇沖突有清醒的認識;在艱難的中日交涉中,他卻難有作為。
  
  出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次長
  
  蔣作賓,字雨巖,1884年出生,湖北應城人。自幼接受儒家教育,1902年到武昌接受新思想。他出生和成長的年代正是甲午戰(zhàn)敗、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1905年,他棄筆從戎,東渡日本攻讀軍事,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反清革命。1908年學成歸國,任保定軍官速成學校軍事教官,并提出和執(zhí)行打入清軍的反清計劃。
  
  辛亥革命爆發(fā),蔣作賓赴九江任軍政府參謀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任陸軍部次長,輔佐黃興。1915年因反袁稱帝而被軟禁于北京西山。袁死后,復任參謀本部次長。后曾任孫中山大本營幕僚長,襄助軍事,成為孫中山的重要助手之一。
  
  出使德國兼奧地利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蔣作賓歷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等要職。他曾出任北伐軍戰(zhàn)地政務委員會主席,協(xié)助蔣介石解決“濟南慘案”。
  1928年10月,蔣作賓被任命為駐德國兼奧地利公使。德國是南京政府向歐美國家尋求外援的重要目標。在蔣作賓的努力和推動下,1929年4月,德國首任駐南京政府軍事顧問逝世后,德方立即委派克里伯爾赴華繼任。1930年5月,經德國名將魯登介紹,原德國參謀本部作戰(zhàn)部主任魏采爾將軍來華擔任首席軍事顧問,這為30年代中期大批德軍事顧問來華奠定了基礎。
  蔣作賓經常會見德國企業(yè)家和軍火巨商,穿針引線,推動中德貿易,特別是軍火貿易的發(fā)展。1930年3月,他直接推動德國赴中國實業(yè)考察團一行10多人,其中包括德國最重要的軍工企業(yè)克虜伯廠長等,訪問中國,受到中國最高當局的接見。
  使德期間,蔣作賓還多次代表中國出席國際會議。1929年4月,他在國聯軍縮會議上提出“此后不在其本國或屬地內采用普遍強迫兵役制度為建立軍力之方法”的修正案,雖因日本等國反對,未進行表決,但被附呈大會決議案。
  蔣作賓出使期間,正值中國軍閥混戰(zhàn)之時,他在政治立場上傾向和支持蔣介石為首的中央政府,在外交事務中也極力維護中央政府的威望。尤其是對于德國軍火商與中國地方勢力的軍火貿易,蔣作賓奉命與德國方面進行嚴正交涉,促使德國政府與中方“共同設法取締”。國民政府明令取締私運軍火后,蔣氏立即說服德國外交部發(fā)表中國官方明令,警告該國商人一律遵守等。
  對于國民政府正在推行的“改訂新約運動”,蔣氏宣稱“現在中國國民革命惟一要件,即在廢除不平等條約。此不平等條約,首由英國發(fā)其端,現在廢除不平等條約,仍望由英國發(fā)其端”等,配合國內進行積極的宣傳活動。
  
  調停中東路事件
  
  對于當時的中蘇關系,蔣作賓多次致電南京外交部,“力言與俄恢復邦交”,并主張中方對此應取主動態(tài)度,“自動則可利用以制帝國主義者;被動則反為帝國主義者挾以制我”,卻不為南京當局采納。1929年5月,張學良為收回蘇聯長期控制的中東鐵路和切斷蘇方對中共的支持,便強力驅逐中東鐵路蘇方職員與查封哈爾濱蘇聯機構。此舉招致了中蘇沖突的發(fā)生。日本為了趁火打劫,竟然玩起了“調!钡陌褢。對此,蔣氏有清醒的認識:“中俄因哈爾濱領館事,日本反從中調解,可發(fā)一笑,此真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事件發(fā)生后,中蘇邊境局勢日趨緊張,蔣作賓奉命擔負與俄方交涉的重任。蘇軍調集大軍壓境,蔣氏奉南京外交部之命向蘇方提出質問,蘇方答復:蘇兵入境系為自衛(wèi),因為白俄發(fā)動進攻”,“中國須消滅白俄武裝,并停止侵掠,否則,發(fā)生事情,中國當負其責。”南京外交部將駁復照會交蔣氏送交蘇方。
  隨后,蔣作賓被南京政府委派為全權代表,請德國政府居間調解,與蘇聯駐德大使接洽解決中東路問題。8月27日,德國政府提議由雙方發(fā)表內容包括“按1924年中蘇協(xié)定解決一切,兩國立即派遣全權代表開議”的《聯合宣言》解決分歧。蘇方表示原則同意,但中方堅持蘇方先撤兵,蘇方表示不滿。后在德國斡旋下,雙方各提修正案,但仍未能達成協(xié)議,交涉遂告停止。
  軍事沖突再趨激烈,中國軍隊抵敵不止,邊關垂危,舉國震動。南京政府轉而求助于《非戰(zhàn)公約》簽字國,美、英、法三國照會中、蘇兩國,但蘇方堅持雙方直接交涉。由于軍事上節(jié)節(jié)敗退,南京政府退而決定由東北地方當局直接與蘇方談判,并于12月22日屈辱地達成《伯力會議議定書》,幾乎全部接受了蘇方的條件。
  蔣作賓憤而怒責南京外交部:“既愿接受此低條件,何不告知?朝有電來,夕即可與俄人堂堂正正平等發(fā)布《共同宣言》!”對于中東路戰(zhàn)爭及外交,蔣作賓的評價是:“無故挑釁,又無故投降,辱國喪權,莫此為甚,國際地位從此降落,尤以國民政府之聲譽掃地矣!”中東路戰(zhàn)爭起因于蘇方曲解《中蘇協(xié)定》及中東路權益沖突,南京當局在政治上、軍事上、外交上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指使東北地方當局挑起爭端,其遭受失敗是必然的。蔣作賓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
  
  赴日交涉“九一八事變”
  
  1931年初,日本軍部擴張派加快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步伐。自1931年2月起,南京政府已經在醞釀將蔣作賓調任駐日使節(jié)事宜。3月15日,蔣氏回國休假,并奉命歸途取道西伯利亞,借便考察蘇聯國情。蔣氏先后訪問了莫斯科、列寧格勒、高加索、克里米亞以及西伯利亞各地,會見蘇聯外交部長李維諾夫、前駐華大使加拉罕等重要人物。5月4日,抵達南京赴外交部報到述職。隨后的數月中,蔣介石曾數次親自會見蔣氏,要求他赴日任職,蔣氏開始不斷與外交部長王正廷商議、熟悉中日交涉事務。8月13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蔣作賓為駐日全權公使,蔣氏稱“赴日本為一般同志所不愿往,余明知為犧牲,然為黨國計,亦只得勉強一行。”
  9月10日,蔣作賓自南京啟程,經天津、北平、沈陽、安東,18日抵達平壤,恰在此時“九一八事變”發(fā)生。蔣氏臨危受命,成為對日交涉的重鎮(zhèn)人物。22日,蔣氏一到日本下關,即發(fā)表談話,痛斥日人之“無識”,聲明“此次沈陽事變,日方違反《非戰(zhàn)公約》、國際公法及蔑視國際聯盟,破壞東亞和平及世界和平,日本須負全責”。
  蔣作賓本人鑒于日本內閣反擴張派幣原外相曾表示日本吞并東三省“為吞一炸彈”,主張兩國“從遠大處著眼,改換空氣”,也由于蔣氏在駐節(jié)歐洲期間親見國際聯盟為英法把持,不足以依恃,便主張在國聯開展外交斗爭的同時,利用日本反擴張派尚未下臺的局勢,直接與日本談判,爭取限制事態(tài)進一步擴大,可惜這一主張未為政府所采納。日本內閣的反擴張派很快為擴張派驅除。他們并不僅以武力侵占了全東北,而且扶植偽滿洲國,將東北從中國分離了出去。
  
  應對上海事變
  
  1931年12月,蔣作賓獲準歸國參加中國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隨即“一二八”上海事變發(fā)生,日本將侵略戰(zhàn)火燃燒到了上海。
  此時,蔣汪實現合流,蔣主軍,汪主政,蔣作賓被推舉為外交委員會主席,外交部成為其執(zhí)行機關。1932年2月,根據旨意,外交委員會決定了應對“一二八事變”的方針是“一面抵抗,一面談判”。這是對于國民政府“依賴國聯”外交方針的重大調整。
  在與日本交涉的過程中,蔣作賓發(fā)現:“連日來上海停戰(zhàn)商議毫無進步,足征此次日人來華騷擾,完全欲使中國屈服。能屈服,諸事可商量,否則必到處擾亂,占領各?诩敖洕獏^(qū),以為將來對美作戰(zhàn)之準備,決非空口所能商議停戰(zhàn)也。”足見當時中日交涉之艱難。
  在以蔣作賓為主席的外交委員會主持下,5月5日,在美、英、法、意的參與下,中日簽署《淞滬停戰(zhàn)協(xié)定》,該協(xié)定迫使日本從上海撤兵,具有積極意義,從外交交涉的角度看,也比中國政府處理九一八事變的謀略高了一籌,但該協(xié)定承認上海為非武裝區(qū),放棄了中國軍隊在此地的駐守權、設防權,將該地區(qū)置于美、英、法、意諸國“監(jiān)視”之下,對于日后中國東南沿海的防務帶來了禍害。
  7月5日,蔣作賓奉命重返日本。蔣氏稱“此次回日使任,其目的在使兩國漸漸接近,感情尤關重要,故特選定日本郵船會社之平安丸。”盡管蔣作賓為中日之間的“平安關系”作了艱苦的努力,但中日關系卻因日本步步進逼的侵略而日益緊張,蔣作賓的外交使命也日益艱難。1935年5月,中日兩國使節(jié)升格為大使,蔣作賓雖升任為首任駐日大使,但對日關系難見起色。
  
  1935年12月,南京政府改組,蔣作賓調任內政部長,自此脫離外交界。1937年七七事變后,復任安徽省主席,積極組織全民抗戰(zhàn)。后至重慶專任國民黨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政務組主任。1942年終因積勞成疾在重慶去世。

相關熱詞搜索:外交家 軍人 臨危受命 蔣作賓:臨危受命的軍人外交家 蔣作賓 臨危受命的軍人外交家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