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長城捐圖書之旅|登長城
發(fā)布時間:2020-03-02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舒志鋼,中國長城學會會員,民間環(huán)保組織“自然之友”環(huán)保志愿者。為了貫徹“物盡其用,資源共享”的環(huán)保理念和幫助貧困群體,他從1996年起,開始收集閑置書刊、衣物捐助山區(qū)學校和打工子弟學校。至今已為10多所學校捐書3萬冊,衣物上千件,也一次次與師生們分享了有書讀的快樂。2009年秋,他與一幫文友赴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xiāng),向這里的山區(qū)學校捐書并探訪了小河口長城。
一拍即合的捐書計劃
2008年秋,我和友人們?yōu)槌枀^(qū)金盞鄉(xiāng)長店實驗學校捐書2000多冊,幫他們建起了圖書室后,開始尋找2009年的捐助對象。一天,我去十三陵某賓館參加中國長城學會組織的長城研討會,剛進賓館大院就聽有人叫我。扭臉一看,是個中等個兒的壯實漢子,腳踏一雙踢死牛的軍用翻毛大皮靴,一張因長年風吹日曬黑里透紅的方臉。這人我認識,他就是癡迷于保護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xiāng)小河口長城,被人稱為“長城瘋子”的劉福生。他長年巡視在小河口段明長城上,動輒跟那些破壞長城、亂砍城旁樹木的人干架,逮誰跟誰侃小河口長城的壯美、保護的緊迫。他侃起來充滿激情、嗓門又大,猶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非把你淹了不可。由于我也在媒體上為保護小河口長城吆喝過幾嗓子,他視我為同道和哥們兒,一直動員我到他那寶貝似的小河口長城看看。
哥倆相見分外親熱,自然就住到了一個屋里。我忽然想到,為了就近保護長城,劉福生已從錦州老家搬到小河口村好幾年了,很熟悉當?shù)厍闆r,何不跟他打聽一下?他告訴我,小河口和周邊幾個自然村的孩子,都集中到不遠處的西溝行政村小學上學。學校里沒有任何課外讀物,當然更沒有圖書室。我一聽,這不正好是2009年的捐助對象嗎?而且,多年來長城學會一直在做幫助長城沿線山區(qū)學校的工作,這也是任何一個會員應(yīng)當自覺參與的。于是,一個計劃在我心中形成了:向同事親友們?yōu)樾『涌陂L城腳下的山區(qū)學校收集3000冊書刊,幫他們成立一個圖書室。2009年我們帶著書去,以中國長城學會的名義,連捐書帶考察長城。
劉福生聽了我的想法很高興,說回去就告訴住在小河口村的西溝村學校負責人邢老師。于是,一個普通北京人為山區(qū)學校孩子捐書的計劃,一個既未形成正式書面文件,又無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公證人公證,因而沒有任何人監(jiān)督,也沒什么公司贊助或財政支撐,沒有任何單位攤派、組織布置,更無法律效力的口頭承諾,就這樣達成了。我覺得這些都不需要,都多余,只要有一份愛心和執(zhí)著,這一計劃定能變?yōu)楝F(xiàn)實。對此我信心十足,因為十多年來的實踐已屢試不爽。
喜憂交加的準備階段
收集書刊的過程是漫長而瑣碎的。冷漠麻木與積極支持并列,碰釘子的沮喪與大收獲的驚喜相依,不被理解的冷眼緊跟著的是熱情鼓勵的笑臉。徘徊在密密樓群中尋找某位捐書人的家門,提著沉重的書捆走一陣歇一陣去擠公交車,騎自行車晃晃悠悠馱著裝書紙箱,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地修補著一本本殘破的書籍……在每年收集積攢書刊的過程中,我早已熟悉了這必然會遇到的種種體驗。生命,就在這過程中一點點流逝。穿透這一切的,是打工子弟或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一雙雙亮晶晶的渴望讀書的眼睛。
在此期間,劉福生不止一次地打電話來催我去小河口長城,我雖然很想去,但卻謝絕了。書還太少,拿不出手,此時去小河口,無顏面對期盼滿滿的孩子們。到2009年8月,看看家中陸續(xù)積攢起來的書刊已有2000多冊了,堆放得哪兒哪兒都是,總算有了點兒底氣,終于搭上了去秦皇島的火車,到小河口村了解當?shù)厍闆r。
晚上,劉福生帶我去拜訪西溝村學校的邢老師。邢老師很高興,但卻一口拒絕了我在西溝村學校建圖書室的計劃。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吃了一驚。邢老師解釋說,永安堡鄉(xiāng)十多個自然村的孩子,一到四年級在四個行政村學校就讀,五年級后轉(zhuǎn)到鄉(xiāng)中心學校直至初二,所以不如把書捐到永安堡鄉(xiāng)中心學校,各分?上蛑行膶W校圖書室借閱。這樣,圖書的利用率可大大提高,全鄉(xiāng)的學生都可讀到書了。我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好,當下就通過電話跟永安堡鄉(xiāng)中心學校的耿艷寶校長聯(lián)系上了。耿校長聽了很高興,說這是好事,要我隨時跟他聯(lián)系。
事兒定了之后,我又趕回北京,加緊收集書刊。長城學會的領(lǐng)導和工作人員知道后,很支持,也給了我一批書刊?墒堑搅诉@會兒,我那些同事哥們兒、親朋好友們的“油水”幾乎都被我擠干了。學法律的女兒雖一向支持我捐書,此時卻一再提醒我別一順手把她的學習用書也打進要捐的書捆里去。書刊數(shù)量增長不快,歸里包堆才2500冊,可看看“十一”已過,再拖下去學校就該考試放假,來不及了,我只好開始了捐贈行動。
壯美登城動情捐書
我把已收集到的書打了50個大包,約半噸重,通過物流公司先發(fā)到永安堡鄉(xiāng)中心學校存放。然后,與參加了此次捐助活動的8位“四城書社”的文友借了一輛面包車,把后來陸續(xù)收到的200多冊書裝上,從北京開了6個小時,終于到達了小河口村劉福生的農(nóng)家小院。
見有這么多聽眾,劉福生來勁了,把他那套贊美、保護小河口長城的說辭搬出來對大家一通狂轟濫炸。眾文友聽得心向往之,恨不得立馬爬到長城上,興奮到夜深才在他家的熱炕上睡下。
不料,我們覺得才睡了不大一會兒,劉福生就來催促大家起床。一看表四點半,周圍一片漆黑,這也太早點兒了吧?劉福生說不早,沿山路爬上去正好能看到長城日出。這話誘惑力太大了,大家趕緊從熱乎乎的火炕上爬起來,哆嗦著把能穿的衣服全穿上,一人領(lǐng)了一根棍子,集合點數(shù)無誤后,打著幾個手電筒,跟劉福生走上了山路。跌跌絆絆地走了大約一個多小時,人人氣喘吁吁之際,在漸漸明亮起來的天色中,我們看到了第一個長城敵臺。這引起了一陣歡呼,每個人都努力在越走越高越陡的山路上加快了腳步。最后,全體人馬集中到一個被劉福生簡單修復過的烽火臺上。這是個制高點。周遭山梁上,一條條蜿蜒的長城、一個個黝黑的敵臺漸漸顯露。山谷中則霧氣彌漫,一座座山頭猶如云海中的仙島,縹緲虛幻。等待中,朝陽的紅臉終于露出來了,奮力從一大團濃云縫隙中綻放出萬道燦爛霞光,照射著海濤似的重重山巒。此刻,長城成了黑色的剪影,悠遠而神秘,這一景觀引得眾人大小“炮筒”對著一陣亂拍。又過了一會兒,霧氣漸漸升起,天色大亮,我們才發(fā)現(xiàn),滿山以柞樹主打的植被橘黃深紅,有如群山在熊熊燃燒。一株株油松聳立于遍山“烈焰”之中,分外蒼翠,襯托著長城的壯美雄姿,又惹得大家一通瘋狂拍攝。我不由得想,這么偉大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如果在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手中坍塌、毀滅,那將是中國人最大的羞恥和悲哀。
回到劉福生的農(nóng)家院,我才發(fā)現(xiàn)他也不聲不響地收集了約100冊書。這樣,我們可捐的書就達2800冊,距我承諾的3000冊已較接近,我心里這才好受了些。下午兩點,我們來到了永安堡鄉(xiāng)學校,全校師生已在操場上列隊歡迎。耿校長代表全校師生感謝中國長城學會和北京人的捐助,我代表學會和所有參與捐助的朋友感謝永安堡鄉(xiāng)的領(lǐng)導、鄉(xiāng)親和師生們對長城保護的支持,也希望每位師生都來關(guān)注、參與對長城的保護。
最后,贈書儀式開始:應(yīng)我的請求,耿校長叫師生們作無序狀一擁而上,大家七手八腳地把一捆捆圖書搬上二樓圖書室,然后打開,放到已準備好的書架上。不少孩子已等不得了,邊拆包邊翻看著,議論著:“這本書我想看!”“哇,這本更好看!”“這套書太棒了!”“我要這本!”一個個興高采烈、喜氣洋洋、眼睛發(fā)亮。在一片亂哄哄的熱鬧氛圍中,我分享著孩子們的快樂,感到近一年來的辛苦得到了最好的回報,30位北京捐助者的愛心落到了實處,這批閑置的寶貴資源又得到了新生。同時也遺憾地想著:可惜沒有完成3000冊的承諾。然而,即使達到了3000冊,對一個鄉(xiāng)的孩子們來說還是太少了,太少了。還有更多的孩子,只是因為貧困,就被剝奪了讀書的快樂。如果有更多的北京人加入圖書捐助的行列,那該多好啊!
編輯/麻 雯 mawen214@163.com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長城 之旅 圖書 登長城捐圖書之旅 長城之旅 小黃人登長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