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西周的德治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儒家德治思想的意義和局限性

發(fā)布時間:2020-02-16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摘要:西周所確立的德治思想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封建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對于政治的穩(wěn)定、社會的發(fā)展甚至是民族心理的形成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從其起因、內(nèi)容以及其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西周;德治;法治?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德治的理念確立于西周時期,這一點在《尚書》等史料中多有論述,如今也為學界大部分學者所肯定。然而在周之前的夏、商兩朝都是以“天治”為唯一的統(tǒng)治思想,宣揚自己是上天在人世間的代表,以“有夏服天命”[1]、“天命玄鳥,降而生商”[2]?等來神化自己的形象,以鞏固統(tǒng)治地位。這種神權思想在當時生產(chǎn)力落后[3],人們對于自然大多非常不了解的情況之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什么西周統(tǒng)治者在同樣的生產(chǎn)力落后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不放棄“神說”的同時突出人的地位,強調(diào)人之“德說”呢?這種德治的思想在當時還有哪些具體的意義?在當代依法治國成為主導思想的條件之下,德治又應該處于何等地位?本文試圖從這幾個方面來探討西周的德治思想。?
  
  一、西周確立德治思想的原因?
  
  在夏商兩朝,“天”在人們的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絕對不可以違背的。正如郭沫若所說:“殷人的至上神是有意志的一種人格神,上帝能夠命令一切,上帝有好惡,一切天時上的風雨晦冥,人事上的吉兇禍福,如年歲的豐音,戰(zhàn)斗的勝敗,城邑的建筑,官吏的黜陟,都是由天所主宰……”。[4]?正因為如此,夏商兩朝的統(tǒng)治者們極力宣揚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是由上天所確立的,自己所有的行為也是代表上天的,是必須服從的。然而即使是在天的名義之下所行使的暴虐的統(tǒng)治行為也不能為百姓們所完全接受,在殘暴的壓迫之下人們開始懷疑神的存在,或者說是懷疑統(tǒng)治者們所宣揚的神的存在,如《尚書》中記載,“今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牲用以容!薄5]?可見當時的人們連神的祭祀品都盜走了,這一方面說明生活的確非常困苦,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人們對統(tǒng)治者所宣揚的神的蔑視!而正是在這樣一種條件之下,周武王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牧野一戰(zhàn)擊敗商朝軍隊[6]?,攻克商都朝歌,商紂王自焚,商王朝滅亡。周王朝取得統(tǒng)治地位之后,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之下,更是吸取了商王朝滅亡的教訓,從而在神權的統(tǒng)治思想之中加入了“德治”的元素,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德治的傳統(tǒng)。在正式向商王朝的政權挑戰(zhàn)之前,周部落的規(guī)模特別小,“從文獻上看,周文王似乎還是沒有脫離生產(chǎn)勞動的氏族酋長”[7]?,如《書經(jīng)》載:“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盵8]?甚至在周武王克商之前,周族有沒有青銅器文化?是否己使用文字?都是值得懷疑的[9]?。史稱這一時期的周邦是,“小邦周”[10]?、“蕞爾小國”,所以周文王為了報父仇、子仇[11]?,同時也為了入主中原不得不以新的政策宣傳自己,制造商、周之間的惡、善的形象對比從而吸引周邊的諸侯和部落不斷壯大自己。如《詩》載:“周雖舊邦,其命維新”[12]?!妒酚洝芬灿涊d了有關文王施行德治仁政,從而諸侯皆來歸附的事例,“西伯候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只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或稱“二國相讓后,諸侯歸西伯者四十余國,咸尊西伯為王!盵13]?同時,在周擊敗商之前尚處于早期奴隸制階段,各方面都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一些特點。所以統(tǒng)治者能體會民心、道德對國家政治的重要性。?
  第二,心理征服。西周初年,周人雖然在武力上戰(zhàn)勝了商人但是在文化上卻是非常落后的,如孔子說:“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盵14]?這里的野人就是指以殷遺民為主體農(nóng)業(yè)勞動者。所以殷商的族人雖然處于被征服的地位,但是在文化上的優(yōu)越感卻沒有消除,所以他們認為周人是落后的民族,不過是憑武力取得勝利,而決定一個王朝之存亡的“天命”絕不會就此轉(zhuǎn)移給周邦。因此在西周初年殷商后人的反抗仍然是有的,如《史記》載:“武王已克殷紂,復以殷余民封紂子武庚祿父,比諸侯,以奉其先祀勿絕。為武庚未集,恐其有賊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祿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治,當國。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周公旦以成王命興師伐殷,殺武庚祿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為衛(wèi)君,居河、淇間故商墟!盵15]?為了在心理上讓殷商移民徹底臣服,同時也向人民大眾解釋為什么“周人以蕞爾小國,國力遠遜于商,居然在牧野一戰(zhàn)而克商。周人一方面對如此成果有不可思議的感覺,必須以上帝所命為解,另一方面又必須說明商人獨有的上帝居然會放棄對商的護佑,勢須另據(jù)血緣及族群關系以外的理由,以說明周之膺受天命!盵16]?因此周初的統(tǒng)治者一方面宣揚自己也是上天選中的代表:“爾殷遺多士,弗吊(淑),?天大降喪于殷。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敕殷命終于帝!衣勗唬荷系垡荩邢牟贿m逸,則惟帝降格,……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栔,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盵17]?“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厥民。”[18]?另一方面也解釋了為什么上天會放棄對殷商的眷顧轉(zhuǎn)而選擇周人,因為:“皇天無親,唯德是輔。”[19]?而商的統(tǒng)治卻是殘暴失德的:“惟其不敬德,乃早墜厥命”[20]?,相反,周人則注重德政:“克明德慎罰,……天乃大命文王”。[21]
  第三,吸取教訓。目睹曾經(jīng)強大的殷商政權的土崩瓦解,西周的統(tǒng)治者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如:“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22]?“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jiān)撫于時?”[23]?從而認識到治理天下不能夠僅僅依靠嚴酷的“刑”,還要靠“德”,更指出當年的文王就是因為“明德慎罰”才為天所青睞,獲得天命,“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聞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24]?而不能“亂罰無罪,殺無辜”,否則“怨有同,是叢于厥身!”[25]?以強調(diào)“明德”的重要性!巴踉唬"吁,來!有邦有土,告爾祥刑。在今爾安姓,何擇,非人?何敬,非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一一嗚呼!敬之哉!官伯族姓,聯(lián)言多懼。聯(lián)敬于刑,有德惟刑。一一永畏惟罰,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罰不極,庶民圈有令政在于天下。一一哲人惟刑,無疆之辭,屬于五極,咸中有慶。受王嘉師,監(jiān)于茲祥刑。"”[26]
  第四,生產(chǎn)需要。西周時期,為了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奴隸不再被屠殺,而是大量的投入集體勞作之中,這樣,奴隸的價值得到重視,[27]?此時奴隸的地位雖然依舊十分的低下,但是其作為人,至少是生物意義上的人是為人們所承認的。因為從史料記載來看,商代經(jīng)常發(fā)生大規(guī)模奴隸暴動,國家則通過血腥的屠殺予以鎮(zhèn)壓,從而維持社會秩序和生產(chǎn)秩序。而到了周代,史書上卻絕少有有關奴隸暴動的記載。那么,為什么在商代不斷發(fā)生的奴隸暴動,到了周代就嘎然而止了呢?這只能通過周代的統(tǒng)治政策――德治來說明,即施行德治之后,奴隸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從而減少了對立階級之間的直接的暴力對抗,這無疑是有利于社會和生產(chǎn)秩序的穩(wěn)定的,而周王則通過“積德行義”而獲得了“國人皆戴之”[28]?的良好局面。?
  
  二、西周德治思想的內(nèi)涵?
  
  現(xiàn)代出土的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之中并沒有“德”這個字,而僅有“得”,且“得”在甲骨文中寫作“”,即獲得錢財?shù)囊馑,后又引申為一般意義上的獲得。而到了西周的金文則出現(xiàn)了上直下心的“”,可見在當時的統(tǒng)治倫理中,人心向背這一觀點得到了重視。因此,西周“德治”的一系列思想和舉措都是圍繞著就是如何獲得民眾的普遍支持這一核心內(nèi)容而產(chǎn)生的。那么,從周部落時期就開始推行的德治政策,究竟包括那些內(nèi)涵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明德慎罰”[29]?。這里的明德,一方面是指統(tǒng)治階層要以德服人,如周公告誡康叔要“勿用非謀非彝,蔽時忱,王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盵30]?另一方面要注重對百姓的教化,讓百姓懂禮知德,要有孝友觀念,如對待“元惡大憝 , 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币靶唐潫o赦”[31]?。明德慎罰思想在當時的立法中也有充分的表現(xiàn),筆者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1.中刑原則,即要秉公執(zhí)法,量刑適中。如《尚書》云:“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32]?、“哀敬折獄,明啟刑書胥占,咸庶中正”[33]?;2.“非中”減輕原則,即對于偶犯要減輕刑罰,給予改過的機會。如“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為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34]?;3.疑罪惟輕原則,即要查明案情真實情況,不可臆斷,或者通過罰金刑來減免肉刑。如“墨辟疑赦,其罰百鍰,閱實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閱實其罪。?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其罪。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閱實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鍰,閱實其罪”;[35]? 4.禁止濫罰原則,即不能濫施刑罰,要以教化為主。如周武王告誡他的同母兄弟康叔說:“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民作求。矧今民閣迪,不適;不迪,則閣政在厥邦!盵36]?《召浩》也說:“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戳用?民!盵37]
  第二,保民裕民。統(tǒng)治者做為上天在人間的代表,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將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一樣去愛護,要讓人民富足安康。這一點在歷史典籍之中也多有記載,如“天子作民父母”[38]?、 “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裕,乃以民寧,不汝瑕殄”[39]?、“不敢侮鰥寡”、“至于敬寡,至于屬婦,合由以客”[40]?等等。?
  第三,天道王制。所有的統(tǒng)治行為和日常行為都要符合天道,要遵循事物內(nèi)在的秩序。如對于社會的秩序而言,周文王說:“工不失其務,農(nóng)不失其時,是謂和德!盵41]?而對于人和自然的關系而言,周公云:“旦聞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wǎng)罟,以成魚鱉之長。且以并農(nóng)力執(zhí),成男女之功。”[42]? ?
  第四,自我修養(yǎng)。周初德統(tǒng)治者看到商紂王由于荒淫無道而失去了上天支持,最終兵敗身死,因此一直告誡自己的后代要以史為鑒,如“周公旦懼康叔齒少,告以紂之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失,婦人是用,故紂之亂自此始”。[43]?而作為統(tǒng)治者在教化民眾之時,自身首先應該是有德行素養(yǎng)的,以做為天下的楷模,如“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顯!盵44]?即是此意。這里的德行素養(yǎng)筆者認為主要指的是:1.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對過分的追求享樂。即,“節(jié)性”[45]?反對“惟耽樂之從”做到“無淫于觀、于逸、于游、于田”。[46]?2.能夠體察民情,要做到:“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47]? ?
  第五,任人唯德。西周的君王們除了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之外,還比較注重對官員的選任,其標準之一就是要品德高尚。如周穆王曾對伯?說:“惟予一人無良,實賴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繩愆糾繆,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慎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便辟側媚,其惟吉士。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諂 ,厥后自圣。后德惟臣,不德惟臣。爾無昵于儉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貨其吉。”[48]? ?
  
  三、西周德治思想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
  
  德治思想在西周得到確立之后,為歷代儒家所肯定,也為歷代明君所奉行,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要的治國方略。而在今天這樣一個強調(diào)法治的年代,無論是經(jīng)濟、政治還是國際環(huán)境都和主張“以德治國”的封建社會有著天壤之別,那么是不是意味著所謂“德治”就不再有任何的意義,必須淡出人們的視線呢?筆者認為絕非如此!?
  第一,西周德治要求的“明德慎罰”,從其立法的角度來看,對今天法治社會的建立仍然有著重要的意義。如其所強調(diào)的“中刑”原則、“非中”減輕原則與我們今天所強調(diào)的量刑不可畸輕畸重、偶犯減輕處罰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疑罪惟輕”原則中的輕刑思想對我國刑罰的立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目前世界刑罰的趨勢即逐漸變輕;“禁止濫罰”原則中的教化思想對于我國司法工作也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因為懲罰并非刑罰的精神,教育犯罪分子使其重新回歸社會才是刑罰的最終目的。而“注重教化”的作用在今天看來就是要注重社會成員的素質(zhì)教育,因為一個和諧社會的建立并不是僅僅意味著一整套制度的和諧運作,更主要的是社會成員的和諧相處,更何況設計中的和諧制度也需要高素質(zhì)的社會成員的遵守才能夠成為現(xiàn)實的、動態(tài)的和諧制度。?
  第二,現(xiàn)代社會政府和公民的關系不再是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人民成為社會的主人,因此政府作為掌握大量公共資源的主體,當然有義務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證社會成員都能夠安居樂業(yè),這正是西周德治思想中“保民裕民”思想的內(nèi)涵。?
  第三,西周德治思想中的“天道王制”思想雖然有其迷信的色彩在里面,但是也包含著合理的因素,因為用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所謂“天道”就是要注重自然規(guī)律、保護自然界的平衡。這在污染嚴重的現(xiàn)代社會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四,西周德治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的“自我修養(yǎng)”,但是當今社會不存在所謂統(tǒng)治者,是否這一條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呢?當然不是!國家工作人員雖然不同于古代社會的統(tǒng)治者,但是二者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點――都掌握著強大的國家公共權力,都存在腐敗的可能和便利條件。因此,當今腐敗現(xiàn)象的大量出現(xiàn),雖然政府在立法、司法、行政等領域都加大了打擊力度,但是卻見效甚微,這也說明了腐敗現(xiàn)象并不是一個單純依靠法律或者制度就能夠解決的社會問題,更需要從思想上入手,因為沒有絕對完美的法律或制度,更何況再完美的法律和制度也需要有人來執(zhí)行,從這個方面來看,強調(diào)國家工作人員的“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是無論如何都不為過分的。筆者認為這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國家管理者階層所共有的“德治”理念來提高其自身修養(yǎng),例如,服務理念、勤儉理念、守法理念等等。?
  第五,公務員是政府的代表,其工作能力、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一個政府的運作效率。因此,西周德治所倡導的“任人唯德”對于今天我們制定選拔公務員的標準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即要將各方面都十分優(yōu)秀的人才選入公務員隊伍,使我們的政府更加高效、人民生活更加安康。?
  
  四、結語?
  
  自西周確立的德治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之統(tǒng)治思想中無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對歷史的簡單回顧,人們可以很容易的發(fā)現(xiàn),注重施行德治的朝代,其政治氛圍大多是非常清明的,這也就說明德治思想對于一個社會的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畢竟現(xiàn)代社會的社會基礎和社會結構與中國古代社會有著非常巨大的差別,因此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拋棄“德治”思想,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比如中國古代雖然強調(diào)道德的重要性,但是對于違反道德者往往法外處罰,這一點在法治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處罰必須在法律的調(diào)整范圍內(nèi)進行,因為道德一旦加入國家強制的色彩就不再是道德問題,而是法律問題了。因此,“德治”思想中的道德問題在當今社會推行的唯一手段只能是教育!同時,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德”的內(nèi)涵早已發(fā)生了許多的變化,一些諸如“忠君”、“敬天”等封建王朝時期作為“德”的重要思想的內(nèi)容早已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但是作為人類數(shù)千年文化所積淀的寶貴思想其中也包含了許多反映社會規(guī)律的內(nèi)容,如前所述的“明德慎罰”、“保民裕民”、“天道王制”、“自我修養(yǎng)”、“任人唯德”等思想對于今天社會的健康、良性發(fā)展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對于我國古代社會的“德治”思想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而應該根據(jù)新時代的特點,加入新時代的元素,使這一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chǎn)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尚書•召誥》.?
  [2]《詩經(jīng)•商頌•玄鳥》.?
  [3]“商朝生產(chǎn)力并不很高,不能促使生產(chǎn)關系起激烈的變化,對舊傳公社制度,破壞是有限度的,奴隸制度并不能沖破原始公社的外殼!保ǚ段臑.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編)[M].修訂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郭沫若.青銅時代•先秦天道觀之進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
  [5]《尚書•微子》.?
  [6]《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武王滅紂在公元前1046年.?
  [7]王玉哲.中華遠古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70.?
  [8]《尚書•無逸》.?
  [9]王玉哲.中華遠古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70.?
  [10]《尚書•大誥》:天休于寧王,興我小邦周.?
  [11]周文王的父親季歷是被殷紂的祖父文丁迫害而死的!吨駮o年》記載:“文丁殺季歷!保ǚ皆娿、王修齡:《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頁)《呂氏春秋•首時》云:“王季歷困而死,文王苦之!币嗍菫橹芡跫練v被商王文丁困辱致死而言。文王自己也被紂長期囚禁于?里!蹲髠•襄公三十一年》記:“紂囚文王七年。”文王的長子伯邑考也是被紂殺死的。《帝王世紀》載:“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zhì)于殷,為紂御。紂烹以為羹,賜文王!?
  [12]四書五經(jīng)[M].長沙:岳麓書社.1991,387.?
  [13]司馬遷.史?[M].北京:中華書局,1959,117,119.?
  [14]《論語•先進》.?
  [15]司馬遷.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第七. ?
  [16]許悼云.西周史[M].北京: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4,101一102.?
  [17]《尚書•多士篇》.?
  [18]《尚書•康誥》.?
  [19]《左傳•僖公五年》所引《周書》.?
  [20]《尚書•召誥》.?
  [21]《尚書•康誥》.?
  [22]《詩經(jīng)•大雅•蕩》.?
  [23]《尚書•酒誥》.?
  [24]《尚書•康誥》.?
  [25]《尚書•無逸》.?
  [26]《尚書•呂刑》.?
  [27]范文瀾在《中國史綱要》中稱:西周曾明令禁止用奴隸殉葬、祭祀。而孔子則連以陶俑陪葬也加以反對:“始作俑者,其有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28]李學勤主編.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499.?
  [29]《尚書•康誥》:“惟乃王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
  [30]《尚書•康誥》.?
  [31]《尚書•康誥》.?
  [32]《尚書•立政》.?
  [33]《尚書•呂刑》.?
  [34]《尚書•康誥》.?
  [35]《尚書•呂刑》.?
  [36]《尚書•康誥》.?
  [37]《尚書•召誥》.?
  [38]《尚書•洪范》.?
  [39]《尚書•康誥》.?
  [40]《尚書•梓材》.?
  [41]《逸周書•文傳篇》.?
  [42]《逸周書•大聚篇》.?
  [43]《史記•衛(wèi)世家》.?
  [44]《尚書•召誥》.?
  [45]《尚書•召誥》.?
  [46]《尚書•無逸》.?
  [47]《尚書•無逸》.?
  [48]《周書•?命》.

相關熱詞搜索:德治 西周 現(xiàn)代社會 論西周的德治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 儒家德治思想的意義 儒家德治思想的局限性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