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論_范增論...閱讀答案
發(fā)布時間:2019-01-28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范增論
蘇軾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歸未至彭城,疽發(fā)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dāng)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dāng)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相彼雨雪,先集維霰!鲋,當(dāng)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增亦人杰也哉。ㄟx自《蘇軾文集》)
1.下列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 私:暗中勾結(jié)
B.稍奪其權(quán) 稍:稍微
C.獨恨其不蚤耳 恨:遺憾
D.義帝必不能堪 堪:經(jīng)得起,忍受
2.下列各組句中劃線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然則當(dāng)以何事去 則思知足以自戒
B.羽既矯殺卿子冠軍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
C.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 泉涓涓而始流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史書記載劉邦采用陳平的離間之計,使項羽對范增產(chǎn)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權(quán)。但蘇軾認(rèn)為,項羽對范增的疑忌在受到離間前就已經(jīng)存在。
B.蘇軾認(rèn)為義帝熊心也是一位賢明的君主,這從他專派劉邦入關(guān)、識別提拔卿子冠軍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從項羽殺卿子冠軍,就可以預(yù)見他必將殺義帝。
C.蘇軾認(rèn)為,項氏的興起,是因為立楚懷王孫熊心為義帝,但諸侯的背叛也由此而起,所以項羽不得不殺了義帝。
D.蘇軾既批評了范增未能及時離開項羽反而想依靠項羽來成就功名的淺陋,也肯定了他在項氏霸業(yè)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承認(rèn)他確實是人中豪杰。
4.把上面文言材料中的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
1.B
2.A
3.C
4.(1)陳平雖然聰明,又怎能離間沒有疑忌的君主呢?
(2)不采納他的意見,卻殺掉他所擁立的人,項羽懷疑范增,一定是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
(3)為范增設(shè)想,如果當(dāng)時有力量殺項羽,就殺掉,不能就離開他,難道不是堅毅的大丈夫嗎?(大意對即可)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范增論 閱讀答案 范增論 文言閱讀答案 拐彎處的回頭閱讀答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