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0-11-18 來源: 疫情防控 點擊:
《呼蘭河傳》讀后感
?
這是第二次讀蕭紅的《呼蘭河傳》,相比第一次讀感觸深太多。2020 年 9 月 13 日清晨抵達廣州,如今已經過去五十多天,這是我離開家長最久的一次。遠在異鄉(xiāng)的我,時常懷念家鄉(xiāng)的一切美好,人們總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因為這次特殊的經歷,也促使我對蕭紅在香港寫下的這篇回憶故鄉(xiāng)的短篇小說深有感觸的原因吧。初讀《呼蘭河傳》時,我只記得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和呼蘭河冬天刺骨的寒冷。沒有作者對這段城市的愉快的回憶、沒有一個又一個可憐可悲可嘆的人物、沒有深深思戀的祖父,只有一座冰冷得令人窒息的北方小城。
蕭紅于 1940 年冬,距離呼蘭河小城 3500 公里的香港寫下這篇回憶性小說。她 19 歲離家出去,31 歲客死異鄉(xiāng),再也沒有回故鄉(xiāng),中間只輾轉回去過一次。此時她已經三十,距離她死亡只剩下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我不知道她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完成這部作品的,或許漂泊異鄉(xiāng)、饑寒交迫的她是含淚完成的吧。
《呼蘭河傳》是一部懷念故鄉(xiāng)、懷念祖父之作。
前面兩章從呼蘭河城的地理風貌、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及各種愚昧迷信的風俗總起,概述了“我”的家鄉(xiāng)呼蘭河城,讓讀者對這座
城市的空間、氣候、風俗民情有了大概的了解。“嚴冬一封鎖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一句形象的描述了呼蘭河城的天氣寒冷。這座小城主要有十字街、東二街道、西二街道三條大街,這幾條大街兩旁林林總總各類商鋪,街道旁邊大大小小的胡同就是小城人們生活居住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jié)穿起棉花衣,脫下單衣去過著,生老病死也是默默地過著。”小城居民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重復著單調平凡的日子,也不知道為什么活著,不想明天不念過往,糊里糊涂的活著。
第三章到第七章每個章節(jié)分別主要寫了幾個重要人物,以小見大,讓讀者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去深入了解這座北部小城。“我”的祖父、“我”家的幾個租戶(漏粉的、養(yǎng)豬的、拉磨的)、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王大姐等,這些鮮活的人物是呼蘭河城的普普通通的一員,也代表了呼蘭河小城的其他人。而“我”的祖父,也是唯一貫穿始終的一個人,而祖父對這些人的看法也建構了“我”的價值觀。祖父是“我”最敬佩和愛戴的人。第三章第一句:“呼蘭河小城里邊,住著我的祖父。”尾聲第一句:“呼蘭河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我在第一遍看小說時,僅僅認為它不過是一篇回憶故鄉(xiāng)的小說,而第二次看時,處處出現(xiàn)的祖父,不
僅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善良、淳樸的祖父,也看到了作者對祖父的贊頌及欽佩之情。正是祖父的陪伴,讓“我”的童年是五彩繽紛,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祖父是那樣的親切和藹,他總是帶著我在后花園探險玩耍。不會因為“我”踩掉菜苗而生氣,會因為摘下玫瑰花插在他的帽子上而開懷大笑。他不僅疼“我”、愛“我”、細心的呵護“我”,而且教“我”讀詩,言傳身教的影響著我。面對小團圓媳婦、王大姐等女性的悲慘命運,他從來不人云亦云,而是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理性的看待這些事情,能幫則幫,富有同理心和愛心。他在小城的威望很大,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有二伯在祖父面前也是恭恭敬敬的。她是作者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沒有作者祖父的存在,也不會有《呼蘭河傳》這部偉大的作品。
至于小團圓媳婦、有二伯、王大姐、馮歪嘴子等人悲慘的命運,一方面寫出了小城居民的迷信冷漠,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小城居民所有人的悲涼。“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們實實在在能夠感受到寒冷就在他們身上。”他們被父母生下來,只希望能夠吃飽穿暖,但是如何努力也吃不飽穿不暖,看不到希望,于是他們就逆來順受、得過且過。小團圓媳婦和王大姐的死令人惋惜,他們是被封建禮教活活折磨死的。他們的死亡讓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眾看客,看到了封建禮教下的魯鎮(zhèn),看到了無數(shù)無知可悲的人。他
們不斷的“殺人”,而最終也將“被人殺”,而他們最終都會被人遺忘,悲劇也將不斷上演。這是時代的悲!有二伯是唯一一個清醒的人,但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改變什么,所以他只能瘋瘋癲癲、嘻嘻鬧鬧的過一輩子。
可悲!可笑!可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