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學生寫好作文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積累;觀察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1—0099—01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如何教學生寫好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師最頭疼的事情。那么,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格式,寫出一篇邏輯通順、語言流暢的作文呢?下面,筆者結(jié)合多年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積累基礎,為寫作鋪路
一篇作文在寫作過程中要運用的知識點、方法、技巧等是非常多的。比如,一篇作文的寫作你首先得用到詞匯,要會布局,要起好頭,還要運用寫作的技巧,讓作文看起來精彩等。這些從何而來呢?就是平常的積累。為寫好作文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學生都能掌握、了解。那么運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積累呢?首先,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點點滴滴的時間加強積累自己的詞語量,使自己的語言變得豐富,讓自己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自如地調(diào)用無數(shù)的詞語、句子、段子、名言名句等等。其次,引導學生在學課文或者閱讀、練習的時候積累自己寫作文的經(jīng)驗,知道什么樣的開頭能抓住教師的眼球,能讓教師有興趣把你的作文讀下去,并寫上美好的批評;最后,只要有心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寫作技巧、方法的積累都沒有固定的方式,我們可以在公交車上,可以在臨睡前的閱讀中,也可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在教師課堂的語言中進行積累。這樣長期堅持,學生作文的水平一定能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不但讓學生寫好了作文,且愛上寫作文。
二、教學生學會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
小學生寫不好作文的一個主要表現(xiàn)就是沒有觀察的能力。在他們眼里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至于山為什么那么高,水為什么向東流,他們不會去想,也不會去觀察。所以,你如果讓他們寫一篇關于事物的作文,你會發(fā)現(xiàn),驚人的相似,千篇一律,沒有創(chuàng)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教學生寫好作文,就要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什么樣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讓學生在觀察中掌握其特點,才能在寫作文時有逼真、形象的描寫。比如,學校的小花園里,花香與讀書聲相伴,特點是幽靜美麗;操場上有單杠、雙桿和籃球場,學生們在鍛煉身體,它的特點是熱鬧。另外有些景物還要一邊對比一邊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這一事物與眾不同之處。比如,校園墻角的那棵梧桐樹,你不去觀察,你怎么知道他們樹干是挺直的,樹皮是綠色、平滑的。通過觀察,我們才了解到梧桐樹的特點,它長得快,葉大優(yōu)美,樹干光滑,樹冠像一朵盛開的花等等。再比如,校園的其他們樹木,你只有觀察了才能用“柳葉如眉”、“松葉如針”、“楓葉似鴨掌”等,形象地描寫它們的特點。因此,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就要讓學生從生活中熟悉的花鳥蟲魚學會觀察,盯著它們,看上一刻鐘、一小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哦,原來金魚可以這么游泳,原來它們可以這么安靜地睡覺等等。通過這樣的觀察訓練,學生的作文也就自然能寫出自己的特點,寫作水平也得到逐步提升。
三、教學生學會在寫作中寓情于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學生的作文總是干巴巴的,寫得很多,但是讀完后沒有什么感觸、感動。原因是小學生由于知識基礎、寫作經(jīng)驗、感悟能力等限制,他們寫作文的時候沒有應有的感情,他們的描寫只是為了寫而寫,甚至為了湊字數(shù)而寫,他們想不到要用描寫,烘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抒發(fā)自己的情懷。而一篇好的作文情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哪怕你描寫不優(yōu)美,故事沒有跌宕起伏,可是感情真摯,照樣能感動讀者,感動教師。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的作文里融入情感,為了讓他們能借景抒情,我們就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中寓情于景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山雨》這篇課文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作者這樣描述:“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幾乎難以辨認,有墨綠、翠綠,有淡青、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憋@然這段話是描寫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綠色”。可是綠只在作者的眼中嗎?不,這個綠在作者的心里,你看作者連用兩個“流動”把“綠”從眼帶到了心,可見,作者對雨后的山林多么喜愛。這樣的描寫不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能充分體會到作者本人對山雨的喜愛,達到一箭雙雕,事半功倍的效果?梢姡寣W生學會在寫作中運用“寓情于景”的描寫手段,對寫好作文多么重要。
當然,教學生寫好作文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閱讀、仿寫、縮寫、擴寫等等,但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面對新時代的學生,一定要在教學中了解他們的接受習慣,選擇最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教會他們寫好作文,且愛上寫作文。
編輯:張慧敏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