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小堂:“洋務運動”:技術讓專制升了級

發(fā)布時間:2020-06-22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作為指導思想的“洋務運動”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第一個重大舉措。其發(fā)端于1861年初恭親王奕欣上奏的《統籌全局折》,而于1894年9月北洋水師敗于中日甲午海戰(zhàn)而宣告破產,歷經30余年。

  后代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幾經反復,褒貶雜陳。目前,官方的主流意見傾向于肯定“洋務運動”學習與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奠定了近代中國的工業(yè)基礎的歷史性作用。

  我以為,就“洋務運動”的初衷和直接目的來看,它想強國富民,想維持清王朝的統治,它是失敗了。這是沒有什么爭議的;
但對于“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它對中國的整個近現代近程具有什么樣的長遠效應呢?卻仍然有待深入分析。

  我認為,至今為止的中國歷史便是“君權”或者說是“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歷史。這種歷史趨勢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是中國人所秉持的政治文化價值,二是中國社會所擁有的生產技術與組織管理手段。前者是初級變量,后者是次級變量。而至今為止,中國人的政治文化價值仍然停留在“君權至上”的層次上,從古至今,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在這樣一個前提下,生產技術與組織管理手段的發(fā)展,將更有利于增進“君權”直接控制社會的力量,而不利于增進自由的力量和誘發(fā)出自由的價值觀。

  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我以為,“洋務運動”最重要的歷史作用便是增強了集權專制控制社會的能力,相應的減少了國民所能保留的自然權利,客觀上為專制升級提供了物質條件?v然它及之后所引進的技術不斷地改善了國民的生活品質和便利程度。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社會從分封制轉入郡縣制后,郡縣制便綿延了2000余年,歷經大大小小的改朝換代,也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改朝不改制。變化是有的,但基本的大框架和結構卻非常地穩(wěn)定。

  郡縣制的社會結構,很好地適應和解決了中國天下一統的政治格局與物質生產高度分散的經濟格局相協調與相互濟的問題。它有兩個政治結構和三種基本的政治力量。一個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家族,一個是以皇權為最高權力的官僚體系;蕶嗤ㄟ^郡縣的行政體系而到達縣;
在縣以下鄉(xiāng)村,則主要由宗法權力來支配。三種基本的政治力量則是民眾、士大夫階層和皇權。國民受到兩個政治權力的管轄,而讀書人則掌握著社會價值解釋權,維系著儒家的忠孝價值觀。進則成為官僚體系的一分子,退則棲身于宗法家族之內,成為溝通和調和兩個政治結構的橋梁;蕶嚯m然握有最高權力,但卻要受到儒家價值觀的微弱的軟約束。

  為什么郡縣制的社會結構能穩(wěn)定綿延這么長久呢?這是因為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念和生產發(fā)展水平都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專制社會本身并沒有技術創(chuàng)新的動力和機制,它在生產技術上的進步只能依靠偶然的獲得,而不能通過創(chuàng)新機制系統性的大量獲得。所以,在2000余年里,中國社會的生產技術也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但“洋務運動”及其后續(xù)的引進使得沒有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中國專制社會也能獲得和應用先進的技術,也能獲得和應用建立在這些技術上的組織管理手段。交通通訊的發(fā)展,生產的發(fā)展,市場的擴大,商品交換的更加密切,都會不斷加強中國社會內部之間的聯系。這使得人們相互之間的交往以宗法家族內部為主不斷轉向以外部為主,打破了各個宗法家族之間的界限。這自然會削弱宗法家族的力量,沖擊基層社會的宗法家族結構。同時鐵路的修建、電報的使用等交通通訊手段的提高、嫁接在會黨組織模式基礎之上的列寧式政黨組織形式的出現、威力巨大的新式軍備和新的組織更為嚴密的軍隊建制,等等,都為專制力量加強對社會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巨大的可能。

  當基層宗法家族結構不斷削弱和解體時,有什么東西來填補它呢?自由自治民主可能嗎?太小可能了。這缺乏相當的思想基礎。除非有外部力量的強力介入,或者能在一個社會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長期持續(xù)地在全社會范圍內實施自由民主價值觀的熏染。自然而然,專制的力量會乘虛而入,它有強大的社會基礎和強烈的擴張沖動。一如分封制轉向郡縣制,一旦物質條件具備,專制力量便會乘機擴張。在分封制下,并非天子不愿意直接管理所有的土地,而是他擁有的控制太弱,只好委托給諸侯打理。而在郡縣制下,也并非皇帝不愿意直接管理所有的土地,而是他的控制力仍然還弱,只能將控制末端延伸到縣級。而在鄉(xiāng)村基層社會,則不得不交由宗法家族來管理。因而,當專制力量強大到可以直接控制整個社會時,它自然而然地就會不愿意再依賴宗法家族和讀書人階層,而要消除它們。它就會“滅孝強忠”,將控制末端延伸到基層社會,并剝奪讀書人或者知識分子階層的價值解釋權。

  “太平天國”應該算是近現代中國社會專制升級這一沖動的最初嘗試。但那時中國社會的組織化手段尚不足夠,支撐這一新的體制的思想準備也尚未完成。當然,它最終就失敗了。而當中國社會經歷了“洋務運動”,技術和組織手段都得到不斷提高,并在隨后經歷了“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延安整風等一系列“滅孝強忠”、剝奪知識分子價值解釋權的思想和組織準備后,一個將控制末端延伸到基層社會的“政教合一”的新型專制雛形就形成了。根本上,這一雛形是近現代中國社會沿著原有的歷史趨勢而回應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借助西方世界的技術的終極定型。

  因而,我們可以說,“洋務運動”為中國社會的專制升級創(chuàng)造了物質條件。同樣,我們也可以說,至今為止,西方世界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就是為中國社會的專制升級提供了外部輸入。而“洋務運動”也是中國社會唯一從西方世界獲得的起到了實質性巨大效果的外部輸入。其它的輸入,包括馬列主義等思想和制度,大多是徒有其外來的表征,但實質上,卻包含在中國自身的文化信息之中。近現代中國歷史本是中國文化的題中之義,至今為至,并沒有被西方文化改變方向,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核心價值觀在新的外部條件下并借助于外來軀殼的繼續(xù)展開與升級。

相關熱詞搜索:洋務運動 專制 江上 技術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