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問責制的杞人之憂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自從《列子》制造出來一個杞人憂天的寓言故事之后,千百年來,杞人總是子孫不絕,無事生憂,本人就是一個。三聚氰胺添加事件出來后,中央政府啟動行政問責制度,刮起問責風暴,從中央到地方,若干負責大員被免職,人人拍手稱快,但我卻在拍手之余,有些杞人之憂。
重大事故的問責制度,實際實行,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目的無非是為了強化對安全的管理,把官員的烏紗帽與事故的責任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起到遏制重大事故發(fā)生的作用。問責制度實行的現(xiàn)狀是,但凡發(fā)生重大事故,死亡人數(shù)達到一定數(shù)量,直接和間接負責的官員一律按倒,就地免職或者建議辭職。就目前的問責風暴來看,這種制度,開始形成為慣例。
就中國現(xiàn)狀而言,凡是官員,幾乎沒有不在乎自家烏紗帽的,出了事就免職,的確能起到相當大的威懾作用。而所謂的問責,也正是基于官員的這種“害怕”而設計出來的。只是,問責的這種威懾作用,威赫的力度固然足夠,但起作用的機理,卻未必只有一條路徑,官員應對的辦法,也未必會盡如制度設計者之意。為了防止烏紗帽因重大事故而丟掉,官員們可以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安全設備的投入,加強安全生產(chǎn)的管理,通過這種正向的努力,來保住烏紗帽。但是,也可以在出事之后,通過隱瞞實情,采取措施,將死亡人數(shù)通過特殊處理,降下來,使得重大事故變成不那么重大,從而也可以保住烏紗帽。在現(xiàn)實中,應該說兩種方式都存在,而且僅就保烏紗帽的效果而言,還真不知道哪個更有效些。
在現(xiàn)實中,采取第一種措施,命里注定要困難得多,就礦難而言,眾多小煤窯、礦窯,雖然很多都涉嫌濫采濫挖,安全不達標,但開礦容易,關閉則難,整治難度之大,真是難于上青天,各種關系,錯綜復雜,涉及官場關系,涉及地方保護,涉及對外燃料原材料的供應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即使是國有大礦,加強安全投入,購買設備,完善規(guī)章制度,加強職工培訓,都不僅要花大筆的銀子,還有得力的干部主持,花大精力投入。現(xiàn)在,為官一任,少則兩三年,多則四五載,往往整治未了人已下臺或者調任。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在整治期間,自己的轄區(qū)就不出事,有時候由于正在調整,秩序反而更亂,出事的概率甚至可能更高,一旦出了事,功夫精力和資金白搭,跟那些什么事都不做者一樣,接受處分,弄不好一樣遺臭萬年。相對而言,采用不正當?shù)钠鄄m,人為操作這種作偽的辦法,固然會冒一旦露餡遭致懲罰的風險,但是,一來反正都是個“死”,冒險一下,說不定就瞞過去了。二來在實際生活中也存在瞞住的可能性,防火防盜防記者,只要把媒體控制住,就八九不離十。前一階段網(wǎng)上盛傳江蘇一個縣,化工廠出事之后,全縣上下立體動員,最終把所有媒體記者全部鎩羽而歸的故事,相信不是空穴來風。
權衡利弊,兩害之中取其輕,我想但凡是個官員都是理性人,不能對他們的道德覺悟有太多的期待,壓力之下,非讓他們選擇的話,我想多半是會傾向于選擇不作為,出了事再設法處置,能瞞則瞞,實在瞞不了,則自認倒霉就是。也許更糟的是,真正老實作為的官員,在事故處理中,未必會比那些耍奸弄滑的人下場更好,往往恰恰相反。老實人吃虧,是現(xiàn)階段官場的嚴酷現(xiàn)實,很多時候,;咦龅膼,最后卻是老實人頂雷,這種現(xiàn)狀,無疑起了鼓勵人們作偽的反向激勵作用。
因此,我不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問責制,到底最后的效果,可能會是什么?能否最大限度地遏制重大事故的發(fā)生。是不是會導致事故還是事故,但大家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隱瞞上面,一面人為地“減少”死亡人數(shù),一面暗中安撫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問責的力度越大,做官的風險越高,官員們趨利避害的動機也就越是強烈。
在歷史上,一種制度設計,最后達到的制度效果,跟設計初衷完全相反的事,是很多的。比如中唐之后,設置監(jiān)軍,原本為了防止軍隊叛逃,但監(jiān)軍來了之后,不僅叛逃問題沒有解決,將領反而對宦官的指手劃腳更加反感,即使不叛變,也導致軍隊戰(zhàn)斗力嚴重下降。再比如,明初廢相,朱元璋是為了防止大臣專權,大權旁落,但結果卻造成了太監(jiān)專權,而且專權得非常離譜,比大臣專權還要糟上一萬倍。
因此,現(xiàn)在的重大事故問責制,大有完善的必要。首先,不僅應該有行政系統(tǒng)垂直的問責,更應該有同級人大的平行問責。在理論上,地方官員都是人大選舉出來的,理應由人大出面問責。只是目前人大制度還沒有真正起作用,更多的起一個儀式作用,事實上,只要人大制度被激活,賦予這個制度憲法上應有的權力,人大代表切實負起責任來,這種問責,就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由于人大代表是當?shù)厝,對當(shù)氐慕ㄔO,包括安全建設的關切度要高得多,會鼓勵官員向這方面努力,而官員要想隱瞞事故,在當?shù)厝吮娔款ヮブ,也要難得多,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因此,這種問責,可以有效地防止官員隱瞞,促使他們向加強安全方面努力。
其次,事故的行政問責,應該事實求是,把責任細化,科學化,該是誰就是誰,該負責多少,就懲罰多少,不能胡桃杏子一起數(shù),只要出了事,就全體按倒。有些重大事故,死亡人數(shù)可能差不多,但性質完全不一樣,比如歌廳因為消防設施不達標,消防通道阻塞,失火導致大量人命傷亡,跟礦難同樣的人命傷亡,根本就不一樣。在這個世界上,有些行業(yè)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屬于高危行業(yè),盡管可以通過加強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減少事故,但完全杜絕事故,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同樣是礦難,原因各有不同,失職失責者有之,屬于天災者亦有之。因此,事故的問責,應該有所區(qū)分,把責任算到細處,有多少,算多少,不能粗枝大葉,籠而統(tǒng)之。更不能因為民意群情激憤,需要有人負責,就擴大處罰的尺度。這樣,才能做到讓受責者口服心服,真正達到遏制重大事故的效果。
其三,應該為媒體監(jiān)督大開方便之門,F(xiàn)在的確出現(xiàn)過一些假媒體借機敲詐,以及某些不良媒體借機牟利的問題,但是,畢竟作偽的官員,真正害怕的,還是讓事件見光,如果媒體監(jiān)督的渠道暢通,不僅官員的正向努力會得到鼓勵,不良媒體的行為也會受到遏制。媒體監(jiān)督,實際上就是一種社會監(jiān)督,這種監(jiān)督,無論制度設計多么嚴密,都是必須存在的。
最后,必須提醒的一點是,自古以來的中國制度建設,都喜歡就事論事,因事設制,為了特定目的,眼前救急打補丁,不大注意這些補丁跟整體制度的協(xié)調。其實,就問責制度而言,事實上必然涉及中國現(xiàn)存的干部制度,不對這個制度做整體性的修整,就事論事,僅僅著眼于應急,最大的可能,往往會救了眼前而損害了其它部分,進而傷害制度本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