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任之:馬克斯·舍勒研究狀況述評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是德國著名基督教思想家,現(xiàn)象學第二泰斗,是現(xiàn)象學價值倫理學的創(chuàng)立者,知識社會學的先驅,現(xiàn)代哲學人類學的奠基人。舍勒的思想博雜多方,是德國哲學界繼謝林之后的又一位神童,不停地在“漫游”,他的研究遍及倫理學、宗教哲學、現(xiàn)象學、社會學、政治思想、形而上學和哲學人類學等諸多領域。他的朋友加塞特(Ortegay Gasset)把他作為生活在歐洲的最偉大的思想家而提起;
海德格爾把舍勒當作一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所有其他人包括他自己都是受其恩惠的!氨M管舍勒的思想在歐洲二十年代末受到贊賞,但他的名聲就像彗星短暫的光輝很快消褪了。直到二戰(zhàn)以后,納粹德國倒臺,向著存在主義、科學哲學、馬克思主義、分析哲學、胡塞爾現(xiàn)象學、結構主義和解構的發(fā)展趨勢,舍勒思想在德國以一種緩慢的速度保持著復蘇!保▍anfred S.Frings ,The Mind of Max Scheler, Marguette University Press, 1997,S.11-12)舍勒思想也在美國、法國、韓國、中國、日本、波蘭等國越來越受歡迎,許多重要著作被相繼譯成多國文字出版,但相對來說,舍勒思想依然受到忽視,這與其思想的豐富深刻是極不相符的。

  

  本文擬對舍勒研究狀況(主要是國內現(xiàn)狀)作一簡要評述。

  

  一、《舍勒全集》的編輯出版與舍勒著作漢譯情況

  

  1928年,舍勒因心臟病突發(fā)而猝死在講臺上,他一直思考著的哲學人類學與形而上學方面的著作均未完成。所幸,他留下了大量手稿和講課稿。后來,在海德格爾的主持下,舍勒的遺孀瑪麗亞(Maria Scheler)自三十年代開始編輯、謄寫并整理舍勒遺稿,并自1954年開始編輯出版《舍勒全集》(Gesammelten Werke von Max Scheler,以下簡作GW),一直到她1969年去世。瑪麗亞去世后,《舍勒全集》由著名的舍勒研究專家弗林斯(Manfred S.Frings)接編,至1997年《舍勒全集》十五卷已全部出齊。

  

  《舍勒全集》各卷簡要介紹如下:

  

  第一卷 早期著作(論邏輯原則與倫理學原理之關系的確定,勞動與倫理,先驗的方法與心理的方法)

  

  第二卷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第三卷 價值的顛覆(德行的復蘇、道德建構中的怨恨、論悲劇性現(xiàn)象、論人的理念、女性運動的意義、自身認識的偶像、所謂養(yǎng)老金歇斯底里的心理學和針對弊端的合法斗爭、生命哲學諸論、資產者-資產者與宗教力量-資本主義的未來)

  

  第四卷 政治學—教育學文集(戰(zhàn)爭天才與德意志戰(zhàn)爭、歐洲和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后果、德意志仇恨之源、戰(zhàn)后社會學的新取向與德國天主教的任務、在德國大學的矛盾之中、基于新秩序之基上的政治與文化、德國的使命與天主教思想;
附錄:作為反資本主義的基督教社會主義、基督教民主主義)

  

  第五卷 論人身上的永恒(懊悔與重生、論哲學的本質及哲學認識的道德條件、宗教問題、基督教的愛理念與當今世界、歐洲文化的重建)

  

  第六卷 社會學與世界觀學說(含道德、民族與世界觀、基督教與社會三個文集)

  

  第七卷 交互情感的本質與形式/當代德國哲學

  

  第八卷 知識的形式與社會(知識社會學問題、認識與勞動、大學與業(yè)余大學)

  

  第九卷 晚期著作(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世界觀哲學:哲學的世界觀、知識形式與教育、人與歷史、諧調時代中的人、斯賓諾莎,理念論-實在論)

  

  第十卷 遺著Ⅰ 倫理學與認識論(死與永生、論害羞與羞感、論自由的現(xiàn)象學與形而上學、絕對域與上帝理念的實在設定、楷模與領袖、愛的秩序、現(xiàn)象學與認識論、三種事實的學說)

  

  第十一卷 遺著Ⅱ 認識論與形而上學

  

  第十二卷 遺著Ⅲ 哲學人類學

  

  第十三卷 遺著Ⅳ 哲學與歷史(政治與道德、永恒和平的理念、歷史學的基礎)

  

  第十四卷 遺著Ⅴ 雜編Ⅰ(邏輯學、生物學講座、社會哲學講座)

  

  第十五卷 遺著Ⅵ 雜編Ⅱ(群體心理學講座、十九世紀哲學講座以及后續(xù)手稿)

  

  自1989年開始,舍勒的著作便有了漢譯本。此后,在劉小楓先生的主持推動下,在兩岸三地學者的共同努力下,舍勒著作的漢譯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姆e累。截至2001年,已出舍勒著作的漢譯本有: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李伯杰譯、劉小楓校,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陳澤環(huán)、沈國慶譯,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年);
謝勒論文集:位格與自我的價值(陳仁華譯,臺北遠流版1991年);
情感現(xiàn)象學(即“交互情感的本質與形式”,陳仁華譯,臺北遠流版1991年);
愛的秩序(劉小楓編校,林克等譯,香港/北京三聯(lián)版1993/1996);
資本主義的未來(劉小楓編校,羅悌倫等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北京三聯(lián)版1996/1997);
價值的顛覆(劉小楓編校,曹衛(wèi)東等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北京三聯(lián)版1995/1997);
死、永生、上帝(孫周興譯,張志揚校,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版1996年);
基督教與共同體(曹衛(wèi)東譯,香港卓越版1997年);
舍勒選集(劉小楓選編,倪梁康等譯,上海三聯(lián)版1999年);
知識社會學問題(艾彥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

  

  至此,舍勒全集十五卷中已有約五卷多文字譯成了漢語,舍勒著作的漢譯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盡管如此,也還存在一些不小的問題。

  

  其一,舍勒的代表巨著、現(xiàn)象學經(jīng)典作品《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迄今無漢譯本,這使得大多不能直接閱讀原著而想對舍勒思想進行評價的研究者都感到“腳底發(fā)虛”,因為該書是舍勒思想的基石。值得高興的是,這一最重要的著作正由我國著名現(xiàn)象學專家、哲學翻譯家倪梁康先生翻譯,且進展順利,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便能與讀者見面。(將收入北京三聯(lián)書店“現(xiàn)代西方學術文庫”叢書中出版)

  

  其二,舍勒的許多重要作品仍未被翻譯過來,如宗教哲學的代表作《宗教問題》(GW5),知識社會學的名篇《認識與勞動》(GW8),以及《理念論-實在論》(GW9)和有關哲學人類學(GW12)、形而上學(GW11)的遺著等。

  

  其三,現(xiàn)已有的譯文質量不一,有的還存在很大的問題。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臺灣出版的舍勒另一重要著作《交互情感的本質與形式》(此前,一直譯作《同情的本質與形式》)的漢譯本(中譯本:《情感現(xiàn)象學》,陳仁華譯,臺此遠流版1991年。此前,看到劉小楓先生策劃、學林出版社出版的“歐洲思想?yún)矔敝蓄A告有此書,但不知實際工作有沒有展開。)在大陸能讀到的人很少。即便是撇開這一點不談,陳仁華譯本可能是由于從英譯本轉譯過來,其中錯訛甚多。

  

  這樣的翻譯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內的研究狀況。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

  

  國際舍勒研究權威學者、《舍勒全集》的主編弗林斯在1997年新推出了《舍勒的思想》(The Mind of Max Scheler, Marguette University Press, 1997),弗林斯先生是國際著名的舍勒專家、現(xiàn)象學家。曾寫過《位格與此在》(Person und Dasein. Zur Ontologie des Wertseins, Phaenomenologica, Vol.32, Martinus Nijhoff, The Hague, 1969)等著作!渡崂盏乃枷搿肥歉チ炙瓜壬1997年發(fā)表的新作,全書共分九章,從價值倫理學、交互主體性理論、宗教體驗現(xiàn)象學、怨恨理論、資本主義問題與倫理、知識社會學、哲學人類學等舍勒思想的各個層面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見的研究,是第一部基于舍勒全部著作之上的舍勒思想的“全方位導游”,具有重要的價值。(本書的中文初譯已經(jīng)基本完成)

  

  除去弗林斯先生,國外其他哲學研究者尤其是現(xiàn)象學研究者也已日漸認識到舍勒的思想力度,國外的舍勒研究近年來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1997年以來,國外出版的有關舍勒研究有力度的著作就不下20本,專題論文更多,這些研究論著從各個角度,對舍勒思想本身、舍勒在哲學史、神學史、思想史中的作用地位以及舍勒與其他思想家的比較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在總體上給舍勒以很高的評價,并重點關注舍勒思想中許多富有力度的與“現(xiàn)代”視域相關的眾多論題。

  

  與國外舍勒研究已取得的成績相比,國內學術界對舍勒思想的研究、紹析要差得多,出版發(fā)表的研究成果廖廖無幾?傮w上說,國內的舍勒評介、研究主要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舍勒學說的整體簡要評述。在幾部現(xiàn)當代西方哲學家評傳中,都收有對舍勒思想的整體評述,但各有側重。比較早的是歐陽光偉先生的《舍勒》一文(載袁澍涓編《現(xiàn)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上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該文具有開拓性,尤其側重的是舍勒的哲學人類學思想。其后,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十卷本的《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其第四卷《道德哲學》(石毓彬等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第九卷《人文哲學》(王煒、周國平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分別刊出了兩篇關于舍勒的文字,前文由陳澤環(huán)撰寫,主要突出評述了舍勒倫理學方面的思想,后文則由劉小楓先生撰寫,更偏重于舍勒的現(xiàn)代性神學思路。

  

  第二,把舍勒與其他思想家進行比較研究或置入某一問題史中研究。在這一思路上,做出突出成績的是倪梁康先生,在《現(xiàn)象學及其效應》(北京三聯(lián)版1994年)一書中,將舍勒置入整個現(xiàn)象學史中,集中比較研究了舍勒與胡塞爾在現(xiàn)象學觀念、現(xiàn)象學還原、本質直觀方法以及現(xiàn)象學論域方面的聯(lián)系與差異,認為胡塞爾“回到實事本身”的口號在舍勒這里被修改成“面對事實本身”, 這里的“事實”描繪的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本質事實。在《現(xiàn)象學反思的兩難》(載《中國現(xiàn)象哲學評論》第二輯,上海譯文版1998年)一文中,倪梁康先生分析了胡塞爾、舍勒、海德格爾在反思問題上的不同態(tài)度及其內在根源。在即將出版的《自識與反思》(北京商務印書館)一書中,倪先生在對自身意識發(fā)展史的考察中,討論了舍勒的價值倫理學中的倫常明察方法和良知自由理論,是近年來舍勒倫理學研究中最有份量的一篇文獻。在這一思路上的比較研究還有復旦大學哲學系的博士生張志平和王建軍的舍勒與胡塞爾的比較研究(參張志平“試論追問哲學本質的困境及其出路:從舍勒與胡塞爾的哲學觀談起”《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一期;
張志平、王建軍“現(xiàn)象學:舍勒與胡塞爾的不同道路”《復旦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二期)以及余瀟楓的舍勒和康德結合討論(參余瀟楓“哲學人格思想的來歷與轉向——從康德到舍勒”《浙大學報》,1997年,第一期)。張志揚先生曾在《問題與思路:一種“注意鏈”的現(xiàn)象學描述》一文中稱胡塞爾、舍勒、海德格爾、?聵嫵闪爽F(xiàn)象學的四重轉換:意識、信仰、此在、身體,(見其著《創(chuàng)傷記憶》,上海三聯(lián)版1999年,第281頁)但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第三,對舍勒某一方面思想的專門研究。這一方向上最重要的研究者是劉小楓先生。在載于《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三聯(lián)版1995年)中的“人是祈禱的X”一文系統(tǒng)論述了舍勒的宗教神學和哲學人類學思想,《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緒論》(上海三聯(lián)版1998年)一書則詳細討論了舍勒的現(xiàn)代性理論和怨恨理論(北京大學哲學系吳增定博士曾發(fā)表一篇《思鄉(xiāng)途中的怨恨》,《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97年,第四期)。而收入《個體信仰與文化理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文集中的《舍勒論在體、身體、負罪之在與信仰之在》一文實際上是由四篇獨立的文章組成的,分別討論了舍勒與海德格爾的 “在體”爭論、舍勒現(xiàn)象學中的身體、舍勒論“負罪之在”以及舍勒的信仰之在的現(xiàn)象學觀,該文極具價值。劉小楓為其選編并校的多部舍勒的文集以及《舍勒選集》所寫的“編選導言”都具有很強的導讀意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劉小楓先生在瑞士巴塞爾大學完成了關于舍勒的博士論文《身成位格》(Personwerdung: eine theologische Untersuchung zu Max Schelers Ph?nomenologie der “Person-Gefühle” mit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seiner Kritik an der Moderne,(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Bern:Peter Lang,1996),我們期待它能早日在國內出版。

  

  第四,譯介國外學者論述舍勒的作品。除了現(xiàn)代西學研究的兩部常翻書:《當代哲學主流》(施太格繆勒著,王炳文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和《現(xiàn)象學運動》(施皮格伯格著,王炳文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以外,關于舍勒思想的譯述最重要的是發(fā)表在劉小楓等編的《東西方文化評論》第四輯(北大版92年)上的兩篇文章,一是弗林斯先生的《舍勒論無與存在》,一是的皮茲瓦拉(E.Przywara)的《齊美爾、胡塞爾、舍勒散論》。新近出版的許茨(A.Schutz)的《許茨文集第一卷·社會實在問題》(霍桂桓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中載有《舍勒的交互主體性和關于他我的一般主題》(題名有改動)一文,是對舍勒交互主體性理論的系統(tǒng)研究,對于把握舍勒的現(xiàn)象學社會學理論極具意義。

  

  即便是這樣,國內學術界對舍勒的研究依然不足,至今尚無一本舍勒思想研究的專著出版(這里主要指大陸,臺灣學者江日新曾出過一本《馬克斯·舍勒》,臺北東大版1990年),專題論文也極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80年代以來,公開發(fā)表的涉及舍勒思想的論文不到十篇。這僅是我們從表層的“量”上看。如果從更深層的“質”上看,國內的舍勒研究更為欠缺,舍勒思想的很多“極富穿透力”的方面仍未被注意到。

  

  三、國內研究狀況展望

  

  結合目前的狀況以及新近的趨勢,我們作一簡單展望:

  

  1、倪梁康先生在《現(xiàn)象學及其效應》一書中,主要研究了現(xiàn)象學在哲學領域的效應,尤其是現(xiàn)象學在德國哲學發(fā)展中的效應。實際上現(xiàn)今現(xiàn)象學的效應已經(jīng)延伸到世界多個國度、人文學科的多個領域。一般認為,自胡塞爾伊始的現(xiàn)象學在海德格爾那里獲得其深度,而在舍勒那里獲得其廣度。在如今現(xiàn)象學成為一門“顯學”的狀況下,舍勒的現(xiàn)象學理論更應得到關注,以使現(xiàn)象學發(fā)揮其更大、更寬泛的效應。我們可以更多關注舍勒“現(xiàn)象學施魔”的諸多領域,如現(xiàn)象學情感分析、知識社會學、身體現(xiàn)象學、哲學人類學、宗教神學、現(xiàn)代性理論等等方面。

  

  另一方面,舍勒的現(xiàn)象學思想實際上成了胡塞爾現(xiàn)象學與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在后兩者得到過多關注的當下,可能只有認真研究舍勒的思路,才能厘清胡塞爾和海德格爾之間的關系。

  

  2、在如今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不同文化間的交流成為重要課題,反映在哲學思考上便是對“交互主體性”理論的關注。哲學正表現(xiàn)出向一種新的從共同體的、社會的、交互性出發(fā)的范式轉變(參倪梁康《西方哲學一百年:人類自身認識方式的變遷》,載《浙江學刊》2001年第一期以及《自識與反思》)。一般認為,是胡塞爾在1931年最初用法文出版的《笛卡爾式的沉思》(張廷國譯,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西方思想經(jīng)典文庫”之一)首次系統(tǒng)全面地公開闡述了“交互主體性”理論。我們姑且不論一般理解的“交互主體性”理論是否與胡塞爾在《笛卡爾式的沉思》中提出的交互主體性理論在內容、旨趣上是同一回事,實際上,舍勒早在1913-1916年出版的《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以及《交互情感的本質與形式》中已經(jīng)分析了“交互主體”間的理論問題,并且他提出的“同一感”(Einsfühlung)始終應該是胡塞爾的“同感”(Einfühlung)的基礎。如今對他者現(xiàn)象學的討論正方興未艾,舍勒的思路不容忽視。

  

  3、對普世倫理(universal ethics)的討論是學術界的又一理論熱點。普世倫理的最基本原則實際上就是“金規(guī)則”,即漢語語境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倪梁康先生論證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人為美德必須奠基在“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種自然美德之上。(參倪梁康《“金規(guī)則”的基礎——從儒家文化傳統(tǒng)問題出發(fā)對全球倫理的思考》,載《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一期)我很贊同地接受這一觀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規(guī)則,必須以同情感等個體道德感為奠基。然而即便是我承認其存在的合法性,是否說“己所欲,便可施于人”?(這其中,實際上還隱含著“真理”與“多數(shù)”的問題) 事實上,從舍勒的觀點出發(fā),“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更為值得弘揚!凹核鹗┯谌恕北仨氁詯蹫榈旎,因為只有愛才會包容、尊重獨立性差別于自我的其他位格(Person),只有愛才可做到“如其所如的接納”。

  

  問題是,對“己所欲,勿施于人”的提出,是否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其本身是種反叛呢?己所欲或己所不欲,均勿施于人,實際上不就等于說“勿施于人”?那現(xiàn)實社會中還是否會有規(guī)范?我們該怎么辦?

  

  舍勒的倫理學思想本就被認為是代表了哲學倫理學的三種形式之一,即“亞里士多德:善倫理學?档拢阂(guī)范倫理學。舍勒:價值倫理學”(沃爾夫岡·庫爾曼《實踐哲學·倫理學》,魏爾海姆和巴塞爾貝爾茨出版社,1984年,第509頁。轉引自陳澤環(huán)《舍勒》載《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第四卷《道德哲學》石毓彬等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29頁。),我們在討論普世倫理的問題時,應當有給舍勒留有位置。

  

  4、張志揚先生在《中國現(xiàn)象學與哲學評論》第三輯的編后記中說,在“現(xiàn)象學”上冠以“中國”之名,還有許多路要走。意即說,中國的現(xiàn)象學研究還并未完全告別接受期。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大學召開的中國現(xiàn)象學會討論會上,丁耘博士作了“面向漢語現(xiàn)象學的實情”的發(fā)言,提出要構建“漢語現(xiàn)象學”,首要的是接受現(xiàn)象學的方法,其次要有漢語語境自己的主題、論域。正是在這一角度上,我們說在構建一門“漢語現(xiàn)象學”的過程中,舍勒的作用尤為重要。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如伽達默爾認為那般,舍勒在現(xiàn)象學方法的運用上“獨占魁首”,“善于哲學之精強技藝和設計規(guī)則的胡塞爾大師也遜一籌”。我們可以學習研究舍勒在不同領域對現(xiàn)象學方法的運用,以更好地把握現(xiàn)象學方法,運用到漢語人文科學研究的諸領域;
另一方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立足于倫理學、實踐哲學,這與舍勒的主要論域大相吻合,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可以找出更多的結合點和理論生長點。倪梁康先生在會上作了題為“牟宗三與現(xiàn)象學”的報告,也正是從方法與論域兩個方面指出牟宗三與舍勒的相近之處。張再林教授提出要由認知現(xiàn)象學向價值現(xiàn)象學過渡,要關注舍勒與中國古典哲學的關系。10月13日-月17日召開的“現(xiàn)象學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本身就是現(xiàn)象學漢語化過程中的一重大事件,我們完全有理由還有更多的期待。

  

  

  來源:中國現(xiàn)象學網(wǎng)

相關熱詞搜索:述評 馬克斯 狀況 研究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