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鮑曼:為什么藝術家不應該接受國家資助?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侨f偉 譯)
一個插圖畫家指出接受國家資助的代價是失去藝術獨立性,這是難以承受的高昂代價。
塞里(Ceri)在倫敦經營一個藝術慈善基金會。多年來,她一直爭取國家的撥款,但是現在她不再這樣做了。她說“你根本無法做任何有興趣或者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什么事情都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要照顧社區(qū)的各種要求或者幫助人民戒煙等五花八門的東西,根本就沒有剩下藝術創(chuàng)作的任何空間!
伯明翰的電影制片人康拉德(Conrad)同意這個說法。他告訴我“即便你填完了成千上萬個表格,終于拿到了錢后,你仍然不能輕松下來,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填寫更多的表格證明你正確地使用這筆錢,我可沒有那樣的耐心!彼暮匣锶爽F在一直采取拖延戰(zhàn)術,因為人家更關心金錢問題。他抱怨說“這意味著我們到現在為止所做的任何東西都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藝術家一直都不得不為贊助者的怪念頭和政治議題服務。但是新工黨的社會議程比任何獨斷專橫的客戶都更加愛管閑事。在21世紀,英國干擾人們私生活的力量空前增強,而且采用的方式更加微妙的和更有說服力。我們有反社會行為制裁條例(ASBOs),該條例讓人們沒有犯罪行為的情況下遭到拘留,讓閉路電視監(jiān)控(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無處不在,似乎是為了“我們的安全”的措施普遍存在,如限制吸煙的規(guī)定,午餐檢測,警察監(jiān)督家中有兒童而外出工作的成人,為準父母提供培訓課程,在公開場合發(fā)表錯誤言論的處罰規(guī)定等,所有這些都是在“支持社會發(fā)展”的名義下進行的。
體現在藝術議程上的新工黨的政治觀扎根于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民眾對政治過程的冷漠,以及擔心若不接受管理可能陷入麻煩的緊張情緒。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藝術家的職責就是幫助政府“連接”和“吸引”(換句話說,滲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最近撰寫了智囊?guī)烀癖娝囆g報告的政府顧問約翰·霍爾頓(John Holden)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演講中解釋了這個觀點。在受邀的藝術家和“藝術從業(yè)者”參加的的研討會上,該研討會忸怩作態(tài)地起名為“政策能夠由藝術家?guī)ьI嗎?”,他說“世界已經發(fā)生重大變化,政府在試圖和公眾溝通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雖然政府非常善于和企業(yè)和大機構打交道,但是在和個人打交道的時候,其表現就非常糟糕了!
工黨的整個藝術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在國家資助的藝術領域的每個人,從地方政府的小藝術團體到大型公共畫廊的館長,都被期待要把藝術工作和工黨的將“社會邊緣群體”納入社會大家庭的議程結合起來。藝術能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打動我們的內心感情。所以新工黨認為純粹按照藝術家?guī)椭M入大眾生活的能力來評價他們的成就不是沒有道理的。比如,新工黨認為黑人將更好地幫助政府接近“黑人社區(qū)”,而種族多樣性項目就反映了這個內容。
很快就有一個寶貴的討論會,來探討這種惡劣的操縱藝術資金對藝術和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但是對于作為藝術家的我來說,面臨一個更加緊迫的問題:藝術家應該怎么辦?
我們生活在藝術受到攻擊,藝術家龜縮在閣樓里忍饑挨餓的社會嗎?或許存在藝術家盡一切可能要從國家獲得更多的資助的情況。但是今天,從經濟上說這樣做已經沒有合理性了,從藝術家的生存角度說,合理性就更少了。
對比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工作或許是非常有用的。設計師得到國家資助,只是因為其作品的根本價值能夠用客觀的標準來判斷。但是對于藝術家,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藝術處理的是個人感情,而感情和它的直接價值是無法量化的。國家只能通過作品是否符合政府的議程來評價藝術家。這就像用尺子來測量某個東西的藍色多么深一樣荒謬。
結果是迅速興起的“藝術家”和“藝術從業(yè)者”的獎學金,他們把職業(yè)生涯完全依賴國家,他們的生存是通過挑選正確的方框以換取適應政府宣傳議程的要求。不管文化大臣泰薩·喬威爾(Tessa Jowell)對于藝術的獨特性、形而上學價值說得多么天花亂墜,新工黨從藝術家那里得到的肯定有相當多的垃圾,只要這些東西傳播了正確的“信息”比如吸煙,酗酒,虐待兒童,網絡色情,廢物回收,或者政府熱心的任何其他議題。如果這個過程涉及包括幼兒園在內的公眾的廣泛參與那就更好了。
因為復雜的妥協(xié)性安排,有思想的藝術畢業(yè)生應該警惕運用政府資助從事藝術的風險。確實,正如喬西·艾普頓(Josie Appleton)在她的文章“誰擁有公共藝術?”中說的,重新獲得公共支持的習慣已經久違了。她說,“這就意味著藝術家求助于公眾支持他們的工作,而不是按藝術委員會的喜好以便獲得資助!
世界其他地方的藝術家試圖在不依靠老大哥(奧威爾小說《1984》中的人物)的施舍而生存。當然,個人贊助者和基金會仍然存在,這些機構也有自己的癖好和信條,但是并沒有像政府一樣這么公然地把藝術家當作宣傳工具使用。
納塔莉(Natalie)已經發(fā)現只要有決心,即使在像彩色玻璃一樣的精品市場里,她也能生存。她解釋說!拔沂聵I(yè)的起步是直接為委托者干活,他們明確告訴我他們想要什么,慢慢地我開始得到越來越多活,我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毕氤蔀樗囆g家的年輕插圖畫家能夠自由地做他們想做的事,而且從中得到報酬,應該記住他們剛開始需要的東西僅僅是有人愿意付錢讓他們創(chuàng)造形象。同樣的,嚴肅藝術的畢業(yè)生應該歡迎現實世界中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的機會,作為他們藝術實踐的組成部分。
在緊張兮兮,疑神疑鬼的政府監(jiān)督下,在鼓勵偏執(zhí)和自我審查的社會中,創(chuàng)造偉大藝術的可能性實在很小。但是創(chuàng)作好的藝術品,即使在沒有特別的幫助的情況下,也還是完全可能的。
今天,越來越多的英國藝術家開始他們的藝術生涯,同時他們等待表格,或者在銀行里做乏味的各種各樣需要認證的東西,通過參加競賽,在節(jié)日里表演,參加開幕式,或者用有限的版本對作品的自我宣傳。他們在倫敦設計商店(Magma)出售作品,或者把作品寄給像《裸體》(Nude)這樣的雜志,或者帖在YouTube網上。杰米·雷德(Jamie Reid)、大衛(wèi)·西瑞格雷(David Shrigley)、涂鴉大師班克西(Banksy)等人完全繞開國家資助體制,只是把作品展出,讓人參觀照樣名利雙收。
和辛辛苦苦填寫乏味的政府資助申請表相比,這種主動出擊的策略對于明天的藝術家肯定是更加積極的職業(yè)發(fā)展道路,而且有更多的無法測量的創(chuàng)造性。
譯自“Why artists shouldn’t accept state funding”by Jan Bowman
http://www.spiked-online.com/index.php?/site/article/3987/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