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教學障礙,成就個性化作文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學生懼怕寫作的理由是“沒素材”,針對寄宿制學校生活特點,我們提出“向生活要素材,向課堂尋突破,向修改提質量”的寫作口號,展開了相應的策略研究與實踐活動,以求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
關鍵詞:寄宿制;感動;激趣;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2-0067
如今學生寫作最大的障礙就是沒素材可寫,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我們就得把工作做在平時,力求課外積累與課堂展現(xiàn)有機結合,為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服務。
因此,我們展開了以“匯聚生活素材,激發(fā)表達欲望,促進個性寫作”為主題的教學策略研究活動,具體做法如下:
一、以閱讀為載體,匯聚生活素材
1. 確定閱讀時間
為了保證學生有充分的閱讀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專門安排了一周一次的閱讀課,還有每天中午20分鐘的午間閱讀時間。
2. 保證閱讀質量
為了保證閱讀質量,我們不僅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還指導學生做閱讀摘記。
。1)推薦閱讀書目。我們的學生手頭擁有的新課標的必讀書本,還每生訂閱了一份讀物(或報刊雜志,或新時文,或經(jīng)典名著)?紤]到學生單調(diào)的信息獲取渠道,以及學生對閱讀的需求,我們推薦學生閱讀課標推薦外的其他文學作品,還建議學生盡量每天收看新聞聯(lián)播,以增加他們心靈的營養(yǎng),希望他們在閱讀中感悟、揣摩,以期讓不同的學生從相同或不同的作品中得到不同的感情,習得不同的技巧。
(2)指導閱讀摘記。我們讓學生用一個本子記下自己看書的心得,上面可以摘錄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可以在原文原句旁做適當?shù)呐,可以寫一點讀后感,甚至可以留下一點閱讀困惑。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文風。
3. 提供展示平臺
為了保證學生讀有所得,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開展讀書沙龍活動。通過幾個星期的閱讀,我們語文教師會在一個月內(nèi)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課上相互交流閱讀感受。交流時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并倡導其他學生閱讀。
(2)展示采蜜集冊。一個月或一個學期后將學生的閱讀摘記本利用班會課會閱讀課,讓學生逐個參觀,評出優(yōu)秀集冊供大家參考學習。
(3)組織手報評比。抓住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園“讀書節(jié)”,組織手抄報評比,內(nèi)容以介紹書目為主,向全校師生推薦自己讀到的好書,以求達到“好書大家讀”的目標。
。4)撰寫讀后觀感。我們教研大組每個學期均會開展兩次讀后感征文比賽,為學生大面積閱讀以及個性寫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促進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
通過這些舉措,我們發(fā)現(xiàn)豐富的閱讀不僅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而且提供多樣的語言形式和結構樣板。要改變學生寫作時“不會寫”“沒得寫”的現(xiàn)狀,這無疑是一劑良藥。
二、以點悟為契機,激發(fā)表達欲望
通過調(diào)查,學生即使有豐富的閱讀量、清晰的語言表達,但一到寫作時就手忙腳亂,推三阻四,最大的障礙還是沒素材可寫。其實,會不會寫作的核心問題在于“悟”。那么,要想讓學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和感動,就必須有賴于教師的“點悟”。
1. 體會感動
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喜怒哀樂都是情,準確把握這些細微的情感變化就可以寫出情感豐富的好文章。只是這些情緒的變化太短暫了,學生還沒來得及注意,又投身到新的活動中去了。
2. 抓牢感動
感動的瞬間需要我們對事件有洞察力、通透力。因此,我們開始引導學生寫日記。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慢慢地有一批同學喜歡上了寫日記。
3. 展現(xiàn)感動
宋朝詩人陸游的“飲似長鯨快吸川,思如渴驥勇奔泉”,強調(diào)的就是靈感在寫做中的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巧妙地點撥學生的寫作靈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就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寫作質量提高。
三、以評導為抓手,增強寫作興趣
1. 粗評激勵
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表達,我們的寫作教學淡化了作前指導,強調(diào)對話式批改。我們除了錯別字、病句以及明顯的題文不符之外,我們很少在寫作技巧上給學生寫評語。我們的評語是對話式的,就學生所寫的內(nèi)容從教師的角度發(fā)表看法,重在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體驗。只要學生的思維活躍了,感情豐富了,那么寫作就是一種自然的表達,即“我手寫我心”。
對于那些寫了一段時間依然找不到感覺的學生,我們沒有責備,而是多了一些人文關注,給他們寫評語的時候更加細心,更加具體,更多一些鼓勵;發(fā)現(xiàn)他們的日記出現(xiàn)亮點的時候,及時在班上給以表揚,這樣熱愛寫日記的學生越來越多,抱怨沒素材可寫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2. 面談導向
需要面談交流的往往是題文不符,情感不細膩的文章。這時需要我們的教師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點,讓其真正明白問題所在。通過這樣的指導,就是再不會寫文章的人也有東西可寫了,也可以寫好了。那么,之前所積累的生活素材也就不會被廢棄,學生也會因一次成功的體驗而增加寫作的興趣、信心,進而養(yǎng)成不斷積累、運用的習慣。
3. 細評提升
作文的課堂點評,也不強調(diào)寫作技法,我們主要做的工作是“好文推薦”。把思想深刻、感情細膩、文筆優(yōu)美的文章推薦給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讓大家討論,在課后讓學生交流閱讀。這種做法一可以相互借鑒,二對于被推薦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勵,這種鼓勵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是極有好處的。
四、以修改為手段,提升寫作能力
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作文教學過(上接第67頁)程是心理學的揚棄過程,其實質是保留作文的精華,丟掉糟粕。它要求學生在修改過程中,進一步學習尋找資料,更深刻地調(diào)查和認真觀察,這樣有利于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培養(yǎng)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和求實的學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