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寒冰:道路交通:北京比漢城差在哪兒?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我去過兩次漢城。就城市發(fā)展而言,八年前漢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之一就它的道路交通,八年后的今年漢城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仍然是道路交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這種印象寫出來,對改善北京的道路交通狀況或許不無益處。
先說道路。平心而論,漢城的道路絕不比北京的強,沒有長安街那樣的筆直大道,更沒有那么多的環(huán)路,立交橋無論在數量上還在大小上都無法與北京比。但是,漢城的大小道路絕對比北京的合理。第一,大街小巷的各種交通標識立得明明白白,交通標線也畫得清清楚楚,行人或司機任何時候都不會不知所措;
第二,路口的各種交通燈功能齊,照顧面全,極少有專門指揮交通的警察和專職的協管員。不過,在繁華路段的路口,往往有志愿者在幫助疏導交通,他們多半都是出租車司機;
第三,電子警察多,特別是在快速路上走不多遠有一個探頭,專門拍攝超速行使的車輛。當然,限速并非一個標準,而且不同的路況有不同的速度限制。
再說車。從數量上看,漢城的車比北京的多,據說有300萬輛左右;
從質量上看,如果以北京的車為衡量標準的話,頂級檔次的車和中下檔次的車,漢城的都不如北京的多,而以中高檔次的車為主;
從車的品牌上看,漢城車的品牌有限,但絕大多數是主韓國的,主要由現代、起亞、通用大宇等廠家制造;
而北京的車差不多像世界汽車展示會,什么品牌的都有,但絕大多數是外國的,中國的品牌很少。除了這些之外,漢城的車還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第一,大街上特權車少,除了消防車、救護車外、警車外,幾乎沒有鳴警笛的,更沒有橫沖直撞的軍車;
第二,公車少,私車多,更少有公車私開的;
第三,越是好車,越是公車,就越守規(guī)矩。道理也很簡單,他們的信譽和政治生命取決于輿論和民眾;
第四,沒有強行超車、并線和加楔作的,無論排多么長的隊,人們駕駛的車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依次行進。
最后說人。道路交通的核心要素是人,路是人修的、人行的、車跑的,車的人造的、人開的。就整體而言,漢城參與交通的人可以說是高素質的,都能自覺遵守"紅燈停、綠燈行"這一再簡單不過的法規(guī)。不論有人沒有人,有車沒有車,都要等綠燈時才走、才開。從司機角度看,漢城人的高素質表現在:第一,開車幾乎沒有鳴笛的,更不用說亂鳴笛的;
第二,沒有開霸王車的,即使在最擁堵的時候,也沒有人占用應急車道的;
第三,很少有超速開車的。時下,韓國流行便攜式的GPS(衛(wèi)星定位系統),許多車上的都有。它的功能之一就是隨時提醒司機哪兒有電視監(jiān)視系統,要注意車速。韓國朋友告訴我,在韓國人心目中,違反交通法規(guī)不是本事,更不是英雄,而是無知、可恥、犯法。
總的說來,漢城的路、車、人是和諧的。正因如此,近些年來漢城的交通事故數量直線下降。我在韓國跑了十幾天,竟然沒有看到一起任何類型的交通事故。在漢城坐車也有著急的時候,那是因為周末車多、路窄而開的"慢",而不是由于互不相讓、違章違規(guī)人為造成的"堵"。說穿了,車、路等硬件設施固然重要,但最關鍵的還是交通參與者的素質,北京和漢城道路交通上的根本差別可能就在于此。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