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故居] 李鴻章故居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白壁齋書話?董宏猷專欄 白壁齋,宏猷書房之謂也!四壁皆書,頂天立地,壁豈不白乎?又崇尚大無,大白,白壁雖白,大無中自有大千世界也。宏猷愛好廣泛,卻以淘書,藏書為最。每至一地,必尋書店;每得一書,如獲大寶,反復品味,以為源也。幾十年過去,藏書漸豐,得以屋載,其中淘書之樂,品書之趣,常想與朋友共享,乃借《大武漢》一角,
到阿爾巴特大街上去散步,是我們俄羅斯之行的最后一天。莫斯科天氣晴朗,陽光熾熱。我們?nèi)サ模斎皇抢习柊吞卮蠼,是普希金、托爾斯泰居住過的阿爾巴特大街,是雷巴科夫筆下的阿爾巴特大街。
有人將阿爾巴特大街與北京的王府井相提并論,我認為兩者是不能類比的。王府井是一條傳統(tǒng)的商業(yè)街,而阿爾巴特大街上雖然也滿是鱗次櫛比的商業(yè)店鋪,但是,在俄羅斯人的心中,在世界各地游客的心中,它首先是一條著名的文化大街,藝術大街。
阿爾巴特大街如今是步行街,全長不足1公里。方石鋪就的道路兩邊,裝飾著典雅古樸的圓形玻璃燈罩的街燈。大街始建于何年,如今已無法查考,但從俄羅斯官方的《莫斯科年鑒》的記錄看,最早可追溯到1493年7月28日。俄羅斯的名門望族,如托爾斯泰、加加林、亞歷山大等家族都落戶在這里。
走進大街不久,我們首先遇到的,是普希金。他和他的夫人娜塔麗婭?尼古拉耶芙娜?岡察洛娃的青銅雕像,就栩栩如生地矗立在街邊,微笑著,迎接著四海賓客。雕像的對面,便是普希金故居博物館。那是一座淺藍色的二層小樓,墻上有“53”號的門牌。門口的銅牌上,鐫刻著俄文:“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于1831年2月初至5月中在此居住”。
我們照例和普希金合影。當然,同時也和“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麗婭合影。
詩人與美人的邂逅相遇,是在1828年冬的一次舞會上,當時娜塔麗婭只有16歲。1831年2月18日,他們在莫斯科舉行了婚禮;楹蟮淖畛3個月,這對新婚夫婦就在新居度過的。婚禮的前一天,普希金在新居舉行了一次“告別單身生活”的聚會。據(jù)說,當時普希金顯得郁郁寡歡,黯然神傷。他是預感到了這場婚姻將給他帶來決斗身亡的命運嗎?
除了這些十九世紀的大文豪外,阿爾巴特大街還因一位作家和他的一部著作而聲名遠揚。那就是蘇聯(lián)作家雷巴科夫和他的長篇小說《阿爾巴特大街的兒女們》。
阿納托利?納烏莫維奇?雷巴科夫出生于1911年。其早期的作品多為兒童題材和生產(chǎn)、道德題材。我藏有他的《克羅什歷險記》,黑龍江出版社1985年版,封面畫著一個鼻翼長滿雀斑的少年,那是張守義的設計。誰也沒想到,這位也居住在阿爾巴特大街上的擅長寫兒童文學的作家,會創(chuàng)作出一部震驚世界文壇的長篇小說,《阿爾巴特大街的兒女們》為雷巴科夫帶來了世界聲譽,也讓千千萬萬的讀者,包括中國長江邊的我,記住了這樣一條大街。
我還記得八十年代閱讀《阿爾巴特大街的兒女們》時的震撼與沉思。小說描寫的,是蘇聯(lián)三十年代初期阿爾巴特街區(qū)一群青年男女主人公的命運,除了這條線索外,雷巴科夫大膽地展開了另外一條線索:描寫蘇聯(lián)上層人物的矛盾和斗爭,主要寫的是斯大林大權獨攬后,對基洛夫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懷疑、猜忌和迫害,包括大規(guī)模的肅反和鎮(zhèn)壓給蘇聯(lián)人民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雷巴科夫曾說:“這是一部沉重的小說,沉痛的年代……要把當時發(fā)生的事都寫出來是很復雜的,心理上很復雜,但是必須用全部精力去完成它,已經(jīng)講了真話,就需要講到底!1988年6月,雷巴科夫在會見合眾社記者時說:“當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本不打算寫一本關于斯大林的小說,而是要寫一本關于薩沙?潘克拉托夫,我們一代人的命運,我所居住的莫斯科阿爾巴特街和當時社會情況的小說。對我國人民來說,三十年代是一個悲劇年代。因此我要想表現(xiàn)這個時代,當然,斯大林必須是書中的一個角色,因為沒有斯大林所有這一切都不會發(fā)生了。”這部小說和庫斯勒的《中午的黑暗》、米蘭?昆德拉的《玩笑》一樣,勇敢而真實地記錄再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上的特殊苦難,保持并維護了一個真正的作家的尊嚴,以及道德良知。
這樣一部被譽為“不打啞謎的歷史畫卷”的長篇小說, 在當時自然是不能公開出版的,它以手稿的形式在朋友間流傳。也曾有外國出版商愿意出版,但是雷巴科夫沒有同意。一直到了1985年3月,二十多年過去了,《阿爾巴特街的兒女們》終于在蘇聯(lián)國內(nèi)公開發(fā)表,立即引起極大的轟動,當時,西方稱它為“莫斯科的一顆文學炸彈”。 阿爾巴特大街也因此而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
阿爾巴特大街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中央擺設的形形色色的畫攤。油畫是主體,版畫、素描、水粉等等,也應有盡有。畫攤的主人,就是畫家本人,當街創(chuàng)作,當街銷售。我在觀賞油畫的時候,一個畫家就手持畫夾,微笑著開始畫我了。當我注視著他時,他夸張地要我放松,自管去看畫,而他,則像表演一般,不斷變化位置,手中的碳棒不停地揮動。不一會兒,一張人像素描就畫好了,嘿,還真像。畫家簽名,尤拉。問畫價,一千盧布,相當于兩百多人民幣。阿爾巴特大街就以這樣的方式,饋贈我一個珍貴的紀念。
值得紀念的,當然還有舊書。大街上,就有不少的舊書攤。我不懂俄文,就憑著直覺,找那些最舊的書,買了兩本,以作紀念;氐郊宵c,林白看見舊書,也說好,我們便請導游一起去,再去淘書。林白淘到詩集,我則淘到屠格涅夫等作家的作品。導游來不及翻譯書名,但是,我對書中的阿拉伯數(shù)字還是認識的。導游所說“屠格涅夫”一書,出版時間是1930年,扉頁蓋滿了藍色的印章,標注著1935、1936、1939、1957等年代。那就是說,這本書在俄羅斯經(jīng)歷了最難忘的三十年代,也就是《阿爾巴特街的兒女們》所經(jīng)歷的大清洗、肅反、鎮(zhèn)壓、流放,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樣的大苦難。在鐵與血的歷史長河中,這本書居然存活了下來,一直過了八十年,最后,在阿爾巴特大街上,與一個中國作家相遇,與一個喜歡藏書的書迷相遇。這是一種奇遇,也是我與阿爾巴特大街的緣分。
雷巴科夫的故居也在大街上,可惜由于時間的關系,未能去成。但是,我一點也不遺憾。因為一個作家最好的故居,是不同時代的讀者的心。那是最美的故居,也是最永恒的故居。
相關熱詞搜索:故居 永恒的故居 誰陪我建永恒的故居 永遠不再來的 故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