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型 [攻堅:中國經濟第二次轉型]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十二五”規(guī)劃如是說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xié)調拉動轉變。加大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使發(fā)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有觀點認為,如果要選用一個詞來形容2010年的中國經濟,“兩難”最為貼切!安粌H要大力解決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同時又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存在的緊迫性問題”,換言之,就是既要“保增長”,又要“調結構”。
一直喊著“調結構”,中國經濟到底存在怎樣的結構性矛盾?從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方面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資金流動性過剩,使得經濟運行存在大起大落的風險。從經濟發(fā)展的平衡性方面來看,過分依賴土地財政,推波助瀾房地產價格虛高,使地產行業(yè)極不均衡地擠占了其他行業(yè)的各種資源,將住房從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消費品變成了少數(shù)人進行資本游戲的投資品。從經濟發(fā)展的協(xié)調性方面來說,投資和消費不協(xié)調;物價上漲壓力與薪酬增長水平不協(xié)調;國民經濟增長與國民收入增長不協(xié)調。
真的是兩難。改革開放30年,在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經濟奇跡、累積了巨額財富之后,我們終于認識到,發(fā)展的意義在于讓民眾充分、合理、及時地分享發(fā)展所帶來的紅利。這一點,也是調結構能得以見效的首要動力。當然,以上的種種看法,認識起來容易,實際制定、操作起來則需要相當?shù)闹腔,而且,也不要期望在即將到來?011年可以全面開花,這至少是貫穿整個“十二五”的發(fā)展路徑。
I“微”觀第二次經濟轉型 I
@menghongqun
中國的GDP總量達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好事。〉,也要看到我們的人均GDP還很低,還是處在世界產業(yè)鏈的中低端。我們需要的是“冰山型”的經濟結構。我們要加緊經濟結構的調整,要大力發(fā)展科技理論和科學技術。要打好硬仗。
@#中國經濟健康嗎#
中國經濟過去的二三十年是健康的,也算平衡。很多說法認為中國經濟要走向更健康、更平衡,這個說法本身可能是一個偽命題。像劉翔和姚明,他們是體育明星,是最有肌肉的人,應該說是最健康的。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兩個總是被不健康、不平衡困擾,傷病纏身。
@yunlsui7233
很顯然,民工荒現(xiàn)象已經清楚地表明,中國經濟、社會已經到了一個重大轉折關口。未來的經濟增長很可能不再能夠保持原來那么高的速度,這必然導致產業(yè)和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進而波及社會結構。
@黔黑津京粵
有了實體經濟的復興,才會有穩(wěn)定長遠的內需,才會有經濟結構的調整。盡管這必然使得經濟增速慢下來,但對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增長方式的轉型,卻是必需的。
@#第一時間#
現(xiàn)在小企業(yè)太難做了,稅務部門給你設定贏利率,工人工資大幅上漲,原材料也上漲,人民幣升值,這些對中小企業(yè)的贏利能力造成巨大壓力。國家應該對中小企業(yè)大幅減稅,扶植中小企業(yè),擴大就業(yè),才能完成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實現(xiàn)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I專家觀點 I
余永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
對于糾正經濟結構不平衡的必要性,政府早就有了認識。事實上,在“十一五”規(guī)劃中就規(guī)定了要在2010年實現(xiàn)經常項目的基本平衡。但是實施結果卻與計劃目標大相徑庭。個中原因是復雜的。其中涉及風險偏好、路徑依賴、利益平衡等等?偸窍M阶勇稽c、震動少一點,結果機會就喪失了。
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是非常正確和非常重要的。我以為,“緊迫性”三個字十分重要。在過去一年中,為了遏制經濟增長速度的下滑,我們所推行的一些刺激政策使得中國的一些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復雜了。我們必須帶著強烈的緊迫感調整結構。否則積重難返,當最后不得不調整時,我們將付出更為巨大的代價。
中國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投資率過高。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前中國的投資率就高達45%左右。目前,由于刺激政策引入,中國的投資率應該已經突破50%。這樣高的投資率在世界上大概是絕無僅有的。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國的投資率不僅過高而且自2001年以來在不斷上升。在其他條件給定的情況下,投資率過高,必然導致投資效率的下降。事實上,中國目前的增量資本產出率已經超過6。大大高于一般國家(日本增量資本產出率為3左右)和中國過去的水平(1991至2003年中國的增量資本產出率為4左右)。換言之,為了取得一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中國現(xiàn)在的資本使用量比五六年前增長了50%。
此外,投資率的不斷提高,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是不穩(wěn)定、不可持續(xù)的。在初始階段,投資率的提高必然導致經濟的過熱。例如,2003年以后中國的經濟偏熱和過熱主要是投資過熱導致的。但是,投資過熱導致的經濟過熱在經過一段時期后就會轉化為產能過剩。
在推出刺激方案時,為了避免進一步惡化產能過剩,資金主要投向了基礎設施領域。這是一種明智的做法。但也僅僅是一種次優(yōu)的做法;A設施投資本來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投資,而單純的基礎設施投資則根本不能創(chuàng)造收入。我們已經聽到了高速鐵路運營收入不足已維持運營成本的故事,現(xiàn)在我們不能不對今后銀行是否能夠收回貸款和利息、政府當下的財政支出是否會轉化為未來財政收入感到擔心。因此,調整經濟結構在“十二五”期間是一個不得不攻堅的戰(zhàn)略選擇。
I“微”觀經濟生活 I
@肖弦弈
中國終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粗鴱纳磉吔涍^的老外,自己頓時萌生了世界富翁排行榜上老二的自豪感。但好景不長,明天又要給女兒交幼兒園贊助費了,我斜著眼看著老婆,老婆狠狠地瞪著我說:“全地球都知道你這么富了,咋兜里就掏不出錢來呢?!”
@深邃的藍火熱的品紅
準備金率又上調了,2900不保了,CPI被指下調了,油價又拉高了,有色金屬又是歷史高位了。今年必將是加息年,我們的收入也再次被攤薄了。
@巴曙松
各種預測表明,2011年CPI會略高于4%,中位數(shù)可能在4.5%左右。在過去5年,政策制定的通脹目標有三年是3%、一年4%、一年5%!敖鸫u四國”中其他三個國家的物價水平早已達到5%~10%的區(qū)間。
@韓志國
歸根到底,通脹還是流通中的貨幣太多。短期應對之道,就是把過量的票子收回來,才能真正物價穩(wěn)定。長期來看,回收貨幣的同時也要改變GDP至上的傾向,還要改變土地財政制度,加快財政體制向公共財政轉變。
@以公正的名義
2011年房價走勢讓人糾結,是不是進入了加息通道讓人糾結,CPI結構的調整是否有更深的含義讓人糾結,工資漲跟不上物價漲讓人糾結。這不,一大早說油價又漲了……糾結何時了?
@快八八
如果中央這次調整房價的定位是在調整經濟結構背景下的整理,那么目的就是讓資金撤離房地產,從而轉移投入到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行業(yè)項目上,進而推動國家經濟持續(xù)增長。如果這個前提成立,那么房價下跌是必然的。因為房價已經妨礙了國家利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利益。
@葉檀
無論房地產市場對于中國GDP有多重要,但所有理智的人都已經認識到房地產對中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風險。如果中國融資抵押擔保、資金的流動之源全部來自于房地產,如果中國的GDP來自于水泥磚塊,中國就是下一輪資產泡沫與產業(yè)空心化的圣殿。
@許小年
政策多變,地產商謹慎觀望,開發(fā)速度放慢,未來供給下降。影響供給預期的還有18億畝紅線、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等等。理解了預期,晚上就不必去小區(qū)數(shù)電燈了,空置率再高,房價也下不來。黃金的空置率是多少?接近100%,誰買黃金是為了使用?預期通脹和有限供給決定金價。
@張欣然
“京15條”調控除解決本行業(yè)的問題之外,還應兼有控制城市人口規(guī)模、調整全市經濟結構之重任,而為滿足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北京市“限購、限貸、限外”等政策恐將“常態(tài)化”。
I專家觀點 I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理論上可以說,“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通脹必定與貨幣超發(fā)有關,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過度發(fā)放的貨幣現(xiàn)在已經顯示出很大的副作用。但等大家對此都形成統(tǒng)一認識并不易,所以處理通脹問題往往顯得滯后。
同時還應該看到,通脹又不只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如果有商品或廣義的資源供應入市,則價格當可回落或平緩。增加商品或資源供應,可以有很多選擇,比如,應增加有質量的服務,如醫(yī)療、教育等。
目前政府已經采取較多方面的措施,希望穩(wěn)定總體價格水平,包括價格管制。不過,我早就提出,如果政府壓價把供給也壓制住了,則是愚蠢之舉。此外,擴大進口也可以緩和國內通脹。
加息就像是給貨幣老虎多喂塊肉,當然有助于暫時把它穩(wěn)在籠子里?墒牵匣s因此變得體型更大,胃口也更好了。但問題尚未根治。消除負利率還不等于消除通脹的壓力。道理很簡單,即使利率在物價指數(shù)之上,物價總水平也可以升到不被接受的高水平。高利率不過有助于抑制高通脹預期可能轉為惡性通脹的幾率,但并沒有根除通脹壓力。
加息也是“加價”。物價總水平過高的根源是貨幣總供給過大,非到源頭下工夫無法根除。僅僅調控金融機構與其客戶的關系還不夠,正本清源,還要調節(jié)金融機構與央行的關系,特別是根除當下央行在開放條件下被動超發(fā)貨幣的機制。
尹中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對于當今的中國投資者而言,所謂的資產價格主要包括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就目前的時點來說,投資者更關注的是房地產價格,因為如果房地產泡沫破滅,股市一定會受到巨大沖擊。
如果說當前的中國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反對的人應該不會太多(當然,一定有反對者),一個簡單的對比是:最近10年來,這些城市的房價上漲幅度超過200%,部分市場漲幅超過500%。從橫向比較看,中國北京、上海等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遠低于日本的東京和韓國的首爾,但當前北京、上海的房價已經高于東京和首爾。對于投資者而言,泡沫不可怕,沒有資產價格的泡沫就沒有迅速致富的機會。問題的關鍵是資產價格泡沫何時破裂?為何破裂?依個人之見,資產價格泡沫的破裂的時點很難預測,但清楚了泡沫破裂的原因就能夠在泡沫破裂之前做到未雨綢繆,對泡沫的破裂作出充分的估計。
I延伸閱讀 I
學會喜歡通脹
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已成為全世界最受關注的數(shù)字之一。本周公布的數(shù)據(jù)表明,1月份通脹率為4.9%,去年同期只有1.5%。這一數(shù)字比預期要小,但并未平息人們對政府會因通脹爬升而給經濟踩急剎車的擔憂。不過,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應該歡迎較高的通脹率,它可以比貨幣升值更有效地使中國經濟實現(xiàn)再平衡。
中國近期通脹率升高主要是受食品價格推動,但非食品通脹率亦升高至2.6%,為2001年首次發(fā)布數(shù)據(jù)以來的最高值。工資漲幅更快。多年來,巨大的勞動力儲備使得中國平均工資增長率一直不及生產率。但隨著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愈來愈少,如今的工資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生產率。
歡迎更高的通脹――那些從一開始就被灌輸通脹無論怎樣都是件壞事的經濟學家定會唾棄這樣的觀點。但事實上,通脹率略有提高能夠幫助中國經濟實現(xiàn)再平衡。中國的最大不平衡在于消費不振,主要原因是工資占國民收入的份額在減少。只要工資增長趕不上生產率,經濟中的產出就會多于消費,從而出現(xiàn)經常項目盈余。如果工資能夠以比生產率更快的速度增長,工人分得的蛋糕就會更大,消費就能得到提振,外部盈余就會有所減少。
工資推動型通脹還能提高出口品的價格,從而有助于中國減小貿易盈余。傳統(tǒng)智慧認為,人民幣升值會削弱中國經常項目盈余。但這一觀點并沒有多少實證證據(jù)支持。
另一條提高真實匯率之路是讓國內通脹率高于國外。對美國進口商來說,中國出口品的人民幣價格提高5%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并無區(qū)別。如果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將造成出口企業(yè)大量裁員。如果人民幣逐漸升值,又會如2005―2008年那樣吸引大量投機資本流入。通脹在改變真實匯率方面的作用已經有所提高了。自2009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只升值了4%,但根據(jù)本刊(英《經濟學人》)的計算,人民幣對美元真實匯率(以單位工業(yè)勞動力成本衡量)升值幅度高達17%,因為中國勞動成本增長遠快于美國。
出現(xiàn)通脹失控的風險又有多高?這一情形曾在上世紀80和90年代在拉美發(fā)生過,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也發(fā)生過。引起失控風險的原因通常是財政支出過度以至于不得不以印錢的方式融資;或是勞動力市場僵化以至于央行無法阻止工資―價格螺旋。中國與過去的拉美不同,在財政紀律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中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也要比絕大部分工人都在國有部門上班的20世紀80年代有了很大提升。
中國的情形更像是日本和韓國的快速增長時代,而不是拉美。日本在1972年之前、韓國在1996年之前都經歷了超過15年的高增長階段,GDP平均增長率在9%左右。兩國的平均通脹率保持在5%〜6%,并沒有加速到失控的程度。中國政府當然不能滿不在乎地坐視物價上漲。中國需要設置一個明確的通脹目標以穩(wěn)定預期。銀行存款利率應隨通脹的升高而升高,以促使家庭將錢存入銀行,而不是投入房市和股市進行投機,否則負真實利率會吹起資產泡沫。這意味著中國還需要一個更為靈活的匯率機制,從而能夠在美國維持低利率時升息。但略有提高的通脹率對于中國來說也是值得歡迎的。
相關熱詞搜索:攻堅 中國經濟 轉型 攻堅:中國經濟第二次轉型 脫貧攻堅中國經濟網 第二次轉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