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里 孝里:最典藏的古鎮(zhèn)
發(fā)布時間:2020-03-11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春夏時候正是孝里最美的季節(jié)。 第一次去孝里。道旁大片的綠油油的麥田,其間點綴著黃橙橙的油菜花。油菜花有的散落,有的集中,一陣春風拂過,恍似身在婺源。高大的楊樹的葉子開始茂密起來,由嫩綠開始轉為深綠。梧桐花開,大片大片的紫,在褐色的枝椏間盡情舒展,淡紫淺粉慢慢地暈開!傍P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鼻嗍迓份x映著太陽的余暉,孝里的春天,多的是一種厚重與古樸的美。
孝里?很多濟南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哪里。孝里,是濟南長清區(qū)的一個古鎮(zhèn)。這個“古鎮(zhèn)”可不是徒有其名,它的“古”可以上溯到漢代。據孝里村志記載,孝里建于東漢之前,因為地處黃河之濱,是交通要道,村子里很多人開店鋪營生,又得名水里鋪。今天孝里的由來,則是因為“二十四孝”里著名的郭巨奉母的典故。
自古以來,長清孝里就是齊魯重鎮(zhèn)。孝里鎮(zhèn)位于長清區(qū)西南20.8公里,與齊河東阿,平陰,肥城交界,是“濟南-泰安-聊城”三角區(qū)的中心,境內交通條件極為便利,220國道、濟荷高速貫穿南北,并且濟荷高速留有出口,燕李浮橋連接黃河兩岸。孝里大打文化品牌,進入孝里鎮(zhèn),“文化古鎮(zhèn)孝里”的文化墻映入眼簾。
這里是齊魯大地最古老最經典的小鎮(zhèn),既有山川田園的秀美,又有古典文化的絢麗。
一脈相承孝堂祠
越是歷史悠久的地方,越是神秘惹人向往。孝里離不開“孝”字。來到孝里,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孝堂山。孝堂山在孝里老鎮(zhèn)上,不過是一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孝堂山原名龜山,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巫山!蹲髠?襄公十八年》里記載的“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說的就是這座山。
孝堂山最著名的就是郭氏墓石祠,這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于地面的最早的房屋建筑。所謂石祠,其實就是依墓而建的祭祀死者的地面祠堂。院里碑石林立,上自東漢,下至康乾,碑上大多記載著和孝堂祠有關的重修碑記,劉海粟題詞的“孝堂山漢石室”石碑立于祠堂之前。
走進祠堂,古樸的石室現于眼前。石室面南而建,墻壁以及房頂全部由整塊的石塊壘砌而成,粗壯而精致的雕花石柱,厚重而完整的房頂以及被踩踏得油光發(fā)亮的石板地面……一切都泛著古樸敦厚的滄桑感。祠堂的墻壁上是石室內壁畫的拓片,描繪了上古至漢代的自然與社會現象,有飛禽走獸,山川草木,天地形狀,還有反映貴族生活的朝會,出行、狩獵,迎賓,征戰(zhàn),庖廚,百戲等場面,畫面描繪極為生動。郭氏墓石祠在建筑史,繪畫史,金石學以及研究漢代歷史社會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熱愛歷史、考古的人一定會喜歡這里。
在石祠的西山墻上,是北齊武平元年的隴東王胡長仁留下的《感孝頌》,提到了二十四孝之一,東漢時期的孝子郭巨的故事,并認定這個石祠是郭巨的墓祠。孝堂祠后便是郭巨墓,石塊修葺,黃土蒙頂,青草油油,訴說著年代久遠的故事。
相傳,郭巨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自供養(yǎng)母親。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遂和妻子商議要埋掉兒子,節(jié)省些糧食供養(yǎng)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黃金一釜,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yǎng)孩子。后來,郭巨孝母的故事便一代代流傳下來。
孝堂山、孝堂祠,孝里鎮(zhèn)……這些與郭巨一脈相承的名字記錄著中國孝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邊走邊拍石頭古城
孝里方峪,是齊長城下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明清古村。村子依山而建,滿眼的石墻古院、石棚石屋,石板鋪就的起伏不平的街巷,字跡模糊的康乾年間的石碑,村口的黃牛悠閑地嚼著草料……這幅畫面讓人感到的是古樸和靜謐。
隨便走進一戶農家很可能就是走進了一段歷史,因為這里很多建筑的年齡都在100歲以上,而最古老的已經近500歲了。方峪村老屋的建筑材料多是石頭,只有極少數是青磚,但這些石頭不是天然的,而是經過了人工鑿刻,非常精致,有的還刻有花紋和圖案。
鐮刀巷是方峪的一條古巷,石鋪的路徑,幽靜自然,不到拐彎處你會認為胡同到頭了,實不知幽靜之處又豁然,古老的石房會讓人留連忘返。村子里住的大多是老人,年輕人都搬到了山下的新村,很多房子都已經閑置下來,而老人們住了一輩子舍不得離開。隨便走進一家,連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也說不清自己的房子到底有多少年頭,有的已經歷了十代,甚至數十代。走在石板小路上,拿著相機四處晃蕩,會有老人從古舊的木門后探出身來,用濃濃的鄉(xiāng)音邀你進門喝口水,仿佛是多年不見的鄰家爺爺奶奶打招呼,濃濃鄉(xiāng)情溢滿心間。
古村里有個方家大院,在方家大院里,十代人在這個院子里繁衍生息,一盞三層樓式樣的銅制燭臺映入眼簾。這盞燭臺已有近200歲了,供幾代人照過明,據這里的老人說,逢年過節(jié)該燭臺照明后供奉的果品能保全家平安。
古槐,老井,轆轤……這可能是在電影里看到的一個場景。方峪就有這樣一口古井,古井上有一架已經廢棄的銹跡斑斑的鐵質轆轤。井旁有一石碑,記載著水井的來歷,可惜石碑折斷,上半部分丟失,而鑿井的年代恰好在上半部分,就石碑上所記載人名的輩分推算,該井應該是乾隆年間所立,古井是部分大戶村民捐資鑿成,有300年以上的歷史了,井口上的石板被井繩磨出了深深的凹痕,印記著老井的過往。
由于建筑風格獨特,村落完整,方峪成為許多影像人鐘愛的地方。每天都有拿著機器,帶著團隊在此攝影,攝像的人,尤其成為長清大學城里的藝術院校學生經常造訪的地方。電影《老!贰ⅰ洞蠛『、《法官老張秩事》攝制組都在方峪選了拍攝場景,這里的老房,深巷和純樸的風土人情都記錄在了影像上,
漫步在老方峪,感覺像是在歷史中穿行。老街、老屋,老井,老人,老街的石板路被踩得光亮,留下的是逝去歲月的痕跡。
從容閑好大峰山
必須要上路,就去那兒吧。散淡從容,這是大峰山給人的印象。
這里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地方,有全國唯一的保存最完整的戰(zhàn)國時期的齊長城與陣容宏大的屯兵營;具有傳奇色彩的黃崖寨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頭山寨;這里有濟南最大的道觀――峰云觀,齊魯第一洞――璇璣洞,還有古城門,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
去大峰山是因為齊長城。遠遠看去的大峰山并不是奇特,山勢圍合,三面峭立,曲如列屏,形若箕掌,因其頂峰高而大,故得名大峰山。在山掌之地一片黃色的屋院是景區(qū)的度假山莊,可住可食。如走遍全山,從北三教堂到南東障山寨半天也就足夠了,強度不大,可效果俱佳。既活動了身骨,又能飽眼福。
距今2500年的齊長城又名長城嶺,大橫嶺,是齊國為防御魯,楚及中原各國的軍事入侵而建,也是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管子》曰:“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齊長城自這里開始,向東至青島市黃島區(qū)東北海濱,橫貫18個縣市區(qū),穿越1518座山峰,全長1237.8華里,史稱“千里長城”,比秦長城早四百余年,堪稱“中國長城之父”。
孟姜女哭長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而這里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地方,
齊長城起點在孝里鎮(zhèn)的廣里村北,由西向東夯土筑城,當地村民稱領子頭,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齊長城起點壯觀的場面,只有一個遺跡了。
山間春天來得晚,漫山枯草,齊長城也是碎石塊堆砌起來的,我們沿著長城遺址由北向南繞行,城墻一般高5米,厚2.5米,城地內側有守城馬道,高4米,寬2米,馬道下依墻建石屋,蜿蜒在山頂上。從城墻完整程度看,也差不多都是歷代戰(zhàn)爭后留下的痕跡了。沿山頂內側就是與齊長城齊名的屯兵營,從北到南有二百間之多,都是用石板砌成,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只留一片石礫。山上蜥蜴很是常見,不時從腳下石中躥出,增添了生機。星移斗轉,時空變幻,兩千多年來,這條千里巨防,經歷了一場場鼓角錚鳴,浴血鏖戰(zhàn)的烽火硝煙,閱盡了一幕幕諸侯征戰(zhàn),國家興旺的滄桑變遷。
此外,座落于大峰山中部峰云觀,是濟南市最大的道觀,最早創(chuàng)建于漢朝。紅墻碧瓦,氣勢巍峨,周圍山巒疊翠,泉水潺潺,自明朝起就香火旺盛,游客如云,而且每一處都有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
由于大峰山是新開發(fā)的集人文古跡,度假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qū),所以除了游覽古跡建筑之外,秋千,吊床,農家院其樂無窮,還可以參加射箭,抓魚等游戲,古戰(zhàn)場實兵演練,民族民俗表演也會帶來很多樂趣。
閑適好去處,從容大峰山。
相關熱詞搜索:典藏 古鎮(zhèn) 孝里:最典藏的古鎮(zhèn) 洋河古鎮(zhèn)綿柔典藏 藍色典藏綿柔型42度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