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13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楊絳散文篇一:淺論楊絳的散文

淺論楊絳的散文

摘 要: 楊絳在散文中坦露出一顆真誠的心, 她“據(jù)事紀實”, 讓讀者自己去品味, 可信度極高; 她自身具有善良、謙遜的性格,她重義輕利、樂于助人有一顆“平常心”, 同時她也不乏堅強勇毅、百折不撓的陽剛之氣!叭似芳词俏钠贰, 楊絳散文成功的藝術經(jīng)驗正在這里。

關鍵詞: 楊絳散文 真誠 平常心

Pick to : Yang Jiang in prose, with a sincere heart, she “according to what documentary “, let the reader to taste, extremely high reliability ; she has its own kind, modest personality, her light, helpful and a “normal”, she also has strong strength, never yield in spite of reverses masculinity. “Character is the product”, Yang Jiang’s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rt here.

Key words : Yang JiangProseSincere Common heart

楊絳的散文數(shù)量并不多,我們所能讀到的僅有《干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和《回憶兩篇》幾個小冊子以及一部分散篇, 總共不到60篇約25萬字。楊絳散文多是“懷人憶舊之作”,楊絳“不太接受規(guī)范,經(jīng)常不戴‘人格面具’”,[1]她的散文是以真誠打動人的。近年來, 不少學者對楊絳散文的社會背景、文化底蘊及其史學價值作了深入探討和細致研究。正如楊絳自己告訴我們的,讀了她的作品,就如到她家“串門兒”, 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jīng)常去,時刻去……”;“走入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觀賞一番”[2]。因此, 我們可以從楊絳的散文文本出發(fā),來感受并把握作者的真性情品格,探索楊絳散文的自身價值及其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楊絳散文令人感受最深的是真切可信, 真誠是她人格美的重要體現(xiàn), 也是她散文的重要品格。她的散文不論是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還是追憶親人故舊,“我”都置身其中, 如實“記錄”,平心論事, 除了偶而來點小幽默外, 從不矯情臧否, 故作驚人之語,或自我粉飾,而是向讀者坦露出一顆真誠的心,讓人們?nèi)ヨb別,去品味。在《記錢鐘書與〈圍城〉》一文的前言中,作者表白道:“我既不稱贊, 也不批評, 只據(jù)事紀實; 錢鐘書讀后也承認沒有失真。” 能夠不“失真”, 才能取信于讀者。當然,在寫人記事的散文中,要真正做到“不稱贊”、“不批評”是很難的, 似乎也沒有必要。關鍵在于是否真誠, 是否實事求是、合情合理。例如在上文中, 作者竭力要說明:“《圍城》是一部虛構的小說,盡管讀來好像真有其事, 實有其人!彼信e大量事實, 批駁了索隱考證者的無端的猜測。接著作者不無贊賞地說:“我逐段閱讀這部小說的時候,使我放下稿子大笑, 并不是發(fā)現(xiàn)了真人實事, 卻是看到真人實事的一鱗半爪,經(jīng)過拼湊點化,創(chuàng)出了從未相識的人, 捏造了從未想到的事。我大笑, 是驚喜之余,不自禁地表示,‘我能拆穿你的西洋鏡’!边@里所談的既真實、坦白, 也完全符合創(chuàng)作藝術規(guī)律。

楊絳散文篇二:楊絳散文讀書筆記一

光陰湛好、歲月輕盈,愿拾一段不知名的小路,讀幾句不成韻的詩句,想一個身在遠方的故人。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故人何處?所謂的故人不過是旅途停靠時的相知,所謂田家亦只是一個陌生居處。陌生、就是未知,有著一絲引誘的氣息。還是進去坐坐吧!主人泡一壺清茶,茶香氤氳;主人將茶勻入杯中,安詳可掬。主人將茶端在半空中,時光靜好......

沒有巴山夜雨、沒有燈下燭火、沒有桑麻往事,卻也會相顧著說上幾句。數(shù)落幾句,路上途徑的山水風光、路上遇見的人情世故,都會在轉(zhuǎn)身后煙消云散。那些人云亦云的經(jīng)過,多么似曾相識呀!我們曾泄露過真相,但是卻都沒有達到期待。這就是荒草與野花的碰面,一個一輩子低下卑微,一個一輩子花開無果,注定在一個世界中,卻活著不一樣的人生。

日子總是疏離可愛,我們甘愿混沌過著。日月交錯,我們卻假裝毫不知曉?扇諠u消瘦后,才發(fā)現(xiàn)時光漸老。或許漸老的不是時光,而是那顆感受時光的心。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可是生活中瑣屑的事太多了,即便刻意的去逃避,也不能保證不會受到束縛。所有我們在學會拒絕的同時,也要學會接受。接受那些自己并喜歡的東西、接受那些自己并不待見的人、接受那些時光的荒廢、接受那些時光的告別。

五月,總是花木擅自改變,失去了初時的靈性。任時光荏苒,熟悉的事物開始變得陌生,即便是相看自己,都會覺得不盡人意?蓵r光細膩如水般,容易讓人忘記眼前事。生活中,再也不會有珍重一生的決定、再也不會有深藏一輩子的記憶。我們都在相遇后,就開始道別。在道別的途中,卻相知了彼此;ǘ紩谄仆梁,就開始凋謝。在凋謝過程中,卻荼糜了一生。

沒有煙火往事、沒有風月情節(jié),只有眼前小雨紛紛,落葉懸在空氣間。孤獨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但是少人能夠拿到滿分。所以大多數(shù)的人還是珍重快樂,向孤獨說聲道別。可是有些人,天生就帶著孤獨的氣質(zhì),行走在人世間,任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他的背景。誰又能說這些好或是不好?畢竟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每個人都又不盡相同。同處于一個天平上的事物,也會搖擺不定。

在疏淺的時光里,寫一些優(yōu)美的文字吧!不需要用電腦敲擊,在空白的紙頁上用著標準的楷體書寫。寫完后,讀給自己聽。時光不言、歲月不語,可真是美輪美奐。一天中總有那么一個時刻,可以放下紅塵的瑣屑,聽取內(nèi)心的聲音,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情。可是當今的很多人,都會封閉上自己的感情,讓自己一直的忙碌,可是人的一生真是太短了,有些時候,終極一生都不會達到自己期待的那樣。

很多的人都在生活中走散了,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有些時候,生活和目標只能選取一個,要想過一個完美的生活,就要放棄你的目標、你期期念念的夢想。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就得試著接受一個不喜歡的生活。如今那么多大學生,都是前途迷茫,面對著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只能隱藏和遺忘,F(xiàn)實如此,荊棘縱橫,沒有人能夠把握住自己的人生,紅塵中飄飄蕩蕩,到最后,又是迷津。

讓我們重新在回想一次青春,可青春不散場,我們?nèi)耘f需要遠離。越長大越孤獨,越長大越迷失?傆幸惶,我們會忘記來時的路程、忘記自己從前的模樣。待到一天,重新翻起老舊的照片,才發(fā)現(xiàn)那份若有所失的思念,竟擱淺的那么深、那么重。人生總有一次奮不顧身,但是不會能得到應有的結果?梢磺卸級蛄,追求過、努力過、勇敢過,得到的已經(jīng)比失去的更多。

五月,是一個出離的季節(jié),凡事經(jīng)過、了無牽掛。五月,又是一個更迭的季節(jié),時光依舊,花木卻擅自改變。五月,更是一個珍重的季節(jié),無論你走的多遠、無論你變了多少,心中珍重的那份影像依舊能能歷歷在目。

我們都正青春,卻無法向青春微笑。

途中相遇的故人,并不相識,但是有著一分熟稔。也許我們在經(jīng)過后,也會隨著時光煙消云散?墒钦l又能預測到以后呀,我們都是紅塵中的一微小粒子,相聚別離,亦如眾生之平常經(jīng)過。接住那杯清茶,投以主人一個微笑。茶香蔓延到的地方,時光清澈、歲月透明。且停步歸來吧,有家的地方就有夢!

楊絳散文篇三:楊絳的散文藝術

楊絳的散文藝術

牛運清

內(nèi)容提要楊絳是當今中國散文高手之一!段覀冐怼返壬⑽臓I造出堪稱文學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溫馨世界,可謂中國式的“追憶似水年華”。楊絳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實淡雅之筆描繪浮生眾態(tài)。她心系夢縈的是家人、家事、瑣事、身邊事,表現(xiàn)的卻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時代。胸有丘壑,筆有藏鋒,平淡之中見神奇,于無聲處見喜悲,這與當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寫作大相徑庭。如寫其夫錢鐘書的大智若愚、童心未泯;其女錢瑗的外秀內(nèi)慧、勤奮敬業(yè);楊絳“三伯伯”即三姑母楊蔭榆曾因在“女師大學潮”中“鎮(zhèn)壓學生”,多年來一直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她卻是在日寇攻陷蘇州時因斥罵侵略者而遇害的愛國志士。楊絳的散文不僅淡雅、睿智,而且幽默詼諧,妙趣橫生,且不乏老吏斷獄般的老辣,其論辯性散文如同檢察官讀訴狀,以事實為據(jù),滴水不漏,一摑一掌血。另外,楊絳還將魔幻小說筆法引入散文,寫夢游,寫幻覺,虛實相生,平淡之外又現(xiàn)神奇。其“魔幻散文”在當今散文中獨樹一幟。楊絳是烤著生命之火為文,她既烤著自己的生命之火,亦烤著錢鐘書的生命之火,還烤著愛女錢瑗的生命之火,用“我們仨”的生命之火烤出的散文極品,自然具有不同尋常藝術價值和珍貴的史料價值。

關鍵詞 散文藝術;審美意義;楊絳;錢鐘書;錢瑗;楊蔭榆2003年巴金和楊絳分別獲得“文學先生”和“文學女士”稱號。人們通常把這一稱號的獲得者看作本年度最有影響的文學人物。巴金邁過了百年門檻,92歲的楊絳出版了散文新作《我們仨》。9萬字的《我們仨》七月出版,9月已經(jīng)是第7次印刷,印數(shù)高達21萬余冊,并且登上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數(shù)周排行榜和臺灣《中國時報》“十大好書”之首。

耄耋老人楊絳的筆底春秋非但沒被人生暮冬切斷,反而迸發(fā)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我們仨》給楊絳帶來空前的聲名。

楊絳在《我們仨》之前出版的散文作品主要有:

《干校六記》,1981年在大陸和香港出版,譯成英、法、日、俄等外文;

《將飲茶》,1987年在大陸和臺灣出版,譯成英、日等外文;

《雜憶與雜寫》,1992年花城出版社出版;

《楊絳散文》,1994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是將《干校六記》、《將飲茶》、《雜憶與雜寫》三書合為一體,可算1994年之前楊絳的散文總結。

《楊絳散文》卷首譯19世紀英國詩人藍德的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是楊絳的散文創(chuàng)作談或“夫子自道”。楊絳散文很少涉及自己生活范圍外的事,即便寫生活范圍之內(nèi),也極少涉及如“海外游蹤”等本來可寫的內(nèi)容!端囆g是克服困難》等文藝雜談也屈指可數(shù)。錢鐘書曾把《干校六記》和他并不喜歡的《浮生六記》類比。楊絳散文也關注浮生瑣事,寫自己的親歷、親感、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人和事。這些家事、小事、身邊事,卻迥異于當下流行的“杯水風波”,表現(xiàn)的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胸襟,還呈現(xiàn)出一種歷經(jīng)滄桑的浩然之氣。楊絳既烤著自己的生命之火,更烤著著名學者錢鐘書的生命之火,到《我們仨》,又烤著愛女錢瑗的生命之火。人們常說蘸著血和淚寫作彌足珍貴,楊絳以生命之火烤出來的散文極品,自然有不同尋常的審美意義。

一、《我們仨》營造的溫馨世界

《我們仨》可謂中國式“追憶似水年華”,營造出堪稱文學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溫馨世界!段覀冐怼返闹饕獌(nèi)容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篇長文開頭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現(xiàn)在我們?nèi)齻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我們仨》寫家庭60年的風風雨雨,從青年留學生夫婦客寓英國,抱著嬰兒移學法國,到垂垂老時在不知什么人“過問”下搬進寬適、優(yōu)美的三里河寓所。作者著眼于家人相聚、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生活瑣事。政治運動層出不窮,錢家人卻總是偷空讀書,丈夫讀,妻子讀,孩子讀,是個讀書家庭。他們“從未間斷工作”,錢鐘書寫《宋詩選注》,翻譯毛主席詩詞,楊絳翻譯一部部名著,錢瑗從學俄語到赴英國留學……《我們仨》寫錢氏夫婦如何“工作”,卻很少寫夫婦在文壇、學界的才華卓著、風光風云,作者總是把夫婦之間、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摯愛,當成寫作的感情中樞。作者似乎將故去親人當作活生生存在,跟他

們娓娓而談。對家和家人的沉思冥想、甜蜜回味,使本應充溢孤苦之情的老作家,呈現(xiàn)出坦然、淡然、寧靜,充滿著幸福、滿足和自信。

《我們仨》繪出大學者錢鐘書一些鮮為人知的事。錢鐘書拙手笨腳,不會打蝴蝶結,使筷子一把抓;第一次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門牙;從英國轉(zhuǎn)而留學法國的錢家“大阿官”居然會煮豌豆雞湯伺候產(chǎn)婦;1972年錢鐘書平生第一次劃著火柴;1982年錢鐘書剛剛因為辭掉文學所“顧問”而高興,不料次日被任命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苦著臉告訴妻子,被笑作“今番捉將官里去也”;……這些“花絮”從似乎微不足道的方面描述出學者錢鐘書的為人。

《我們仨》也透露出錢家跟“政治”的聯(lián)系:錢氏夫婦從不唱也不愛聽“愛國高調(diào)”,關鍵時刻卻有“基本的感情”。20世紀40年代末,錢氏夫婦如果要離開中國,并非無路可走,但“我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愿意”!拔覀兪俏幕,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字,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愿做外國人!边@“倔強”又使“文革”中的錢氏夫婦對江青讓住釣魚臺的傳話“呆著臉,一言不發(fā)”。

就人物形象而言,《我們仨》只能算對《錢鐘書寫〈圍城〉》和《寫〈圍城〉的錢鐘書》、《干校六記》、《丙辰丁未年紀事》等散文中已定型的錢鐘書夫婦形象作補充和潤色,《我們仨》里最鮮活、生動、感人的形象是錢瑗,一個令人稱贊和惋惜的好人。

父母稱“阿圓”的錢瑗襁褓中渡英倫海峽時被外國人叫“磁娃娃”;回國后“成為爸爸(外公)家的中心人物”,愛稱“圓圓頭”;兩歲半時,別人識字她在一邊看,將《看圖讀字》倒過來讀得一字不差,外公感嘆“過目不忘是有的”,爺爺稱贊“吾家讀書種子”;“圓圓頭”成了錢瑗,則懂事、有禮貌、富才情,還特別知道愛護、保護父母,“多年父女成姐弟”,錢鐘書跟女兒最“哥們”,按生活能力,女兒是“姐姐”,父親倒是“弟弟”!皴X瑗這樣家教好、智力好、脾氣更好的女性,卻硬是在生活中總得不到好的際遇。她本該是賢妻良母,丈夫卻在“文革”期間自殺;靠父母遺傳和言傳身教,靠自身聰穎和奮斗,她理當成為外語教學和研究的又一代權威,卻在風華正茂時于政治運動中浮沉,在年富力強時身患絕癥;更殘酷的是,義不容辭應擔起詳細描述“錢鐘書夫婦”任務的錢瑗,竟然在年邁的父母之前走上不歸路……天妒英才,太慘,太可惜,太不公平!

法國詩人邦維爾說:“世上沒有一部杰作不引起無數(shù)的非難!保1](P5)《我們仨》的出版,卻在海內(nèi)外刮起以頌揚為基調(diào)的楊絳旋風。香港衛(wèi)視中文臺、歐洲臺、資訊臺、鳳凰網(wǎng)……好評如潮;新浪網(wǎng)、雅虎網(wǎng)、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鋪天蓋地。隨便點擊一下“新浪網(wǎng)”,就可看到:人們稱贊“錢鐘書夫人”“卻喜大家作鄭箋”,“回憶特殊家庭63年風雨路”,寫出“完美中國知識分子理想愛情婚姻現(xiàn)實模本”……也有的論者說:“我向來不喜歡錢鐘書夫

婦”,并考據(jù)出某當代作家的某小說中的一對青年留學生夫婦就是影射、諷刺錢鐘書夫婦。

不管多好的作品都不會得到百分之百讀者的喜愛,人之常情,不必大驚小怪。

二、以清淡之筆繪浮生眾態(tài)

楊絳散文的主要成就是人物塑造。楊絳寫人,不用轟轟烈烈的斗爭場面,也不作細膩入微的心理描寫,不嘩眾取寵,不作驚人之語,而是平平常常甚至于平平淡淡。以清淡的文筆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

錢鐘書是楊絳筆下永不枯竭的人物“源泉”。癡氣旺盛的錢鐘書,是楊絳筆下最精彩的人物!凹偃缒愠粤藗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錢鐘書這句著名癡語曾經(jīng)廣為流傳。楊絳寫錢鐘書,是在《圍城》熱中,應清華同學、黨內(nèi)理論權威胡喬木的建議而寫。此前在《干校六記》中,錢鐘書早已登場亮相。作者聲明她寫作時“既不稱贊,也不批評,只據(jù)事記實”。外人眼中的大才子,在楊絳筆下卻充滿著呆氣、“癡氣”甚至淘氣:幼年時喜歡玩“石室里的和尚”;14歲時因為寫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的文章被父親痛打一頓,引起發(fā)奮讀書的志氣;大學課堂上畫《許眼變化圖》;在牛津讀《版本和?薄纷x得太累,每天讀本偵探小說休養(yǎng)腦筋,休養(yǎng)得夢中手舞足蹈,結果考試不及格只好補考;忙里偷閑竟在妻子臉上和女兒肚皮上畫畫兒;在女兒被窩里埋“地雷”;任教清華后,跟林徽因女士為鄰,兩家的貓爭風吃醋,錢鐘書特備長竹竿一支,半夜三更起床幫自家的貓打架……“癡人有癡!钡腻X鐘書是書癡,書也成為他“命中的祿食”,給他源源供應。讀者關心的錢鐘書,是寫《圍城》的錢鐘書。楊絳就寫如何寫《圍城》的錢鐘書。《圍城》是虛構小說,楊絳目擊這部書的產(chǎn)生,從當年經(jīng)歷提供了《圍城》形成的第一手寶貴資料:某幾個角色有真人的影子,事情卻子虛烏有;某些情節(jié)略具真實,人物卻全是捏造。楊絳說:“創(chuàng)造的故事往往從多方面超越作者本人的經(jīng)驗。要從創(chuàng)造的故事里返求作者的經(jīng)驗是顛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經(jīng)過創(chuàng)造,就好比發(fā)過酵而釀成了酒;從酒里辨認釀酒的原料,大非易事。”這既是研究《圍城》和錢鐘書的重要參照,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精煉總結。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先生是又一個靈動而富風采的人物。這位先后留學日本、美國的法學家做過胡適的老師,是衛(wèi)護“民主法治”的“瘋騎士”。他在舊中國做省高等審判廳長時,堅持司法獨立,和庇護殺人犯的省長、督軍頂牛;在京師高等檢察長任上,把貪污巨款的總長許世英扣押一夜,不許保釋,家中一夜電話不停,都是“上級”講情,卻愣是不聽,因而受到“停職”處分;在上海法庭上楊大律師“故意把腿蹺得高高的,侃侃而辯”;任浙江高等審判長,正直不阿,連岳父講情都不聽,被人以“頑固不靈”的罪名告到袁世凱面前……鐵骨錚錚的大律師又是性情中人,做起法官來,有時忘了自己是律師,而成了當事人。最應該懂得金錢的律師,經(jīng)常幫別人爭回遺產(chǎn)和金錢的律師,偏偏對金錢和家產(chǎn)最不在乎;以律師為終身職業(yè),卻喜歡做植物標本,寫《詩騷體韻》……楊蔭杭另一重要價值是:他是幾位有成就的楊氏子

楊絳散文

女“凝重有威”的慈父,是子女自立、自強,終成棟梁的榜樣。楊絳用時間絲線,穿起父親生活中一粒粒珍珠,光潤照人。

“三伯伯”即三姑母楊蔭榆,是楊絳筆下有特殊風采的女性。因魯迅先生的崇高威信,在“女師大風潮”中“鎮(zhèn)壓學生”的楊蔭榆多年來一直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但她卻是在日寇陷蘇州時因罵敵遇害的愛國志士。楊絳接受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之請,寫了《回憶我的姑母》。“她很不喜歡我,我也很不喜歡她”的感情,使楊絳對楊蔭榆的回憶有更多客觀性。大名鼎鼎的女師大校長是在沖破了封建包辦婚姻的束縛后,到美國留學,回國不久,就因為女師風潮不得不回鄉(xiāng),在家里被家人開玩笑地稱為“大教育家”,卻連侄女兒都不想受她的教育、不想接近她,“孤立”她。曾經(jīng)留學國外的新女性,卻“從來不會打扮自己,也瞧不起女人打扮”。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怪物”的女性,“不止一次地跑去見日本軍官,責備他縱容部下奸淫擄掠”,最后被日本兵殺害在家門前。生前經(jīng)歷磕磕絆絆,死后棺材都來不及刨光,“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別扭的一輩子”……楊蔭榆是個一直沒找到生活位置的悲劇人物,本可以做賢妻良母,卻因為跳出了封建婚姻就再也不想做賢妻良母;本可以用留學得來的知識有所作為,卻糊里糊涂被革命潮流打下去成了“落水狗”;跟人打交道的才能不如跟貓狗打“交道”的本事,自己罵自己是“開蓋貨”(笨蛋或“不開竅”之意)!@是時代的悲劇?性格的悲劇?抑或家庭的悲劇?楊絳不作任何評論,只是把她深藏心底的“三伯伯”鮮為人知的事跡,細細地絮絮道來,既不刻意回護,也不拔高,卻耐人尋味。

情致綿綿畫錢鐘書,筆歌墨舞寫楊蔭杭,溫情脈脈憶楊必,三言兩語道楊蔭榆……楊絳筆下的人物,各有各的風采,就連那些“小人物”,如臨終前一天還來給錢家送雞蛋、好像鑲在門框里的車夫“老王”,自稱“談戀愛”的傭人順姐,“文革”中“管制”牛鬼蛇神的革命群眾、楊絳稱之為“披著狼皮的羊”……甚至不能稱人物只能叫“形象”的小趨(干校小狗)和花花兒(錢家的貓),都落筆即見神采,三筆兩畫,神態(tài)畢現(xiàn)。

人們喜歡稱楊絳為“錢鐘書夫人”,錢鐘書寫《圍城》時,楊絳也曾以“灶下婢”自居。楊絳卻絕對不是丈夫“大樹底下好乘涼”者!短啤ぜX德》為她贏得了西班牙國王的獎勵,柯靈稱贊她的文藝雜談《春泥集》有分量。為楊絳贏得文壇最大聲譽的卻是她的散文。散文家筆下最有神采的形象,似乎不經(jīng)意間繪出的人物,卻恰恰是散文家本人;钴S在楊絳散文中的“楊絳”即“楊季康”,是個愛讀書、愛寫作、愛家庭、愛人與人之間真情的善人;是個世事洞明、處事練達、有識見、有膽量、有幾分兒童式好奇心,愛“冒險”,喜歡“包打聽”,經(jīng)常冷眼觀世卻又善于與人溝通的能人;是個愛父母、愛丈夫、愛女兒的柔美女人;也是個百折不撓、不服輸、不服軟、不怕啃硬骨頭的女強人。春風得意時不得志忘形,運交華蓋時不氣餒志短。世界有千般變化,我有做人的基本底線。困難情況下求生存,泥濘路上求前進,黑云壓頂時望光明,孤苦伶仃時頑強地點亮生命之火自我烤暖。楊絳式的聰明,楊絳式的穎悟,楊絳式的韌性,楊絳式的寵辱無驚,在當前講究利益的社會,愈加難能可貴。

三、老辣的文筆及“魔幻散文”

相關熱詞搜索:散文 楊絳 楊絳散文賞析 楊絳散文閱讀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