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的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1-1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關于中國的散文篇一:中國散文名家名篇
朱自清
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煉,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xiàn)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征,創(chuàng)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匆匆》,《你我》《背影》,《春》,《槳聲燈影下的秦淮河》。
葉圣陶
原名葉紹鈞,漢族人。字秉臣。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圣陶曾擔任多項職務。解放后,葉圣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詩集《稻草人》,散文《爬山虎的腳》,《牽;ā罚犊丛隆,《藕與莼菜》,《沒有秋蟲的地方》。
巴金
原名李堯棠,現(xiàn)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主要創(chuàng)作《家》,《春》,《秋》。散文《懷念蕭珊》,《海上日出》,《繁星》,《鳥的天堂》,《靜寂的園子》。
老舍
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老舍的一生,總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發(fā)表了大量影響后人的文學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散文《貓》,《濟南的冬天》,《想北平》,《草原》,《養(yǎng)花》,《雨后》。
冰心
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被稱為“世紀老人”,F(xiàn)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名譽理事等職。 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后》、《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其中《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表現(xiàn)了她對兒童的愛,她希望兒童們能有一個美好的心。她的作品還有詩集《繁星·春水》,為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以“自然”“童真”與“母愛”為主題,以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對自然的贊頌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為主要內(nèi)容,表達了她對母親的情感、對孩子的喜愛、對自然的贊嘆及對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稱為繁星格與春水體。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于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評獎中獲榮譽獎。 冰心崇尚“愛的哲學”!澳笎、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認為他們是祖國的花朵,應該好好呵護,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與贊美。散文有《小桔燈》,《往事(一)》,《往事(二)》,《在寄小讀者》。
矛盾
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漢族,浙江嘉興桐鄉(xiāng)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鄉(xiāng)縣烏鎮(zhèn)。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xiāng),是近代以來中國農(nóng)業(yè)最為發(fā)達之區(qū),它毗鄰著現(xiàn)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以及精致入微的筆風。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秋的公園》,《櫻花》。
郭沫若
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致力于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nèi)外;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散文有《白鷺》,《路畔的薔薇》,《芭蕉花》,《我的童年》,《銀杏》,《丁東草》。
泰戈爾
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憑借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頌》,1911年出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人(也是首個亞洲人)。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并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兩位巨人”。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散文詩《榕樹》,《金色花》,《孩子的世界》、《開始》、《告別》,《紙船》。散文《金香木花》。
紀伯倫
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xiàn)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jié)為重,旨在抒發(fā)豐富的情感。散文詩《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
培根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散文《論求知》,《論美》。
中國古代詩人及其詩歌
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另有說法稱出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子夜秋歌》,《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獨坐敬亭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浦歌》,《望天門山》,《烏夜啼》,《江上吟》,《從軍行》。
杜甫
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圣”,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代表作《贈李白》《望岳》《旅夜書懷》《登岳陽樓》《蜀相》
《月夜憶舍弟》《前出塞》《春望》《月夜》《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絕句》(兩個黃鸝)《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
王維
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余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川田家》《渭城曲》《終南別業(yè)》《終南山》《隴西行》《相思》《鹿柴》《竹里館》《送別》《山居秋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青溪》《觀獵》《使至塞上》《鳥鳴澗》《歸嵩山作》《少年行》《秋夜曲》。
白居易
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憶江南》《暮江吟》《錢塘湖春行》《花非花》《賦得古原草送別》《長相思》《采蓮曲》《江南春》。
劉禹錫
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秋詞》《望洞庭》《烏衣巷》《憶江南》《西塞山懷古》《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竹枝詞>二首》
蘇軾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chuàng)了湖州畫派。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贰赌钆珛?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曉景》。
辛棄疾
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稼軒居士”。漢族,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遙墻鎮(zhèn)四風閘村)人。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zhàn)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nèi)容。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摸魚兒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更能消、幾番風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青玉案·元夕》《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生于書香門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畫音樂無不通曉,以詞的成就最高。詞清新委婉,感情真摯,且以北宋南宋生活變化呈現(xiàn)不同特點。前期反映閨中生活感情自然風光別思離愁,清麗明快。后來因為丈夫去世再加亡國傷痛,詩詞變?yōu)槠鄾霰,抒發(fā)懷鄉(xiāng)悼亡情感也寄托強烈亡國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等。其文學創(chuàng)作具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后世影響較大,稱為“易安體”。代表作《如夢令兩首》《醉花陰》《聲聲慢·尋尋覓覓》。
關于中國的散文篇二:淺談中國當代散文三大家
淺談中國當代散文三大家
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復興”中,楊朔、秦牧、劉白羽被認為是成就突出,對當代散文作出貢獻的作家。他們的作品分別構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寫作的三種主要“模式”,在一個時期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楊朔的散文,詩意盎然,意境深邃,情景交融,清新優(yōu)美,善于以小見大;秦牧的散文,題材廣泛,博見多識,言近旨遠,妙趣橫生,有寓教于樂之感;至于劉白羽的散文,則激情澎湃,雄渾豪放,波瀾四起,以融情于景,借以抒寫壯懷激烈的詩情見長,政治宣傳味濃。他們的藝術特色,創(chuàng)作風格各有千秋,即使是用同一體裁的文學作品,也常表現(xiàn)為不同的個性風格。因此,將他們進行比較,對研究和欣賞散文都很有幫助和啟發(fā)。下面,就容我淺淺地談一下這三大家的異同吧。
一、從選材方面來看。由于每個作家的經(jīng)歷不同,審美意識有所差異,決定了他們選材范圍各有不同。楊朔的作品題材豐富多樣,且大都充滿詩意及唯美色彩,諸如:《浪花》中飛濺的浪花,《金字塔夜月》中皎潔醉人的月色,《荔枝蜜》中如波濤洶涌的大海的荔枝林,《香山紅葉》中吐香的紅葉等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秦牧的作品有如一座收藏豐富,包羅萬有的博物館,無論是山川植物,生活藝術,還是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幾乎稱得上“宇宙之大,無所不談”,讓人大開眼界,目不暇接!锻恋亍繁闶瞧渲袠O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以土地為對象,時而展現(xiàn)新時代的風貌,時而追敘慘痛的歷史,時而歌頌新社會的建設者和保衛(wèi)者,時而寫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時而又將筆觸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從古到今,從草木禽獸到人情世態(tài),到故事傳說,到現(xiàn)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中,向讀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極大的歷史教材。劉白羽的選材,則多立足于火熱的戰(zhàn)斗和建設生活,多以大事物為重,用大鏡頭、轉換來攝取大事物。如:《長江三日》記敘“江津”號輪船沖破驚濤駭浪,繞過暗礁險灘的三天歷程;《紅瑪瑙》中提出的從延安起步的革命者應永葆戰(zhàn)斗青春的主題,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選材傾向及五六十年代關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思考。
二、從語言風格來看。楊朔很注重語言的美感和文字的錘煉,他的文字凝練而優(yōu)美,往往使人低徊吟誦,不能忘懷!堆├嘶ā分Ρ憩F(xiàn)浪花咬礁石的“咬”字,相當生動傳神;《海市》以尋海市的“尋”來經(jīng)緯全篇,甚有新穎奇巧意味;兩者都很好地借鑒了古代散文“文眼”的經(jīng)驗。秦牧的語言親切動人,瀟灑自如,并且流暢講究,文筆游走靈活,讀起來有一氣呵成的快感。他還注意吸收古典當中的一些語言精華,使文章情濃意滿,氣勢酣暢,顯示新的活力。而劉白羽的語言風格則是激情充沛,詞句亮麗峭拔,聲音鏗鏘,濃墨重彩,氣勢雄渾豪邁,富有充實感。有人說:“讀劉白羽的散文,就好像聽到嘹亮的軍號,催人上陣!
三、從藝術結構方面來看。楊朔追求構思上的新穎與奇巧,善于從大處著眼,小處落墨,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發(fā)聯(lián)想,洞隱燭幽,見微知著,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遠于近的藝術表現(xiàn),因而具有詩的視角和容量。如《櫻花雨》寫日本人不忘美國投擲原子彈的慘痛史實,反對《日美安全條約》而展開的一場全國性的罷工斗爭。作品沒有正面去描寫這場罷工運動的波瀾壯闊,而是以一家旅店的侍女君子作為視角予以表現(xiàn),著力渲染、透視她在罷工前后那顆深受美國兵傷害的心靈所發(fā)生的微妙的變化。她似乎生性怯弱,不敢對作惡的美國兵說三道四,但忽然間停電,宣告罷工斗爭已正式開始,她忽而判若兩人,變得異常的鎮(zhèn)定和無畏,柔和的眼睛里,“隱藏著日本人民火一樣的愿望”。整個罷工游行隊伍意氣激昂、吶喊奔騰的情景便可從君子身上以斑見豹。這樣,作品便由小及大、由近及遠地揭示了這場罷工運動的廣泛性和深刻性,達到了“當詩一樣寫”的藝術效果。楊朔還講究“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寫成文章”。他采用曲徑通幽,“卒章顯志”園林式結構,層層疊疊,變化多端,縝密精巧。如《荔枝蜜》以欲揚先抑的手法,寫出了“我”對蜜蜂由畏懼厭惡到樂意“變成一只小蜜蜂”的變化歷程,將內(nèi)心感受的起伏步步推進,在結尾處升華到最高點,取得了峰回路轉,引人入勝的效果。
秦牧的散文則是把“形散”與“神聚”結合起來,做到寓控制于放縱。放縱時,筆如奔馬馳騁,敘事、聯(lián)想、類比游刃有余,表現(xiàn)出情溢于言,理勝于辭的氣勢;控制時,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貫穿著思想的線索。他的散文線索是內(nèi)在的凝聚力,時時處處都緊扣住說理或抒情的中心,散而歸一,雜而不亂,形散而神不散。例如《社稷壇抒情》借助古壇發(fā)思古之幽情,寫到五色土的含義,屈原的《悲回風》、《天問》的詩篇,地球的土壤和華北黃土高原的形成,農(nóng)民對土地的依戀和被羈絆的命運,四方五行觀念與古代思想家的探求,藩鎮(zhèn)割據(jù)和新中國的高度統(tǒng)一……這些思接千載、天馬行空的聯(lián)想,看似紛亂,實際上以一條抒情線索把它們貫穿起來,即以“一個歷史的民族的子孫”的激情,抒唱祖國的統(tǒng)一和強盛。文章始終從不同方面匯流著、升華著作者為偉大祖國引以自豪的詩情,不失控制分寸。
劉白羽個人認為“好的結構,應當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波瀾四起”。因此,他的散文結構富余變化,格局汪洋恣肆。他的筆下,有的是以對照手法制造波瀾,時寫歷史,時寫現(xiàn)實,時寫戰(zhàn)爭,時寫建設,在相反中造成結構的錯落有致。有的是用重復手法,讓一個詩句、一個情思、一個形象在一篇散文中多次出現(xiàn)。如《青春的閃光》中的“紅彤彤的笑臉”、“亮晶晶的(來自:m.serialtips.com 蒲公 英文 摘:關于中國的散文)眼睛”的反復,在時空的跳躍中使幾個時間、空間不相關聯(lián)的生活片段,圍繞著“青春”的立意而綴合起來,并顯露出作者感情的節(jié)奏。劉白羽還運用藝術辨證法設計文章的波瀾,例如《日出》,寫了五幅關于日出的畫面,先引用海涅散文和屠格涅夫小說中兩段描寫日出的文字,接著記敘自己兩次在日出勝地想看日出未能如愿的情景,造成懸念和蓄勢后,才從容地把自己在飛機上看到的日出奇景推到讀者面前,產(chǎn)生了異峰突起的美感。
四、從表現(xiàn)形式來看。楊朔的散文注重創(chuàng)造詩的意境,他曾經(jīng)說過:“我向來愛詩,特別是那些久經(jīng)歲月磨練的古典詩章……于是就往這方面學,常常在尋求詩的意境”。他提出了詩化散文的藝術主張,認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在寫每篇散文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在他的《香山紅葉》、《荔枝蜜》、《茶花賦》等作品中,借用古典詩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在現(xiàn)代散文中尋求詩的意境,形成了當時被人稱道的獨特的“楊朔模式”,即由寫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風景中活動著的平凡人物,最后通過比興象征將景物與人物聯(lián)系起來,升華出人民性的頌歌這一抒情主題。
十七年間,秦牧提出了題材與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散文知識化、藝術化等有悖于當時文學觀念的創(chuàng)作主張,熔豐富的知識性與深刻的思想性于一爐,把自然歷史知識、風土人情等納入散文寫作中,并通過直接對歷史、人民、生活等抽象的概念議論的方式來抒情。如《花城》,熔廣州年宵花市的風俗、節(jié)日的氣氛、南國的情調(diào)、賞花人的心境于一體。此外,他的散文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他張揚散文的藝術個性,大多數(shù)散文作品雖然是知識性的雜感、隨筆,但仍屬雜文的性質(zhì)。一些傳說、故事和知識趣談新穎怪誕,使知識題材本身具有喜劇色彩,因而令散文產(chǎn)生了情趣性和幽默感,賞心悅目,增強了寓教于樂的趣味,如《不老》。 劉白羽的散文與賀敬之相似,即以歌頌“隨著時代脈搏而躍動”的“大我”作為主體抒情的寄托,只是他不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通過大自然的雄偉景象與大我的戰(zhàn)斗激情融合起來的方式獲得一種具有鮮明時代色彩的“崇高”的抒情風格,也就是“融情于景,借以抒寫壯懷激烈的詩情”。如《長江三日》中的巍巍群山、浩浩江流、燦爛燈光等描寫,灌注了作者情感的生氣,豪邁的激情與華麗的辭藻達到了一致。有時,他在文中也實處寫景,虛處生情,時而插入以情馭理的議論,如《冬日草》、《平明小札》。作者在這些近于散文詩的小札中追求意境和詩意,托物言志,狀物取神,顯示其短章借景抒情的又一作風。
散文三大家的作風的確有差異,但是彼此運思的一致卻十分驚人。他們的作品同屬于“教訓文學”,他們樂于充當文學侍臣,在一個充滿謬誤的時代里,熱衷于正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盲目樂觀的宣傳和說教。在這里,先不說他們的敏感和勇氣問題,因為他們決意委身權力政治,因此不可能具備獨立的心智,甚至起碼的認知。楊朔的《蓬萊仙境》、《海市》等還鄉(xiāng)散記,粉飾嚴重,與“彭大將軍”的還鄉(xiāng)報告及搜集的民謠適成鮮明的對比;秦牧的《花城》也是三
面紅旗的贊歌,并非真正的風俗實錄;劉白羽的名篇《長江三日》,記乘坐江輪游賞三峽山水,馳目騁懷,但其時值紅旗漫天,餓殍塞途的“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
此外,散文三大家仍是不可避免存在著不足與局限性。楊朔的散文筆調(diào)、色彩不夠多樣化,文字上由于過度矜持顯露人工斧鑿的痕跡,構思多沿襲“開頭設懸念,卒章顯其志”的結構模式,路數(shù)比較單調(diào)。秦牧散文存在取材過“富”,似有不忍割舍之嫌;而同一材料,又往往異文互見,給人以雷同之感。有些抒情之作,往往因涉獵材料過多而顯得知識性有余,抒情反而不足;強烈的政治宣傳意識,使一些作品流露出說教氣,所表現(xiàn)的哲理失之膚淺。劉白羽的散文,有時對生活的觀察尚欠辨證眼光,易為一時光明的表象所迷惑,而不能看清隱蔽著的問題。執(zhí)著地強調(diào)散文是“壯麗的生活贊歌”、“戰(zhàn)斗生活的號角”,太多的豪言壯語和政治議論削弱了散文的思想力量和藝術魅力。藝術上,感情的宣泄有時失去節(jié)制,含蓄不夠;疏于修辭,語言有些冗繁,個別行文不夠清晰,難免失去散文藝術語言應有的洗練與清通。 其實,不管怎樣,散文三大家還是各有千秋,且對當代散文藝術作出了重要貢獻的,讀者將會從他們的作品中品嘗到各自的風格、韻味。
關于中國的散文篇三: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透視
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透視·魯迅的《野草》
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最重要的奠基人,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包括抒懷述志的散文詩、紀事懷人的記敘散文、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的雜文。魯迅的散文,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內(nèi)容和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被公認為是世界文苑的奇葩、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和繁榮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典范。
早在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濫觴期,1919年8月19日到9月9日《國民公報》副刊“新文藝”欄上,魯迅發(fā)表了一組題名《自言自語》的散文詩,它們是《序》、《火的冰》、《古城》、《螃蟹》、《波兒》、《我的父親》和《我的兄弟》,其中的幾篇顯然是《野草》和《朝花夕拾》某些作品的雛形。如《火的冰》,以冰凝固住的火焰來象征外表冷靜而內(nèi)心燃著烈火的愛國者,顯示作“寄意寒星荃不察”的孤獨感和救國無力的痛苦;這一意象在《野草》的《死火》中得以改造和發(fā)展。
《野草》是魯迅散文詩的代表作,連《題辭》共24篇,寫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連載于《語絲》上。這一時期的魯迅,正處于理想與現(xiàn)實、前進與彷徨、希望與絕望的矛盾之中,《野草》真實地記錄了他精神探求的苦悶和心靈呼喚的聲音。魯迅在1932年10月14日所寫的《〈自選集〉自序》中曾經(jīng)描述了創(chuàng)作《 野草 》時的背景和心境:
后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我又經(jīng)驗了一回同一戰(zhàn)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 并且落得一 “作
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jīng)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一方面,魯迅當時處于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中的北京,深感軍閥統(tǒng)治的黑暗和腐朽,深感封建復古勢力對新文化運動的壓迫,心理感到太多的黑暗、苦悶和寂寞;另一方面,他又經(jīng)歷了“五卅”運動、女師大學潮和“三·一八”慘案,使他更加看清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丑惡面目,因而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兑安荨贰斑^客”孤獨地尋找著向前的道路,他身上所表現(xiàn)的韌的戰(zhàn)斗精神和探索精神,可以說是魯迅的自我寫照。而《影的告別》里影的形象則是魯迅的思想矛盾的化身。魯迅說過:“但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為我常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卻偏要向這些作絕望的抗戰(zhàn)!薄兑安荨分械淖髌罚瑹o論歌頌韌性戰(zhàn)斗,解剖自己心靈,或者針砭社會錮弊,都滲透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哲理探索意味。在那黑暗的年代,魯迅用象征的方式借事寄意托物詠懷的手法,把自己的孤獨情懷,矛盾心理,探索戰(zhàn)斗走著人生長途的思想,作了濃郁的詩意的體現(xiàn)。因此,阿英稱道《野草》“一部最典型的、最深刻的、人生的血書”。
在《野草》中,我們可以強烈感受到魯迅頑強的抗爭意識和韌性的戰(zhàn)斗精神。作為開篇的《秋夜》,魯迅以其高超的藝術形象來熔鑄深邃的寓意。文章前半部分描寫秋夜室外的景物,借夜的天空、睒著冷眼的星星、窘得發(fā)白的月亮、摧殘野花草的繁霜,來象征現(xiàn)實中的
黑暗勢力;以“在冷的夜氣中”瑟縮著的小紅花,象征天真、純潔,雖有美好愿望,但閱世簡單,抵不住黑暗重壓的青年;作者重點突出了同夜空頑強戰(zhàn)斗的兩株棗樹的形象,借以表現(xiàn)自己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有幾枝還低垂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眼;直刺著天空中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fā)白。
鬼睒著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仿佛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只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干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鬼睒著許多蠱惑的眼睛。
文章后半部分描寫秋夜室內(nèi)的景物,用隱喻的手法贊頌了追求光明的小青蟲,表現(xiàn)了作者積極的韌戰(zhàn)精神。
同時,魯迅頑強的抗爭意識,又往往與悲觀絕望的心態(tài)交織在一起,使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悲壯美。《過客》這篇詩劇體的散文詩,描述了這樣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一個黃昏,在荒漠的曠野上,從遠處走來了一位不計時日、不畏困頓而長途跋涉“過客”,遇上停足不前、精神頹敗的“老翁”和對生活有著美夢、看到前路有“盛開的野百合和野薔薇”美景的“女孩”。老翁極力勸阻“過客”不要前進,告訴他前面就是“墳”,“你已經(jīng)這么勞頓了,還不如回轉去,因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女孩卻給“過客”水喝,施以布片,竭力要
他裹傷后再前進。而孤獨的“過客”謝絕老翁的勸阻,也謝絕女孩的布施,寧可帶著傷痛、淋漓的鮮血,也要執(zhí)拗地朝著前面已經(jīng)籠“夜色”的“墳”走去。因為,“那前面的聲音叫我走”,那“聲音”曾經(jīng)叫過老翁,老翁因停頓而再也聽不見了。這個象征性的故事,通過三個不同思想和性格的對照,凸顯了“過客”披荊斬棘、義無反顧的求索精神,那叫他的“聲音”,便是過客的理想,是理想在呼喚、鼓舞他向前,盡管他聽了老翁的勸阻曾一度猶疑和彷徨,在女孩的布施面前也一度表示感激和動搖,然而他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中,終于克服了彷徨和動搖,而抱定他的理想奮然前行。關于《過客》的深刻寓意, 魯迅曾在1925年4月11日回復趙其文的信中說得很明白:《過“客》的意思不過如來信所說那樣,即是雖然明知前路是墳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絕望,因為我以為絕望而反抗者難,比因希望而戰(zhàn)斗者更勇猛,更悲壯!
顯而易見,“過客”的形象正是魯迅自我形象的寫照,是他作為荷戟獨戰(zhàn)、上下求索的“精神界之戰(zhàn)士”的化身!斑^客”寧可走向“墳”地,也要作“絕望的抗戰(zhàn)”,包含著與舊世界同歸于盡的希望和理想!队暗母鎰e》中的“影子”,《求乞者》中憎惡布施的所謂“求乞者”,《死火》中使“死火”燃燒、與大石車同毀于冰谷的詩人,《 頹敗線的顫動 》中那以奇特的方式向整個黑暗世界復仇的老婦,《這樣的戰(zhàn)士》中那舉起投槍、孤軍奮戰(zhàn)終于衰老的戰(zhàn)士??這些藝術形象無一不與“過客”的思想和精神一脈相承,它們從各個側面集中地表現(xiàn)了魯迅“作絕望的抗戰(zhàn)”的精神,以及與敵人作決絕的
戰(zhàn)斗、與舊我作徹底的告別、與舊世界同毀的自我獻身的理想!兑安荨分杏胁簧倨率菑臒o情地解剖自己入手,對先覺者與群眾之間、 長者與幼者之間、 戰(zhàn)士與對手之間、叛逆的猛士與“愛我者”之間、生與死之間種種的矛盾沖突,以及“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希望”與“絕望”之間種種的彷徨苦悶,進行痛苦地思考與辨析, 從而呈現(xiàn)出魯迅當時內(nèi)心世界的無比豐富與復雜。 其中《墓碣文》最有代表性。它通過一個荒誕不經(jīng)的夢境,展示了一個黑暗勢力的反抗者思想上的矛盾沖突以及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夢中“我”見到墓碑陽面和陰面各有不同的文字。 陽面是: “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見深淵;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于無所希望中得救”文字撲朔迷離,但聯(lián)系魯迅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和個性特征,可以理解為:我在人們浩歌狂熱的時候,卻感到了人世的寒冷;又在人們把人間當作天上時看到了地獄的深淵; 在人們滿足中我只看到虛無, 好像絕望地抗戰(zhàn)才能使人們得救。這是一個黑暗社會的反抗者才會有的思想狀態(tài),其中也包含著魯迅自己的思想。正因為如此,便不能不為思想矛盾所苦惱,簡直有如長蛇纏身,不能自拔,終被害死,離開人間。魯迅毫不掩飾自己的思想矛盾,而且勇于解剖自己,這正是墓碣陰面文字所要表現(xiàn)的:“抉心自食, 欲知本味。 創(chuàng)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文章結尾,死尸突然在墳中坐起,且說:“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一切又歸于虛無和渺茫。由此,我們可窺見當時魯迅正經(jīng)歷著各種矛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散文 中國散文網(wǎng) 中國散文學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