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獨木橋情結(jié)”】 中國人的土地情結(jié)
發(fā)布時間:2020-02-2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人生本為追求幸福。對許多人來說,幸福不僅是自己的感覺,還要看到自己被視為成功。許多麻煩因此而起:人作為社會人、文化人,無法用自己的標準感覺自身的幸福。社會奉承高官,高官得意;社會眼紅富商,富商吃香;社會崇拜主持人,主持人感覺好;社會熱捧模特兒,模特兒高視闊步。
中國人對別人的看法特別在意,太多的人按社會公認的標準追求幸福。項羽失敗的原因,就是覺得要回江東炫耀成功才是幸福:“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至今絕大部分中國人覺得“光耀門第”是人生得意之巔峰,因為幸福得到充分展示。
中國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啟蒙時代的歐洲廣受贊美,認為是“能人政治”的先行者,全世界應當模仿。更讓西方人感嘆的是機會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人上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們不明白的是:當整個社會以此為唯一的成功標準,生活在這個社會里的人,有幾人能得到幸福?整個中國選拔的人才,一年不到幾十人。一元標準之下,絕大部分人向隅而泣,整個社會的路子就窄得可憐,F(xiàn)在不少人爭論科舉制度內(nèi)容錯,形式不錯。其實錯的恰恰就是這個形式:壟斷機會的一元形式。
科舉制度的消亡,出現(xiàn)了清末民初的留學潮和辦學潮。奇怪的是:這個時期“投筆從戎”學軍事的人特別多。日本士官學校,小站練兵,保定軍校,各省講武堂,各軍“學兵隊”,培養(yǎng)了多少“軍事人才”。這些人年輕時投軍,想必都是優(yōu)秀青年一腔熱血,準備抵抗列強、為國捐軀。僅辦了9屆的保定軍校,就出了近500名后來獲得將軍銜的人,弄得軍閥混戰(zhàn)都成了同學比武。中國長期內(nèi)戰(zhàn),原因當然很多,如此多“軍事人才”想一露身手取功名,要不打也難。
不料一個世紀過后,現(xiàn)在又有一種“新科舉”。報紙上不斷出現(xiàn)“公務員考試”考錄比創(chuàng)造新紀錄的報道。安徽省辦公廳考錄比是400∶1;合肥市工商系統(tǒng)科員,僅招1人,考生卻有470人,據(jù)說“公考輔導專家”報酬每小時2000元。我相信脫穎而出的,絕對是優(yōu)秀拔尖人才,但讓人感慨的是,有那么多年輕朋友明知多半被擠下河,依然沖上橋比肘擊。
公務員考試不是孤證。二十年來,多少學生擠進各種經(jīng)濟類系科,弄得本是國家最需要的人才,畢業(yè)生就業(yè)最難。這叫我想起1980年代初我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整個系就我一個中國人。但是“民用工程”(Civil Engineering)系,開學時滿課堂黑發(fā)黑眼睛,弄得教授們到學校去抗議,學校也不知道如何對付這個怪現(xiàn)象。中國人分數(shù)高,考取好大學的人比例高,但是也不必蜂擁占領“鐵飯碗系科”?梢妼湿毮緲驔_鋒,大家說好就一擁而上,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使然:我們過于尊重別人給我們的幸福標準。
反過來,中國學生攻讀各種“僻學”的人,鳳毛麟角。我在美國讀書時遇到王靈智教授,他攻讀的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使用的楔形文字(cuneiform),這是我見到攻讀此種異文化死文字的唯一華人。我不能說這學科能保證成功,但是我能保證的是:他在學業(yè)中得到的幸福感不依賴于別人,而對于中國,對于世界,他的選擇更為有用。從那以后,我遇到學古文字死文字或其他“無用”學科的年輕人就充滿尊敬:改變中國人數(shù)千年的獨木橋情結(jié),希望在他們身上,幸福在他們自己心里。
相關熱詞搜索:獨木橋 情結(jié) 中國人 中國人的“獨木橋情結(jié)” 中國人的 中國人的英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