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媒體對金融危機的報道策略】 2018年將爆發(fā)金融危機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在全球性重大事件中,承擔著對外傳播功能的主流媒體,對重大國際新聞事件的報道,最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在國際上的地位。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CTV-4頻道,這四大媒體承擔著對外傳播的功能,分析這四大媒體對于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報道,可以一窺宣傳策略對于外宣媒體的重要性。
  
  一、全球視角
  
  外宣媒體在對金融危機進行報道時以全球視角,面向世界傳遞信息。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對金融危機進行報道,不僅傳播金融危機如何發(fā)生,還剖析金融危機爆發(fā)的深層原因。闡釋其對世界發(fā)展帶來的影響,分析其利弊,并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勢。報道不是局限于傳遞信息,還體現(xiàn)出一種傾向,引導國際輿論,呼吁全世界聯(lián)合起來,以飽滿的信心克服危機。
    二、全面細致,形成體系
  
  金融危機是一個復雜的議題,外宣媒體圍繞金融危機展開多角度詮釋,使世界全面了解金融危機。
  1 關于金融危機本身的報道
  傳播信息是媒體最基本的社會功能,在金融危機爆發(fā)的最初階段,各大外宣媒體主要報道都交代了金融危機在世界范圍的表現(xiàn)、各國的應對政策等基本情況。
  2 對金融危機的深入解讀  在對金融危機的報道中,外宣媒體更加注意宣傳專家的觀點。2009年2月1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表《全球金融危機何時現(xiàn)曙光》一文,主要內容是專家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解讀,解答它正處在一個怎樣的階段、何時結束、今年全球經濟形勢如何、怎樣評價當前各國的經濟救助措施等問題。還發(fā)表了《我們如何吸取金融危機教訓?》、《金融危機兩面看》等一系列解讀性質的報道?偨Y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客觀分析其帶來的有利因素。
  3 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和成效
  我國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在實施的舉措和取得成效方面,外宣媒體的報道主要涉及國家、地方、企業(yè)、個人四個層面。一是國家層面實行的政策調控、大規(guī)模的財政投資激勵對經濟增長的帶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帶來的優(yōu)越性、國有骨干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機制等;二是地方開展的好的活動,出臺的政策等,比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在2008年12月10日發(fā)表的《金融危機給廣東上了生動一課》,通過報道廣東省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指明科技創(chuàng)新、結構調整是回避金融危機的一項有力措施;三是展現(xiàn)我國企業(yè)在國際性金融危機中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樹立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國家形象。大型國有企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中堅,在資源能源、新技術、金融等行業(yè)發(fā)揮了主導作用,率先垂范承擔社會責任;對于應對金融危機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于2008年11月28日發(fā)表《全球金融危機至中企伸手援助時》,報道了中國外資最密集的江蘇昆山市,每一個黨組織保一家企業(yè),結果沒有一家外資企業(yè)關停;四是從民生角度,通過普通公民的生活變遷反應金融危機的影響,引導我們對克服金融危機充滿信心。2008年12月10日,新華社對外部播發(fā)英文特稿《金融危機下中國拾荒者面臨破產危機》,以兩個小人物的生活變故為切入點,通過金融危機對他們生活的沖擊,來展現(xiàn)金融危機在全國的影響,可謂“以小見大”。
  4 文化報道和政治報道  以上側重談的是外宣媒體圍繞金融危機開展的經濟報道,與之相呼應的是,外宣媒介離不開以維護穩(wěn)定、塑造國家形象為重點的政治報道和以提高“軟實力”為重點的文化報道。
  
  三、形式多樣,跨媒體互動
    不同的媒體在對金融危機進行密集報道時,因各自不同的媒介形態(tài)、內容定位等所限,所提供的報道帶有各自的特點。但是這次是中國媒體第一次面對―個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各種媒介聯(lián)動現(xiàn)象明顯。  首先,在金融危機報道中,外宣媒體呈現(xiàn)出網絡化報道態(tài)勢。報紙、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各自發(fā)揮著不同的優(yōu)勢,而且紙媒、廣電媒體都有自己的網絡版,報網融合、臺網融合,立體式報道體系對海內外提供海量信息,滿足了國外讀者的不同閱讀需求。在危機報道中,網媒作用突出,紙媒、廣播電視的信息,在網絡上也能及時看到,讀者參與其中,表達自己的見解。給了網民立體化的信息和解讀,使網絡媒體的權威性逐漸得到認可。  其次,針對金融危機這一重大新聞事件,專題報道、特別報道成為報道的常用手段,短時間內利用大規(guī)模的版面和持續(xù)很長的時間進行連續(xù)報道。在此,網絡媒體的深度報道功能日益強大。由于網絡幾乎沒有版面限制,深度報道、專題報道操作容易實現(xiàn),而且網絡能匯集各種信息,其深度報道稱得上是立體全景式報道,更具有規(guī)模性和可讀性,其無限復制性使得傳播更廣泛。  再次,深度訪談成為媒體對金融危機進行解讀最常用的報道方式。這是由于金融危機專業(yè)性極強,而媒體報道不僅要傳遞信息,還要進行輿論引導,尤其是外宣媒體,對外傳播代表著國家形象,這樣只有權威人士、專家對其進行解讀才有更高的可信性。  對外報道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對外傳播首先應該力圖融入讀者群體所在的區(qū)域,做到“入鄉(xiāng)隨俗”。外宣媒體的傳播理應做到,與當地受眾的文化背景、信息需求、生活規(guī)律、收視習慣相接軌,增強節(jié)目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有些電視、廣播節(jié)目忽視了海外受眾的閱讀習慣和文化差異,語速過決,結果“傳而不通”,達不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少數幾家紙媒的報道為追求工整往往顯得因形害意,犧牲了標題有效提示新聞內容的重要作用。對于電臺媒體來說,故事性和趣味性是吸引海外讀者的重要途徑,廣播節(jié)目除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外,還應積極搜索“借船出海”,借助網絡等方式擴大節(jié)目收聽范圍,提高節(jié)目在海外的影響。  總之,媒體報道是展示國家形象的窗口,我國外宣媒體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xiàn),為展現(xiàn)國家成就、提升國家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對外傳播正在積極探索新的路子,在重大國際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逐步實現(xiàn)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
  (作者嚴冰系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記者、記者部副主任;孔俊彬系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
  
  【短訊】
  上海世博會多文種多媒體官方電子雜志推出
  2010年上海世博會多文種多媒體官方電子雜志――《城市之光》(eharm of a City)近日正式與全球網友見面。
  多語種的《城市之光》緊扣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匯集海量高清圖片、權威視頻和精美文字,從城市故事、數字聲音、新聞動態(tài)、場館介紹、嘉賓訪談、海內外評論、史料博覽等角度,將上海世博會的全景呈獻給全球受眾,努力打造一系列“城市建設提升人類幸福”的經典范例。在上海世博會籌備和舉辦期間,雜志將分別以月刊和雙周刊的形式陸續(xù)推出。目前,網民可以閱讀中文、英文和法文三個文種的雜志。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譚 震

相關熱詞搜索:金融危機 策略 報道 四大媒體對金融危機的報道策略 媒體對金融危機的報道策略 金融危機對媒體的影響研究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