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程論的角度看高中課改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此次高中課改盡管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準備,耗費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在課程領域的眾多方面進行了突破性的嘗試,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通觀此次高中課改,其效果距理想境界相去甚遠,新課程計劃的設想在課程設計這個層面尚未得到很好的貫徹,在課程實施的層面落實的情況更是不能令人滿意。筆者認為:要想使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課改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我們還需要在如下方面實施改革:
  
  一、改革課程內容設計的方式
  
  所謂課程內容設計的方式是指安排課程內容及能夠呈現這些內容的背景材料的方式、方法。此次高中課改推出的新教材,真正在課程內容設計方式、方法方面有實質性改革的科目只有語文和地理,最能體現此次高中課改精神的是地理新教材。地理必修課程突破了以往過分強調自然地理知識結構體系的完整性,以人地關系這條主線為核心建構了新的教材結構體系。除此之外,其他學科仍然采用學科中心的設計方式,即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這種課程設計方式其實是為精英教育服務的,它難以按照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來安排課程內容,其弊端主要表現為:
 。保^于強調學科的知識結構,造成了專業(yè)化的傾向,人為造成了各門學科之間的隔離,從而割裂了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和綜合性,難以適應現代科技發(fā)展的需要,難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重視抽象知識的教學,削弱了實用知識的教學,無視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需求,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常^分注重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性,強調結論的唯一性,很難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釋自然和社會,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如何真正有效地完成課程改革的任務,筆者認為,具體的改革思路不妨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做法。在美、英、法等發(fā)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普遍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課程內容設計方式。比如澳大利亞有一種中學理科教材“heating and cooling ”,其內容相當于傳統(tǒng)物理教材中的熱學部分,但完全圍繞生活中的問題組織教學內容。教材包括三個主題:“怎樣進行烹調”、“汽車的現狀與未來”、“熱是生命之本”。三個主題的物理內容基本相同,但用來組織這些內容的背景材料則完全不同,學生只需任選一個主題進行學習就可以了。其“怎樣烹調”這一主題共分為四節(jié),第一節(jié)教材是“怎樣煮飯”。先提出問題為什么要煮熟食物,讓學生了解烹調過程中食物所發(fā)生的變化。第二個問題是“晚餐的價格”,通過估算在家里吃一頓晚餐的花費,聯系煤氣的消耗和煤氣表的讀數,引進焦耳、瓦特和千瓦小時等物理量的概念。第三個問題是“烹調過程中能量的傳遞”,介紹熱傳遞的現象和熱平衡的概念。第四個問題是“加熱是升高物體溫度的唯一途徑嗎”,通過討論,讓學生了解到做功同樣也可以改變物體的溫度的事實。教材的第二節(jié)是“烹調與節(jié)儉”,從節(jié)儉的角度引進了熱效率的問題及各種廚具的熱效率,給出熱量計算公式。第三節(jié)是“怎樣使食物的內部受熱”,通過對比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導熱性能,介紹了熱的優(yōu)良導體和不良導體,再分析家庭中常見的爐子、烤爐、微波爐的熱傳遞方式,研究傳導、對流和輻射等熱傳遞方式。第四節(jié)是“制冷”,介紹常見的制冷方式,普通冰箱和電冰箱,汽車散熱器的功能和防護。實用性強,也易于接受。
  
  二、在課程評價領域,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領域采取的評價方式主要是終結性評價而不是過程性評價,即主要看學生書面答卷的情況,它所反映的主要是學生掌握現成知識的情況,考查的主要是學生記憶或再現知識的程度,很難甚至無法考查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這種評價要求在有限的知識點范圍內對學生進行大規(guī)模的區(qū)分,學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測試題目,這必然導致師生在常規(guī)教學中采取題海戰(zhàn)術,無暇也不敢真正放手去實施素質教育。此次高中課改推出的課程計劃雖然也規(guī)定了評價的原則和方式,但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筆者認為課程評價還應該進行以下改革:
 。保捎靡赃^程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主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其學習能力提高的情況。
 。玻竺娣e采用開卷考試的方式,主要考查學生收集、選擇、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
 。常荚噧热荨⒖疾榉绞、錄取方式的改革。全國統(tǒng)考只考語文、數學、外語三個學科,依此確定參考資格,其余學科由各高校乃至院系根據各自的培養(yǎng)目標自行確定考察內容、考查方式,將兩次考查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合成考生的總成績,作為錄取的依據。
  
  三、在教育社會學方面,主要是高等學校招生政策的改革
  
  在國外,專家把文化傳統(tǒng)、學校布局、教育政策等方面因素對教育發(fā)展的影響稱為隱性課程,它們對教育工作的影響同樣是不容忽視的。在我國,由于經濟、文化發(fā)展的不均衡,高等學校,尤其是較有名氣的高等學校大都集中在經濟文化較發(fā)達的城市,特別是北京和上海。多年來,國家在高校招生領域實施的是以地域性招生為主的政策,從而導致全國各省市高考錄取分數之間的差距較大,這實際上等于將相同的知識賦予了不同的價值。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是導致激烈升學競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個問題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各地各校就不能放開手腳去搞課改,更難以大膽地去實施素質教育。
  (責任編輯李 婧)

相關熱詞搜索:角度看 課改 高中 課程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