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學說史》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 要:《經濟學說史》是經濟學學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它遭遇到重視度不夠強、資料可獲得性弱、內容把握較難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提出了課程建設要多重視、教學內容要多案例、教學方法要多樣化、考核制度要多元化等建議。
  關鍵詞:《經濟學說史》;教學改革;案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9-0268-02
  一、經濟學說史課程簡述
  經濟學說史是理論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大院校經濟學學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它的開設可為學好西方經濟學等其他經濟類課程奠定重要基礎。
  經濟學說史把經濟學說的產生和發(fā)展作為研究的對象,通過研究歷史上各種經濟學說的基本特征、主要內容、思想淵源來揭示經濟學說的產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其考察范圍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主要介紹西方世界自古希臘、羅馬以來的經濟學說的產生和發(fā)展。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經濟學說史面臨被邊緣化的傾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本文是筆者在長期的經濟學說史教學實踐中所遇問題而提出的看法與觀點,作為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二、經濟學說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早在20世紀30年代,北京大學就已開設經濟學說史課程,目前各大高校財經類專業(yè)廣泛開設了該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理論性強、基礎性作用大、知識信息量廣、歷史跨度長的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
  1.重視度不夠強。1999年,我校經濟系開始為經濟學專業(yè)本科生在第5學期開設經濟學說史課程,但僅僅是作為專業(yè)選修課,而且只有2學分。與經濟學說史浩瀚的研究內容相比,課時設置明顯不足,教師必須在各重點學習內容之間權衡取舍,無法很好顧及,導致學生很難全面掌握各個知識點。我校經濟學專業(yè)學生少,只有一個班(一般30人),選修該課程的學生相應也不多,任課老師也只能是一位,因此,課程大綱、教案、課件、習題庫等編寫與制作,也只能依賴該任課老師一人辛苦完成,從而在課程建設中明顯缺乏互補性與系統(tǒng)性。
  2.資料可獲得性弱。與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以及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等理論經濟學的其他二級學科相比較,經濟學說史在教材編寫、學術著作、期刊論文、精品課程、多媒體資料等各方面,可獲得資料的數量、質量、層次以及更新速度都有不小的差距,更無法與應用經濟學學科相比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授課、學生掌握知識體系的效果。因此,如何能收集搜索到更多相關資料,掌握更多前沿性的學術成果,增強本學科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已成為經濟學說史課程教學改革待突破的瓶頸之一。
  3.內容把握較難。我校采用過兩種教材,姚開建主編的《經濟學說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和尹伯成主編的《西方經濟學說史——從市場經濟視角的考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這也是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其中,尹伯成的教材對中國市場經濟改革進行了理論評述,體例不同于大部分其他教材,清晰且系統(tǒng),但很多同學反應其理論深刻,不易于理解。姚開建的教材細節(jié)充實,適合閱讀,但內容過于龐雜。無論是哪本教材,都是學派眾多,從古希臘、古羅馬與西歐中世紀的經濟思想開始,到20世紀40年代以后的新古典綜合派,跨越了重商主義、重農主義、古典政治經濟學、庸俗經濟學、邊際學派、新古典經濟學等諸多學派,包含了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馬爾薩斯、薩伊、馬歇爾、凱恩斯等很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這分支眾多、林立的學派及其代表人物又往往分屬于不同國家、不同社會體制、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提出各種經濟學說和理論,不僅內容繁多、容易混淆、理論性強,而且涉及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高等數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僅僅只靠教師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筆者歷年秋季這學期都講授宏觀經濟學和經濟學說史課程,有部分學生是同時選修了這兩門課程,就學習主動性而言,這些同學明顯要傾向于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說史的課堂教學效果也要弱許多。
  三、提高經濟學說史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課程建設要多重視。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首先,課程建設包括以提高教學質量水平為目標的師資隊伍、人才培養(yǎng)的建設,既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結構優(yōu)化、團結高效的教學隊伍,還要多渠道、多層次培養(yǎng)這支隊伍,加強主講教師的教學經驗與科研水平。其次,課程建設包括對教材、教案、課程大綱、講義、參考資料、習題集等文獻的編撰與整理,精品課程的申報。再次,課程建設包括加大經費投入、改善教學條件,學校、學院、系等各級領導機構對于經濟學說史予以支持和重視。最后,課程建設還包括每一位任課教師應該盡力改進自己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滿足學科發(fā)展的需要。
  2.教學內容要多案例。經濟學說史課程理論性強,涉及流派眾多,對課堂內容進行篩選、梳理,將時代背景與學說產生緊密結合,重視經濟學家生平介紹,做好對經濟學思想的評述等都是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關鍵點。但這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內容以晦澀難懂的理論分析為主,缺乏現實經濟問題案例剖析。因此,在教學內容中增加經典案例這一部分,如重商主義部分可以聯系對外貿易,重農學派可以聯系三農問題,亞當·斯密理論可以聯系“孤島經濟”與“鉛筆的故事”,凱恩斯主義可以聯系經濟危機,新劍橋學派可以聯系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等,對案例進行詳細的描述與熱烈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引導學生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經濟現象,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果,更能教給學生分析、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
  3.教學方法要多樣化。首先,增加學生參與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濟學說史具備理論性課程與歷史類課程的特點,開展師生互動遠不如應用經濟學課程容易,但是教師純粹的課程講授效果肯定不佳?梢哉n前布置討論題,讓學生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并要求學生對資料進行梳理,以作業(yè)的形式提前上交,然后在課堂上安排小組間的深度討論與辯論,再設置上臺展示與提問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與點評。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經濟理論知識得以運用,同時資料搜集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團隊溝通能力都得到鍛煉,學習興趣自然提高。其次,增加多媒體教學技術,通過影像視頻等感性資料提高課堂的生動性與趣味性。筆者在課件制作過程中,特意添加圖片、影視資料或音樂背景,如從色諾芬、柏拉圖開始到近現代的瓊·羅賓遜夫人、哈耶克、納什等重要人物都配上或睿智、或極富感染力、或優(yōu)雅的畫像與照片,如在重商主義部分輔之以當時海上地圖、商艦船等歷史圖片,在邊際效用學派部分嵌入劍橋大學等著名學府的圖片,在凱恩斯經濟學說部分插入一戰(zhàn)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與二戰(zhàn)后日本崛起的相關統(tǒng)計數據圖表,同時配樂解說,在新古典主義與新凱恩斯主義部分加入東歐體制改革的視頻資料等。圖片、音樂、影視資料的播放可以將遙遠的時代背景瞬間展現在眼前,陌生的人物立刻變得栩栩如生,學生容易穿越時間、空間界限,在快樂、輕松中感受著那個時點的經濟思想。第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寬視野和及時了解經濟學前沿動態(tài)問題。網絡給信息資料的搜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信息量大、快捷、成本低廉。筆者在緒論部分就會將相關經濟學網址等信息傳遞給學生,并建立班級公共郵箱與班級QQ群,再定期布置閱讀書目,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交讀書筆記(包括論壇發(fā)帖),不僅教師給予評語,而且學生之間也互評。當學生養(yǎng)成平時瀏覽這些網站的習慣,身處濃厚的經濟學學習氛圍與背景時,就會逐步接近了解社會經濟現象熱點問題,知曉最前沿的經濟學信息,強化經濟學說史的理論知識的目標,為日后的專業(yè)學習與經濟理論的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4.考核制度要多元化?荚囀菍W生學習與教師講授的一次客觀評價,傳統(tǒng)的經濟學說史課程考核大多采用以閉卷考試為主的方式,但這種模式往往有利于期末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學生,很難全面測評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認真,所學專業(y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如何,搜集資料、分析問題、寫作表達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對經濟學說史真正感興趣、學習積極主動又富有成效,筆者結合學校的考核制度,逐漸形成了一套結合期末課程論文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知識考核與技能培養(yǎng)相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與課外閱讀文獻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具體包括:將期末考試改為課程論文,將能反映學生對經濟學說史文獻資料閱讀廣度與深度的課程論文題目在學期第一堂課就公開,供學生按興趣備選,并規(guī)范論文體例,期末上交,讓學生有足夠長的時間閱讀、思考、寫作與修改。將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提高到學校教務處規(guī)定的上限40%,平時成績主要由兩部分組成,讀書筆記與課堂討論。經濟學說史教學內容分為6編,在每一編結束后一周,學生都要交該編的讀書筆記,這樣確保學生掌握整個知識體系,在鍛煉學生閱讀經濟學文獻、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彌補了期末課程論文可能沒有覆蓋所有知識點的欠缺。課堂討論主要是針對各編中的案例分析,每個學生都需提前兩周搜集資料,制作PPT并交作業(yè),再進行課堂分組討論,然后每組派代表對該組討論進行綜合并上臺介紹與演示,回答其他組別同學或教師的提問。
  總之,對經濟學說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并達到預期的目標,除了要克服該課程實用性不足、內容難度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等劣勢外,更多的是要通過各種方式與手段增強該課程的趣味性與實用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這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從而將經濟學知識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 史錦梅.《經濟學說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1,(33).
  [2] 智瑞芝,郭晶,李寶楊,袁瑞娟.確立教改目標 探索改革方向[J].教育探索,2011,(1).
  [3] 章莉.本科高年級外國經濟思想史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11).
  [4] 盧蕊.經濟學專業(yè)《經濟學說史》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高教高職研究,2011,(8).[責任編輯陳 鶴]

相關熱詞搜索:教學改革 學說 探討 課程 經濟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