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專業(yè)課程有效教學的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摘要: 本文針對中職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探討了“有效教學”的內涵,提出了“有效的教”與“有效地學”的概念,認為“有效教材”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并討論了設計“有效教材”的幾個關鍵指導思想和編寫原則。
關鍵詞:有效教學;有效教材;編寫思想;編寫原則
一、傳統(tǒng)“有效教學”的內涵分析
1.“有效教學”的起源。
20世紀前西方主流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藝術,教學過程帶有明顯的教師個性化特征,不存在“公共方法”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是豐富的,因而難于測評。隨著工業(yè)化革命的興起,要求教學結果具有實用性目的,提出教學是科學的觀點,即認為教學過程存在規(guī)范化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可以被量化測評。“有效教學”的概念由此而生,其核心點是關注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高效的。
2.“有效教學”的研究成果。
全國課程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崔允漷從“有效”與“教學”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的、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這是從較高的層面給出了“有效教學”的完整定義。
3.中職專業(yè)課程“有效教學”的困惑。
一般而言,“有效教學”是“教”與“學”互動的結果。一方面,從“學”的情況看,事實上,大部分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自信心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單純強調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來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教學效果恐怕收效甚微。對這些被普通教育“隔離”出局的學生,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策略,其結果有可能是進一步增強其學習上的挫敗感,形成“負效”的結果。另一方面,從“教”的情況看,中職專業(yè)課程教師有其自身的特點。為適應技術的發(fā)展,他們需要不斷地掌握最新的技術,提升技藝水平,這已經(jīng)耗費了他們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再讓他們花太多精力去體驗、感悟教學智慧,以此實現(xiàn)“有效教學”,是不現(xiàn)實的。
因此,在中職的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推行“有效教學”,我們需要對“有效教學”這一理念進行重新反思。
二、中職專業(yè)課程的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人們在特定教學價值觀的支配下描繪的一種理想的教學愿望。在普通教育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理念,是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得到全面發(fā)展。
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由傳統(tǒng)的“升學導向”轉變?yōu)椤熬蜆I(yè)導向”,由培養(yǎng)“知識人”轉變?yōu)榕囵B(yǎng)“職業(yè)人”。這與普通教育的目標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相應的教學價值觀隨之發(fā)生變化,進而對“有效教學”理念的理解也應該有所不同。筆者認為,不妨將“有效教學”拆分為“有效的教”與“有效地學”兩部分。
“有效的教”,是指教授給學生的題材內容是有效的,是跟實境工作環(huán)境相對應的,具體的操作技能及其相關的技術知識。注意,這里的“教”是名詞而不是動詞,指用來學習的教材,可能稱為“學材”更為合適。
“有效地學”,是指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教學題材所傳遞的內容。這里的“學”,是指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構建相應的技能以及相關的知識,強調“學”的有效性。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有效學習可認為是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教學結果,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活動。即,通過“有效的教”,使學生掌握與實際生產(chǎn)過程貼近或相關的技能,達到滿足崗位需求的預期目標;通過學生“有效地學”,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形成學習探究的習慣,最終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
教學的基本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源(或稱之“教學資源” “教學內容”)。一般情況下,“有效教學”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表演),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但事實上,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效果取決于課程資源?梢哉f,課程資源是決定“有效教學”結果的關鍵因素,而教材則是課程資源中最重要的內容。對專業(yè)課程“有效教學”而言,教材的作用尤為明顯。
因此,在職業(yè)技術教育領域,有效教學的定義應當包括教學內容的應用性(“有效的教”)與教學方式的適應性(“有效地學”)兩個方面的內容,兩者缺一不可。其中,“有效的教”,即“有效教材”更為重要。
通過“有效教材”來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標,具有現(xiàn)實可操作性。組織資深教師、生產(chǎn)一線人員和職教專家,共同編寫既具實用性、又具可學性的專業(yè)課程教材,集眾人之經(jīng)驗與智慧,將“有效教學”的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最大程度地達到“有效教學”的效果。
三、有效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編寫中職專業(yè)課程的有效教材,首先需要在思想觀念上有所變革。
1.教學觀的轉化。
課程論包含教學論、教學論包含課程論、兩者相互獨立、兩者有機組合等觀點均有其合理的價值。就中職專業(yè)課程教學這一特定的教育現(xiàn)象而言,課程論與教學論的確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筆者認為,由于職業(yè)教育需要向學生傳授當前最新、最適用的應用性技能,這些技能更替迅速,職教老師為了準確無誤地傳遞相關的經(jīng)驗與技能,往往需要花費較多時間與精力去掌握技術,客觀上對教學智慧關注相對不足;另外,技能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體驗來掌握技能。因此,作為課程設計主要內容的教材,其重要性勝過教學技巧或教學智慧所起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合適的教材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最關鍵因素,值得投入大部分精力。一本好的教材,可以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有所得。
2.知識觀的轉化。
從普通教育的“參觀者”知識觀轉向“參與者”知識觀或“建構主義”知識觀。中職教育的受眾接收的通常是非學科體系的程序性知識或技能,更多地適合“發(fā)現(xiàn)學習”、“有引導的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學習”、“隱性學習”等學習和教學方式。教材的內容和組織結構應該跟這些學習特點相適應。
3.人才觀的轉化。
尊重人的多元智能及所謂的另類人才。中職學生歷經(jīng)過往學習生涯的“磨難”,在語言、數(shù)理邏輯方面自感卑微、充滿委屈。如果再以“語言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作為其優(yōu)劣的標準和依據(jù),將會挫敗他們學習的信心。因此,需要將人才的評價標準轉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產(chǎn)有效產(chǎn)品的能力”方面,通過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模塊,使學生一步步收獲成功的喜悅,重建丟失已久的信心。
四、有效教材的編寫原則
1.教材要立足于學生的“學效”上。
學習者是否獲得技能或知識是學習目標是否達到的重要判定依據(jù),學生在教材引導下“習得”操作技能和技術知識,是一個學生自我加工的主導過程。教材內容要大量安排學生動手實踐的環(huán)節(jié),以“行動導向”為主線。關注學生的操作情緒和操作體驗,在難度和復雜度設計安排上循序漸進,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維持連續(xù)的成功感;操作的結果要顯著,有較強的感覺沖擊或視覺沖擊,使學生始終保持操作的興趣;注意在操作環(huán)節(jié)上埋伏筆,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生成問題,用問題意識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思維的活躍性。
2.教材要注意預設目標的多樣性。
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個體相差較大,教材中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不宜設置統(tǒng)一的標準。為使盡量多的學生,在其可接受的程度范圍內,盡可能地掌握教材內容,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標安排上應當具有階梯形的層次結構。例如,可以設定要求全體學生全部完成的基本操作內容和結果目標,同時設定相應的較高層次的內容和目標要求。用體育競賽用語來講,就是既有“規(guī)定動作”,又有“自選動作”。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可以鼓勵或指定其完成相應層次的操作過程,使得所有學生都能收獲不同程度的成功感,保持學習的熱情和自信。過高或過低的預設目標,都會影響學生持續(xù)學習的熱情。
3.教材應當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能力。
發(fā)端于歐洲近代工業(yè)革命的“有效教學”體系,強調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傳承,視教學過程為教師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特殊認識過程,這種方式在知識傳遞上具有很高的效益,但忽視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為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畢業(yè)后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勢必充當不同的社會角色,為適應社會職業(yè)的變換,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識別選擇和再學習的能力。因此,教材在內容選擇上應當關注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目標,關注學生心智技能的培養(yǎng),在指導學生怎么做的同時,告訴學生為什么這樣做的道理。教材除了承擔“培訓”的功能外,還應承擔必要的“教育”功能,使學生既能立刻上手,又具有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素質基礎。
4.教材要注意對有效性進行測評。
中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基本要求是學生上崗后即能上手工作,因而對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某項操作技能進行測評十分重要。教材中要安排測試環(huán)節(jié),跟訓練環(huán)節(jié)不同,這種測試應當放在真實工作環(huán)境中進行,既注重操作結果,也注重對操作過程、操作習慣和操作效率的考評。
五、后記
筆者作為中職專業(yè)課程教學一線的教師,清楚當前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了解專業(yè)教師教學工作的繁忙和辛苦,體會到一本好的教材(學材)對于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重要意義。筆者計劃以所教專業(yè)課程為事例,編寫出能夠實現(xiàn)“有效教學”目的的教材。本文對“有效教學”理念進行了重新理解,以期作為編寫“有效教材”的思想基礎。通過“有效教材”來實現(xiàn)“有效教學”之目的,筆者認為,從教學理論上講是可行的,能夠達到“有效教學”目的;從教學實踐上講是可操作的,具有普遍意義。
(作者單位: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1):39-42.
見習編輯朱守鋰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