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日記
發(fā)布時間:2017-01-14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季羨林的日記篇一:季羨林的生平經(jīng)歷及作品
季羨林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現(xiàn)臨清市)康莊鎮(zhèn),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nóng)民。幼時隨馬景恭識字。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讀書。 7歲后,在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設(shè)新育小學讀書。10歲,開始學英文。12 歲,考入正誼中學,半年后轉(zhuǎn)入山東大學附設(shè)高中。 在高中開始學德文,并對外國文學發(fā)生興趣。18歲,轉(zhuǎn)入省立濟南高中,國文老師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譯家。他說過“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筆,全出于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生日
大家都以為季羨林的生日是8月6日,其實是8月2日,由于一次偶然
的筆誤,改成了六日,讓我少活四天——算是我的生日,不過,這么多年來,他對自己生辰的訛誤,聽之任之,將錯就錯,不置一詞,也頗耐人尋味。
大學時代?
1930年,19歲的季羨林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yè)方向德文。與同學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結(jié)為好友,稱為“四客”, 同學中還有胡喬木。曾翻譯德萊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學期間,以成績優(yōu)異,獲得家鄉(xiāng)清平縣政府所頒獎學金。
1936年春,季羨林選擇了梵文。他認為“中國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太
大了,我要對中印文化關(guān)系徹底研究一下,或許能有所發(fā)現(xiàn)”。 ”。因此,“非讀梵文不行”!拔耶吷叩牡缆方K于找到了,我沿著這一條道路一走走了半個多世紀,一直走到現(xiàn)在,而且還要走下去。”“命運允許我堅定了我的信念。!斑@是我畢生學術(shù)生活的黃金時期,從那以后再沒有過了。‘博士后’的歲月,正是法西斯崩潰前夜,德國本土物質(zhì)匱乏,外國人季羨林也難免‘在饑餓地獄中’掙扎,和德國老百姓一樣經(jīng)受著戰(zhàn)禍之苦。而作為海外游子,故園情深,尤覺‘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祖國之思和親情之思日夕”索繞,“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2]1941年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后曾師從語言學家E.西克研究吐火羅語!
作品
1.《重返哥廷根》:1945年10月,二戰(zhàn)終結(jié)不久,即匆匆束裝上道,
經(jīng)瑞士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離開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哥市,再謁83歲高齡的瓦爾德施米特恩師,相見如夢。
2.《老貓》講述的就是季家所養(yǎng)的第一只貓,名叫虎子。虎子的脾氣
像老虎般暴烈,但是對季家三口人卻十分溫順,晚上經(jīng)常睡在季羨林的被子上和其他的幾只貓之間的故事。
3.《一條老狗》借一老狗的不離不棄表達出自己對母親的思念和深深
地愧疚。讓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4.《人生》和《再談人生》人生,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遠也沒
有結(jié)論的研究課題。季羨林先生結(jié)合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耄耋老人談對人生的感悟,他認為的人生就是我們是被動的,但要在命運的安排下要有
子里,除了繼續(xù)被批斗、審訊以外,還被迫進行勞動改造。當時,隔上幾天,季羨林總會被批斗一次。批斗的單位很多,批斗的借口也不少。《牛棚雜憶》則講述了“文革十年”在季羨林心中是一部讓人永遠無法忘記的歷史。應(yīng)該讓更多的人知道那段辛酸的記憶,尤其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
工作
被北京大學聘為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創(chuàng)建該系。1978
年繼續(xù)擔任北京大學東語系系主任,并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婚姻
1929年,季羨林與彭德華結(jié)為夫妻。他們的結(jié)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彭德華她自幼喪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是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一生沒有跟任何人發(fā)過脾氣。上對公婆,她真正盡了孝道。下對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中對丈夫,她絕對忠誠,絕對服從,絕對愛護。季老的婚姻可謂中國封建婚姻包辦的悲劇,但是他后來的獨居也使得他內(nèi)心平靜安心的專研在他的學術(shù)研究中,正如梅蘭芳的寂寞成就了他一樣。
兒女
1933年季羨林有了女兒,取名季婉如,后畢業(yè)天津大學,成為核工業(yè)部的高級工程師,已病故。季宛如有一子,是季羨林的外孫-何巍。1935年,季羨林又有了兒子延宗,即是季承。但作為“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兒子,季承自小卻很少得到父親的教誨,父子關(guān)系一向冷淡,并曾被父親“趕出家門”。直到季老生病住院時才回到他身邊。
經(jīng)典語錄
1.你們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才有價值,離開民族大業(yè)的個人追求,總是渺小的。
2.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做出貢
獻。
3.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
不必垂頭喪氣。心態(tài)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wěn)定,此亦長壽之道
。
三辭“桂冠
一辭“國學大師”:為此,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
二辭“學界泰斗”:為此,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學界?術(shù) 泰斗”的桂冠摘下來。
三辭“國寶”:為此,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寶”的桂冠摘下來
與清華、北大淵源
清華好比中國古代“詩仙”李白,北大好比“詩圣”杜甫。清華其神,北大其魂,有《清華頌》。
德國情緣
1933年季羨林在經(jīng)濟瀕于破產(chǎn)時獲得一個到德國去留學的機會。在德國時喜歡一位德國女孩叫伊姆加德,他們在打字機的巧合下相識并相愛,但最后季老還是回國了。2000年,香港電視臺專程前往哥廷根打聽伊姆加德的下落時,伊姆加德還在人間。還是那個房間,還有潔白的桌布,銀灰色的老式打字機,桌前并排放著小方凳和深藍色沙發(fā)椅??伊姆加德說:“瞧,一切都沒有改變,我一直在等他回來。(轉(zhuǎn) 載 于:m.serialtips.com 蒲 公英文 摘:季羨林的日記)我的手指依然勤快靈活呢,我甚至還能打字!”(或許季老一輩子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女人在遙遠的異國深深地愛著他,就那樣伴著那臺打字機等了60年,付出了一生的光陰和愛情,終生未嫁。 這樣的愛情才是真正值得人一生追求的愛情。)
故居被盜
一度沸沸揚揚的季羨林遺產(chǎn)風波,在季羨林去世后曾暫歸寂靜,不想此事又起波瀾。季羨林之子季承透露,季羨林位于北大朗潤園的家中玻璃被人砸碎,近五千冊古書和一些雕塑、文物丟失,12月16日,季羨林先生之子季承報案,并向北大校方反映情況。季羨林弟子錢文忠在博客中說,
失竊物品價值起碼以百萬計。
讀季老的文字,多了份寧靜、平淡、致遠,少了些許躁動、庸懶、淺顯。季老的去世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生命的結(jié)束,更是一個學術(shù)時代的結(jié)束。
16889728
季羨林的日記篇二:季羨林德國日記中關(guān)于伊姆加德的片段
季羨林德國日記中關(guān)于伊姆加德的片段:
季羨林先生珍藏的伊姆加德照片
(新星出版社即將出版的《我和父親季羨林》一書首次披露)
一九四五年
九月十八日
七點半到Meyer(邁耶)家去,一直談到十點半了才回家來,Imgard(伊姆加德)愈看愈可愛。
二十四日
吃過晚飯,七點半到Meyer家去,同Imgard打字,她勸我不要離開德國,他今天晚上特別活潑,可愛,我真有點舍不得離開她,但又有什么辦法?像我這樣一個人不配愛他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孩子。十點多回家來。
三十日
星期日,夜里又起來工作了兩個鐘頭,早晨七點起來,吃過早點,校對稿子,十點到Prof. Waldschmidt家去,談了談我的論文。十一點回家來,把論文稿子整理了一下,十二點到張勛洋家去,周程同他替我們餞行,士心夫婦,以綱夫婦都去了,吃了頓豐盛的午餐,還吃了點心,一直坐到快六點,我們才出來。我回家拿了鑰匙就到***家去,她請以綱夫婦幫我,也是餞行。
到德國已過十年,現(xiàn)在又要走了,我別中國的時候,并沒有感到這樣的離情,現(xiàn)在反而觸目傷感。
十年一覺格城夢,格城仿佛真成了我的第二故鄉(xiāng)了。最難過的就是Imgard昨日又對我說,讓我不要走,我真也舍不得離開她,但命運這樣,又有什么辦法?我們吃完飯,談到十點,回家來,外面下著細雨。
十月一日
吃過午飯,士心來,告訴我交涉的情形,就走了。三點前到Meger家去,同Imgard打字,四點回家來拿了花到France Piners 家去,她今天生日,五點又回到Meger家,一直打字打到快七點多才回家來。
十月二日
七點起來,吃過早點,到大學辦公處前等到Dr. **,一同去見院長告訴他我禮拜六就要走。出來到梵文研究所去,想校對稿子,但思緒如麻,一點也不能安定,只是覺得事情多,不知應(yīng)該怎樣下手。十點到程家去,出來在街上等到Dr. **,說了幾句話,到印度語研究所去上中文,今天是我的最后一課。十二點Dr. **走,同程周志討論我繼任人選的問題。回到家來吃過午飯,校閱稿子。
三點到Meger家,把稿子打完,Imgard只是依依不舍,令我不知怎樣好;貋硇Ω遄。五點程周志陸續(xù)來,六點多走。我唐卒(倉促)吃了點東西,就進城去參加音樂會,九點半
回來。
季羨林的日記篇三:日記貴在無雕飾
龍源期刊網(wǎng) .cn
日記貴在無雕飾
作者:季羨林
來源:《語文世界(初中版)》2013年第05期
我從來沒有認真地想寫什么《自傳》?墒且苍氲竭^:如果寫的話,就把一生分為八段!读舻率辍肥瞧渲幸欢,《牛棚雜憶》是其中另一段,這都已寫成出版了。如果再寫的話,就是清華求學四年,因為我自己的成長是與清華分不開的。但也只是想了想,并沒有真正動筆,一直到了今天。
到了今天,想把已經(jīng)出過二十四卷的《季羨林文集》繼續(xù)編纂下去,準備先編四五本。我已經(jīng)把《學海泛槎》(學術(shù)回憶錄)交給了江西教育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吳鳴華先生。但此書只有十幾萬字,如編出一卷,顯得太單薄。我于是想到了清華求學的四年。我原來是想動手寫的,再寫上十幾萬字,二者湊齊了,可得三十余萬字,成為一卷,像個樣子了。
我找出了“文革”抄家時抄走的后來又還回來的日記,把前四本拿了出來,仔細看了看,面生可疑,好像不是出于自己之手。大概七十多年前日記寫出來后從未再看過。我雖然攜它走遍了半個地球,卻是攜而未讀。今天讀起來,才知道,我記日記自1928年起,當時我17歲,正值日寇占領(lǐng)了濟南,我失學家居。到了次年,我考上了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日記就中止了。1930年,我高中畢業(yè),到北平來,考入清華大學。入學后前兩年,也沒有記日記。為什么寫日記?我說不出。為什么又停寫?我說不出。為什么又提筆開始寫?我也說不出。好在這些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與國家大事無關(guān)的事情,就讓它成為一筆糊涂賬吧。
可是現(xiàn)在卻成了問題。我要寫回憶清華讀書四年的經(jīng)歷,日記卻缺了前兩年的,成了一只無頭的蜻蜓。雖然這兩年的事情我還能回憶起來,而且自信還能相當準確,我還沒有患上老年癡呆癥;可是時間的細節(jié)卻無從回憶了。這是頗令人感到遺憾的事。
我仔細讀了讀這兩年的日記,覺得比我最近若干年寫的日記要好得多。后者仿佛記流水賬似的,刻板可厭,間有寫自己的感情和感覺的地方,但不是太多。前者卻寫得比較豐滿,比較生動,心中毫無顧忌,真正是暢所欲言。我有點喜歡上了這一些將近70年前自己還是一個二十二三歲的毛頭小伙子時寫的東西。我當時已經(jīng)在全國第一流的文學雜志和報紙上發(fā)表了一些散文和書評之類的文章,頗獲得幾個文壇上名人的青睞。但是,那些東西是寫給別人看的,難免在有意無意間,有點忸怩作態(tài),有點做作。日記卻是寫給自己看的,并沒有像李越縵寫日記時的那些想法。我寫日記,有感即發(fā),文不加點,速度極快,從文字上來看,有時難免有披頭散發(fā)之感,卻有一種真情流貫其中,與那種峨冠博帶式的文章迥異其趣。我愛上了這些粗糙但卻自然無雕飾的東西。
這一愛不打緊,它動搖了我原來的想法。我原來是想用現(xiàn)在的筆,把清華四年求學的經(jīng)歷,連同感情和牢騷,有頭有尾地,前后一貫地,精雕細琢地,像《留德十年》和《牛棚雜憶》那樣,寫成一本十幾萬字的小冊子,算是我的《自傳》的又一段,F(xiàn)在我改變了主意,我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日記 季羨林 季羨林先生的日記 季羨林清華日記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