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散文三題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跳弦子
到巴塘要經(jīng)過海子山埡口。海子山因“海子”而得名,據(jù)說海子山大大小小的海子有1000多個,而其中最為線飄一族所喜愛的便是姊妹海子。
從海子山埡口下來,騎不多久就可以看見大小相仿的兩個海子靜靜地躺在半山坳里,背依白雪皚皚的雪峰,川藏公路像一根綬帶從她們旁邊穿過。從高處看去,兩個海子相互依偎著,在極藍(lán)天空的映照下呈現(xiàn)出與天空一樣的藍(lán)色,安靜極了,波瀾不興,就如兩個在睡夢中的少女,端莊而圣潔,這便是姊妹海子了。
自古文人多情。那一天,當(dāng)清漣站在半山腰的觀景臺俯看姊妹海子的時候,眼睛里透出沉醉、柔和而又深情的光,他久久不語,或許,是在心里編織美麗的詩篇?
離開觀景臺,我們從姊妹海子的身邊輕輕滑過,不敢發(fā)出一點聲音,生怕把姊妹倆從沉睡中驚醒,擾了她們的美夢。
到巴塘?xí)r,已經(jīng)是下午六七點鐘。
這一天我們騎了180多公里,是整個川藏線騎行距離最長的一天。
巴塘是個很有愛的小縣城,在主干道的停車位前竟然立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外來旅游車輛專用,嚴(yán)禁本地車輛停放”。我相信,這在全國所有地方是絕無僅有的。
提前一天到達的老田父子早已幫我們安排好了住宿,他就像店主人一樣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跑上跑下幫著往房間里搬馱包,忙得不亦樂乎。
吃過晚飯,老田說走,我?guī)銈兲易尤ィ?br> 老黃問,什么咸子淡子的?
老田說,弦子就是那種拉著琴弦邊唱邊跳的舞,跳起來跟鍋莊差不多,可好看了,又熱鬧又有趣!
大家一想,左右是無事,不如隨老田去看個熱鬧,長長見識,高興的話也跟著跳一跳,說不定對身體的恢復(fù)還有好處呢。于是跟著老田往廣場走。
老遠(yuǎn)就見廣場上人頭攢動,傳來悠揚的琴聲。到跟前,只見廣場中央一群人正翩翩起舞,這些人圍成兩個同心圓,內(nèi)圈三四十人都穿著絢麗的民族服飾,女的是黑紅色相間的十字花紋毛裙,男子著藏袍、穿馬靴,無論男女都長袖及地,像京劇里飄舞的水袖;外面一圈人則穿著日常起居的衣服,有當(dāng)?shù)夭孛,也有外來游客,男女老少混在一起,長者年可七旬有余,幼者只有五六歲光景。老田一到就加入到舞者的隊列,還拉我們也進去。我們對這舞蹈的規(guī)則毫不了解,不好摻合進去壞了人家的隊形,擾了人家的興致,就站在一旁看。
樂聲燈影下,人們邊唱邊跳,由左至右沿順時針方向繞行而舞。最引人注目的是內(nèi)圈三個年過六旬的老者,懷抱胡琴,一邊拉琴,一邊舞蹈,琴聲時而舒緩,時而促急。顯然那拉琴的老者又兼著領(lǐng)舞,人們踏著琴聲的節(jié)奏,跟著他的步伐,身體時而前傾,時而后仰,雙臂始終展開,長袖上下飛舞。伴著身體的動作,男人則抬腿,踢腿,跺腳,一抬一踢之際膝蓋微微顫動,跺腳之時幾十只馬靴震得地面咚咚響;女人不跺腳,把最精妙的功夫都用在律動的長袖上,那一纏、一繞、一托、一撩、一蓋間,竟透出萬種風(fēng)情。
驟然間,琴聲變得高亢、急促,舞姿也由柔和舒展而至粗獷熱烈。人們的舞步開始加快,歌聲也更加激越,圓圈聚攏復(fù)散開,散開復(fù)聚攏,一聚一散間,女的唱一句,男的對一句,發(fā)出喲嗬之聲。我聽不懂藏語,不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但從他們那嬉戲調(diào)侃的表情上看,必定是詼諧幽默、極富生活氣息的吧。
看了一陣,清漣和老黃禁不住腳癢,也加入到舞者的行列。
我這人向來笨手笨腳,不諳音律,不懂節(jié)奏,只好一個人在周圍晃悠。
不遠(yuǎn)處有個雕塑,我緩步走到跟前細(xì)瞧,從造型上大致可以猜到雕刻的是跳弦子舞的場景。雕塑的座基上寫著“弦子故鄉(xiāng)”幾個字,我這才知道巴塘與弦子的關(guān)系。
弦子,藏族人稱“諧”,是藏族特有的一種胡琴,一般用牦牛角或圓木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條做拉弓,馬尾做弓弦和琴弦,琴頭則以龍頭或?qū)毸斪餮b飾,以意寓吉祥。除了材質(zhì)的特殊外,琴身還畫有藏式彩繪或雕以藏式花紋,十分精美。這種胡琴音質(zhì)純正,音色厚重深沉,適合于行進間、跳動時拉奏。弦子舞是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藏族歌舞。由于弦子舞與弦子之間這種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人們于是習(xí)慣性地把弦子舞簡稱為“弦子”。
藏民族是個性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這里,唱歌跳舞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會說話的就會唱歌,會走路的就會跳舞——他們以歌聲和舞蹈來抒發(fā)感情,表達內(nèi)心的悲喜憂愁。
巴塘是弦子的故鄉(xiāng),巴塘人對弦子的熱愛已經(jīng)融化到他們的血液,無論是年邁的老人,還是四五歲的孩童,只要一聽到弦子聲就會忘情地結(jié)隊歡舞。
只為一句話
“扎西德勒”意為“吉祥如意”,是藏族人民最美好的祝福語,也是川藏線上最常用、最溫情、給人最多感動的詞匯。
走進每一個藏民家庭,不管你是否住宿,純樸的藏民都會真誠地對你說一聲:扎西德勒!溫暖的話語,憨厚的笑容,消除了你全身的疲乏。聽到這聲祝福,出發(fā)之前受到的所有警戒、提示都被拋諸腦后,隔閡、提防瞬間消弭,彼此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騎行途中,當(dāng)你踩車踩得腿軟,爬坡爬得崩潰的時候,擦肩而過的騎友抬起胳膊,向你打出勝利的手勢喊一聲:扎西德勒,加油!頓時,一股暖流涌上心頭。盡管素不相識,盡管他的臉部被頭巾遮著,看不見面容和表情,但從這一句“扎西德勒”里,你讀懂了他的情誼,體會到他的善意、鼓勵與赤誠。
在村莊,在路邊,不管是五六歲的稚童,還是十來歲的學(xué)生,當(dāng)你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的時候,他們也都會揮著手,跳起身子,追著你高聲喊,扎西德勒!與大人不同,孩子們習(xí)慣把“勒”發(fā)成“內(nèi)”的音,而且把尾音拖得很長。
在毛埡大草原,我把車停在路邊拍一張帳篷的照片。這時帳篷旁一個看上去只有三四歲的小男孩,蹣跚著腳步,搖搖晃晃急促地向我走過來。他的小臉黑黑的,衣服上撲滿泥土和草屑,鼻涕掛在嘴角。我好奇地望著他,從口袋里摸出幾顆小糖果,準(zhǔn)備等他到我跟前時送給他。路邊有一條小溝,我以為他過不來了,沒想到他麻利地滾到溝里,不見了人影,不一會兒又從溝的這邊探出頭來,手腳并用從溝里爬出。他走路還是搖搖晃晃的,不過速度比我想象的快。他來到我跟前,我以為他會伸手向我要糖果,但他沒有,只是用很稚嫩的童聲對我說了一句,扎西德勒。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