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中:從海外看建國六十年歷程
發(fā)布時間:2020-06-18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的歷程中,“自力更生”的精神極爲寶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印度工業(yè)制造科技方面比中國先進得多,但現在比中國已經落後一大截了,這主要由於中國“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大超過印度所致。中國未來發(fā)展的方向主要應該是把農村建設成樂土。
打一仗中國專家成紅人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毛澤東率領中央政治局領導核心從河北省的西柏坡坐汽車去中南海掌握政權的路上幽默地說,此行是“赴京趕考”。中國共産黨會打仗已經是世界聞名了,但是沒有管理大城市、領導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經驗。1948年陳毅將軍帶領第三野戰(zhàn)軍進入上海時閙過一些“土包子”笑話(比方説,用抽水馬桶洗米、洗菜等),但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就清除了國民黨政府從來無法清除的黑社會與市場投機倒把惡勢力,中共駕馭了上海以後,全國政權就逐漸鞏固起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於兩大戰(zhàn)爭,一是抗日戰(zhàn)爭,二是國共內戰(zhàn)。她從“熱戰(zhàn)”的娘肚子里出來,又掉到“冷戰(zhàn)”的搖籃里去。初生的共和國缺乏玩弄“地緣政治”的經驗,在外交的總路綫與具體細節(jié)上都犯過一些錯誤,交了昂貴的學費才慢慢成熟起來。毛澤東的“一邊倒”(倒向蘇聯集團、堅決以美國集團為敵)就是國際關系行爲幼稚的典型范例。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參戰(zhàn)“抗美援朝”,那是一場不對稱的較量,“小米加步槍”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人民解放軍的翻版)面對全世界最先進的美國軍事裝備,以勇敢與鮮血換來中國的尊嚴與驕傲。那一仗打過後,世界超級大國美國就再也沒有和中國直接作戰(zhàn)的志氣了,變成“紙老虎”了。朝鮮戰(zhàn)爭對美國還有許多間接影響,比方説,《孫子兵法》變成美國軍事訓練的教科書,中國研究和中文課程在美國如雨後春筍地繁榮發(fā)展。
1964-6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系胡昌度教授被福特基金會派到印度當德里大學中國研究系顧問專家,他曾經和我談起在美國留學、定居的經過,開始時搞中國研究的人得到碩士、博士學位以後很難找到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美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嚐到中國厲害以後,中國專家突然變成紅人,政府、學府和其他機關都找他們,連那些不同情共產黨的華人、華裔都從心底喊“毛主席萬歲!”
記得十多年前我到哈佛大學去探望印度好友阿莫多·沈Amartya Sen教授(那時他還沒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告訴我說,美國大學的中國研究特別興旺,印度研究相對冷冷清清。20世紀初美國有股“印度熱”,特別是1913年印度大文豪泰戈爾作爲第一位亞洲文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金後到美國講演掀起了“泰戈爾熱”,更對“印度熱”起了推動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這“泰戈爾熱”與“印度熱” 逐漸被“毛澤東熱”與“中國熱”取代了。
聼到國歌的不同感受
近現代兩百年來,除了非洲黑人奴隸以外,華人和猶太人曾經是天涯海角最受人歧視與淩辱的民族,猶太人因爲沒有祖國(現在有了以色列),華人因爲祖國不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才徹底改變這一狀況。過去中國人是臭名遠揚的“東亞病夫”,1957年11月,鄭鳳榮在北京市運動會上創(chuàng)造了女子跳高世界紀錄,震動全球。1959年4月,中國運動員容國團在德國多特蒙德的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奪得男子單打冠軍,海外華僑第一次從國際電臺上聼到世界比賽場上奏起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許多人感動得流下淚來。打自那以後,中國國旗和國歌在國際場合升起、奏響的場面越來越頻繁,在去年8月北京奧運會上達到高潮,人們也就習以爲常了。
幾年前我在芝加哥的一次晚會上和一群大陸來美定居的華裔閑談,有人說,“這國際比賽上的‘起來’、‘起來’,簡直膩了”,我聼了這話百感交集。1931年我3嵗從馬來亞囘國,“九一八事變”剛發(fā)生不久,《松花江上》和《義勇軍進行曲》是小學同學最喜歡唱的歌,我們每天都高聲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唱得心情沉重也激動。我伴隨日本侵略、八年抗戰(zhàn)的苦日子、唱著“起來、起來”成長,它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以後,這“起來、起來”唱得感情更深。我?guī)资暝诤M,每次在電視上聼到這“起來、起來”并看到五星紅旗升起,眼眶內自然而然地涌出熱淚。現在中國年輕人沒有經過苦難的中國那段日子,對《義勇軍進行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感情就不同了。
“自力更生”精神極爲寶貴
我覺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的這一段歷程中,“自力更生”的精神極爲寶貴。已退休的紐約市立大學東亞系主任、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曾經告訴我,以前紐約的華人經常在公開場合被美國人侮辱,中國有了原子彈以後,情況就改善得多。五十年代美國動不動就對中國進行“核”訛詐,1956年4月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中國“要不受人家欺侮”就必須掌握原子彈,當時這個項目的小名就叫“爭氣彈”。那時簡直是白手起家,西方世界對中國禁運,連普通儀器都無法進口。蘇聯“老大哥”、聯共總書記赫魯曉夫本來答應派出專家?guī)椭、還供應一個原子彈樣品,協議訂了又撕毀。1961年夏天經濟實在困難,有人主張讓核工程暫時下馬,陳毅當時在北京任職,他說:“脫了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搞上去”。1964年10月16日中國原子彈炸響的那天,恰恰又是赫魯曉夫倒臺之日。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試驗氫彈成功,毛主席開玩笑說:“這是赫魯曉夫幫忙的結果,撤走專家,逼我們走自己的路,要給他發(fā)一個一噸重的獎章。”
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國際上左右逢源,使她對國際援助產生了一種依賴情緒。冷戰(zhàn)期間,印度和蘇聯打得火熱,蘇聯供應印度90%以上的新式武器,表面上看是得了便宜,實際上不然。蘇聯把新式米格戰(zhàn)機賣給印度以後卻不供應足夠的零部件,飛機要維修,經常由於零部件短缺而受卡。米格飛機的發(fā)動機是封死的,稍出毛病就報廢。經過一段時間維修以後,原價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蘇聯飛機也就不便宜了。更有甚者,在五十年代,印度工業(yè)制造科技方面比中國先進得多,她在半個世紀內也埋頭苦干、力爭上游,但現在比中國已經落後一大截了,這主要由於中國“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大超過印度所致。
許多人議論中國走自己的道路和與國際接軌的問題,比方説,在政治體制上,印度比較符合世界潮流,采納英國威斯敏斯特多黨議會制度,實現全民普選政府,中國缺乏這些,與世界政治主流有點格格不入。國際評論家比較中印發(fā)展、無論是經濟或是社會問題,都會自然而然地在兩種不同政治制度的優(yōu)劣上做文章。一般的結論是:中國的體制行政效率高,便利於全國總動員,因此能高速發(fā)展。相比之下,印度要改革、要建設、要拆遷,都遇到頑強的阻力,使得印度基礎建設大大落後於中國。另一方面,人們也指出:印度的政治體制不像中國那樣容易激發(fā)社會矛盾、引起突發(fā)的群體事件與官民沖突。這樣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今後的發(fā)展中,應該研究與借監(jiān)印度體制之長,因爲兩國都是人口超級大國,面臨問題相似。
“崇洋媚外”與走自己的路
中國發(fā)展走自己的道路,除了“自力更生”以外,還要抵制“崇洋媚外”的風氣。我們看到,中國發(fā)展“西洋化”的程度要比印度濃厚得多,也就是說印度對民族傳統(tǒng)的保存比中國做得好。國際旅游者到印度觀光,隨便走到哪兒都覺得身在印度,但到了中國就有點莫名其妙了。許多外國人說:“到了北京和到紐約是同樣感受”。站在中國傳統(tǒng)立場上看,可以說故宮、北海、天安門、天壇、先農壇等是被“崇洋媚外”文化沙漠包圍的少得可憐的傳統(tǒng)綠洲。
最近在中國互聯網上閙得沸沸揚揚、甚至上了英、法電臺、電視臺的北京“色情門”風波,牽涉到被老百姓嘲笑為“大褲衩”的中央電視臺新樓的建筑設計。據説該建筑物的荷蘭設計師庫哈斯在新書中自稱,他的設計是故意和中國開個色情玩笑———主樓是“女臀”的象徵、輔樓是“男根”的象徵。一些憤怒的中國網民說,這是“將中國人對央視大樓擁有的全部驕傲和信心重重摔打在地”。如此等等也太荒唐了!北京有好多耗費巨資從外國進口的“新潮”建筑設計,從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來看并不雅觀,擺在神州大地上也有點像怪物。中國城市規(guī)劃以及政府機關單位主管應該從央視樓吸收教訓,徹底從“崇洋媚外”的迷魂湯中清醒過來。
爲甚麼要揚棄“崇洋媚外”,因爲這種“東施效顰”不但沒有出息,而且害己害人。近世紀以來,日本就是“東施效顰”的惡劣典型。印度詩圣泰戈爾對日本文化一直很欽佩,但也一直擔心日本模仿西方的危險。他說:“雖然日本掌握了歐洲的科學使本民族得到安全,同時卻必然使她的國際關系失去人格。日本的血液中已經滲透西方帝國主義的毒素”。這是他早就預料到日本會發(fā)展軍國主義而碰得頭破血流的名言。戰(zhàn)後日本仍然“東施效顰”,雖然一度名聲顯赫,最終走不出自己的康莊大道。最近勝選的民主黨領袖、未來日本新首相鳩山於8月撰文,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在自民黨的右翼政府領導下一直是長期以來“美國領導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與‘金融資本主義’的受害者”?礃幼尤毡疽矔䲣仐墶皷|施效顰”。
六十嵗對人來説是“大壽”,但在當今國際舞臺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雖然中國已經闖入西方工業(yè)革命所創(chuàng)造的“勇敢新世界”,但中國幾千年的拿手好戲是農業(yè),中國現在8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農村環(huán)境中。再有,歐洲那些工業(yè)國老前輩現在都不景氣、日暮西山。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仍然有點朝氣的工業(yè)強國,她只有世界5%的人口,卻消費世界能源的25%。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變成美國(能源消費比率達到人口比率的五倍),全世界的能源都不夠世界20%以上人口的中國消費,這條路走得通嗎?如果中國硬要這樣發(fā)展下去就會導致世界末日的到來。
中國的發(fā)展牽涉到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中國首先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讓13億多人吃得夠、吃得好,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農業(yè)。根據農業(yè)部長孫政才透露,由於中國在“糧食、油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等產量連續(xù)多年居世界第一”,中國從2006年起才停止接受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無償援助。但中國還遠遠沒有實現《南泥灣》歌中那“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美景,中國廣大農村還有吃不飽的現象。在當今國際和平的大環(huán)境中,中國發(fā)展的方向主要應該是把農村建設成樂土。第二,應該徹底改變“工業(yè)先進、農業(yè)落後”的陳腐概念。農業(yè)本來就是“工業(yè)的綜合”,現在更是“生命科學的前沿陣地”,農業(yè)不但可以生産糧食,而且可以生産能源。農業(yè)可以最科學地利用取之不盡的陽光與越來越少的水資源,使人類從“黑發(fā)展”道路轉到“綠發(fā)展”道路上去。中國正在開始這種轉變,在今後的歲月中必然會前程似錦。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