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馬思聰文評論短文 [祭馬思聰文]
發(fā)布時間:2020-04-06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歷史上,放逐、出奔這類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華民族的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受盡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被迫于1967年出走國外,以抗議暴徒罪惡,維護了人的尊嚴,他根本沒有錯,卻還是蒙受了十九年(1967――1985年)的不白之冤。
1984年11月,當我在美國費城和他會晤之時,他給我最初印象最令我驚奇。雖然他還和過去一樣的故人情重,且神志泰然,并相當樂觀,還在勤奮作曲,我感到他和以前卻有所不同。我沒有去深入思考他在哪一點上跟以前不同。我只是從他的聲音笑貌中,感到他似乎不時流露著一點點不易覺察的細微凄愴,卻未能體會他心靈深處,埋藏著巨大的痛苦。
后來在他女兒馬瑞雪回憶她父親最后日子的文章里說到一個晚上,馬思聰聽著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樂》。他忽然失聲痛哭,他求他夫人王慕理讓他哭一個夠。后來,他含淚說:“這個世界很美,”他為什么哭?他哭他內(nèi)心的哀傷。他哭他離開了祖國大地,這么久了沒能回去。但這個世界很美,很美。
有一次中央音樂學(xué)院一位前副院長和我談到他們在“文革”中的往事。這位前副院長在黯然傷神中,突然顏容扭曲,喘息地說道:“有人用有釘子的鞋子猛打馬院長……怎么打得下去!……”他說不下去了!
那年年底我回到國內(nèi),不久便聽說我國已公開為思聰平反。不白之冤終于昭雪了。從此我就等他回國。1985年8月16日,他從美國寄我一封長信,其中講到他“讀了葉淺予文章,謝謝他的真情。那時代的人好像比較真情,‘文革’把人弄壞了”。
看來我真不如淺予。在《為馬思聰饒舌》一文中淺予寫道:“受過欺凌而被迫出亡的人,最懂得祖國的可愛,愛國之心也是最切。只有那些口口聲聲教訓(xùn)別人如何如何愛國,而自己卻橫著心侮辱善良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馬思聰不欠祖國什么,那些竊國篡權(quán)的人卻欠他太多了!比~淺予說得又慷慨,又體貼。我們許多人卻都沒有說什么,以幫助他解除那凝凍住他內(nèi)心的深沉痛苦啊!
那封長信是他從歐洲旅游回來寫給我的,他寫到了南斯拉夫的鐘乳石巖洞,威尼斯舟子的金色歌喉,羅馬的鐵伏黎噴泉的音樂和瓦格納常去喝咖啡的一家希臘咖啡店。他還寫到翡冷翠的大教堂,比薩的斜塔。還有,如入仙境的瑞土雪山,以及大雪紛飛之下雪山餐廳里的豐盛午餐。還有他的那一別已半個世紀的巴黎,他寫到巴黎他的母校國家音樂學(xué)院的陳舊的鐵門。最后他到了倫敦,這次旅游快要結(jié)束了,他忽又悲從中來,說“盛衰轉(zhuǎn)換,月圓月缺,周而復(fù)始,自是開地之軌道。”什么引起他的感慨萬端?他為何要自苦了呢?想來是因為他能作歐游,還不能回國。他只在信尾說了,“待我從西雙版納出來,立刻跑新疆”。這卻不是說他想去一次云南和新疆。不,他說的是他正在修改那五易其稿的、以云南民歌為主要旋律的《A大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作品第六十號),等到他修改完工,從這曲中,從云南旋律中跑出來,便要立刻跑到新疆民歌為主要旋律的一部寫新疆生活的大歌劇《熱碧亞》(作品第六十――號)的創(chuàng)作中去。他人在北美心在祖國。他只是沒有法子給我說他暫時還不能回國來,雖然他正馳神于云南的熱帶雨林和新疆的天山南北牧場上。
因為他不知道回來的話會怎么對待他。他也許是心中在想,他既然出走了,他還能回去嗎?他童年時是一個固執(zhí)的小孩,到了晚年他還是一個固執(zhí)的老人。在“文革”中他有勇氣出走,現(xiàn)在他無勇氣回來。出走是不得已的事,在國外十九年是不得已的事,暫時不回來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永遠不會回來,更是不得已的事。這中間,恐怕只有葉淺予等少數(shù)人,只有少數(shù)親友,給過他巨大痛苦的心靈一點兒慰藉。
他保持了他獨特的性格。除了他音樂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還有最純潔的最天真的最美的音樂的個性。他還有一點疑慮。還沒有回來,等待著一個能夠回來的時機,等待著他疑慮的被消除。不幸他沒有能等到那一天,他的靈魂已經(jīng)飛升到了萬里云天之外,但是他的靈魂,正像在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的結(jié)尾,是“得到了拯救”的。
1988年5月20日,馬思聰逝世一周年。他在無可奈何中生,在無可奈何中死,生離死別,徒呼負負。嗚呼哀哉,作文奠祭,其辭曰:逝者如斯,從茲離分。恨別經(jīng)年,夢睹英靈。你是珍珠,晶瑩蒙塵。你是國寶,橫遭蹂躪。黃鐘墜地,瓦釜雷鳴。美人離宮,騷客出境。夢思沸騰,莫此為甚;曛痫w蓬,愛國有心。孀閨淚盡,永安幽冥。歡怨非貞,中和可徑。幽幽琴聲,一往情深。民族之音,冬夏常青。百世芳芬,千秋永恒。
(原刊于《20世紀名家散文精品》,海天出版社,1997年5月版)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馬思聰 祭馬思聰文 祭馬思聰文閱讀 祭馬思聰文閱讀答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