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廢奴200年:榮耀還是罪惡?]罪惡贖金豆瓣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200年前的3月25日,英國議會通過了禁止本國船只販運非洲奴隸的法案,4個世紀的跨大西洋奴隸貿易走向滅亡。最近,英國各地不斷舉辦展覽、音樂會、游行、演出等活動紀念“200周年”,然而這些活動所傳達的聲音卻迥然不同。一些非裔團體要求政府承認那段“反人類罪惡”、正式道歉并賠償奴隸后代。而一些社會精英、輿論領袖認為道歉純屬無稽之談,當年英國在仍然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率先禁止奴隸貿易,這種義舉猶如“啟蒙的燈塔”,值得自豪。
  “就像討論二戰(zhàn)時期納粹分子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一樣,人們開始比較公開、誠實地面對奴隸貿易了。” 英國副首相普雷斯科特3月23日提議,為了讓公眾記住英國在奴隸貿易中的所作所為,將在6月份設立固定的紀念日。
  此前,英國首相布萊爾曾于21日表示,他對英國過去參與奴隸貿易感到抱歉,英國當時的作法“完全不可接受”,但英國政府迄今為止仍然拒絕就此正式道歉。
  孰是孰非?
  
  甜蜜事業(yè)中的罪惡
  
  大西洋奴隸貿易是歐洲人開發(fā)美洲新大陸的產物。英國的北美殖民地造就了當今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但是當年“五月花”那樣的移民船并沒把所有英國人運到美利堅。17世紀70%英國移民的目的地是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因為那里有糖――財富的來源。
  早在1660年,英國進口貨物中糖的價值就超過了其他商品。但是中美洲熱帶島嶼氣候惡劣,人口死亡率極高。在巴巴多斯,15萬白人移民活下來的只有2萬。1700年以后,這里的英國移民銳減。但是英國市場對糖的需求持續(xù)增長,歐洲糖消費量的1/3屬于英國。歷史書上記載:“到了1750年,就連英國農場里最窮的農民媳婦都要在茶里加一點糖了”。用甘蔗汁和廢糖蒸餾制成的朗姆酒特別適合英國人的口味,成了英國海軍的軍需品。這些糖是誰種的?18世紀600萬非洲奴隸的一多半去了加勒比海沿岸島嶼,這些低廉的勞動力讓英國人過上了甜蜜日子。
  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又叫“三角貿易”,三角是航線的形狀。英國商船從利物浦、布里斯托爾等港口裝上英國貨行駛到西非海岸,卸貨裝奴,再到西印度群島把奴隸販賣給種植園主,裝上糖、煙草和朗姆酒返回歐洲。非洲奴隸到達大西洋另一頭后價格上漲七八倍,從1662年到1807年,巨額利潤驅使英國販奴船在這條航線上走了一個半世紀。
  什么樣的英國人販奴呢?約翰?牛頓20多歲就當了販奴船船長,不過他也是一個虔誠的牧師和世界聞名的作曲家,后來參加了禁奴運動。他的日記中記載了和非洲奴隸販子討價還價的細節(jié)。一次他用木材和象牙換了8個奴隸后覺得吃虧了,因為其中一個“嘴巴不好看”。他在日記中抱怨:“身體好的男奴買主太多,價格是以前的兩倍!敝劣谂,牛頓不要“乳房松懈”的。當一個女奴死亡時,牛頓這樣記錄:“一個身體好的女奴死了,11號!边@些奴隸不但沒有名字,而且連人稱代詞都不配用,牛頓用的代詞是“它”(it)。
  販奴的風險很大,航程中不但可能爆發(fā)霍亂和痢疾,而且要經常提防奴隸暴動。在甲板下,奴隸被鐵索拴在一起,蜷縮在70多厘米高的空間內,牛頓曰“像架子上的書”。牛頓一旦發(fā)現(xiàn)奴隸私藏刀子一類的危險品,就用脖子上的枷鎖和拇指銬管束。由于過分擁擠、衛(wèi)生條件惡劣、缺乏運動和營養(yǎng),航行中奴隸的死亡率是1/7,而船員的死亡率居然更高――17%。后來,白人海員的高死亡率受到輿論譴責,并成為掀起廢奴運動的原因之一,著實令人費解。
  更令人費解的是販奴者的心態(tài)。牛頓在航程中肩負著拯救靈魂的使命,他要向所有船員傳播上帝的福音。然而對擁擠在甲板下的那些苦難靈魂,他居然心安理得沒有任何愧疚。在給妻子的信中,牛頓說這些奴隸被巫術和魔法欺騙,滿腦子恐懼、無知和迷信,完全是一群陷入邪惡的另類生靈。牛頓認為這些奴隸根本不能理解上帝賦予人類的宗教、自由和愛。在那個年代,牛頓的思想具有普遍性。一些種植園主干脆坦言,非洲人就是劣等種族,既沒有道德感,也沒有推動科學和文明進步的能力。
  到達目的地后,奴隸的命運更加悲慘,死亡率高得無法想象。到1750年,先后有80萬奴隸被賣到英屬加勒比群島,而奴隸總量不到30萬。一個巴巴多斯種植園主甚至計算出蓄奴公式:“要維持100個左右的存貨,每年需要購買8到10個新奴隸!背怂劳、疾病、苦疫和熱帶氣候的折磨,女奴還飽受性侵犯,混血后代則在備受歧視中重復著被奴役的命運。
  Olaudah Equiano是奴隸中的幸運兒,他沒去種植園,而是被賣給了皇家海軍軍官。Equiano跟隨主人周游世界并接受了教育。他贖回自由后來到倫敦,在廢奴運動中沖鋒陷陣。在他的幫助下,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的暴行得以在公眾輿論中曝光。1781年,裝載了440個奴隸的Zong號英國商船由于頂風和迷失航向延長了航行時間,眼看著疾病蔓延奪走了自己的利潤,船長想起了騙保險的損招,他把133個病奴扔進大海。回國后,船長以航程過長,飲用水耗盡為由要求賠償,被拒絕。官司打到法院,133條人命的“民事”保險賠償案以船長勝訴告終。
  船長的罪惡被揭露后引起極大的社會憤慨,這件事成為廢奴運動走向成功的一個里程碑。1807年英國禁止了奴隸貿易,1833年英國宣布其所屬領地上的奴隸制非法。
  
  民族自豪?
  
  對于跨大西洋奴隸貿易這段歷史,英國的主流媒體上經常出現(xiàn)辯解的聲音。一些社會精英認為政府沒有必要道歉,賠償更是無稽之談。相反,廢奴運動中的人道主義光芒足以引起民族自豪。
  首先,奴隸制在非洲根深蒂固。以當年的黑人廢奴領袖Equiano的身世為例,他的酋長父親就蓄奴。根據(jù)Equiano自傳,他和妹妹是小時候在外面玩的時候被掠走的。再比如,阿拉伯人早在7世紀就在非洲東部販賣黑奴。在當今的蘇丹,阿拉伯人政府縱容、鼓勵對黑人的驅逐和殺害,達爾富爾地區(qū)已經死了20萬黑人,這和奴隸貿易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次,在長達4個世紀的大西洋奴隸貿易中,在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等諸多販奴國中,英國不但不是始作俑者,而且在仍然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率先禁止。英國禁奴后,跨大西洋的販奴航線并沒有壽終正寢,又有190萬黑奴被販賣到美國南部和拉丁美洲。為了維護正義,英國還派軍艦在非洲西海岸攔截他國運奴船,并為釋放奴隸的船員提供獎勵。這足以證明英國人道主義思想和實踐的超前。
  再次,成功禁止奴隸貿易是英國社會開明、民主制度優(yōu)越的表現(xiàn)。在廢奴運動中,公眾基本站在正義一邊,而且領軍人物都是白人。不僅如此,英國的農田里沒有奴隸,城里的黑人勞工也不多見。而美國大不一樣,那里的革命者在廢奴問題上表現(xiàn)得十分虛偽。1865年美國廢奴,然而社會歧視又讓美國黑人等待、奮斗了整整一個世紀才迎來自己的民權運動。還有,當年的英國廢奴勇士大多是激進分子,而提出禁止奴隸議案的議員William Willberforce卻是保守黨人。這種通過激烈辯論和嚴格法律程序推動社會進步的穩(wěn)健模式是世界民主的典范。
  最后,英國人沒有刻意提倡、推銷非洲奴隸。當時的世界經濟發(fā)展模式導致非洲成為商品生產鏈條中的勞動力輸出地,巨大需求和利潤驅使非洲人互相追捕,爭先恐后地為新大陸提供廉價勞動力。
  如此說來,何罪之有?
  
  榮耀與罪惡之辯
  
  然而,這些辯解并不能掩蓋英國在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的主導作用,以及巨額原始積累對英國經濟發(fā)展的強力推動。
  根據(jù)英國歷史學家Niall Ferguson著作《帝國》所述,英國商船販運了350萬非洲人,占奴隸貿易總量的1/3還多。值得注意的是大西洋奴隸貿易持續(xù)了4個世紀、參與國眾多,而英國人只用了不到150年就販運了總量的1/3,其崛起速度之快和規(guī)模之大可見一斑。1768年的一份記錄說,歐洲商船當年販奴總數(shù)是9.71萬,其中英國人運了5.31萬,占總量的一半還多。更有歷史學家指出,英國商船在18世紀的前幾十年就已經初露鋒芒,偶爾出現(xiàn)過販奴數(shù)量大于競爭對手之和的情況。
  如此后來居上的“驕人業(yè)績”絕不是因為運氣好,英國人曾為此頗費心機。航海力量崛起、出口產品價格低廉、寬厚的金融信貸“功”不可沒,但是英國商人積極主動打破奴隸貿易壟斷是關鍵性一步。1660年,英國皇室和倫敦商人組建皇家非洲公司,在陸、海軍的保護下專營奴隸貿易。在各地商人游說之下,1697年壟斷被打破,私人商船蜂擁加入販奴行列,此后10年,販運數(shù)量激增5倍!秳虿涣蓄嵉蹏贰酚涊d了1749年一名英國紳士的肺腑之言:“來往于新大陸的眾多航運生意、海員家小的生計、不列顛制造業(yè)的飯碗,這些主要歸功于黑人勞動力……對于這個民族來說,黑人貿易是財富和海軍力量取之不盡的基金。”
  從更寬闊的世界經濟發(fā)展視野審視奴隸貿易,其對英國工業(yè)革命的積極推動作用是各國歷史學家的共識。17世紀初,毛紡加工主導英國制造業(yè),外貿的4/5是紡織品,主要市場在歐洲。17世紀中期,英國人口增長到達關鍵點,如果不拓展農業(yè)以外的就業(yè)機會,工業(yè)化進程可能倒退。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加入販奴行列。英國制造業(yè)產品在非洲換奴隸、在西印度群島換糖、煙草和酒,在巴西換黃金。而英屬北美殖民地成為西印度群島種植園的后勤供應基地,魚、木材、馬匹和大米源源不斷送來,換來的收益又買了英國商品。總而言之,這個商業(yè)鏈條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英國產品出口市場的延伸,而流通得以循環(huán)運轉的關鍵是奴隸。
  在這樣一個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殖民經濟體系中,收益高、回報快的投資使英國私人資本迅速膨脹,而私人資本的充足使英國手工制造業(yè)順利完成擴大再生產。試想,一個國家從農業(yè)向工業(yè)化的轉變如果主要靠政府投資推動,勢必增加國民賦稅,從而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而奴隸貿易客觀上避免了這樣做的風險,為18世紀中期工業(yè)革命的開始奠定了良好基礎。
  換一個角度說,奴隸貿易在英國經濟增長缺少投資的情況下彌補了這一不足。到了19世紀初,英國儼然已經在爭奪新大陸殖民地的爭斗中獨占鰲頭,國內工業(yè)革命浪潮風起云涌,此時的經濟增長則更多地依靠不斷推陳出新的發(fā)明和技術創(chuàng)新,適可而止地禁止奴隸貿易對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無妨大礙。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在其名著《大國興衰錄》中寫道:“18世紀英國在工業(yè)化前的重商主義斗爭中已經極其成功,工業(yè)革命無非增強了這一地位并將其變革為另一種權力!
  
  從立法程序上講,英國率先廢奴也不完全是良心發(fā)現(xiàn)的結果。首先,擁奴戰(zhàn)線內部出現(xiàn)分裂。英屬西印度群島的大種植園主是最主要的擁護奴隸貿易利益集團。18世紀后期,法屬西印度群島制糖成本降低,為了維持利潤,英屬種植園主越來越多地依靠英國糖業(yè)市場的壟斷經營維持高價,這招致航運商和糖經銷商的反對。此外,在販奴起家的英國西海岸城市利物浦和布里斯托爾,自由貿易觀念開始影響商業(yè)階層,海運商品種類增加,販奴量下降。
  其次,雖然奴隸貿易給英國帶來巨大財富,但是暴發(fā)戶畢竟不是立法者。有政治影響的議員、鄉(xiāng)紳、軍官、政要以及地主階層極少與奴隸貿易有個人利益關系,而且他們對非洲和西印度群島沒有什么感性認識。當廢奴派把議會辯論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引向販奴貿易的殘忍和種植園主的人格時,極其容易從人性、人權、宗教和道德立場獲得支持。再次,擁奴派曾力圖為奴隸貿易穿上“道德”外衣。他們渲染非洲食人族等與文明社會格格不入的社會習俗,將非洲描繪成荒蠻社會。他們還提出,由于非洲氣候惡劣,白人無法生存,無法改變現(xiàn)狀,而非洲人樂意成為文明社會的奴隸。對此,廢奴派將計就計,提出更有建設性的解決辦法。于是廢奴之后,更為嚴肅和廣泛的傳教活動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深入非洲大陸,這為后來的殖民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
  為了保證禁止奴隸貿易這一“義舉”不被他國破壞,英國的確派出軍艦在非洲西海岸攔截其他歐洲國家的販奴船。但是這種做法昂貴、危險,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被法國人譏諷為“愚蠢地斷送了自己的財路又見不得別人發(fā)財”。英國軍艦在非洲西海岸巡邏的結果是在當今赤道幾內亞附近島嶼上建造了永久性軍事?lián)c,為樹立英國在西非海岸霸權奠定基礎。
  至于說阿拉伯人古往今來的販奴行為,倒不妨把舊賬新賬都翻出來。阿拉伯人沒把那么多非洲國家變成殖民地,阿拉伯人沒在南非實行種族隔離制度,阿拉伯人也沒有把非洲變成冷戰(zhàn)的政治和軍事戰(zhàn)場,阿拉伯人更沒有把津巴布韋幾乎所有的肥沃土地據(jù)為己有。
  英國19世紀初率先禁止奴隸貿易是多種因素在當時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和國內政治經濟框架內互相作用的結果,當然不能排除人道主義因素,但是硬把它說成啟蒙的燈塔未免自欺欺人。
  美國黑人歷史學家Anne Bailey教授2005年出版了專著《大西洋奴隸貿易的非洲聲音:沉默之后》,這本書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展現(xiàn)了非洲奴隸后裔的痛苦回憶。Bailey在書中寫到,“無論在哪里,只要和非洲人談起大西洋奴隸貿易就會有震耳欲聾的沉默,而沉默無法掩蓋后悔、痛苦、憂傷、罪惡和恥辱的悲嘆!
  Bailey從牙買加的奴隸后裔開始采訪,并親自前往西非的加納追尋他們家鄉(xiāng)的親人。幾個世紀的奴隸貿易造成了難以計算的骨肉分離,而Bailey在大洋兩岸的探詢卻沒有拼湊出完整的歷史,“無法填補的裂口就是歷史”。
  這本書仔細分析了西方政府在賠償問題上的沉默,她贊成以經濟援助作為補償?shù)霓k法。同時, Bailey認為對非洲人最好的補償就是把這段記憶變得透明,與其被痛苦和沉默支配,不如盡可能地搜集更多的口述歷史,并讓這段歷史走進課堂和博物館,以“緬懷不幸的靈魂并正視幸存者后裔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

相關熱詞搜索:榮耀 英國 罪惡 英國廢奴200年:榮耀還是罪惡? 英國廢奴二百年 英國廢奴200年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