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松劑與粘合劑:平衡劑與粘合劑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本文題目中所列的“當今”是指1991年蘇聯(lián)解體,特別是去年9.11事件以后的時期。筆者在這里討論當今歐美關系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考察目前歐盟美國關系在其中展開的整個外部世界框架;接著探討歐美對這一新的世界框架所持的不同的世界觀,包括各自的進代觀與戰(zhàn)略觀,這是當今歐美關系既競爭又合作的根源之一;最后關注一下在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歐美關系中,人們最為常見的經濟生活領域。
“親”西方與“親”資本兩大主流
在1991年至2001年10年間,世界發(fā)生了兩起最重大的事件:1991年12月蘇聯(lián)徹底解體和2001年9月美國遭恐怖襲擊。蘇聯(lián)解體具有特殊的劃時代意義,它改變了1945年~1991年間存在的世界兩極格局。9.11事件的歷史含義雖不及蘇聯(lián)解體,但比90年代的海灣戰(zhàn)爭、波黑戰(zhàn)爭以及科索沃戰(zhàn)爭來得重要,它的深刻后果影響尚在進一步顯露之中。
這兩項最重大的事件導致相互矛盾的結果:一方面,隨著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消逝,不論“美國圈”還是“蘇聯(lián)圈”都處于離散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各國都在致力于加強自主性;另一方面,9.11事件發(fā)生后,許多國家又在“反恐”的旗幟下,不同程度地走向一起。然而筆者以為,這些事件還導致當今世界至少暫時存在兩大主流現(xiàn)實,即“親”西方與“親”資本,它們目前顯然蓋過了反西方與反資本的呼聲。盡管9.11事件前后,“親”西方的情勢發(f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即9.11事件前不少國家“走向”西方具有某些“反思”性質和“自愿”心態(tài),這一點在歐洲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而9.11事件后許多國家跟著西方經常是出于無奈、被迫甚至同時帶著反感。但是“親”西方與“親”資本的實質內容并沒有什么變化!坝H”西方主要表現(xiàn)在制度選擇,政策取向,尋求“集團”依托(北約、歐盟東擴等),以及經濟上依賴西方的市場與資本等方面!坝H”資本主要表現(xiàn)在,隨著實行私有化、自由化、全球化和地區(qū)一體化,為資本擴張活動提供種種方便。
“親”西方與“親”資本的世界現(xiàn)實對歐美關系影響重大。它們對歐美關系既是粘合劑,又是疏松劑。之所以是“粘合劑”,因為顯然,世界范圍內的“親”西方與“親”資本內含著對歐美來說帶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包括價值取向與利益取向。之所以說是“疏松劑”,是因為一方面9.11事件進一步突出了美國在全球的獨霸地位,減輕了歐洲的分量。但另一方面歐盟和美國的同時存在,畢竟仍為世界許多國家提供了兩種可供選擇的不同對象。例如在制度選擇方面,雖然歐美都標榜自己是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但它們之間的實際差異還是不小的,當今世界并不是整齊劃一地從美或從歐的;在政策取向方面,隨著美國的獨斷專行所引起的普遍反感日益增強,世界正出現(xiàn)對歐盟的期待感和重新評估的動向,盡管前景還不十分確定;在資本流向方面,2001年4月~2002年4月底一年間,外國投資商所購買的歐洲股票金額達2000億美元,而他們購買美國的股票金額為1000億美元,歐美之間有時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可替代性,如此等等。
時代觀不同 戰(zhàn)略觀有六點差異
上述世界框架雖是當今歐美關系的決定因素之一,但還不足以充分說明。為此,我們還須探討一下歐美對這一新的世界框架所持的不同的世界觀,包括各自的時代觀與戰(zhàn)略觀,從中考究當今歐美關系的思想政治根源。
當今美國的時代觀,也許可以以胡佛研究所《政策評論》雜志2002年4~5月號一篇題為《自由學說》的文章作代表。在這些人看來,一百年來,美國一直在“為自由而戰(zhàn)”,從同“恐怖分子”布爾什維克的斗爭,經同德國法西斯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到同蘇聯(lián)極權統(tǒng)治的斗爭,美國已為此奮斗了整整一個世紀,而今的反恐斗爭與反恐戰(zhàn)爭乃是這項事業(yè)的繼續(xù)和發(fā)展。“為自由而戰(zhàn)”就是體現(xiàn)美國“歷史責任”的時代主題。而事實上,美國正在通過“為自由而戰(zhàn)”,力圖在全球推廣其“自由民主”制度,并借此建立自己的世紀性世界霸權。
歐洲的時代觀則與此不同。英國學者赫爾德等人合著、1999年出版的《全球大變革》一書,認為當今的時代和歐洲的中世紀有著相似之處。在歐洲中世紀(公元5~15世紀)那樣一種體系中,沒有哪一個統(tǒng)治者或國家在統(tǒng)治某一部分基督教眾的意義上擁有主權;每一個統(tǒng)治者或國家都必須與下面的諸侯和上面的教皇及(在德國和意大利)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分享權力,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領土國家、地方、跨地區(qū)或跨國家聯(lián)盟、超國家等多種政治力量共存與發(fā)展的時代。從這個意義上類比,赫爾德等人把現(xiàn)今稱為“新中世紀主義時代”。9.11事件后,盡管歐洲人比以前更清楚地認識到這是一個力量明顯等級化與不均衡的世界,有的歐洲人甚至已稱當今時代是美國“帝國”時代,但歐洲主流是不愿意看到美國單極世界,歐洲人傾向于多極世界和多邊主義。這與它的力量地位與思想意識相適應。
與不同的時代觀相聯(lián)系,歐美戰(zhàn)略觀也有明顯差異。歐盟與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不同之處至少有下列六點:
第一,社會模式:盎格魯-撒克遜和大陸歐洲的市場經濟與民主概念有重大差別。雖然歐美資本主義大約500年的發(fā)展史都帶著侵略、奴役、掠奪和殺戮的濃重血跡,但是后期歐洲資本主義畢竟具有一百多年的社會民主主義傳統(tǒng),而美國沒有。歐美之間的這種觀念差異,是除了力量對比懸殊之外,決定它們當今戰(zhàn)略分歧的另一個深刻原因。
第二,地緣經濟:歐盟認為,穩(wěn)定和充滿活力的世界經濟是以世界各地區(qū)經濟緊密結合為基礎的。而美國則側重于市場開放原則、自由貿易區(qū)和與其“戰(zhàn)略伙伴”建立雙邊經濟關系。
第三,地緣政治:以有行動能力的關系密切的地區(qū)內以及有效的地區(qū)間合作模式為基礎的全球管理結構符合歐洲一體化的邏輯。而美國則更喜歡松散的地區(qū)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因為在這種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中,美國可以盡可能地發(fā)揮重要作用),或者與其戰(zhàn)略伙伴合作。
第四,多邊主義和單邊主義:在世界政治中,歐洲寄望于多邊主義,它強調共同利益、權力分享、相互照應和與其他國家協(xié)調利益,并以有約束力的共同游戲規(guī)則和合作為準則,美國則更喜歡推行實力政策,首先重視與其戰(zhàn)略伙伴的雙邊關系,傾向單邊主義,9.11事件后進一步走向獨斷專行。
第五,安全觀與安全政策:歐洲人一直感覺自己的安全易受傷害,因此歐洲重視“共同安全”,奉行緩和政策,看重多邊機構。美國則相信自己的軍事優(yōu)勢,并以天賜的地理位置為屏障,追求本國的絕對安全,而往往不顧及其他,冷戰(zhàn)時代的敵友范疇仍居主導地位。
第六,國際組織:歐盟支持有行動能力和有效率的國際機構,認為聯(lián)合國等國際機構很重要。而美國多年來一直在遵循削弱聯(lián)合國的方針,并撕毀許多重要的國家協(xié)議。
上述對歐美世界觀的簡要分析表明,無論在基本價值觀和實際利益上歐美都有共同點(例如在根本制度問題上,在安全與經濟合作的需要上等)和分歧點(例如歐盟在爭取全球化政治格局形成的斗爭中建立起第二極),這就決定了當今歐美關系必然是競爭加合作。它時時處處都在表現(xiàn)出來。例如,在對待原蘇東地區(qū)的問題上,歐美的共同利益是促進那里的“制度轉軌”,使之建立起西方式的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同時,為了歐美自身的安全利益,積極促進該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歐美的分歧點是:美國主要是以世界的眼光側重關心那里的由它主導的“和平”問題,而歐盟則主要是從歐洲的角度,不僅關心那里的“和平”問題,還關心“發(fā)展”問題;美國采取實用主義,隨時隨地或棄或用雙邊或幾邊臨時聯(lián)盟,歐洲人則擔心美國不理睬歐洲或美俄搞“越頂外交”,把歐洲晾在一邊。再如,確保能源供應是歐美的又一項重大共同利益,為此,歐美都在接近俄羅斯。但形勢對歐洲更為嚴峻。一是歐盟對進口能源需求重新上升:20世紀70年代進口占60%,1999年下降到50%,但從現(xiàn)在開始到2030年將重新上升到70%,其中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可能會上升到90%;二是歐盟比美國更依賴中東:歐盟進口的石油45%來自中東,而美國為24%;三是美國的戰(zhàn)略實力能確保中東、中亞等地的能源供應,而歐盟無力確保自己。這是歐盟之所以對中東問題采取比較“公允”立場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歐美實力與影響明顯差距的必然結果。
合作出自三個理由 競爭在四個領域展開
如果說,在國際政治特別是軍事領域,歐美實力與影響差距明顯,以致美國經常敢于不顧及、不尊重歐盟利益而自行其是;那么,在經濟領域,當今歐美之間的力量對此則顯得相對平衡一些,在這里,歐美可謂是存在著一種真正的競爭與合作并存的關系。
在經濟領域,歐美之間之所以需要合作,主要是出自下述三個理由。一是經濟實力相對平衡,反映經濟實力的三項指標比較接近:在經濟總量方面,美歐其實不相上下,均占世界GDP的1/4左右,近年來主要由于美元匯率高估,才使歐盟按美元折算的GDP只有8萬多億,而美國為10萬億,歐盟比美國少了20%;在貨幣力量方面,誠然,歐元自1999年初問世三年半來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國際貨幣,目前它已占到世界貨幣市場的24%、債券市場的31%、全球資產管理機構投資貨幣的28%、外匯市場的38%、世界儲備資產的13%、歐元區(qū)外已有50多個國家把它們的貨幣匯率盯住歐元,但與美元相比,歐元的國際地位尚有不小差距,不過,美元也離不開歐元、日元等重要國際貨幣的相互借重與支持;在科技水平方面,歐盟雖然總體上稍遜于美國,但差距至多不過2年~5年,而且歐美各有短長,歐洲“追補”潛力頗大。
二是經濟利益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目前歐美出口中大約各有20%以對方為對象國,投資則占50%~60%,美國國庫券2/5、公司債券1/4、股票13%為外國人所持有,其中多數(shù)為歐洲人;而歐洲股票40%由盎格魯-撒克遜投資者控制,歐美股市相關系數(shù)在非技術領域約為0.5,在信息技術領域高達0.8。
三是維護現(xiàn)存的國際經濟貨幣制度秩序的相對穩(wěn)定,也是當今歐美重大的共同利益,對此最近的一例子是2000年9月22日,美、歐、日等聯(lián)合干預外匯市場,使歐元不致過于變弱,以及2002年6月29日,西方世界又聯(lián)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不致迅速走軟。
同時,歐美的經濟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它主要在四個領域展開:一是最常見的直接商業(yè)利益之爭。今年3月,美國宣布對鋼鐵進口產品加征關稅,5月布什總統(tǒng)批準為本國農業(yè)增加補貼,美國拒絕批準《京都議定書》,歐盟限制進口(主要由美國生產的)轉基因食品等。在直接商業(yè)利益之爭問題上,有時很難明辨是非。例如這一輪鋼鐵產品矛盾之所以發(fā)生,主要是美國該工業(yè)部門競爭力已經相對落后;在農業(yè)補貼方面,其實歐盟做得不怎么漂亮,在經合組織國家為各自農業(yè)提供總計3600億美元補貼中,歐盟占了一大部分,但這一次美國又要給本國農業(yè)增加補貼1900億美元,這可能會影響到歐美農產品競爭力對比關系;對于《京都議定書》,美國人有其自己的解釋,它對歐洲人搞的計算機模擬氣候變化和潛在的全球變暖影響持保留態(tài)度,并說歐洲人的環(huán)境政策往往只是道義上的追求,而不是權衡成本和利益之后得出的明智結果;至于歐盟進一步限制轉基因食品,歐洲議會已于今年6月通過決定,要求對含0.5%以上轉基因成分食品加貼標簽,其目標顯然主要是對著全球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生產國――美國的。其實歐洲迄今還拿不出證據(jù)來,證明轉基因食品有害人體,而美國也拿不出證據(jù)來,證明轉基因食品無害人體。二是國家競爭力與企業(yè)競爭力之爭。國內外多數(shù)專家認為,在20世紀90年代,歐美相比,新大陸比舊大陸暫居上風,特別在創(chuàng)新活動能力方面。三是“勢力范圍”之爭,包括區(qū)域性集團、國際經濟組織中的地位作用、爭得國際經濟規(guī)則的主導權等。美國人竭力要把自己(本國)的規(guī)則作為世界規(guī)則,歐盟則致力于由它主導來制訂國際規(guī)則。事實上,這些年來,正當美國人忙于在全世界“東打西打”的時候,歐洲人卻在加緊制訂成千上萬條規(guī)則,說是在歐盟內部實施,實際上也會影響到外部世界。四是社會模式之爭。9.11事件之后,歐美模式之爭也在加劇。80年代上半葉曾盛行“歐洲衰落論”,90年代初以來日本模式不再令人向往,1997年之后“東亞模式”也經常遭人質疑,唯獨90年代后半葉美國模式曾顯得特別光彩照人。而今這種局面正在發(fā)生新一輪變化。▲
相關熱詞搜索:疏松 粘合劑 疏松劑與粘合劑 潤濕劑和粘合劑的區(qū)別 黏合劑與潤濕劑的區(qū)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