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之幸也是時代之幸 張賢亮有多少遺產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一般的人有一次人生高峰就可以了,但作為一個文人,張賢亮的人生有兩個高峰。 離開生養(yǎng)他五十年的銀川,離開既荒蕪又富庶的塞上魚米之鄉(xiāng),張賢亮不過是一個江蘇南京破敗的資產階級遺少。張賢亮并不完全認同那塊土地給予他的一切,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那塊土地讓他的天才稟賦多了堅硬的風骨,多了剛毅的豪情,多了古道的熱腸。也許他的生命連同他的作品都將和這塊荒原一起,作古于賀蘭山下。
1956年,這個破敗資產階級遺少,在經歷了顛沛流離之后,和他的母親、妹妹被流放到了黃河邊上的寧夏銀川。此后的五十多年中,他經歷了二十二年的右派勞教生涯,十五年的新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以及十五年的販賣西部荒涼品牌的經營之路,F(xiàn)在,他的西部影視城和他本人都成了寧夏的寶貝。
如今,這個往日的右派,七十三歲的寧夏第一名人坐擁億萬家產,在賀蘭山腳下的那塊方圓九百畝的領地上,不僅僅蓋起了屬于自己名下的西部影視城,更有黃土坡下雕梁畫棟的四合院,四季如春的暖房,昏暗的窯洞里停放著嶄新明亮的寶馬,身邊有年輕的嬌妻,身后有七十多條兇狠的藏獒。可以說,他現(xiàn)在真是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糞土當年萬戶侯。他在精神和物質上都達到了一種肆意的狀態(tài)。
“70后”、“80后”的年輕人可能不懂肆意這兩個字,尤其在右派身上用這兩個字。我有幸在寧夏生活了十八年,真正見過右派破敗的尊容。我父親恢復工作以后,擔任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落實政策辦公室主任,他的工作就是專門給右派摘帽子,恢復他們的身份。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右派的形象,因為到我們家來的全是要求平反的右派。他們從很遠的農村來,騎著二八紅旗加重自行車,后面焊著兩個很大的鐵后架和鐵筐,筐里一般都裝著他的生活必備品或是農具。每個右派基本上都穿黃膠鞋,沒有襪子,褲腿一邊挽起來,一邊耷拉著。
當年作為右派的張賢亮話語不多,但從他的眼神里還能讀得出來做一個正常人的渴望和哀憐。因此,我看到張賢亮以后,無法和我腦子里的右派形象作對比。
2008年3月20日,冥冥之中,張賢亮有點心神不寧,四肢不適,整夜難眠,在他裝飾古雅的四合院里,他開了燈,啟動電腦,他以幾十年的親身體驗寫了一篇重要的文章,這篇文章題目就是《一切從人的解放開始――謹以此文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這篇文章的大膽和獨樹一幟,可以讓人領略到,作為近三十年來在改革開放中在精神和實踐兩方面都碩果累累的文化人,張賢亮確有一番不一樣的見地。
他在時代的高速運轉中宣泄自己,使自己通悟和嬗變。在三十年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中,張賢亮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歷史上既是文人又是富豪的大有人在,但是在兩方面都撐滿了帆,鼓足了勁,與時代同起伏的文化人并不多。
他一次次觸摸中國現(xiàn)行制度的禁區(qū),卻沒有一次被燙傷。這恰恰說明了這個時代的寬容和進步。如今的張賢亮是一個坐擁億萬家產的共產黨員、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寧夏文聯(lián)主席、寧夏作協(xié)主席?创@樣一個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分裂為兩部分的人,人們很平靜,并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分裂感。
張賢亮之所以能達到這樣一個位置,是有許多預期和準備的。在那個什么都不能讀的年代里,他熟讀了馬恩列斯毛的全集和選集,尤其是對《資本論》有準確深刻的理解,這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經濟生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他在作品里引用了馬克思的一句話:“無產階級革命的目的決不是要求永遠保持自己無產的地位,而是要通過種種經濟形式,包括股份制,使自身和所有人都有產。”其實馬克思本人也說過,“共產主義是在更高的形式上恢復所有制”,黑格爾也說過,“人權說到底就是財產權,只有全體人民都有,人民才能普遍地享有人權和尊嚴”。由此可見,張賢亮的這種認識并不屬于現(xiàn)在,早在他當右派的時候,他在羊圈里啃讀《資本論》時,就期待著這一切的實現(xiàn)。
作家與時代應該是什么樣的關系?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認為,一個偉大的作家和時代是相悖而行的,時代有幸,作家不幸;時代不幸,作家有幸。張賢亮恰恰違背了這樣的規(guī)律。從張賢亮人生里的兩個亮點看,從1957年打成右派到成為中國的新時期文學的代表作家和1993年下海創(chuàng)辦影視城,恰恰體現(xiàn)了時代有幸,張賢亮也有幸。
相關熱詞搜索:時代 張賢亮 張賢亮之幸也是時代之幸 幸也 時色幸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