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藝天工:先利其器,后善其事] 善利名師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漆藝,即漆的藝術(shù),包括漆器、漆畫和漆塑三大部分,其表現(xiàn)形態(tài)有平面造型和立體造型,其作品有實用品也有純觀賞品。先利其器,后善其事。了解漆藝工藝的材料、工具和裝飾技法,無疑為了解這一傳統(tǒng)工藝有著更多的幫助。
底漆工序
“漆無胎不能成器”。漆為液態(tài)流質(zhì),必須依附在胎體之上。漆的超強黏性可附著的胎體種類繁多,舉凡木、竹、藤、布、紙、繩、土(陶)、皮革、金屬、合成樹脂、玻璃、泡棉等,皆是可利用材料。中華自古以來稱漆胎打底法為“質(zhì)法”,日本稱“本堅地下地質(zhì)法”。底漆工程是漆器制作的基礎(chǔ)方法,一如建筑的地基。地基扎實,建筑物才會穩(wěn)固,胎體堅實,才能保持長久。底漆工程的目的在于;一為固胎(防水填補胎體縫隙使之平整,防止龜裂及變形),二為厚實胎體以便后續(xù)研磨推光及加飾,傳簿漆器以木胎為主 底漆工程繁復也相對重要;現(xiàn)代漆藝揮灑空間寬廣,無論平面或立體不再局限于木胎。不同的胎體其打底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無論何種胎體,首先都必須經(jīng)過表面的除塵去污處理。
底漆依胎體種類及加飾技法的不同,其工序也有差異,一、固胎。即 做封閉性防水處理。先將胎體打磨光滑,以生漆加松節(jié)油稀釋,全面薄涂二道以上,讓胎體產(chǎn)生防水性,避免被水分侵蝕氧化。二,胎體表面若有裂縫坑洞,蟲蛀處,先將其剔除,再以生漆加棉線或木屑粉混合,鋪蓋表面陋缺,以防止干后低陷,三,貼布。大型木板或木器胎,要貼布以防止其變形 龜裂,以糊漆(自制漿糊加生漆1:1調(diào)和)刮涂,鋪以紗布,刮平表面,干后再以稀釋生漆縱橫髹涂,全面擦凈,四,打底。先以粗,中,細瓦灰(或地粉)加水與生漆混合,依次刮涂漆面,再以粗,中,細砥土粉(黃土粉)加水與生漆混合,依次刮涂其上。瓦粉較硬可厚實胎體,砥土粉較軟易于研磨,所以先瓦粉,后黃土粉。每道都必須粗磨,待干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打底中土粉,大陸常以瓦灰加生水與生漆混合,而在臺灣無較硬質(zhì)地粉,瓦灰,大多使用黃土粉予以替代,五,下涂,中涂。下涂漆(以生漆加黑漆混合),讓灰漆易附著底漆上。待干研磨后,再以中涂漆(次等黑漆),以加深涂漆的色澤。六,上涂,研磨推光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上涂漆宜采用漆酸濃度高的精致透漆或黑漆,以產(chǎn)生溫潤光滑的肌理,等干后多次細磨即可完成,
不同加飾技法的運用,底漆工藝也不盡相同,如要在漆胎上刻紋飾或單髹即成,須再髹上涂漆;后續(xù)若要做磨漆加飾處理,如變涂,雕填,磨顯,則不必做上涂漆。另外,金屬材質(zhì)的底胎,中涂漆宜薄,上涂漆需加桐油,刻劃才能流利順暢,雕漆的底胎,需反覆涂漆以加厚料漆,漆層才會柔韌,便于深雕淺刻。
描漆彩繪
以漆調(diào)色,直接描繪于漆面上,不再罩漆,研磨及推光,是應用最早、最廣,以及技法最純熟的漆畫技法。1972年出土的距今2200年前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古物的朱漆地彩繪棺,其外壁用青、綠,粉褐,赤褐,黃,白等顏料,繪出龍虎相斗,雙以油調(diào)色料在漆地作畫,不再罩漆 研磨及推光,現(xiàn)今的油畫雖說是從歐洲傳進來的畫種,其實,華夏文明追溯至漢代已有類似油畫的畫種,比歐洲還早了1500年,油有許多種類,有些可以入漆;有些具排斥性(如:花生油):又有些可以不必和漆可直接入顏料作畫(如:桐油亞麻油等)。古代漆工專著《髹飾錄》中有這樣的記載,“描油,一名油飾。即油色繪飾也”!叭缣焖{,雪白,桃紅,則漆所不能應也,古人畫飾多用油,今見古祭器中有純色油文者”。而以顏料溶于油內(nèi)描繪在布上之技法,很久以前就已有記錄。如《后漢書》輿服志中,“大貴人貴人公主妃封君油畫耕車”,《晉書》禮志中,“依漢魏故事,衣青衣乘油畫云母安車,駕六魏車!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天工 其事 漆藝天工:先利其器 后善其事 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