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行為最典型【網絡集群行為與“周森鋒事件”】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要】本文試結合社會心理學,從網絡集群行為的視角解讀“周森鋒事件”的表現(xiàn)形式、原因及其影響。 【關鍵詞】網絡集群行為 人肉搜索 周森鋒事件
一、引言
2009年6月20下午3時,湖北省襄樊宜城市委在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主席團第二次會議上提名推薦周森鋒為宜城市人民政府市長的候選人,大家以舉手表決的方式一致通過。6月21日下午,唯一的候選人周森鋒得到了全票,被選為湖北省襄樊宜城市長。6月22日見報,21日提前上網的《楚天都市報》在一篇文章稱中“周森鋒可能是目前全國最年輕的縣市長”,隨后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多個門戶網站紛紛相繼轉載,轉載過程中將“可能”兩字從標題中去掉,“中國最年輕的市長”立刻引起了網民的極大關注。網絡開始圍觀周森鋒,針對周森鋒的一場大規(guī)模的人肉搜索行動迅速發(fā)起,關于周森鋒的身世、家庭、學歷、工作等背景信息在網絡上一一呈現(xiàn)。關于周森鋒的“背景門”、“妻子門”、“香煙門”、“打傘門”、“抄襲門”也在網絡上風生水起。各大媒體如新華社、人民網、《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迅速跟進,對該事件進行了及時、連續(xù)地追蹤報道。這種首先發(fā)軔于網絡,隨著傳統(tǒng)媒體大規(guī)模介入,接著網絡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互相配合,共同促使事件大規(guī)模迅速傳播并產生影響已經成為當下媒介現(xiàn)象之一。
在社會學中,集群行為是指一種相當數(shù)量的群眾自發(fā)產生的,不受正常社會規(guī)范約束的狂熱行為。一般認為,集群行為具有以下特征:1、自發(fā)性。即不是事先有計劃、有組織、有領導的行為,而是受到某種刺激后自發(fā)形成的行為;2、狂熱性。即行為的方向目標不清,缺乏理智的思考,完全被激情所支配;3、非常規(guī)性。即行為不受一般的社會規(guī)范約束;4、短暫性。即行為由一時的情緒沖動產生,難于持久。情緒感染和模仿是集群行為形成的主要心理機制①。
根據集群行為的定義和特征,網絡集群行為是指在某一時間內,一種相當數(shù)量的網民聚合起來,以互聯(lián)網為平臺,利用網絡新技術,自發(fā)產生的不受正常社會規(guī)范和倫理道德制約的網絡表達和網絡狂熱行為。人肉搜索是網絡集群行為的一種典型表現(xiàn)。網絡集群行為和現(xiàn)實集群行為有同有異。其相同點是個人在集群行為中都具有自發(fā)性、狂熱性、過激性、被暗示性等特質;不同點是網絡作為一個高度匿名和低度控制的平臺以及傳播信息的工具,其傳播的廣泛和快速使得網絡集群行為的建立比現(xiàn)實集群行為更加容易,而網絡集群行為中的個體也更容易沉溺在一種集群沖動之中。因此,網絡集群行為比現(xiàn)實集群行為更充分地表現(xiàn)出匿名性、偶發(fā)性、情緒性等特質,更容易形成集群行為的沖動!爸苌h事件”是由其當選市長的信息在網絡上出現(xiàn)開始,逐漸發(fā)展到網民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的人肉搜索,接著與他有關的“相關門”事件在網上大規(guī)模傳播,網民的行為顯然符合上述網絡集群行為特征。
二、“周森鋒事件”的表現(xiàn)形式――“人肉搜索”
29歲的周森鋒當選為湖北省最年輕市長的消息發(fā)到網上,馬上引起了網民的注意和亢奮。這個年齡階段的同齡人,許多人還在為工作、房子而掙扎的時候,周森鋒就已經成了市長,這是引起人們關注的主要原因。此后,網絡開始圍觀周森鋒,網友開始對他進行大規(guī)模的“人肉搜索”。
本文中的“人肉搜索”主要是指人們通常提到的社會層面的尋找具體的人和線索的搜索。搜索行動是從“背景門”開始,網友們帶著“80后市長,周森鋒啥背景?”的疑問,在網絡上展開行動,于是禹州市委書記周庚寅的簡歷被貼過來,成了周森鋒的父親,還好,很快就證明他的父親在窯廠打工。沒有父親的背景,網友開始搜索他的妻子。一搜,周森鋒的妻子竟是襄樊市人大副主任。這次辟謠更快,周森鋒的妻子只是人大下屬一個部門的副主任,其父母也在家務農。“妻子門”也無疾而終。
當父親和妻子都沒有“問題”時,網友開始從周森鋒自身尋找證據。一張周森鋒在農村調研的照片在各大論壇出現(xiàn),站在他后面一位年齡比他大的干部給他打著遮陽傘。接著,又曝出“天價煙”照片,這是時任宜城常務副市長的周森鋒與畜牧局官員開會時拍的,會議桌上周森鋒面前有一盒香煙,有網友指稱該煙120元一包,但多位網友跟帖指出,那只是黃鶴樓系列里的滿天星,28元一包。
有了“打傘門”和“香煙門”的瑕疵,網友們繼續(xù)戰(zhàn)斗,終于找到了證據――“論文抄襲”,這可是硬傷。網友把周森鋒2004年發(fā)表于《商業(yè)研究》期刊上的 《基于價值鏈的房地產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分析》的論文翻了出來,與王宇、柯玲、蹇明發(fā)表于《經濟體制改革》2002年第5期的《論房地產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做對比,發(fā)現(xiàn)文章內容(結構)相似,得出學術論文涉嫌抄襲的結論。這便是“周森鋒事件”中的“抄襲門”。
經歷過“背景門”、“妻子門”、“打傘門”、“香煙門”和“抄襲門”,有關周森鋒的基本情況,從其家庭出身、求學經歷、婚姻情況、工作經歷、為官經歷乃至生活細節(jié)都基本上全部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這些都是在網絡上“人肉搜索”的結果,它可以讓人們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信息的全貌,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揭露事件背后的真相。
三、“周森鋒事件”的原因分析
網民之所以對“周森鋒事件”趨之若鶩,對周森鋒進行圍觀和“人肉搜索”,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心理成因。群體意志對個人意志的支配及個體網民責任意識的淡泊,這是產生網絡集群行為“人肉搜索”的主要原因。“周森鋒事件”首先是一個網絡事件,然后才是新聞事件。對周森鋒在網上進行圍觀和“人肉搜索”,雖然是由具體的網民個人來進行,但卻是在網民群體的共同推動下,使信息能夠被迅速復制、粘貼、轉載,使受眾人數(shù)不斷擴大,并最終影響輿論的表達。因此,作為一種集群行為的“人肉搜索”,這種行為源于網絡而作用于現(xiàn)實,匿名、分散的網民依靠群體力量,找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人,這種比一般的集群行為現(xiàn)象更為復雜,其行動更為隱秘、影響也更大。
第二、社會原因。29歲的周森鋒當選為宜城市長,事前經過媒體任前公示,又在市人大“無記名投票”下“全票當選”,程序上應該是無懈可擊,但卻引起網上輿論廣泛的“猜測”和“聯(lián)想”,一時之間,沸沸揚揚。這兩個被當?shù)毓俜剿鶑娬{的制度,遭到了公眾和網民的質疑,也許正是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流于形式所造成。當前干部就任公示的內容過于單調,缺乏可監(jiān)督性,基本上只有“姓名、性別、年齡、學歷、現(xiàn)任職務、擬任職務”等,而對于工作實績、選任理由、收入財產狀況和家庭成員關系等更詳細和便于監(jiān)督的信息卻沒有透明公開。因此,官員選任,年齡并不是關鍵,關鍵在于選任的程序、過程是否能足夠透明公開,并以此取信于民。
四、“周森鋒事件”的影響
經過網絡的圍觀,“周森鋒事件”自然會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從網絡集群行為的視角來看,產生了兩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正面影響。由于網絡集群行為的“人肉搜索”是社會問題的折射,網絡集群行為自然也是現(xiàn)實社會的投影。目前,中國社會處在黃金機遇期,也處在矛盾凸顯期,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斷裂感、不安定感等導致了社會成員的緊張情緒,網絡輿論為政府提供了一個了解公眾真實想法,適時調解沖突的機會,發(fā)揮著社會安全閥作用。因此,一方面是透過網絡集群行為,發(fā)現(xiàn)群眾真實的想法,特別是通過大型的網絡集群事件,更應該引起政府的注意,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則是透過網絡集群行為,澄清社會價值和社會規(guī)范。②
第二、負面影響。由于網絡集群行為是一種群體行為,并且具有匿名性、狂熱性等特征,因此,網民的個人意志不但常受到群體意志的支配,同時也具有過度干預的傾向,導致人們行為的“責任分散化”,甚至是“責任虛無化”,網民的責任意識喪失殆盡。在“周森鋒事件”中,網友們對其細節(jié)的呈現(xiàn)甚至隱私的大量呈現(xiàn),散發(fā)出“多數(shù)人暴政”的狂熱氣息。
因此,當我們在利用網絡集群行為的“人肉搜索”進行觀點表達和信息呈現(xiàn)的時候,既要注意其道德表達的良好愿望,也要關注在其過程中表現(xiàn)的各種暴力傾向對社會生活的破壞。
五、結語
在人們對知情權、監(jiān)督權和表達權追求日益強烈的今天,在輿論的多元化、多變化、多選擇性日益明顯的當下,我們要真正學會面對社會、面對輿論、面對網絡。一方面,鼓勵和發(fā)展多種形式的網絡言論平臺,讓公眾自由地發(fā)表觀點;另一方面,加強網絡法治建設和提倡網民道德自律等手段,推動網絡法治化建設。
參考文獻
①參見汝信主編《社會科學新辭典》,重慶出版社1988年版,第364頁
、谇赝,從“范美忠事件”看網絡集體行動[J].法制與社會,2008(12)上
(作者:南開大學文學院傳播學專業(yè)2008級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集群 事件 網絡 網絡集群行為與“周森鋒事件” 網絡集群行為與周森鋒事件 網絡集群行為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