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聞的美學原則|美學原則

發(fā)布時間:2020-02-15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要 新聞對象的“真”與新聞效果的“善”,作為新聞美的內(nèi)容,與新聞形式的“美”,構成新聞的美學原則,最終形成新聞美在內(nèi)容美與形式美上的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 新聞 美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 G210 文獻標識碼 A
  
  On the Aesthetics Principles of News
  LiZixi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Reality in object of news and goodwill in effect of news, which are regarded as the content of news and beauty in form of news compose the aesthetics principles of news, which shape th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in the beauty of news, including the content and the form ultimately.
  Key wordsnews aesthetics principles
  
  “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類所觸及的一切領域,作為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意向性對象,從本質上說,都具有美的創(chuàng)造的內(nèi)在要求,新聞亦是如此。對新聞而言,不管如何標榜所謂“中立”,都不可否定地蘊涵著某種審美態(tài)度與審美評價,并對人們審美趣味與審美能力的形成造成影響,這也正是新聞的審美價值所在。對于新聞獨特的審美特質,筆者覺得應從三個方面來把握新聞的美學原則,一是新聞對象的“真”,二是新聞效果的“善”,三是新聞形式的“美”。
   第一,新聞對象的“真”。
   這關系到何謂新聞的最根本前提。何謂新聞?這是一個至今尚無定論的問題。在世界范圍內(nèi),關于新聞的定義究竟有多少,有人說有170 多種,也有人說有數(shù)百種,不一而足。即使在國內(nèi),也有諸多不同的說法,而最為典型、最有影響的有四種定義:側重對象的定義,如,“新聞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實”(徐寶璜);側重報道的定義,如,“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陸定一);側重傳播的定義,如,“新聞是最近變動的事實的傳播”(王中);側重信息的定義,如,“新聞是經(jīng)報道(或傳播)的新近事實信息”( 寧樹藩)。盡管這四種定義各有側重,但無論如何定義,在一個根本點上是一致的,亦即新聞是基于事實,以事實為基礎的,它以準確的對象內(nèi)容為前提。盡管對于新聞真實性的具體含義,在新聞界仍有不少爭議,但不容否認的是,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而這種真實,在筆者看來,應是新聞報道與新聞對象的“真”――客觀事實相符合,亦即真實地反映客觀事實,新聞報道與新聞對象的“真”――客觀事實相符合,就是真實;不符合,就是不真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新聞失真。
   新聞對象的“真”是新聞的最根本前提。這一最根本前提決定了新聞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有著本質的不同。藝術的真實往往需要很大程度上的虛構,而新聞的真實卻不允許有絲毫的虛構,包括基本事實與具體細節(jié),都必須真實。對于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非常明確的認識。梁衡曾說:“新聞的本質是信息,文學的本質是藝術。兩者不能混淆,這一點不從理論上辯清,就不能杜絕假新聞!雹傩畔⒌恼鎸嵭砸鬀Q定了新聞在本質上的“真”,并與文學的藝術虛構本質劃清了界限。而在現(xiàn)實的新聞報道中,許多人對此往往重視不夠,為了追求人物、事件的“完美”,作所謂文學式的“合理想像”。殊不知,想像與虛構是文學藝術不可或缺的,卻是新聞的大忌。2006年那條有名的假新聞《大四的女孩當上了副總裁》,報道一位北京師范大學四年級女生,已經(jīng)擁有100項發(fā)明,其中有3項國家專利,擁有計算機界著名的編程比賽ACM的亞洲區(qū)總決賽銀牌,是世界頂尖的機構ACM主席團第一個中國人,同時還是10多年舞齡的“舞”林高手,尚未畢業(yè)就已經(jīng)被一家跨國公司聘任為亞洲副總裁,年薪不低于50萬。這條新聞可謂想象“豐富”,虛構得“可以”,但它具有新聞的真實性嗎?新聞報道的最終目的是再現(xiàn)客觀事實,亦即生活的真實,即使是某個細小環(huán)節(jié),也疏忽不得。即便是像報告文學這樣介于新聞與文學之間的邊緣性體裁,它作為以文學的手段及時地報告現(xiàn)實生活中意義重大的真人真事的一種新聞文體,盡管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性,但其文學性也僅限于它的形式因素或表現(xiàn)手段,而把文學式的想象與虛構排斥在外。蘇聯(lián)報告文學作家波列伏依曾寫過一篇關于先進工作者的報告文學,文章刊出以后,卻不料先進工作者的同事們常常開他的玩笑:“梳梳頭吧!”弄得他哭笑不得。原來,作品中描述他脫下帽子,對著鏡子梳梳頭發(fā)。而事實上,他卻是個禿頭,發(fā)從何梳起?波列伏依想當然地給人物添上這樣一個生活細節(jié),盡管比生活的真實要“美”,結果卻成為新聞史上的一個笑柄。由此可以看出,新聞的真實來不得半點想像與虛構,絲毫的想象與虛構都會背離新聞的真實性,即使想像與虛構得再美,也與新聞無關,如果有關,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假新聞。
   可以說,新聞的真實性是由新聞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真實性作為新聞的生命,是新聞“美”賴以存在的基礎,沒有“真”,新聞就不成其為新聞,更談不上新聞的“美”。從這一點來說,任何弄虛作假的新聞都因其真實性的喪失,進而喪失了新聞“美”的基石。對新聞而言,新聞對象的“真”,是新聞“美”得以存在的最根本前提。新聞“美”,首先是一種真實美。
   第二,新聞效果的“善”。
   李澤厚曾說:“我曾經(jīng)把自然界本身的規(guī)律叫做‘真’,把人類實踐主體的根本性質叫做‘善’。當人們的主觀目的按照客觀規(guī)律去實踐,達到預期效果的時候,主體善的目的性與客觀規(guī)律的真的規(guī)律性就交匯融合起來。真與善、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這種統(tǒng)一,就是美的本質和根源! ②新聞的“美”,在本質上,也是如此,它不僅包括對象的“真”,而且包括效果的“善”!吧啤弊鳛橐环N道德倫理觀念,它體現(xiàn)了“美”的社會性。
   從“美”的社會性看新聞效果的“善”,要求新聞報道符合人類生活的目的,符合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并予以肯定與正面的引導。2005年6月24日,一條《一位深圳歌手與178個孩子的生死絕唱》的新聞在《周末報》刊載,并產(chǎn)生廣泛影響,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例子。這條新聞對深圳歌手叢飛的感人事跡作了這樣的報道:“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場演出費高達萬元,家里卻一貧如洗。他只有一個女兒,卻是178名貧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在10年時間里,參加了400多場義演,捐贈錢物近300萬元。他如今身患晚期胃癌,卻連醫(yī)藥費都負擔不起……”。叢飛的事跡迅速傳開,他的事跡感動了中國,叢飛并因此被評為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档戮驮凇杜袛嗔ε小分姓f:“善就是被他珍貴的,贊許的。這就是說,他在它里面肯定一種客觀價值!雹邸吧啤钡囊龑ё饔檬遣蝗莺鲆暤,對新聞而言,尤是如此。
  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聞報道回避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丑”與“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美”與“丑”、“善”與“惡”是同時并存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乇墁F(xiàn)實生活中的“丑”與“惡”,實質上,就是回避客觀的真實,這是與新聞的真實性訴求相違背的。揭露“丑”與“惡”,包括社會生活的負面事件和天災人禍等,也是新聞報道的范圍,但要注意報道的典型性。譬如一些群眾關心而又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重大惡性事件,要及時報道,以正視聽,穩(wěn)定民心,發(fā)揮新聞的輿論引導作用。例如在非典時期,針對民眾對“非典”的恐慌,大量的新聞報道了記者深入疫區(qū)進行采訪,介紹各地抗“非典”的經(jīng)驗與體會,讓治愈者自述心聲,由于報道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有些就在身邊,一些讓人恐慌的謠言不攻自破,起到了很好的疏導與安定人心的作用。在這里,新聞因其毋庸置疑的真實性而使受眾對報道的內(nèi)容――真人真事深信不疑,產(chǎn)生親切感、信任感,從而對受眾發(fā)揮了巨大而直接的說服與教育功用。還有一些社會丑惡現(xiàn)象,如貪污腐敗、違法亂紀等等一些典型事件,都是老百姓一直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新聞報道不應回避的,但必須清楚認識到,諸如此類的新聞報道,其目的并非為揭露而揭露,而是為了啟迪與警示人們。這類新聞報道,實質上是通過對“丑”與“惡”的揭露與否定,達到對“美”與“善”的肯定,抨擊假丑惡,就是弘揚真善美,從而對人們起到抑惡揚善的引導作用。
   第三,新聞形式的“美”。
   若論新聞形式的“美”,首先要解決一個棘手而基礎性的問題,就是新聞報道的表現(xiàn)形式的分類與說法問題。對于新聞報道的表現(xiàn)形式,有許多不同的分類與說法,但大多是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的混而言之,諸如消息、通訊、語言、結構、版面、媒介等都屬于形式的范疇等等說法,那么,消息、通訊、語言、結構、版面、媒介等,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確實相當復雜。而這種分類的厘定,作為新聞形式及其形式美研究的基礎性工作,是不容回避,也不可回避的,這就需要首先作一番仔細的梳理。
   筆者認為新聞報道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從以下四個層面作一些分類的描述:一是從新聞構成元素的層面來看,主要包括材料、結構、語言等形式;二是從新聞體裁的層面來看,主要包括消息、通訊、評論等形式;三是從新聞組合的層面來看,主要包括新聞版面、欄目等形式;四是從新聞媒介的層面來看,主要包括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wǎng)絡等形式。以此觀之,新聞的形式“美”,應是以上諸多層面的形式要素的完美組合,通過對多層面的形式要素的綜合運用與恰當組合,從而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如有的新聞語言需要盡量簡潔,而有的新聞語言需要詳盡具體;有的新聞適合做成通訊,而不適合做成消息;有的新聞適合做成電視,而不適合做成報紙。諸如此類,都有一個形式要素的組合問題,如何組合關系到新聞形式“美”,甚至新聞美的成敗。
   現(xiàn)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既為新聞形式要素的優(yōu)化組合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使其越來越依賴于現(xiàn)代科技。如何從多層面做好做足新聞的形式,在現(xiàn)代社會顯得尤為重要。眾所周知,隨著新聞制作技術的不斷提高,新聞的“包裝”越來越精美。與傳統(tǒng)“手工作坊式生產(chǎn)”的新聞制作相比,現(xiàn)代新聞制作已進入“現(xiàn)代化大生產(chǎn)”,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如果說傳統(tǒng)的新聞更注重內(nèi)容,那么,現(xiàn)代新聞則越來越凸現(xiàn)形式的重要性。
   新聞的美,不僅需要有內(nèi)容上的美(“真”與“善”),還需要有形式上的“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形式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包括審美的獨立性,具有形式的“意味”,是某種“有意味的形式”,但這并不意味著講究形式上的“美”,就可以忽視內(nèi)容上的美(“真”與“善”),甚至取代內(nèi)容上的美(“真”與“善”)。新聞形式的“美”,是建立在新聞內(nèi)容美(“真”與“善”)的基礎之上的,切不可喧賓奪主,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魯迅先生說過,寫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④這也適合于新聞的形式美要求。著名記者穆青在談到白描手法在新聞中的運用時,也有類似的論述:“這種表現(xiàn)手法,有時也借語言的音響和色彩來加強效果,但主要依靠事實、形象 、思想來打動讀者。它的特點是豪華畢落見真諦,從平麗中見到深刻,在沉靜中見到熱烈; 盡量做到自然流暢,不事雕琢!雹葸@都為如何處理好新聞形式“美”與內(nèi)容“美”的關系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啟示。講究新聞形式上的“美”,實質上是為了以最優(yōu)化的形式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新聞本身的價值并獲得最優(yōu)化的表達效果,而不是為了僅僅憑借“美”的外衣嘩眾取寵,吸引眼球。否則,就喪失了新聞最為根本的目的?梢栽O想,如果一個新聞作品,只有浮華的形式,內(nèi)容卻很貧乏,這樣的新聞作品也是難以真正吸引廣大受眾,并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的。
   既沒有無內(nèi)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nèi)容,真正的“美”是內(nèi)容“美”與形式“美”的和諧統(tǒng)一。新聞“美”既包含內(nèi)容美(“真”與“善”),也包含形式“美”,但不可將二者作機械割裂,新聞“美”也應是內(nèi)容美(“真”與“善”)與形式“美”的完美結合。
  
  注釋
  ①梁衡:《新聞原理的思考》[M],人民出版社,1996。
  ②李澤厚:《美學四講》[M],華夏出版社, 1990。
 、劭档轮诎兹A譯:《判斷力批判》[M],商務印書館,2000。
 、荇斞福骸蹲魑拿卦E》,《南腔北調集》[C],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菽虑啵骸墩務勅宋锿ㄓ嵅蓪懼械膸讉問題》,《中外記者經(jīng)驗談》[C],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3。

相關熱詞搜索:美學 原則 新聞 論新聞的美學原則 新聞美學 論新聞的美學特質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