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中華道德慈善文化,急需扎根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工程”,并為此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完善職業(yè)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健全學生資助制度”“支持和規(guī)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辦好繼續(xù)教育”等部署。筆者以為,在這教育部署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最為重要。
當今為什么急需扎根教育,即我們老祖宗留傳給我們的圣賢教育呢?中國近兩百年來,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凌。西方人絕大多數(shù)接受的教育是功利主義教育,鼓勵競爭、斗爭,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他們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原則是利害,有利則是朋友,兄弟;沒有利,就成為冤家對頭。這種功利主義教育使人們將人情看得很淡,很薄,不但對外人,而且對父母兄弟也非常淡薄,為爭遺產(chǎn),常對簿公堂。
我們的老祖宗都懂得“見微知著”,看到一些細微之處,就會聯(lián)想到往后有很多不好的影響!墩撜Z》里孔子每日憂慮四件事,“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弊罱度嗣袢請蟆酚幸黄獜堎R撰寫的文章《從國歌談愛國主義》,指出“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網(wǎng)絡輿論中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即貶低愛國主義精神,否定愛國主義情感,貶損愛國志士和民族英雄,以至于如果有人公開說自己愛國就會引來冷嘲熱諷。在某些人眼里,愛國主義成了一個邪惡的字眼,認為愛國主義侵犯了個人自由,壓制個人權利!敝袊鴤鹘y(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愛國主義。中華愛國主義文化是中國人的命根子,某些國家長期以來對華文化戰(zhàn)略就是“亡人之國,先亡其文化”。中華文化血脈倘若在我們這一代中國人身上斷了,中華民族的根就會斷,其結果是我們中國人沒有了中華民族的身份,中國這個文明古國會像古埃及、古巴比倫等古國一樣宣告衰落,成為歷史的陳跡。我們要記住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他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薄爸腥A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薄皰仐墏鹘y(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薄耙闹腥A民族世世代代形成的和積累的優(yōu)秀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延續(xù)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xiàn)精神魅力。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yōu)秀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現(xiàn)在世界的動亂不息,整個世界充滿危機意識。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英國史學大師阿諾德·湯因比呼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靠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教。在英國人的心目中,湯因比是一位現(xiàn)代圣人。他的話在英國有很大的影響力,現(xiàn)在英國的不少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有佛經(jīng)課程和儒學課程。不少英國學者學習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后認識到,世界的動亂、生態(tài)危機和各種社會問題的根源是人心問題,是人心的污染,是人的貪欲的高度膨脹。這些問題,政治解決不了,軍事解決不了,經(jīng)濟解決不了,科技也解決不了,只能靠教育而教育又必須遵循湯因比的遺言。
我們的老祖宗不僅留傳給我們優(yōu)秀的文化,而且教導我們怎么通過教育,接受和發(fā)揚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教育是有不同層次的。教育首先抓扎根教育,換言之,抓做人的教育。
中國圣賢教育、扎根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從小抓起,所教的是一個人一生要力行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啟蒙老師。父母不僅傳授“家訓”“家道”,讓他們的兒女明理,而且也要求子女幫父母做點家務,所謂“習勞知感恩”。兒女干點活,才懂得父母的辛勞,才會感恩。
我們的圣賢教育,是筑扎實做人的根基。倘若成年了,過去沒有受過扎根教育,必須補這個重要的做人的課程。倘若已養(yǎng)成不良風氣,諸如貪吝之心,好名好利之心,乃至“驕、奢、淫、逸”之心,包括筆者在內,更需要接受“補習教育”,從而“如斬毒樹,直斷其根!笔ベt的扎根教育的基礎教材,修身的基礎教材是《弟子規(guī)》《感應篇》和《十善業(yè)道經(jīng)》!洞髮W》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才能齊家,繼之治國,平天下。
中國古人歷代的治國理政是以禮治天下,以孝治天下。西方國家是法治,用法律治國。中國以禮、以孝來治國,兼顧到天理、國法和人情。一個重要理念是怎樣對自己?怎樣對別人?對自己要清凈,對別人要仁愛。禮治,有個人的自律,個人的生活規(guī)范,也有人群、團體的生活規(guī)范。
《弟子規(guī)》強調的是“孝親尊師”,并擴大到孝敬、尊敬所有的人。《入則孝》列出孝的具體內容,比如“出必告,反必面”“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又比如《出則悌》講“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事諸父(叔、伯),如事父,事諸兄(堂表兄弟),如事兄”!兜茏右(guī)》是儒家的根,是倫理道德教育。
“孝”的意思是很廣泛的,“孝”字,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意思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謂之“孝”!兜茏右(guī)》講了孝、悌、信以后講“仁”
“仁”是仁愛,跟“親愛”的意思不一樣!坝H愛”是從情上建立的,仁愛是從理上建立的。知道自他不二,萬物一體,是真愛,永恒不變!靶ⅰ焙汀叭省钡膱A融,也是我們對宇宙人生的整體的看法。
《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經(jīng)典之作,跟《弟子規(guī)》一樣,是做人的根基,專門講做人重要的是明因果報應之理,要辨別善惡,要斷惡修善!短细袘纷匀皇侵v感應的。何為感應?古人有個比喻,“感”好比下種;“應”好比開花結果。有感必有應,又比如,我們身體,“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你拔一根頭發(fā),小事一樁,這是感,你會一身不舒服,就是應。感應也可以說是因果關系。學《弟子規(guī)》,人們會羞于作惡,恥于作惡;學《太上感應篇》人們會不敢作惡。
為什么這么多的人敢妄作妄為。根本原因在于他們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神明,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獄。地球上所有災難都是人類的不善所感召的!芭e頭三尺有神明”,有司命之神。不管你信不信,你信有;不信,還是有。中國古人記載這類事的典籍很多,最容易找到的書,有諸如《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等。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