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他人而實施的隨意毆打行為應如何定性
發(fā)布時間:2018-06-2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一、基本案情
2016年春節(jié)的一天中午,仙游縣蓋尾鎮(zhèn)某村干部李某在處理村民劉某和宋某間的鄰里糾紛時,因同宋某的親戚陳某意見不合而發(fā)生口角并推搡,經(jīng)其他村民勸說后離開。當天17時許,懷恨在心得李某糾集十余名親戚朋友在村道上圍毆陳某致輕傷。
二、意見分歧
本案中對李某的行為的定性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李某事前因處理村民鄰里糾紛同陳某發(fā)生口角,爾后糾集他人在回家的途中圍毆陳某,李某主觀上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且打擊對象特定,客觀上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并造成輕傷的嚴重后果,符合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第二種觀點認為作為村干部的李某在處理村民鄰里糾紛時同陳某發(fā)生口角,爾后產(chǎn)生報復的念頭,遂糾集多人在村道上圍毆陳某,李某主觀上具有藐視法紀、逞強爭霸的流氓故意,客觀上實施了在公共場所毆打他人的行為,并造成一人輕傷的嚴重后果,符合尋釁滋事罪的構成要件。
三、法律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李某的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要正確定性本案,首先應全面掌握故意傷害罪和尋釁滋事罪的主要特征。故意傷害罪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傷害他人的身體健康,并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打擊目標具有單一性,打擊手段上較為明顯地反映出傷害的故意。尋釁滋事罪是指行為人為了滿足耍威風、取樂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而實施的流氓行為,在行為發(fā)生時大多是臨時起意,對認識或素不相識的人無理無故進行毆打,且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在實踐中兩罪有許多相似之處,交集頗多,筆者認為可以從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客觀行為和所侵害的客體三方面加以區(qū)分,具體如下:
1.主觀故意方面
故意傷害罪在主觀上必須是有傷害的故意,結果必須是使他人身體健康受到輕傷以上的損害結果。而尋釁滋事罪只要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破壞社會秩序的危害結果,并積極希望該結果發(fā)生,其表現(xiàn)出來的傷害或毆打他人僅是一種隨意性的行為。該方面是區(qū)分故意傷害罪和尋釁滋事罪的靈魂。
2.客觀行為方面
故意傷害罪所侵害的對象較為單一,具有特定性,一般是認識的且有過積怨的人,在傷害行為實施之前通常有一個周密的準備過程,可以說是蓄謀已久的行為,且在傷害手段上能較為明顯地反映出傷害的故意。而尋釁滋事罪侵害的對象就較為隨意,行為發(fā)生時大多是臨時起意的,打擊的對象可以是認識的人,亦可以素不相識,行為人往往是為了逞強好勝或?qū)で缶翊碳ざ鵁o事生非,毆打手段和擊打部位都較為隨意。
3.客體方面
故意傷害罪侵害的是單一客體,僅為他人的身體健康權。而隨意毆打型的尋釁滋事罪不僅侵害了他人的身體健康權,還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該社會公共秩序包括了公共場所秩序與非公共場所人們遵守生活規(guī)則所形成的秩序。
就本案而言,李某糾集多人毆打陳某,打擊對象特定,且雙方事前有過糾葛,從表面上看完全符合故意傷害罪的主客觀構成要件。但筆者提請大家注意,行為人雖與被害人之前存在過小摩擦,但行為人若以超過普通民眾可預測的處理方式,過分借題發(fā)揮而實施毆打行為,使人們的日常生活處于不安之中,我們在考量案件定性時就不能單純以行為人的動機作為判斷依據(jù),必須全面考慮其他要素。所以我們應清楚地看到,本案中李某是作為村干部出面調(diào)解村民鄰里糾紛,可以看出其同該糾紛沒有任何利益關聯(lián)。在調(diào)解過程中李某同陳某發(fā)生口角,經(jīng)村民勸說后得以平息,但懷恨在心的李某卻糾集多人在村道上圍毆陳某,其主觀上明顯具有逞強好勝、發(fā)泄不滿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糾集多人在村道上毆打他人的行為,并造成陳某輕傷的嚴重后果,該行為不僅侵害了陳某的身體健康權益,而且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符合尋釁滋事罪的構成要件。
作者簡介:
林燕梅(1988.7~),女,籍貫福建仙游,單位仙游縣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院,法學學位,刑法學方向。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