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主流經濟學家需要有更寬的改革思路
發(fā)布時間:2020-06-0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最近,經濟學家厲以寧先生與吳敬璉先生作客《經濟半小時》欄目,就我國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敗得失問題進行了一番切磋,頗有值得商榷之處。對于成功的方面,厲先生認為是農村家庭承包制,國有企業(yè)股份制改革和民營企業(yè)的興起,三者都具有不可逆轉性。吳先生則以為最成功的改革有三次,第一就是84年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商品經濟是我們改革的目標;
第二個就是1994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啟動了全面的改革;
第三就是97年的十五次代表大會規(guī)定的建立基本經濟制度這個改革。對于改革的不足之處,厲先生認為,一是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基本沒有促動,二是國有企業(yè)改革中出現的行業(yè)壟斷沒有消除,吳先生則認為不足之處一是產權制度改革沒有到位,特別是農村土地權屬問題,應當把土地永久使用權還給農民,二是法治建設方面的改革太緩慢,不符合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兩位先生一致認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滯后是三十年改革不足的重要一條。
無人懷疑厲先生和吳先生在本領域的學術地位和深厚學養(yǎng),特別是對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所發(fā)揮的影響力。也正因為如此,對中國頂級經濟學家的議論中所感覺到的兩大疑問才更有評述的必要。
第一個疑問是,兩位先生對三十年改革開放成敗得失的評價基本上局限在經濟領域,無論是成功或不足方面以及今后改革的著眼點均未涉及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等方面,即令在經濟領域也偏重于第一、第二產業(yè)的改革。而眾所周知的是,三十年來在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領域的改革開放確實乏善可陳,盡管這些領域對國家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它確實沒有進入國家高級經濟學家的視野。由此產生的合理推斷是,這種情況與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領域的改革滯后是否有一定關聯?
第二個疑問是,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最大問題是分配不公貧富分化,這是社會公眾的普遍呼聲和切身體驗。但兩位先生均未論及,可能是認為這一問題尚不足以成為主要方面,或者是已經強烈意識到這一問題,但認為只能期待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來緩解矛盾,沒有其他現實的可供選擇之道?傊,主流經濟學家的認識與公眾的認識和體驗有明顯的不同之處。
當然,學術上或認識上有不同見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經濟學家總是關注自己的領域也很正常。令人擔心的是,我們的主流經濟學家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高級智囊,并能夠對國家的改革和發(fā)展提出舉足輕重的意見和建議,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囿于本領域范圍而沒有更寬廣的視野,如果不能體會社會公眾的呼吸和脈搏,勢必會對中國的改革和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所以我希望,主流經濟學家應當意識到自己的這一責任,以更為寬廣的視角規(guī)劃全局,以更多的人性關懷貼近民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