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圖游戲中探尋歷史真相——專訪歷史學者沈志華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我們現在的人是不知道過去的歷史是什么樣的。前人給我們留下一堆檔案,就像拼圖游戲的碎片一樣,用心的學者到處找這些碎片,然后用他自己的經驗、邏輯、思維來拼接這些碎片,還原歷史的畫面!鄙蛑救A說。從多達十萬頁的解密檔案中,不斷尋訪歷史的迷蹤,這既是他每天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他也由此成為“國際學術界冷戰(zhàn)史研究領域最受關注的學者之一”。

  

  《百萬元購回萬件解密檔案》

  

  許多人用“奇人奇事”來形容沈志華的經歷!耙v我的故事,那多了去了。”滿口的京腔,爽朗的笑聲,談起自己的往事,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感慨。

  一九七九年,二十九的沈志華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專攻蘇聯史專業(yè)。但未及畢業(yè),他因故于一九八二年被開除,并判入獄兩年!靶虧M獲釋后,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找一個單位,哪怕做最基礎的文字工作,因為我不想離開這個史學研究圈子!比欢麉s四處碰壁,沒有一個單位敢于接收他。當時正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初,無奈的他選擇了下海,離開北京,南下深圳、廣州、海南,成了一個生意人。學術路上屢遭挫折的他,在生意場上卻大獲全勝,他成了一個“大款”。而這時,他萌生了重返史學界的想法。

  “賺錢哪有個頭啊,我想還是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我放不下的就是蘇聯史研究。過去不是沒人要我嗎,現在我自己辦一個研究所,我看誰還攔我!睅е@個想法,沈志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回到北京。從此,中國少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商人,多了一個“國際學術界冷戰(zhàn)史研究領域最受關注的學者之一”。

  返回學界,一個機遇擺在了沈志華的面前。一九九三年俄國解密并開放了大批歷史檔案。一九九四年十月,沈志華在深圳召集全國研究蘇聯史的學者開了個學術會,倡議到俄國去收集歷史檔案。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回到北京后,他又召集一些專家在大興開了一個論證會。會上決定跟中國社科院合作!耙驗檫@么大項目,需要研究人員,而且與社科院合作,將這個科研項目由國家立項,名正言順嘛!

  沈志華找到當時的社科院副院長兼黨組書記王忍之,學歷史出身的王忍之也認識到檔案的重要性,于是一拍即合。雙方協定,沈志華出錢,社科院出人。在王忍之支持下,沈志華順利辦好出國手續(xù),并由社科院科研局立項。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樣我干活兒就有名分了”。

  但接下來搜集檔案的過程也是費盡周折。沈志華先后組團去了俄國兩次,美國兩次!霸诙韲龅胶芏嗬щy,雖然蘇聯解體了,但官僚主義的機制和作風還在。規(guī)定九點上班,十一點才開門,而且中午吃飯、下午喝茶,四點就下班走人。我們一堆人每天就能工作三個鐘頭。而且因為我們是外國人,收費特別貴,復印一頁檔案要一個美金。當時就想轍,我把生意場的招兒用上了,管用!”說到這,沈志華得意地笑了。他找了一幫俄國的歷史學者,當時俄國經濟蕭條,學者都很窮。沈志華先付給這些學者每人幾百美金,然后把檔案目錄列出來,請俄國同仁幫助搜集,復印費和勞務費另給。而后他們就回國了,那些俄國學者則源源不斷地將解密檔案寄給他。

  后來沈志華又發(fā)現美國人捷足先登,已經弄走了很多蘇聯檔案。得到這個消息,他決定再去美國。美國人工太貴,在俄國的招兒到美國就不能再用了。但美國人遵守制度,檔案完全敞開,而且已經進行了初步挑選,收集起來比較方面。沈志華每天足足站八個小時,不停地復印檔案。為了省時間,有時連午飯都顧不上吃。一次就運回八箱檔案。

  就這樣,從一九九六年至二○○二年間,他個人出資一百四十多萬元,從俄國和美國搜集一萬五千多件蘇聯解密檔案,組織整理、翻譯,出版了三十四卷的《蘇聯歷史檔案選編》。社科院一位學者認為,有了這批檔案,對二十世紀世界史和國際關系史都要重新思考、重新評價。

  

  《中蘇結盟影響臺海局勢》

  

  與沈志華對話絕對是一種享受。一樁樁歷史事件像故事一樣,由他娓娓道來!拔覀兤匠B牭健⒖吹侥硞歷史事件如何如何,但等你認真研究后,往往就會發(fā)現,完全不是那樣!”在萬件檔案之中,沈志華逐漸發(fā)現了一些被誤解多年的歷史真相。

  “一般都認為是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耽誤了解放軍攻占臺灣。這個看法是錯誤的。這兩件事連在一起,有歷史的巧合!苯夥跑姏]有在一九五〇年攻占臺灣,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共自己推遲了攻打臺灣的計劃。毛澤東出訪莫斯科的時候,劉少奇曾發(fā)電報說,根據軍方總結幾次海戰(zhàn)的經驗,認為打臺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空軍和海軍配合,不能急于求成。譬如金門古寧頭戰(zhàn)役,解放軍一個師九千多人登陸,結果無一生還。彈丸小島尚如此困難,對于沒有海軍、沒有空軍的解放軍,要攻打距離那么遠的臺灣,實在太困難。

  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對臺政策的反復變化,這甚至影響到今日的臺海局勢。沈志華特別強調,美國其實并不是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才改變對臺灣的政策。美國對華政策在一九四九年時搖擺不定。既想支持蔣,又不真正全力支持。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一九五○年夏天臺灣就會失守,因此美國外交官都撤退了。這是受到美國國內政治的影響。國務卿艾奇遜認為,美國不要與中共作對,要犧牲國民黨,與中共搞好關系,阻止中共倒向蘇聯,因為美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如果與中共為敵勢必分散美國的力量。蔣介石敗退臺灣后,美國國務院認為應該放棄臺灣,拿臺灣中共做交易。但美國軍方認為,臺灣軍事戰(zhàn)略地位太重要,一旦讓共產黨得了,就把美國在太平洋的鏈條打斷了,所以不能放棄。一九四九年底,杜魯門拍板,同意艾奇遜的意見。

  一九五○年初,毛澤東訪蘇,但去莫斯科之后無聲無息了。外界猜測特別多,甚至認為毛被斯大林軟禁了。美國認為機會來了,一月五號杜魯門發(fā)表宣言,稱臺灣是中國內部事務,跟美國沒關系。言外之意就是說,共產黨要打,美國不會參與。這其實是向中共示好。但杜魯門也留了個尾巴,在聲明中加了“目前”一詞。一月十二日艾奇遜在美國全國記者俱樂部再次表態(tài)稱,臺灣與韓國都不在美國太平洋戰(zhàn)略防御線之內。這很明顯是想給毛傳遞信號。斯大林知道后特別擔心,這件事也是斯大林在中蘇談判過程中做出重大讓步的原因之一。中蘇同盟條約按照毛澤東的條件簽訂后,美國軍方馬上表態(tài)說,如果現在再把臺灣交給中共,就等于是交給蘇聯。麥克阿瑟說,如果把臺灣交給中共,就等于給蘇聯在太平洋上提供了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因此,從一九五○年二月到六月,美國對臺政策不斷變化:增加軍事援助,派遣軍事顧問,秘密訪問臺灣。特別到六月二十幾號,為了討論對日和約問題,美國軍方和國務院的代表都到東京去找麥克阿瑟征求意見。過去人們常說,美國軍方三巨頭匯聚東京,就是在策劃朝鮮戰(zhàn)爭,這實在是杜撰歷史。其實他們是商議在對日簽署和約的情況下如何調整美國的遠東軍事戰(zhàn)略。麥克阿瑟就提出了一個重要條件——必須保衛(wèi)臺灣,在遠東地區(qū)不保臺灣,一切都談不上。因此議定了一個保臺意見書,建議讓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所以說,美國對臺政策的改變,是在朝鮮戰(zhàn)爭之前就已經確定了。

  一個巧合就在這時發(fā)生了。當國防部長約翰遜和參聯會主席布萊德雷帶著保臺意見書從東京往華盛頓飛的時候,六月二十五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當時美國摸不清朝鮮戰(zhàn)爭什么規(guī)模,什么性質,搞不清是不是共產黨虛晃一槍要打臺灣或其他什么地方。當約翰遜抵達華盛頓后,就提出馬上保衛(wèi)臺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于是,杜魯門發(fā)表聲明,稱臺灣地位未定。因此,表面看起來是朝鮮戰(zhàn)爭改變了美國的對臺政策,實際上朝鮮戰(zhàn)爭只是為美國出爾反爾提供了一個借口。即使六月份不爆發(fā)戰(zhàn)爭,美國也會很快宣布改變對臺灣的政策。實際上,是中蘇同盟條約的簽訂促使美國改變了政策。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當然就更沒法攻占臺灣了。

  

  《兩封矛盾的毛澤東電報?》

  

  “現在的學術氛圍不太好,有的學者往往憑主觀臆斷地去剪裁、解讀歷史。而一個真正的歷史學家應該做到,你的每句話都要有檔案和史料依據!闭f到此,沈志華又舉了一個例子,兩封一九五○年十月二日毛澤東給斯大林關于中國出兵朝鮮的電報,曾在國際學界引發(fā)不小的爭論。

  中國大陸在一九八七年出版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公布了一封毛澤東十月二日給斯大林的電報,電報中明確表示中國已經決定派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并且說明了出兵朝鮮的部隊數量、出動日期和初步作戰(zhàn)方案。這個文稿出來以后,國際史學界基本認定,十月一日斯大林給中共發(fā)來電報,而中國二日就決定出兵。但疑問也隨之而來。如果中國二日已通知蘇聯決定出兵,為什么五日還會中南海開會討論到底出不出兵,以致彭德懷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為什么八日到十日周恩來到黑海跟斯大林吵得不亦樂乎,最后決定不出兵。這些就不合邏輯,解釋不通了。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關于朝鮮戰(zhàn)爭的學術討論會上,俄國學者公布了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收藏的另一封毛澤東給斯大林的電報,也是十月二日,日期相同但內容卻截然相反。毛澤東在這封電報中列舉了數條理由說明中國暫時不出兵,從而拒絕了斯大林的要求。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報刊當時就報道了這件事。

  兩封電報時間相同而內容完全相反。按理,中國給俄國發(fā)的電報,在俄國也已經存有檔案。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收錄的那份電報在俄國檔案館里找不到。而俄國公布的“不出兵”的檔案,在中國也找不到。俄國學者堅持自己的檔案是確鑿的,認為《文稿》中的檔案可能時間有誤,甚至有可能是出于意識形態(tài)或政治上的考慮而偽造了檔案。

  旅美華人學者陳兼馬上給沈志華打電話,并把華盛頓郵報傳真給他,讓他查一查是怎么回事。沈志華找到《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的主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金沖及,告訴金沖及俄國懷疑中國偽造檔案。金沖及聽后也覺得很嚴重,第二天就把電報原件找了出來。一查確實是毛澤東的手跡,時間也不錯,用漢字清楚寫明十月二日。這說明,兩封電報都是在二日寫的,但毛澤東不可能給斯大林發(fā)兩封自相矛盾的電報啊。沈志華又建議把毛澤東當天的電報全部找出來,發(fā)現當天的發(fā)報紀錄還有兩封電報,上面都有中辦主任楊尚昆的簽字,標明幾點幾分發(fā)出。唯獨《文稿》收錄的這封,沒有楊的簽字,也沒有標發(fā)報時間。

  金沖及和沈志華經過反復商討,最后推斷,這封電報當時并沒有發(fā)出。對實際情況大概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毛澤東十月二日凌晨寫好這封電報,但等到書記處開會時,中共其他領導人不同意出兵,毛只能把起草好的這封“決定出兵”的電報壓下來。那么,俄國檔案館的那封“不出兵”的電報是怎么回事呢?后來找到俄文原件一查,那封電報不是毛澤東親自寫的,而是毛當天與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談話,說明中國出兵存在種種困難需要蘇聯幫助,由羅申紀錄下來后發(fā)給斯大林發(fā)的,所以中國沒有這封電報。經金沖及同意,沈志華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了他在此考證基礎寫的一片論文,并被譯成英文在美國雜志刊出。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學界的認可,一個謎團就此揭開。

  “通過解讀這些檔案文獻,可以糾正很多過去以為是真實的或正確的而實際上是被歪曲或曲解的史實。”沈志華說。

  沈志華在家里專門騰出一個房間,擱放搜集到的各國檔案。在他的書房,還擺放著一臺大型復印機!瓣P于冷戰(zhàn)時期的蘇聯歷史原始檔案,大概在全國要數我這里最多了。我保存的這些檔案對外是公開的,并且都做了整理、分類,目錄也在網上公布了,很多人來我這里查閱和復印。不僅中國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來過,還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波蘭的學者,甚至俄國人也來這里復印檔案。為什么?因為他可以省去到檔案館里大海撈針的辛苦!边@位曾經被許多單位拒之門外的學者,如今已被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聘為正式教授和博導,還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著名學府的兼職教授。一頁頁的檔案,記載了他的執(zhí)著,也記載了他的人生路程。(大公報)

相關熱詞搜索:歷史 探尋 拼圖 專訪 真相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