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大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的十大質疑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今年5月12日,北大行政當局公布了一份《北京大學教師聘任和職務晉升制度改革方案》,并在一定的范圍內征求意見。該方案分兩個部分47條,核心是通過限制教師聘期和申請晉職次數(shù),迫使全校副教授以下教員面臨下崗的威脅。學校的這次改革方案已被外界稱為“休克療法”,將給北大未來以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事業(yè)帶來無窮禍患。與歷次的改革方案一樣,這次改革方案完全撇開學校教代會和工會,是學校行政當局少數(shù)人閉門造車的產物,同時嚴重地違反了《勞動法》和《教師法》,更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和北大的校情。學校行政當局打著“改革”和“學習國外一流大學”的旗號,以陳舊的管理觀念為指導,企圖簡單搬用企業(yè)管理模式,把“光榮”的人民教師貶低為臨時打工者,并使他們處于“饑餓”紀律的束縛之下,這種做法顯然與“改革”的目的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大學的性質完全背道而馳。
作為北京大學的“主人”以及正在北大教學科研一線奮斗的中青年教員,我們本著愛北大、支持真改革,反對假改革的宗旨,謹對北大行政當局的這次改革方案提出如下質疑和建議:
一、關于改革方案出臺的時機問題。根據該改革方案的序言所稱,學校行政當局在今年2月已經對此次教師人事改革進行了研討,并形成了“一致意見”。顯然由于“非典”肆虐,該方案的公布日期被推遲了。學校的這種考慮可以理解。但是令人無法理解的是,今年5月,北京“非典”雖有緩解,但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黨中央和學校也再三強調,必須克服麻痹、松懈情緒,萬眾一心戰(zhàn)勝“非典”。在這樣一個非常時刻,學校行政當局卻突然出臺了改革方案,客觀上對于團結全體教師開展防“非典”斗爭恐怕不能起到什么促進作用。
二、關于中青年教師隊伍的評價問題。引入競爭和流動的機制是正確的和必要的。但學校行政當局對現(xiàn)有中青年教師隊伍應該有一個起碼的尊重和信任。目前,副教授以下青年教師是北大本科生課程的主要承擔者,他們也是研究生課程以及科研工作中的生力軍,他們還擔負著院系的各種煩瑣的服務工作。雖然我們不能說每個人都是合格的,但絕大多數(shù)中青年教師都在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因此也是稱職的。現(xiàn)在學校行政當局依據過時的管理觀念,秉承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原則和叢林法則,用“饑餓”紀律管制教師,使他們時刻處于生存得不到保障的境地。但是教師不是物,我們是人,大寫的“人”,我們要求有生存的權利和人的尊嚴,要求有做學問的寬松的環(huán)境,要求有為北大新的百年貢獻心力的機會。
三、關于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問題。學校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改革方式和方法卻需要仔細推敲。學校行政當局的此次改革方案毫無疑問是休克式,想一步到位,這種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效果卻可能適得其反。因為這個方案完全否定歷史,與過去的改革缺少銜接;
其次對整個中青年教師隊伍沒有區(qū)分,例如有些副教授已經在北大工作了幾十年,現(xiàn)在學校準備把他們一腳踢開,這與情與理都說不過去,更逞論什么人文關懷。學校完全可以實行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
最后,通過自然漸進的方法,學校也完全可以達到引入競爭和流動的機制,建立世界一流師資隊伍的目標,而沒有必要搞什么激進改革,動搖學校團結穩(wěn)定的基礎。
四、關于如何學習外國高校先進經驗的問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當然需要借鑒國外一流大學的經驗和做法。但是,首先學習外國先進經驗要切合中國的實際,中國的大學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不可能照搬照抄外國的經驗。在這個問題上,50年代我們全盤學習蘇聯(lián)的教訓值得記。
其次,學習外國先進經驗,到底應該學什么?目前中國大學體制上的主要弊端是政校不分,行政主導和學科建設單一,因此我們應當借鑒外國大學自主辦學、教授治校、通識教育等先進經驗,用來改造我們自己的大學,朝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迅跑;
最后,學習外國先進經驗不可從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出發(fā),以“改革”之名,行保護某些人“既得利益”之實。例如,此次北大改革方案擬實行教授終身制,表面上看是學習了外國高校的先進經驗,實際上卻是移花接木,把外國大學的終身教職制度(Tenure track)歪曲為終身教授制度。
五、關于教師勞動權和職業(yè)保障問題。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以法治國”的方略,黨和國家也公布了一系列法律保障教師的勞動權和其他權利!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guī)定了勞動者有勞動權、集體談判勞動合同權以及雇主不能無故解除勞動合同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的待遇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的公務員。從歷史上看,教師曾是中國國家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在雖然不再是國家公務員,但由于北大作為國立大學的性質,仍應當屬于國家長期雇傭的公職人員。而且,北大行政當局起初在雇傭教師時并不是將他們作為臨時人員聘用的。因此,北大的教師人事改革方案應當遵守國家的法律,不能單方面由學校行政當局說了算,教師對于學校當局擅自改變過去約定以及提出新合約應當有集體談判的權利。
六、關于教師人事制度改革與其他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問題。目前在北大,到底是教師人數(shù)多了,還是其他人員多了,這是一個學校當局非常明白的問題。教師人數(shù)的多少是由學生人數(shù)決定的,也就是通常講的師生比例,這個完全可以通過實行總量控制來解決。根據學校有關方面統(tǒng)計,北大現(xiàn)有學生39533人,教授1129名,副教授1461名,也就是說加上講師、助教約在3000人左右,這個比例在國內外決不是最高的。問題在于,北大的行政和后勤人員在總量上仍然超過教員,達到4000多人,這在世界一流大學中卻是絕無僅有的。
七、關于院系在教師管理中的權限問題。北大前幾次的改革曾經明確宣示,院系在教師的聘任、職務晉升等方面將享有較大的權限,這是符合權力下放的原則的。但是,此次改革采取一刀切的辦法,不管各個院系的實際情況以及是否缺編等,對教師聘用、管理作了硬性規(guī)定,院系在人事上的權力被侵蝕。實際上,學校只需要進行總量上的控制就可以,其他應當交給院系操作,學校當然也可以形使監(jiān)督的權力。
八、關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何在的問題。此次改革方案聲稱:“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的關鍵是人才,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的關鍵是科學合理的人事制度”。這種說法應該說不完全正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在領導,北大因有蔡元培而成為近代大學;
因有馬寅初而沒有墮落;
因有丁石孫而贏得榮譽。而北大教師雖在名義上為北大主人翁,但從無參與學校大政方針決定之權利和途徑,無權利者無義務,因此根本不可能成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學校當局的說法實際意味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在人才,建設一支優(yōu)秀教師隊伍的關鍵是科學合理的人事制度,而建立科學合理人事制度的關鍵在于人事部。
九、關于要不要給可能下崗的教師出路的問題。隨著改革的深化,一部分北大教師肯定要面臨下崗的問題,但是學校給這些人應當有出路。對此學校要有人性化的管理辦法,妥善安排他們的出路。因為,一方面這些教師大多受過10多年的高等教育,并在北大工作幾十年,在教學、科研方面曾經取得過一些成績,現(xiàn)在將他們掃地出門,不給出路,不僅與國家有關法律相抵觸,而且是嚴重的資源浪費;
另一方面,這些教師中不少本校生原來是作為優(yōu)秀分子留校的,即使他們未必是拔尖人才,但與其他學校的師資相比仍然具有優(yōu)勢。歷史上北大曾規(guī)定,外校的教授到北大一開始只能作副教授,F(xiàn)在,北大也應有這樣的自信。然而,目前的改革方案規(guī)定不再留北大自己的畢業(yè)生,這不僅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也是對北大自身教育水平的否定。
十、關于教師隊伍的梯隊問題。教師是一個完整的隊伍,是一個梯隊。此次改革只考慮穩(wěn)定教授隊伍,而在副教授、講師隊伍中“建立有活力和競爭力的教師聘任和職務晉升制度”。這不僅有悖公平的原則,而且會嚴重影響改革的效果,并在教師隊伍中人為制造矛盾,最終損害北大的改革、穩(wěn)定和發(fā)展。一方面,學校應當考慮教授隊伍也需要引進競爭機制的問題;
另一方面,中青年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也是學校不容忽視的問題。其實,這方面國外的現(xiàn)成經驗就是建立終身教職制度,該制度在國外高校的建立,目的在于加強教師職業(yè)的安全感,保障教師不受行政當局威脅進行自由、獨立的學術研究。一個北大的教授、副教授、講師或助教,只要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并且基本稱職,他就有權利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到退休。
一位英格蘭偉人在47年前曾經勸說過一位魯莽的改革家。他說:“您正在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革,這是很好的!我只是想建議您別太性急。一蹦兩跳并不容易跨越深淵,倒是可能墜入其中”。北大的改革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也是推動北大發(fā)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北大未來新的百年輝煌的前提和動力。但是,我們不能割斷歷史,更不能脫離中國的國情、北大的校情,改革應在黨的領導下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而相信黨、相信群眾,則是我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