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的拼音 當藝術遭遇電視
發(fā)布時間:2020-03-2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最近,我接到一位家長詢問,他們孩子想學二胡,該拜哪位老師才能少走彎路。我問問這些家長有沒有心儀的“目標”,他們興致勃勃地舉出一大串諸如宋飛女士、陳軍先生等人。我以為這位家長已對這些老師有了足夠的了解,如: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成名曲、演奏特色等等,那么若真能拜到這些名門之下,亦是件不錯的事。然而當我問起他們?yōu)楹蜗胱尯⒆影荽巳藶閹煏r,他們說“在電視上老能看到他(她)。”
我又問他們是否愿意選擇教了我13年的兩位老師時,他們先是表示了感謝,繼而聳肩抱歉道:“沒聽說過這兩位!蔽抑缓媒忉屢环!耙晃皇侵醒胍魳穼W院民樂系主任,另一位是空政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奏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開獨奏音樂會的中國民樂表演者。”
奇怪,十六七年前,當一些藝術家還未像今天一樣頻頻亮相屏幕時,我父母又是如何找到這么好的兩位老師教我學琴的呢?現(xiàn)在一些所謂的藝術家,在電視上頻繁曝光給人授課、做評委,可他們每天在家能抽出哪怕僅僅一個小時練練基本弓法和練習曲嗎?
近年來有關大眾文化的討論中,許多人對知識分子與傳媒的關系引發(fā)興趣。討論到最后,所有的問題似乎又都歸結成了一個:知識分子能不能上電視?學者時統(tǒng)宇認為,知識分子拒絕電視應該是指拒絕電視的商業(yè)化和庸俗化。但是,知識分子,包括可以稱作“大家”的知識分子不應拒絕將電視作為一個工具,為私利而不是藝術的工具。
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需要普及,誰都無法否認,在權力與商業(yè)邏輯的兩面夾擊下,藝術在電視上的呈現(xiàn)方式已失去了當初的純粹天然,而藝術家的思想更是在這條電視傳播之路上踽踽獨行,舉步維艱。
皮埃爾?布爾迪厄在《關于電視》中提到,上電視的代價,就是要經(jīng)受一種絕妙的審查,一種自主性的喪失,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之一就是主題是加強的,交流的環(huán)境是加強的,特別是講話的時間也是有限制的,種種限制的條件致使真正意義上的表達幾乎不可能。拿音樂教學節(jié)目來說,從幕后到臺前要經(jīng)過“審查――排練――過濾――現(xiàn)場――播放”的過程。授課的老師與現(xiàn)場示范演奏的學生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排練達到了在電視節(jié)目上看似完美配合的、最節(jié)省時間的講解和演奏。但學過琴的人都有著深刻的體會,藝術的張力是要靠經(jīng)年累月的演奏體現(xiàn)在作品之中的,而對藝術的理解也絕不是如電視上那樣僅僅靠老師講一遍,學生奏一遍就行了的。
有些人不知道將在電視上說些什么就答應上節(jié)目。這顯然暴露出這些人上電視是為了別的原因,尤其是想在電視上露露臉或“被收視”,而不是要說點什么。
事實上在中國,除了一些極力擁抱電視的人之外,大多數(shù)人,不論是普通消費者還是學者,對于電視和媒體的態(tài)度是很曖昧的,“欲拒還迎”甚至“半推半就”,表面上很不滿,內心里很渴望。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也許,正如布爾迪厄所言,權力和商業(yè)邏輯最能解釋這些現(xiàn)象。在眾多被布爾迪厄認為的各個“場”中,科學場是最遠離權力和商業(yè)邏輯的,藝術場次之。但在電視無所不及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科學知識和藝術創(chuàng)作也受到了商業(yè)邏輯的嚴重侵擾和蠶食!皞髅交慕(jīng)濟力量滲透到純粹的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進而造成了傳媒與學者或藝術家‘合作’(合謀)來危害科學和藝術的自律性!
于是便形成了一種誤導,好像電視邀請了某個學者或藝術家,就代表了對他的某種形式的承認。這就必然使得一些專家學者不得不向媒體投降或諂媚,熱衷于在科學場和藝術場之外去尋找認可和象征資本。
最近驚聞北師大提名于丹去當長江學者,那么這就是一個自律與他律的問題,就是電視認可你,是否表示你就是一個好學者呢?在各個學術領域都有自己內在的規(guī)矩來評斷所謂好學者,所謂大師,并不是靠電視來評斷的。
這樣回過頭去看家長選擇二胡老師的問題,其實,電視上再多的曝光都不及內部同行的一句“某某才是真正踏踏實實練琴的藝術家!
相關熱詞搜索:遭遇 藝術 電視 當藝術遭遇電視 全裸人體少女藝術照片 裸模湯芳全裸大照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