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都市農莊:在屋頂種下我們的綠色夢想 k11廣州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6月26日,在武漢K11多元文化生活區(qū)內,K11都市農莊正式揭幕。在發(fā)達國家流行了幾十年的“都市農莊”,終于來到了武漢。居住在都市農莊周邊的20多戶居民率先報名成為首批種植領養(yǎng)者,與K11一起開啟低碳及有機之旅,重新探索及體驗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低碳生活是呼應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通過在建筑及城市規(guī)劃中,加入低碳的概念,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藝術?人文?自然為核心價值的K11品牌,通過其子品牌K11環(huán)保行動(K11Eco Action)努力不懈的探索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與互動關系,并以都市農莊作為鼓勵社區(qū)大眾參與環(huán)保實踐的重要項目。
首次進入中國的“都市農莊”概念
都市農莊(UrbanFarming)這一概念興起于1960年代的美國。與都市綠地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政令形式相區(qū)別的是,都市農莊鼓勵城市平民利用城市屋頂等特別環(huán)境耕種以降低生活成本,針對的是城市弱勢群體,F在,這個概念移居到了中國,而武漢的K11都市農莊的揭幕正是此概念在中國的延伸。
這個都市農莊位于漢口市中心武漢K11多元文化生活區(qū)的一個天臺上,由丹麥Kragh&Berglund團隊負責設計,500多平方米的室外平臺空間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具有生態(tài)技術景觀的花園。輕質金屬框架堆砌出由紅黃藍三色組成的立體植物成長盒,分層次的疊放增加了種植面積。同時還運用了太陽能板發(fā)電,用以維持整個農莊的日常用電。
每個植物“魔術成長盒”都由雨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營養(yǎng)合成系統(tǒng)提供微灌溉支持。雨水通過管道收集儲存于特制的金屬罐中,經兩層過濾系統(tǒng)除去樹葉、灰塵等的雜質,據介紹,這樣處理過的雨水可以保存達兩個月之久。然后,雨水在另一個養(yǎng)料罐中與營養(yǎng)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流經微灌溉系統(tǒng)進入土壤中,滿足“魔術盒”里的低能耗栽培蔬菜、草藥及各種蔬果植物有機生長。同時,結合天然板材與太陽能燈光布景,營造出自然的休憩空間,成為觀賞、食用的多功能都市農莊。
總的說來,與傳統(tǒng)的都市農莊相比,K11的都市農莊,更加環(huán)保、節(jié)能、衛(wèi)生,符合當代都市人的生活需要。K11的都市農莊里,不以豐收為目的,參與者更在乎的是對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
令設計師們贊不絕口的“新都市農莊”
K11揭幕當天舉辦了“新銳設計師環(huán)保峰會”論壇,與會的設計師包括: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程世丹,AECOM規(guī)劃及設計中國區(qū)景觀建筑總監(jiān)、董事總經理梁欽東,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創(chuàng)作所所長、總建筑師楊明等。他們紛紛就都市農莊引發(fā)的“低碳建筑及生態(tài)城市”建設概念,提出了各自的專業(yè)經驗與看法。
程世丹教授認為現在的都市農莊已經轉化為一項詩意的生態(tài)行動,“是把建筑看作了一個有生命的機體。”梁欽東先生則認為:“綠色農莊的緣起之初本是都市里平民自給自足解決生活成本的一種方式。而現在,也許更多的意義在于附著于‘綠色’之上的建筑升值空間!
親自參與世博會多個場館設計的楊明先生,則帶來了最新的上海2010世博會上低碳建筑案例,以法國館的立體園林,瑞士館的阿爾卑斯山脈感覺的綠色屋頂,新西蘭館里種菜,以及盧森堡館在鋼鐵叢林中的花花草草為例,提出一點點的綠色正在狹小的城市空間生長,認為植物與密集化的生活有著功能性的聯系:“農場雖然是一個西方的概念,但是也符合東方人對自由和自然的想象。當我們把植物種在建筑上,我們的心渴望的是對自然的引領!
全家齊上陣,屋頂種菜忙
首批種植領養(yǎng)者的名額只有20個,可是都市農莊啟動當天,到活動現場的人數遠遠不止20個。領養(yǎng)者們都很珍視自己獲得的這方寸土地,第一次破土播種,都顯得十分重視,有好幾組領養(yǎng)者都是全家老小齊齊上陣。種什么菜、怎么種、種多少,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進行激烈的討論,甚至有的家庭還安排了值班表,每一天都有專人來負責看護。
不少家庭都是帶著小朋友來體驗種菜的。一位家長興奮地說:“以前我們還有學農勞動的機會,可以知道每天吃的東西是怎么來的,現在的孩子沒有‘學農’的任務,也吃不了那個苦,剛好有這個機會,可以讓他感受下植物生長的過程,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會的這句看似平淡的標語,其實是有很強的暗示性質的。在武漢這座“特大堵城”里生活的我們,應該對此有更多的感觸,那些關于交通擁擠、環(huán)境污染的抱怨,似乎永遠都不會停止?墒钦嬗心懥侩[居郊野的,還是極少數。因為無論心中有多少怨氣,我們都必須承認,城市的確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了。
或許應該慶幸吧,至少我們在年少時,還曾有過打著赤腳在泥土地上奔跑的放肆,爬過樹、捕過蟬,也摘過野果子。因為與自然那樣親近過,所以心中一直埋藏著回到自然的呼喊。只是不知記憶中的藍天白云,是否還回得來呢?在偌大的城市中,鋼筋水泥的環(huán)繞之下,哪怕只有方寸之地,能讓我們親自去感受自然的脈搏與呼吸,想來也是一件極為幸福而奢侈的事情。
既然離不開城市的繁華,又舍不得自然的美好,在屬于你的方寸之地,種下自己對自然的懷念和感激,澆灌它、呵護它,再親眼看著它破土而出、漸漸長大,最后開花結果。
關于K11
全球首個購物藝術中心K11,率先把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將藝術欣賞、人文體驗、自然綠化完美結合和互動,帶出自由、奔放、隨意及個性化的生活態(tài)度,并為市民及旅客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和獨一無二的購物享受。
藝術――K11不僅會長期展示典藏的本土年輕藝術家的杰作,更通過舉辦不同的藝術展覽、演出及工作坊,透過巧妙的空間貫穿融合,讓顧客購物的同時,可欣賞到不同的本地藝術作品及表演,以加強本地藝術家與市民的溝通及交流,培養(yǎng)市民的欣賞藝術之習慣,亦讓年輕藝術家獲得更多機會發(fā)表作品,有助本地藝術生態(tài)自然地茁壯生長。
人文――K11在每個城市均對項目所在的周邊區(qū)域的人文及歷史地理等進行多維度的梳理與整合,使該區(qū)域所沉淀的人文藝術及生活文化得到活化(“Revitalize”)、重塑 (“Retransform”)和再生(“Recreate”),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K11多元文化生活區(qū)。
自然――K11的庭園式戶外廣場設計,除種植多種本地植物外,更靈活運用多種設計手段將水景、柱廊、垂直綠化、都市農莊、雕塑藝術品等構建成立體景觀,使自然空間完美融合當地本土文化,讓顧客猶如置身于都市綠洲,并重新感受個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系。
“K11環(huán)保行動”是K11品牌在藝術購物中心以外,倡導實踐節(jié)能減排及環(huán)保生活理念創(chuàng)新的另一個子品牌。K11環(huán)保行動鼓勵城市人低碳生活,并通過綠色建筑設計、都市農莊、垂直綠化、K11環(huán)保體驗館等多維度的行動,陸續(xù)于中國各城市發(fā)出積極的聲音。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K11的信息,請瀏覽 www.省略 網站。鄭志剛先生亦會于網站內的網志,分享他的個人經歷,以及對生活及藝術的觀點。
相關熱詞搜索:農莊 屋頂 種下 K11都市農莊:在屋頂種下我們的綠色夢想 都市農莊規(guī)劃設計 k11都市農莊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