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書籍

發(fā)布時間:2017-02-1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人生哲學書籍篇一:《哲學與人生》一書讀后感

《哲學與人生》一書讀后感

近日,剛看完一本名為《哲學與人生》的書,老師推薦我看的,這是一位臺灣作者寫的書,這本書被列為“高等學校哲學通識教學指導專家推薦用書”,這位教授在大學開設“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17以來座無虛席,本書集作者數(shù)十年授課之精華,開宗明義地講述了哲學的有關知識,通俗易懂,無半點枯燥乏味之感。有人或許會問,“學哲學有什么用?又不能當飯吃!钡拇_,學哲學是不能當飯吃,但學了后卻能知道“吃飯是為了什么?”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后頗有感觸,摘抄出來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鳴。

“人的經(jīng)驗有時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現(xiàn)內(nèi)涵”!缘谑恼隆段幕囊曇啊

這句話太精辟了!一個人假設碰到一種情況或一種經(jīng)驗,但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不知道這種情況和經(jīng)驗是什么,也無法去處理,沒有體會也沒有心得,更沒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為對照,幾十年的人生雖然經(jīng)歷很多,但用言語表達出來卻很少,對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無視,仿佛一生都是很蒼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樂和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zhì)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缘谑

四章《文化的視野》

在解釋這句話之前,先講這句話“文化有三個層次:器物層次、制度層次、理念層次!蹦敲催@句話和上面這句話有什么關系呢?打個比方,現(xiàn)代人都講究快樂,做什么事都是以是否快樂為前提。物質(zhì)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fā)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里,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欲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里輪回。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優(yōu),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zhì)極為匱乏的社會里,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zhì)沒有關系。經(jīng)濟和科學屬于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至于教育,我們知道關鍵在于內(nèi)涵而不在于程度! ——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視野》

這句話使我聯(lián)想起前不久在電視上曝光的那位從事教育工作的碩士生硬闖紅燈,不聽勸阻并阻撓民警執(zhí)法,還故意推桑民警,最終被治安拘留的事件。不管是初中文化、大學文化、碩士生、博士生,哪怕是小學文化甚至文盲,這只能說明一個人的學歷或教育程度,不能說明這個人的人品是按照學歷排列的,博士生的學歷最高,所以一定是很有文化,

人品一等。教育工作所承擔的是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古人說,君子要三省吾身,其一就是“傳不習乎?”意思就是,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處了么?顯然,那位碩士生肯定沒有學到實處,更不知道她是怎么教育別人的,中國的教育如果都落在這等人身上,

人生哲學書籍篇二:季羨林的人生哲學讀書筆記

讀了郭林生編著的《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一書,收獲頗多,這本書共十講,闡述了季羨林老先生安身立命、做人處世、治學態(tài)度、家庭倫理、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哲學思想,對我們來說,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鑒之處。

安身立命,要從修養(yǎng)自身開始,做到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對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對他人要有惻隱之心,要始終將仁愛存于心間,要心存善念,勤奮好學,要敢于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艱難困苦,要學會以禮待人,要遵守社會公德。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知之明、謙虛、仁愛、禮貌、善良、拼搏奮進等等這些良好的品格,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和社會價值。

要學會進退自如,游刃有余的存世哲學。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也好,得到也罷,必須持有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要誠信做人,學會寬容,虛懷若谷,要從容鎮(zhèn)定、處變不驚,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善于聽取逆耳忠言,要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學會適應環(huán)境。人只有學會了水的存世哲學,該曲折蜿蜒時就曲折蜿蜒,該堅持的時候

人生哲學書籍

就堅持,該后退的時候就后退,不能遷就的時候就奮起,那么人必能適應社會,實現(xiàn)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偉大宏圖。

要在處處皆有劍影刀光的環(huán)境中生存,必須學會三緘其口、寵辱不驚,正確對待世態(tài)炎涼,正確看待得意與失意,謹防兩面三刀的小人,有難得糊涂的情懷。做人都要經(jīng)歷人世間的各種磨難,要想沒有事態(tài)變遷之快,有追之不及的感覺,若不想為之而無比痛苦,唯有淡視,才能為三界內(nèi)匿藏的劍影刀光所不動。

要看清人生種種奢望,仿如鏡花水月。人世間有名利、金錢、虛妄、缺憾等各種虛幻的鏡像,要看清,不能深陷其中。要用旁觀者的情懷做當局者,不為一時的表象迷惑;在生活中要克制貪欲,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對名利應該保持平常心,為學者應該遵守吾日三省吾身的謙恭與真誠;要正確看待人生的缺憾,淡看得失,珍惜短暫歲月,填補人生方圓的缺口;在自然萬物中生存,要對自然表示尊重,適量索取,享受生活,安然度日。要走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迷惘之局,為自己找到一個理想之地,瀟灑地活。

要有身似浮云心似海的坦蕩境界。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清湛似水,不動如山,心似浮云,纖塵不染,身如大海,坦蕩自然的境界,是快樂之道。在做人上,有時忍耐是一種豁達,也是一種藝術;老馬再無識途日,應變得須變;要瀟灑看待當年勇,不受過去羈絆,恬淡自如生活,是勇者中的智者所為;在風風雨雨的人生中,心如明鏡、意如止水的境界值得我們?nèi)プ非?在做事上,要做到盡人事,知天命,身似浮云無羈絆,心如大海寬無垠;長命百歲的不二法門是養(yǎng)身不如養(yǎng)心。

要學會珍惜時間。時間匆匆如流水,攔得住一時,攔不住一世。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又不盡相同。它的腳步從每一個人身邊走過,千千萬萬的人卻不曾注意過,然而回過頭來再想挽留,卻為時已晚。我們能做到的也只有一寸光陰不可輕,才不致讓彈指間的光陰變得索然無味。我們不能惶惶終日,要讓每一天都充實起來,用盡全力,勿令手閑。多活一天,就一定要有所收獲,把所得到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創(chuàng)造出更多價值,這才是一種最好的生死觀。做人做事要懂得留得青山春不改,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道理,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要懂得為自己負責。要懂得時間是寶貴的生命,是無法替代的至寶。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

買寸光陰,時間用金錢買不來,只能靠自己爭取。

應當將季老的人生八鑒引以為人生之鑒。實話實說,無須掩飾,言為心聲,此乃謙;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寬以待物,此乃仁;不提風華,不畏老矣,閑且適之,此乃勇;事理廣達,懷納萬物,厭棄自封,此乃容;不貪富貴,不屑逢迎,心明意凈,此乃厚;不求沽名,不奢捷徑,剛直不悔,此乃真;莫守成規(guī),莫陷陋習,心存乾坤,此乃泰;孝順恭敬,誠心正意,不求愚守,此乃德。通過學習以上人生八鑒,要掌握好謙虛與虛偽的距離,做到謙虛而不虛偽;要謹防絕頂聰明絕頂癡,留心賠了夫人又折兵;要留意阿諛奉承的小人和不齒曲意逢迎的君子;做人不沽名釣譽,做事不求終南捷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憤世嫉俗,也不要自我封閉或固步自封;要走出固執(zhí)這個人生的圍城,要學會區(qū)分道德中的珍珠和糟粕。

人生哲學書籍篇三:《人生哲學枕邊書》讀后感

《人生哲學枕邊書》讀后感

我讀了人生哲學枕邊書,其中有一篇文章講了這樣一件事。公交上,一位老奶奶上了車。人們立刻像條件反射一樣起來給她讓座,她禮貌推辭了一下笑瞇瞇地接受了。向讓座的人道完謝后,她回身一招手。她那生龍活虎的孫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竄上了座位,這回他沒和奶奶有任何客氣的意思便欣然接受了。

孫子沒有謙讓,當然沒有感謝他的奶奶,他覺得理所當然,在他奶奶看起來也覺得理所應當,可我想到的卻是對他奶奶都不會關心,謙讓一下的孩子。將來怎么能對別人關心,謙讓。車上的人把這位奶奶當作自己的奶奶,但她的眼中只有孩子,她的孫子。她用她的實際行動教育了孫子:“你最重要,你最珍貴,你只要照顧好自己我們就高興,哪怕你從來關心的就只是自己;奶奶這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她用這自以為偉大無私但實際無比自私的愛,讓孩子喪失了感恩之情。

古話有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所以,我們要知恩感恩,這些“恩”包括父母養(yǎng)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

相關熱詞搜索:人生哲學 書籍 哲學書籍排行榜 人生哲學書籍推薦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