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以的貓 巴金夫婦與靳以夫婦的一張合影照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陶肅瓊是作家巴金的夫人蕭珊(原名陳蘊珍)少女時代的好朋友,從高中時代到蕭珊去世,兩人一直是親密無間的朋友。 1937年的上海,日寇的炮火正在逼近。陶肅瓊就讀的愛國女中從郊區(qū)江灣搬到市內的愛文義路(今天的北京西路)。當她升入高中二年級時,蕭珊轉學來到他們班。當時,陶肅瓊是學生會主席,蕭珊是學生會的活躍分子,她們一同參加抗日活動,很快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蕭珊那時已與巴金通信,巴金稱她為“小友”。借著這個關系,蕭珊熱心地為學生會請來鄭振鐸、李健吾作講座,最后也請來了巴金。那是陶肅瓊第一次見到巴金。從此以后,她就經常跟著蕭珊上巴金家去玩。
那時巴金住在霞飛路霞飛坊(今淮海中路淮海坊)一棟三層的樓房里。巴金的朋友索非一家住在二樓,巴金家住在三樓。蕭珊與陶肅瓊一去霞飛坊,就坐在二樓的索非家閑聊,巴金也從三樓下來跟她們聊天。
有一天,蕭珊氣喘吁吁地跑到陶肅瓊在法租界的家,說要介紹她認識一位作家,是巴金的好友靳以。她們跑到大光明電影院隔壁的一家咖啡館,只見那里早已坐著兩個人,一位是陶肅瓊早已熟識的巴金,另一位個子較為魁梧,臉色紅潤,濃密的黑發(fā)隨意梳著。蕭珊介紹說:“這位是靳以先生。”
就這樣,在熱心的蕭珊的介紹之下,陶肅瓊與后來成為她丈夫的靳以認識了。靳以是天津人,原名章方敘,又名章依。少年時代就讀于天津南開中學,后入復旦大學國際貿易系,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大學畢業(yè)后以寫作和編輯為生,取筆名靳以。1933年在北京與鄭振鐸合編《文學季刊》,并擔任《水星月列》編委。1935年開始在上海與巴金合編《文季月刊》、《文叢》等雜志及《烽火》抗日小叢書。
認識靳以之初,陶肅瓊不知就里,以為只是多認識一位大作家朋友,就像在巴金家中認識其他作家一樣。誰知沒過幾天,熱心的蕭珊又在一旁催促,叫她去赴靳以的約會。這樣一來二去,陶肅瓊和靳以彼此就熟識了。此后,他們四人(巴金、靳以、蕭珊、陶肅瓊)經常聚在一起。那時的巴金和靳以幾乎形影不離,他們每天都要見面,都在為共同傾心的文學事業(yè)努力工作。還是中學生的陶肅瓊與蕭珊,也以滿腔的愛國熱情,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抗戰(zhàn)運動中。
1938年,隨著日寇的入侵,上海已經岌岌可危,而蕭珊和陶肅瓊也面臨高中畢業(yè)。她們都不愿在即將成為孤島的上海當亡國奴,終于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跟隨決定赴內地參加抗戰(zhàn)的巴金和靳以一同離滬,到內地求學。
他們四人先到達香港,又同赴廣州,隨后倆倆分手――蕭珊與巴金去了桂林,陶肅瓊與靳以去了重慶(因當時靳以的二弟在重慶)。蕭珊與陶肅瓊廣州一別就是六年,到1944年初蕭珊與陶肅瓊在桂林重見時,陶肅瓊已與靳以結婚生子,并很快就又要當第二個孩子的母親。那時候,靳以在重慶復旦大學執(zhí)教。1946年夏天,陶肅瓊與靳以隨復旦大學遷回上海,靳以任復旦大學國文系主任,并編輯《大公報?星期文藝》。
新中國成立后,靳以繼續(xù)從事創(chuàng)作和編輯工作,曾擔任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靳以夫婦一直和巴金夫婦保持著親密的友誼。這張照片,就是他們四人1955年秋,在上海武康路巴金先生家中花園的草坪上的合影(從左至右為:巴金、蕭珊、靳以、陶肅瓊),背后是巴金家的前廊!
相關熱詞搜索:夫婦 合影 巴金 巴金夫婦與靳以夫婦的一張合影照 巴金與朱雯夫婦 巴金的名言我的一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