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鄉(xiāng)講述中國歷史的故事_中國經(jīng)典歷史故事100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陳舜臣,這名字,在大陸或許有些陌生,在日本可是位大師級人物,家喻戶曉。陳舜臣還是東漢陳?的后裔。陳?,就是把竊賊叫作梁上君子的那位。 陳舜臣是臺灣新北市新莊人,祖籍福建泉州。1924年2月出生在日本兵庫縣神戶市。他祖父陳恭如飽讀詩書,父親陳通曾在日本商社任職,擔任文書,后自立經(jīng)商。陳舜臣出生的前一年,全家移居到神戶。舜臣和大哥篤臣,從小接受祖父的中國式教育,用閩南語背誦《三字經(jīng)》、《大學》和《詩經(jīng)》等等。這樣的家庭背景,使他既能看中文又能說閩南話。
陳舜臣在日本出生、成長。從神戶小學、中學(第一神港商業(yè)學校)到大阪外國語大學印度語專業(yè),接受與日本人完全相同的高等教育,這也為他日后以日語寫作打下基礎(chǔ)。
勤奮筆耕 著作等身
1961年,陳舜臣開始用日文寫作。處女作《枯草之根》榮獲當年第七屆江戶川亂步文學獎,被評委譽為歷屆獲獎的最優(yōu)秀作品之一,一舉成名。此后以推理小說立足日本文壇。
50年來,陳舜臣筆耕不輟,寫作了約200部作品,發(fā)行量高達2000多萬冊,可謂著作等身。寫作形式和所包涵的內(nèi)容也是多種多樣且豐富多彩,包括推理小說、歷史小說、歷史著作、隨筆、雜文、游記、翻譯、舊體詩,等等。
陳舜臣好學不倦,刻苦鉆研,勤奮筆耕。從浩瀚的史籍中尋找線索獲得題材,然后伏案奮筆,全力以赴。每寫一部歷史小說,都要查閱大量國內(nèi)外文獻資料,甚至到現(xiàn)場勘探體驗,足跡遍及大陸的敦煌、新疆以及大江南北,遠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各國。他寫作作風嚴謹,尊重史實,合理演繹,每一事件均有出處,語言、服飾都盡量合乎人物生活的歷史環(huán)境。文字優(yōu)美、簡潔,且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陳舜臣為人謙遜、樸素,溫文爾雅。然而,蔑視權(quán)貴,一身正氣,大家都說他有傲骨。
1994年8月,陳舜臣演講時突發(fā)腦出血。經(jīng)搶救后康復(fù),但因右半身麻痹,就開始練習用左手寫字。1995年4月在《朝日新聞》上連載小說《成吉思汗一族》,頭二十回是用左手書寫。為了恢復(fù)右手功能,便用左手扶住右手,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了2200多張稿紙。毅力之強,實屬罕見。
2007年3月,陳舜臣應(yīng)邀來北京訪問。我到飯店看望他,見他白發(fā)紅顏,身體很不錯。問起康復(fù)情況,他站起來,在房間走了十幾步,回頭問“怎么樣?”看見他如此強烈的生存欲望和拼搏精神,作為老朋友,我感動得不禁流淚。2008年1月,他突患腦血栓,只得坐上了輪椅。但思路清晰,仍然堅持寫作,繼續(xù)他的《天際的詩人:李白》,為我們的詩仙獻上心花一瓣。
陳舜臣日夜寫作,其目的就是要向日本讀者準確地、源源不斷地傳遞中國文化,讓日本民眾正確看待中國的近代和現(xiàn)代史。他認為,甲午戰(zhàn)爭是中日之間不幸歷史的源頭。他創(chuàng)作的中國歷史小說,在日本讀者中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使他們對中國歷史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必須說,陳舜臣的著作,在日本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他對中日文化交流無疑做出了巨大貢獻。
囊括了所有文學大獎
作為歷史小說家,陳舜臣名震四地(日本、臺灣、韓國、大陸),而走上文壇之初,叫響的是推理小說。多年來,陳舜臣在日本獲得諸多文學獎項,計有:
1961年,長篇推理小說《枯草之根》獲第7屆江戶川亂步獎。
1969年,中篇歷史推理小說《青玉獅子香爐》獲第60屆直木獎。
1970年,《重見玉嶺》(大陸版:玉嶺的嘆息)、《孔雀之路》獲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
1971年,長篇隨筆《實錄:鴉片戰(zhàn)爭》獲第25屆每日出版社文化獎。
1976年,隨筆《敦煌之旅》獲第3屆大佛次郎獎。
1983年,《叛旗:小說“李自成”》(陳舜臣和陳謙臣共譯)榮獲第20屆日本翻譯文化獎。
1985年,因“絲綢之路”訪談拍攝,榮獲第36屆廣播電視文化獎。
1989年,《茶事遍路》獲第40屆讀賣文學獎(隨筆、游記類)。
1992年,歷史小說《諸葛孔明》獲第26屆吉川英治文學獎。
1993年,獲1992年度第63屆朝日獎。
1995年,因文化成就卓著,榮獲日本藝術(shù)院獎。
1996年,獲第三屆井上靖文化獎;獲大阪藝術(shù)獎。該年成為日本藝術(shù)院會員。
1998年,獲日本“勛三等瑞寶勛章”。
2003年,獲第7屆海洋文學獎特別獎。
主要著作,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還有:
長篇小說《鴉片戰(zhàn)爭》(三卷)、描寫甲午戰(zhàn)爭的《大江不流》(三卷)、《小說十八史略》、《中國的歷史》(十五卷)、《中國杰物傳》、《太平天國》、《中國奇人傳》、《中國人與日本人》、《中國歷史風云錄》、《儒教三千年》、《耶律楚材》、《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族》、《曹操魏的一族》、《秘本三國志》、《紙之路》、《麒麟之志》、《論語抄》等等。
充滿愛國愛鄉(xiāng)的感情
陳舜臣具有強烈的中國意識。他曾說:“作為中國人,我喜歡中國歷史,喜歡寫作。”在日本寫華人、寫中國,寫了半個世紀。
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是陳舜臣的同學,在大阪外國語大學讀蒙古語專業(yè)。他曾這樣評價陳舜臣:“以外族人折服日本的只有陳舜臣”,“陳舜臣這個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首先,他了解、熱愛日本,甚至對其缺點或過失也是用印度式的慈悲眼光來看待。而且,他對中國的熱愛有著養(yǎng)育草木的陽光一般的溫暖。再加上略微脫離了中國近現(xiàn)代的立場,在神戶過日常生活,也成為產(chǎn)生他觀察與思考具備多重性的一個要素。對中國的愛與對神戶的愛競不乖離,合而為一,真叫人驚奇。”
陳舜臣雖然在神戶長大,但和臺灣的小孩一樣受日本小孩的欺侮,被罵“清國奴”,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小學一年級時跟祖父逛花市,來到一家鮮花店,老板無端罵了一句“清國奴”,不許靠近,還說:“花多少錢也不賣給‘清國奴’”,甚至恐嚇說:“被你們看了,這些花草就該腐爛了?鞚L!”祖父怒不可遏,高聲與他爭辯,決不后退一步,年幼的舜臣在一旁嚇得渾身發(fā)抖。祖父緊緊握著他的手,他感到祖父的手滾燙滾燙。
上中學一年級時,日本天皇預(yù)定在神戶檢閱海軍艦隊,舜臣和朝鮮籍同學被軍部派來的軍事教官禁止放學后在街上閑逛。課外活動時,他要參加“滑翔部”,竟被學校借口拒絕。凡此種種,使陳舜臣從小就感受到一種異?裢拿褡屣@露出的優(yōu)越感,讓他頗為反感。
陳舜臣說,雖然生活在日本,但愛臺灣之心比一般臺灣人還要強烈。因為父母是臺灣人,臺灣是故鄉(xiāng)。他在自傳體小說《青云之軸》里,敘述了到日本讀書的幾名臺灣學生,坐船到神戶,先在陳家落腳。舜臣從他們口里,進一步了解到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被欺凌、受歧視的情況,在書中表達了他對臺灣同胞的深沉的愛。小學時,舜臣 跟隨父母回過臺灣兩次;日本投降后,1946年,與大弟敏臣回去,在臺北縣新莊中學教了3年英文,其間歷經(jīng)“二?二八事件”,后于1949年10月回到神戶幫助料理家業(yè)。
1946年8月,大弟敏臣考上臺灣省升入內(nèi)地大學的第一批公派生,舜臣非常高興,認為臺灣學生到大陸讀書是大好事。這批公派生除了組織同學會,還成立家長會。敏臣被分派到上海暨南大學讀經(jīng)濟系。舜臣對這批公派生很關(guān)心,1980年在北京等地采訪了公派生中留在大陸的白明、盧國松等,寫文章介紹他們的事跡,收入隨筆《含笑花之樹》一書。他在一篇文章中披露了我與未婚妻在東京相逢的故事。
關(guān)于“鄰人論”
陳舜臣的著作太多太豐富了,仔細品評那是學者專家的工作。我這里想談?wù)勊囊槐倦S筆《日本人與中國人》,并且不是全部,而是書中的某些觀點。他對比中日兩國的文化異同,提出了“鄰人論”,即通過相互理解達成兩國真正友好的思考方式。
他指出:“要想與鄰人友好相處,我們不能忘記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鄰人同自己不一樣,我們不能任意地想象鄰人的形象,一旦對方與自己想象的不一樣就會動怒。地理位置是不能改變的,日中兩國永遠是鄰人,這是命運所決定的。無需贅言,兩國間相互理解是最理想不過的了。”這就是說,既不能用日本式的也不能用中國式的觀念去理解另一方,因為這兩種觀念都不能正確反映整體的中國或日本。
他還指出:“不了解對方,要比那些自以為已經(jīng)了解對方,而實際上制造誤解,要強得多!币驗槿毡救撕椭袊说南嗨贫煌,稍不注意就可能產(chǎn)生誤解。在中日建交之前,各自都覺得自己了解對方,實際上并非如此。例如對“忘卻”一詞,就有明顯不同的理解。陳舜臣解釋說,在“忘卻”上,中國人最憎恨“忘卻”。而反觀日本人對“忘卻”一詞的理解,會令人大吃一驚。他們可能會認為“忘卻”是一種美德,什么事情都記住不忘就不會有休止,“忘卻”一切會使人輕松。因此,在對看似簡單的“忘卻”的理解和認識上,中日兩個民族竟存在如此明顯的差異。
鄰居就是相鄰而居,這是人們常說的鄰居關(guān)系,地理位置是不能用搬家方式解決的。只能用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縮小彼此之間的差異。陳舜臣通過講解中日文化啟發(fā)人們,不要以自己的想象來理解對方,更不要以先見之感來衡量和判斷對方,以免產(chǎn)生更大的誤解。真正的相互理解,應(yīng)建立在廣義的文化認知上。這是實現(xiàn)睦鄰友好的有效方法。陳舜臣的“鄰人論”,其實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求同存異”,都是促使人們積極與鄰人溝通,并從鄰人這面鏡子中清晰地認識自己。
陳舜臣此書寫于中日建交之前的1971年。尾崎秀樹評論說:“作者不是從日本和中國的相似文化出發(fā),而是從相互承認兩國不同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chǔ)上,來進行日中文化、民族傳統(tǒng)比較的。獨特的雙重語言文化生活培養(yǎng)了作者雖身在日本,卻能站在日本以外來觀察日本的雙重眼光和能力!
讀者不難從書中體會到當時日本的政治空氣,以及作者對中日友好特有的期待。
在歧視中奮起
毋容諱言,日本民族的缺點是明顯的。陳舜臣曾經(jīng)感嘆:“在文明國家中,還有比日本更嚴重的歧視現(xiàn)象嗎?…即使入了日本國籍,沒有‘大和’血統(tǒng)的人也不會被認為是‘伙伴’”。
他從小就感受到這種歧視,深知沒有“大和”血統(tǒng)的中國人必須加倍努力,才有可能在日本過上“體面”的日子。而想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就,則需做出更大的努力,在艱苦卓絕的磨練中把握時機,堅持不懈。
陳舜臣的成功,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全方位的。
由于陳舜臣勤學、刻苦奮斗,半個世紀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值得欽佩的,也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nèi)的中國人民引為自豪和驕傲的!
相關(guān)熱詞搜索:中國歷史 他鄉(xiāng) 講述 在他鄉(xiāng)講述中國歷史的故事 講述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講述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