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欽斯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9-08-11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分析赫欽斯的高等教育思想,闡述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應加強人文教育,促進大學生精神成人;注重理論培養(yǎng),實現(xiàn)通才教育;培育大學批判精神,引領社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赫欽斯 高等教育思想
  我國高等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C-
  0014-02
  一、赫欽斯高等教育思想的哲學假設
  任何一位著名教育家的思想都有某種哲學思想作為其根基。赫欽斯以“人是理性動物”和“人是一個道德及精神的存在物”為其高等教育思想的哲學假設。
 。ㄒ唬┤耸抢硇詣游。赫欽斯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建基于實在論哲學。此派觀點認為,在個別與一般的關系上,個別、具體事物的存在是不真實的,只有一般、抽象才是真實可靠永恒存在的。“一般”、“抽象”是事物之“理”;谶@一基本哲學觀念,赫欽斯指出,物質世界的發(fā)展雖變幻莫測、不可捉摸,但是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卻總是有一種隱晦的力量在主宰和支配人類歷史進步的內在邏輯和永恒法則。即在人類歷史不斷前進的長河中,存在著一種永恒不變的客觀實體——人類共同的理性。
 。ǘ┤耸且粋道德及精神的存在物。赫欽斯認為人類的目標就是“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蘊涵著良善的德行。此種生活的目的不在于財富、權力、名望,也不在于人的欲望的滿足,而在于人的德性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赫欽斯眼里的人是一個道德的、理性的及精神的存在物。當前,人們醉心于欲望的滿足而阻礙了人類德行的發(fā)育。赫欽斯認為認知或求真,使心智達于完美,本身就是善。馮友蘭先生將人的境界劃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種。而赫欽斯倡導人們不應該沉浸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而應該追求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而盡性即是個人境界提升的學養(yǎng)功夫。
  二、赫欽斯的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基于人是理性的動物與人是一個道德的、精神的存在,赫欽斯構建了他的高等教育思想。
 。ㄒ唬┳钣杏玫慕逃亲钪乩碚摰慕逃。從20世紀開始,實用主義逐漸在美國民眾心中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實用價值成了檢驗一切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的唯一標準。所以,當時美國大學教育中,技術教育、職業(yè)教育盛行。教育正在向造就特定技術人員的特定目標前進。結果高等教育成了人們謀利的工具,大學已不復是心靈交流的圣地。赫欽斯以實在論的哲學為手術刀對功利性強的教育形式進行剖析,希望人們能夠認識到在充滿理性精神的大學之內,功利教師是沒有立足之地的,更不應該成為大學教育的宗旨。赫欽斯用“變革率”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變革率”即世界不停變化的速率。根據(jù)“變革率”,當教育機構組織起來滿足一項迫切需求時,該項需求可能已成為過去。對此,阿什比提出再教育以彌補“變革率”所造成的畢業(yè)證書的名不副實,而赫欽斯在“人是理性的存在”的基礎上,提出最實用的教育是最重理論的教育。他認為越是基礎的知識越具有一般性,最好的大學教育不是教給學生某一門足以謀生的技藝,而是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即是說,教育的目的是育人,非制器也。
  (二)最有價值的教育是通才教育。世界的事物、知識本是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但是由于人身處的環(huán)境各不相同,及其覺解的程度不同,才出現(xiàn)了道術為天下裂的局面,而大學是這種局面對集中的反映。當前,不少的學者只醉心于自己所在的學科里鉆研,嚴重地阻礙了他們的學術視野,無形中一座知識的圍城已在他們周身筑起。所以,只具備單一學科的受教育者,所看到的世界肯定是碎片的。赫欽斯提出要通過通才教育才能建立起人們相互連通的基本教育。赫欽斯認為,通才教育除了能夠培養(yǎng)理智美德外,還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能力。教育不能復制學生畢業(yè)后所需的經驗,其應當使學生自己致力于培養(yǎng)思維的正確性,作為達到實際的理智的行為的一種手段。
  為建立起人們相互連通的基本教育,赫欽斯認為應該以“永恒學科”作為教育內容。因為“永恒學科”抽繹出了我們人性的共同因素,它是我們開展探究之途的基石,并認為“永恒學科”主要是久經考驗的古典名著。相反,赫欽斯對當時美國大學中所開設的課程大失所望,認為其課程缺乏智力內容,不足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智,而只知迎合學生的興趣。著名的名著運動由此開始。
 。ㄈ┐髮W的宗旨在育人而非制器。赫欽斯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人。而人之所以為人,有其所蘊涵的人之“理”。赫欽斯認為這個理就是理性,因此,大學教育將人的理性培養(yǎng)作為宗旨的教育。為了實現(xiàn)這個宗旨,必須促進大學生人性的舒展,訓練其理性思維的能力。用馮友蘭先生的“人生境界說”來衡量大學教育的目的,其應該著眼于人的道德境界,而不是功利境界。處于功利境界的人,當其專心謀一己之私利而忽視社會之公利時,他就忘了人之為人的本質在何方。這樣的人,談不上有真理性。
  赫欽斯擔心教育如果只注意培養(yǎng)人力而不注意培養(yǎng)人性,人類能夠利用技術,但是卻不知善用,其后果必然造成很多危害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可悲行為。其實科技是無辜的,它既可以為人造福,也可以禍及人類。真正的科技力量是否發(fā)揮及其發(fā)揮的大小,取決于人的本性——指他們所能達到的道德、智力、審美和精神層面。因此,為了更好地利用科技為人類造福,赫欽斯認為加強對國民的精神層面和價值觀的教育極為重要。
  其實人性和人力的分別可以轉換成人文與科技的分別。人文可以提升人性,科技可以助長人力。也可以轉換成“內”與“外”的分別,人文、人性屬內,人力、科技屬外。赫欽斯提出大學應該著眼人性而不是人力。
 。ㄋ模┐髮W的功能在于引領而非趨附。奉行實用主義哲學的美國人,不僅取得了豐碩的物質財富,在教育上也取得空前的大發(fā)展。但是赫欽斯敏銳地察覺到了美國高等教育的隱憂。他指出:“盡管把美國托付給了教育,但美國的教育,與教育是發(fā)展心智的觀點似乎離得越來越遠了。”大學不再發(fā)揮其引領社會發(fā)展的重擔,相反受制于功利主義思想的裹挾,大學已經趨附于社會的需求,專業(yè)設置越分越細。

相關熱詞搜索:高等教育 啟示 思想 我國 赫欽斯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